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萬里 蘇中瓊
初夏的遵義師范學院,梧桐掩映下的校園幽深而靜謐,化學化工學院三樓卻是一派火熱,59歲的曾啟華教授正在實驗室指導他的學生攻克一個新課題。
“他就是這樣,做什么事都認真、細致,親力親為。”遵義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李洪超說,曾教授在學校的名氣很大,連續(xù)多年當選“最受學生歡迎教師”。
曾啟華1982年畢業(yè)于貴州大學化學系,1985年到遵義師范學院任教至今,擔任《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立體化學》《有機合成設計》《食品分析》等課程的教學工作。30多年的教學生涯讓曾啟華擁有諸多頭銜。但他最愿意聽到的是學生口中一句親切的“老師”?!拔业牡谝宦氊煟褪墙虝陀?。”曾啟華始終強調(diào)自己的此生摯愛是講臺。
學校有一門針對非化學專業(yè)學生的公選課《生活中的化學》,曾啟華曾擔任該門課的授課教師長達8年。他鮮活貼切的教學方法很受學生歡迎,使學生能夠從現(xiàn)實生活的案例中感知化學現(xiàn)象、理解化學知識,每學期選修該門課的學生人數(shù)都是最多的。
“我們在街上看到商販用滿是白色泡沫的水清洗桃子,里面是不是放了洗衣粉或洗潔精?如果是,那么這種桃子還能吃嗎?”采訪中,記者問了一個大家關(guān)心的問題。
“桃毛有可能刺入皮膚、引起皮疹,或進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癢等癥狀。但是用洗潔精或洗衣粉清洗的話,化學物質(zhì)可能會通過桃皮滲透進桃肉,所以建議大家吃桃子時最好削皮?!痹淌谀托牡亟忉尩?。
老驥伏櫪勤耕耘。曾啟華不但在教學上兢兢業(yè)業(yè),還在科研上勇于創(chuàng)新。
2008年,遵義師范學院提出強本爭碩的奮斗目標,把化學作為重點學科建設。但學院當時的科研經(jīng)費很緊張,為了突破科研瓶頸,曾啟華積極爭取遵義市科技局的支持,并把科研工作的重心放在應用研究方面。
在市科技局的幫助下,遵義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先后與遵義市質(zhì)量技術(shù)檢測院、環(huán)境檢測院等簽訂了協(xié)議,開創(chuàng)了學校與政府部門及企業(yè)進行橫向合作的的先例。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是社會價值?!痹鴨⑷A說,教學教育的目的,最終都是落實到服務社會,“我們應當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在自己所擅長的領(lǐng)域為社會做點事情。”除了必要的學術(shù)活動,曾啟華的時間基本都用在研究上,成為貴州省級精品課程(有機化學)負責人,省級重點支持學科(化學)負責人,省教育廳特色重點實驗室(黔北特色資源應用研究)負責人。
如今已59歲的曾啟華,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十幾個小時,隨時熬夜加班,已經(jīng)成為他改不掉的“壞習慣”。
當一個人全身心投入某項事業(yè)中,就會淡化甚至忘記物質(zhì)享受。熟悉曾啟華的人都知道,他一件衣服要穿好幾年,手機也是過時的老款式,吃飯常常是隨便解決,妻子不在家時,自己煮碗面條匆匆吃下,放下碗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別人是為生活而工作,而曾教授是為了工作而生活?!崩詈槌f,“曾教授臨近退休,但一點也不像退休前的狀態(tài),還是有年輕時干事的沖勁,值得很多年輕教育工作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