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波
(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 201306)
虛擬蜂窩技術提升博物館參觀體驗的應用研究
顧波
(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201306)
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和移動應用的增長,特別是各種隨需而變的網絡服務也日益豐富,對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的網絡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把虛擬蜂窩技術應用于博物館導覽,彌補了無線網絡APP支持客戶端數量少、同頻干擾、漫游中斷及定位不準確的不足,并通過博物館APP使參觀者享受到高品質的參觀體驗。
虛擬蜂窩;同頻干擾;移動終端;博物館導覽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無線網絡時代,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也在這個時代得到了發(fā)展的機遇。博物館作為向公眾提供知識和教育的文化傳播機構,每天要接待大量參觀者。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觀眾對歷史文化的需求,智能終端和移動應用起到了很大作用。其不僅促進了博物館工作的提升和改變,也使得博物館行業(yè)的整體面貌得到改變,行業(yè)的服務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和移動應用的增長,特別是各種隨需而變的網絡服務的日益豐富,對WLAN的網絡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為例,闡述了使用梅魯公司的虛擬蜂窩WLAN架構,不但可以實現高密度覆蓋、高吞吐率、高穩(wěn)定性、無縫漫游,很好地解決了同頻干擾問題,還使得博物館應用程序(Application,APP)給予了參觀者高品質的參觀體驗。
1.1高密集度
隨著應用需求不斷升級,以微蜂窩架構為基礎的第三代WLAN架構在容量、覆蓋、部署、漫游、網絡接入速度等多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同頻干擾、高密度終端容量受限、部署成本高且管理復雜、不能無縫漫游、由客戶端自己選擇接入點(Access Point,AP)導致穩(wěn)定性差、在多設備狀態(tài)下網絡接入速率低、不能保證每個用戶的公平傳輸等。
傳統(tǒng)微蜂窩架構雖然具有自動射頻管理的功能,但實際上干擾依舊存在,無法避免,尤其是在高密度環(huán)境下。對于客戶端密集度高的場所,需要很高的RF覆蓋密度。一般廠商的AP最高支持30多個客戶端,超過30個客戶端往上,整體性能急劇降低,而梅魯網絡公司的單射頻AP最大可以支持128個用戶,高密度環(huán)境下依然能夠保證穩(wěn)定的帶寬。
1.2同頻組網架構
傳統(tǒng)WLAN為了抑制來自同一信道的干擾,盡量降低輸出功率。因此蜂窩的范圍小,需要更多的AP、電纜以及POE設備;必須反復進行現場勘察;在追加、移動或變更AP時,需要作信道的再設定;在實際工作環(huán)境中,需要大量的人工設定與調試。
梅魯公司使用的虛擬化蜂窩網絡技術,最大的特點是將相鄰的兩個AP設置在同一信道,將所有AP設備綁定成一個大的AP,不僅回避同頻干擾,還讓每個信道的使用效率都得到大大提高,如圖1所示。而當網絡需要擴容時,只需要分層,通過增加頻點就可不斷擴大容量;由AC控制器主導AP和客戶端的交涉,總是可以提供最高的數據傳輸速度;追加、移動或變更AP時無需再作信道規(guī)劃和現場勘察,實現即插即用。
圖1 微蜂窩與虛擬蜂窩
1.3空氣流量控制技術
不同于傳統(tǒng)的“沖突避免”技術,虛擬蜂窩技術采用空氣流量控制技術解決并發(fā)用戶沖突問題。它是基于控制無線網絡中的電波的思想,控制器除了管理AP,還能對客戶端行為進行管理,通過競爭管理算法和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競爭壓制等子技術組成,對在“沖突避免”機制下對無線媒介的訪問作了極大的優(yōu)化。
1.4定位服務更精準
Meru網絡公司的設備擁有專利技術:E(z)RF定位系統(tǒng)。定位引擎接收由AP傳回的數據,通過場強定位等算法,計算WiFi定位終端所處位置,并將位置信息傳送至定位管理系統(tǒng);定位管理系統(tǒng)用于接收定位引擎?zhèn)鱽淼奈恢眯畔ⅲiFi定位終端位置顯示在用戶的終端APP上。
博物館無線網絡部署需求:(1)博物館展區(qū)一層、二層內實現802.11n網絡全覆蓋;(2)展區(qū)內滿足2000個移動終端同時上網;(3)實現展區(qū)內無線定位服務。
面臨的課題:(1)如何實現支持2000個移動終端同時上網的高密度WLAN;(2)如何實現展區(qū)內無線定位服務。
Meru解決方案:(1)1臺MC1500系列控制器;(2)9臺AP822e 802.11ac/n以及27臺AP1010e 802.11n。
2.1博物館虛擬蜂窩架構WLAN設計
