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稅收,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會收的。房產(chǎn)稅,遺產(chǎn)稅,我們有生之年應該都能看到。
稅依賴強制,若交稅自愿,半年后一分錢稅也收不到。稅收到自己身上,必然不開心??伤盏絼e人身上,有些人卻很開心,比如最近一線及熱點城市房價暴漲,多數(shù)還沒買房的人,對房產(chǎn)稅及出臺的各種調(diào)控措施,就開心,認為這樣房價將得到抑制,甚至會下跌。稍有一點經(jīng)濟學常識,你就不會有這想法。
那些人口凈流入的、經(jīng)濟發(fā)達的一二線城市,為何怎么漲,人們都在買房子?這里的人,為何不賣掉自己的房子,去供過于求的、冷清的小城市買十套房子?
因為這些一二線城市,房子不再是房子,它的功能超越了居住,成了硬通貨。對比人類歷史上長期使用的黃金,有相似之處:稀缺,一個城市的土地資源有上限,人口流入又不停增加需求;屬性穩(wěn)定,房子不會變質(zhì)腐敗,放幾十年,照樣可以使用。唯一不如黃金的是,房子無法分割流通,但它有租金收入,這點又勝過黃金。
在金本位年代,有錢的人囤積黃金,一點不難理解。而你現(xiàn)在囤積紙幣,財富可能還會縮水,因為各國政府的印鈔機日夜運轉(zhuǎn),源源不斷地增加紙幣的總量,你的錢時刻在變水。
聰明的政府,都采取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保持一定的節(jié)奏增加貨幣。一只羊,你可以薅它一輩子毛,但只能剝一次皮。這就是放水的原則。一夜之間,增加一萬倍的貨幣,絕大多數(shù)人的存款變成廢紙,羊要造反,社會崩潰。但一年增加10%,過幾年,羊的月薪從2000增加到3000,在數(shù)字增加的幻覺中開心,對物價翻了一倍全然無感,其實他的財富在減少。
知道常識,上述的放水策略,對你來說,就是明牌,你也能理解有錢人即使不住也要囤積房子,這和金本位時代囤積黃金是一個道理?,F(xiàn)在,是房本位年代,房子才能抵抗通脹。
房產(chǎn)稅及各類限購措施,看起來在幫助窮人,實際上卻讓富人得了好處。這等于向市場宣布,現(xiàn)在求大于供,交易的主動權(quán)在賣方,增加的稅收,可以加在房價上,轉(zhuǎn)移給購房者。這進一步強化了房價上漲的預期,結(jié)果是房價漲得更快。
限購措施,攔得住相對貧窮的人,可攔不住富人。比如你集一家三代的財力,湊了100萬的首付,此時,一個限購政策出臺,首付必須150萬,50萬攔住了你,不缺這50萬的人卻照樣買。過幾年,你全家拼命干活,省吃儉用,湊足150萬,房價翻了一番,你的首付還是不夠。
就算政府犧牲房地產(chǎn),出終極大招,一家只許擁有一套住房,對窮人有沒好處?答案還是,沒有。金錢最聰明,此處買不了,富人香港買、倫敦買、東京紐約悉尼買,錢照樣不被稀釋。而房地產(chǎn)業(yè)死了,沒人能賺到錢,也就沒有房子供應,即使規(guī)定一平方米只能賣50塊錢,窮人也沒房可買。
從古至今,最強大的貧窮觀念是這條:對富人征稅,窮人就能變富。沒收富人財產(chǎn),是這觀念的極端版本。
創(chuàng)造財富的市場經(jīng)濟,不存在這貧窮觀念,市場經(jīng)濟的自愿交易,一定是通過雙贏才能實現(xiàn),你的交易對手有利可圖(富人也會更富),你才有利可圖。
對手打明牌,你還上當,那只能怪自己笨了。
(摘自“連岳微信公眾號”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