本刊記者 李怡霏
品牌巡禮·走進高校
電子科技大學:不一樣的“成電效應”
本刊記者 李怡霏
筆者趕到電子科技大學時,雨正大,校關工委副主任王振興教授正打著傘站在路口等著,老人家雖年過80,卻中氣十足:“小心路滑,走這邊……”
走到學校關工委辦公室,已有幾位關工委人員等著。校關工委副主任羅東迎上來笑道:“王老師是我們當中年紀最大的,偏偏只有他和你認識,就算我們擔心雨天濕滑,他也堅持要出門接人?!?/p>
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明東說,學校里面的老教師們是“最可愛的人”,大家執(zhí)著、認真、責任感強?!罢覝是腥肟?,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我們的劣勢是年齡大,但我們經(jīng)驗足?!?/p>
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簡稱“成電”),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電子科大的學生人數(shù)每年維持在7萬上下,這里是一個小型社會,來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區(qū)、成長環(huán)境完全不同的學生們在這里產(chǎn)生交集。如何培養(yǎng)學生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讓大家在即將踏入社會時準備充分,這些是學校老師直面的問題和重要責任。在這個過程中,學校的關工委老人們從旁著手,開啟了不一樣的“成電效應”。
成電關工委成立于1993年,最近幾年,校關工委剛剛進行調整充實,成立了“思政和人文素質教育組”“本科教學督導組”“研究生教育指導組”“科技活動指導組”4個工作組。開展思想教育活動、宣講革命故事、教導年輕教師、學生……關工委人員開展多樣活動,引導學生們“走進成電,走進國史”。
品牌“成電故事”
年限20年
內涵 積極發(fā)揮關工委老同志在學校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在重大紀念日前后,組織老同志與學生代表座談,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活動,積極傳遞正能量。
成果 繼承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弘揚成電精神,立德樹人,讓學生銘記歷史,勿忘初心。
自成電關工委成立伊始,“成電故事”的宣講課就在校園中展開,至今已有二十年有余,如今,“成電故事”已經(jīng)成為成電每屆學生的“必修課”。
從1956年開始建校的艱苦講起,學生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爱斈?月才確定地址,9月就開學,上課時,學生們坐在地上,手里捧著木板當桌子用,時間一長,整個人都是僵的。冬天冷得起凍瘡,夏天熱得汗水長流,就這樣的環(huán)境,學生沒叫苦,老師也沒喊過累?!蓖趺鳀|說,那些年的艱苦跟現(xiàn)在比起來就像天方夜譚。學校建立之后,許多華僑響應國家號召,不惜舉家遷回國內,放棄國外的大好前程,趕回這里來報效國家,培養(yǎng)祖國的下一代。
“學校沒有桌椅,老師和學生吃飯時就蹲在地上,腳下是臟兮兮的土泥巴,手里是香噴噴的大海碗,大家照樣吃得香?!敝v這些故事的都是學校建校時的老教師,配上當時的老照片和資料,學生們一開始有不屑,后來也漸漸聽入了迷。那個年代離大家太過遙遠,如果沒有外力作用,學生們很少主動去探尋這類問題。在聽了這些“老古董”的描述之后,他們才會真正開始認識學校。
2015年時,學校請了10位建校時的老師宣講“成電故事”,開學時的27場講述,場場爆滿。王明東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演講來引導學生愛校、愛黨、愛國?!薄俺呻姽适隆辈粏沃皇菍W校的情況展示,它包含著這個學校以前的發(fā)展歷程,它將學校厚重的歷史底蘊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成電故事”已成學校的品牌之一。
這些年來,成電關工委充分利用重大紀念日對學生進行宣講。去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95周年,學校都邀請了老戰(zhàn)士、老黨員講抗戰(zhàn)故事、革命歷史故事,講黨課?!皩W校有馬列主義課,也有馬列學院,一些研究生的理論水平并不比老師低,講革命歷史還是得請老戰(zhàn)士們現(xiàn)身說法,學生才能接受?!蓖跽衽d說,“抗戰(zhàn)”“建黨”這類故事中,學生往往會對一些細節(jié)感興趣,與講課老師產(chǎn)生交流和討論,這樣才能帶動課堂活力?!氨热缬幸淮?,講到抗戰(zhàn)時期某次戰(zhàn)役時,學生和老師就一個問題引經(jīng)據(jù)典,辯論了很久,那堂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現(xiàn)今的抗戰(zhàn)老兵們,大多年邁,甚至很多生活不能自理,但收到我們學校的邀請時,身體好些的老兵都愿意來給學生上課?!蓖跽衽d說,這些老兵上課時非常認真,他們背負著國家榮辱,講起當年的情況總是激動不已,他們上臺前會仔細整理自己的領口、袖口,步伐堅定,他們嚴肅地對五星紅旗敬禮,這些細節(jié)都感動了在場的學生,這類演講總是會贏來陣陣掌聲。
學生們大多單純,這類家國情仇的歷史總能引得大家的情懷展現(xiàn),照本宣科早已不可取,真才實學才是學生接受的基本條件。王振興經(jīng)常在微信上和學生交流知識點。
“有學生夸我年輕時尚,跟這群年輕人在一起,不努力融進他們的世界,我們就得落后退步了。”因為學生的習慣改變,老師也大多去適應社會變遷,該改進的就改進。王振興給學生們上過思想政治課,在開通微信之后,學生們開始在這上面和他交流,有時候一個問題能占用他一個上午的時間,在看到他整天捧著手機不放之后,有同事好奇,他答道“和學生微信辯論”,同事感嘆:“我連電腦都玩不轉,打字根本就跟不上這群孩子的速度,有時候太慢,他們就不耐煩了?!?/p>
電子科技大學邀請老兵們給學生講述抗戰(zhàn)故事
成電還邀請老政工、老支部書記參與學生輔導員、學生黨支部書記培訓工作。學校經(jīng)常會組織“馬列經(jīng)典讀書會”“組織員培訓會”等活動,羅東說,這類活動針對性強,能夠有效帶動學生的積極性,為這類目標明確、堅定黨性的學生提供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過程,“在此類活動中,學生反響很好,大部分愿意多次參會,比如某次讀書會上,學生座無虛席,在會上和老師辯論,提出的問題是老師都未想到的,非常新穎?!?/p>
作為重本大學的學生,大部分自身文化素養(yǎng)不低,在接受這類的培訓上比較積極,又因為年輕,思維開闊,不時的新思想總能出其不意地給老師們驚喜?!安灰】船F(xiàn)在的學生,作為即將踏入社會的成年人,他們大部分已有明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準則,我們能做的只是正確引導?!?/p>
當然,老教師們除了關注學生,對年輕教師的教導也不能大意,“他們的年紀和學生差不多,難免壓不住場,經(jīng)驗不足還得靠老教師們傳經(jīng)授道?!绷_東笑道,大學里的教師和學生分界線不像小學中學那么涇渭分明,在大學中,老師們高高在上是行不通的,得和學生打成一片,融進去,“都是成年人,交流起來只能靠真心?!边@也是他佩服校關工委老同志的地方,“七八十歲的人了,能上網(wǎng)能打趣,一些時興的用語和新聞,我們還不知道,他們已經(jīng)和學生討論得熱火朝天了。”
成電的老人們一直保持“二八少年心”,常年和年輕人打交道,讓他們活出獨特的“時尚感”,他們緊跟時代步伐,一直兢兢業(yè)業(yè)走在關愛這條大道上,艱難不懼,樂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