由于博物館展區(qū)一層和二層有中國移動(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CMCC)無線網絡和“ishanghai”無線網絡,其中主要為信道1和信道6,因此虛擬蜂窩同頻組網部署在信道11上。同時考慮到還需實現APP定位功能,在部署AP時不僅要考慮樓層信號覆蓋強度,減少實施和維護成本,同時以“三點定位”的方法對AP位置進行優(yōu)化。各AP通過超5類雙絞線與樓層弱電機房標準有源以太網(Power Over Ethernet,POE)交換機連接,每個樓層涉及的弱電機房均部署了POE交換機,弱電機房之間使用光纖設備連接并連接至電信專線網絡,最終形成虛擬蜂窩架構WLAN網絡,如圖2所示。
圖2 虛擬蜂窩同頻WLAN設計
2.2虛擬蜂窩架構的實現
通過虛擬蜂窩WLAN的設計與部署,實現了博物館第一層和第二層所有區(qū)域信號覆蓋。由于第一層密集度高、空間狹小,僅部署了25臺AP,第二層空間開闊因而部署了11臺AP。
由于是同頻組網部署,整個博物館展區(qū)內使用同一信道,在同一個虛擬蜂窩內,因此在展區(qū)內上網、導覽以及定位沒有發(fā)生中斷,實現了無縫漫游,平均信號強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大于-60dbm,信號最差的地方也有-70dbm的信號強度,如圖3所示。經過現場測試,在公共開放區(qū)域以及高密度區(qū)域,同一AP接入數最大可達100個,基本可滿足博物館的網絡需求。
圖3 信號強度
在實際測試移動終端設備時,梅魯的定位服務在基于Android的系統(tǒng)中無需終端設備連接網絡就可完成,但IOS系統(tǒng)由于蘋果公司的技術性屏蔽,必須連接網絡后才可實現定位。
2.3博物館APP導覽體驗
博物館APP提供了一套可縮放的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平面參觀地圖,觀眾可以通過現場無線網絡定位后實時顯示觀眾當前所處的位置,并可在地圖上查詢和顯示參觀路線及預設的各類展品展項信息點;觀眾在館外時APP除了不提供實時無線定位服務外,仍可進行公共設施查詢,地圖自由縮放、信息點標注和顯示、地圖信息的查詢導覽,電子地圖上顯示終端設備的位置和運動軌跡以及路徑回溯。
在博物館內,建設結構相對復雜,又存在大量的厚墻、金屬面板、大理石和特殊的裝飾材料,一般的信號在這種環(huán)境下,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折射、散射和漫射等現象,使得整個WLAN性能不高,而梅魯公司的同頻架構,不但減少了干擾,還減少了AP設備的安裝數量,所有AP均能以最大功率工作,使得信號強度能夠最大限度地穿越厚墻等材料,確保了在博物館復雜布局和裝飾材料環(huán)境下穩(wěn)定的WLAN性能。整個架構已經運行1年,WLAN網絡運行穩(wěn)定,證明該建設方案切實有效。
[1]吳曉剛.WLAN技術與微蜂窩技術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2(36):130.
[2]Meru-networks.White paper[EB/OL].(2014-08-12)[2016-08-11].http://www.merunetworks.com/technology/resources/white_papers.
[3]張勇,易軍凱,何坤鵬.面向博物館的室內定位技術研究分析[J].博物館的數字化之路,2015(10):36-38.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virtual cellular technology in enhancing visiting experience of museums
Gu Bo
(Shanghai China Maritime Museum, Shanghai 201306, China)
With the growth in popularity of intelligent terminals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the various on-demand network servic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abundant,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the network quality of WLAN. Virtual cellular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tour guidance of the museum, which makes up the shortages that wireless network APP supporting clients is less,same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oaming interrupt and positioning are inaccurate, and makes visitors enjoy high-quality visiting experience through the museum APP.
virtual cellular; same frequency interference; mobile terminal; museum guidance
顧波(1983— ),男,上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文博信息化及數字博物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