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以欣賞影視作品這一學生感興趣的語文實踐活動,積極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
興趣 影視資源 作文能力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教師要努力改變“布置任務——學生寫作——簡單批閱——集體講評”的單一作文教學局面,充分理解學生對待寫作的畏難、消極情緒和無材可寫、筆下生澀的困境,積極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主動表達的欲望,這樣,寫作教學才能進入理想的狀態(tài)。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睆恼n內(nèi)到課外, 欣賞影視作品,是學生感興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之一,而對作品的賞析、點評,又包含了作文的素材積累、技巧表達;蘊含了對學生的思維訓練;錘煉了學生的語言功力……何樂而不為!
一、多元挖掘,一材多用
觀看影視作品,一定要學生養(yǎng)成積累素材、多元挖掘、一材多用的習慣。一則好的材料總是立體型的,從不同角度分析,可適用不同的立意。
如獲得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美麗心靈》,數(shù)學家約翰·納什患有精神分裂癥,但仍與幻覺作斗爭,一如既往地潛心研究學術(shù),最終獲得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這一素材,可適用于戰(zhàn)勝自我、意志創(chuàng)造奇跡、偉大、心靈的力量等立意;妻子艾麗西婭在納什發(fā)病并威脅到她的生命安全時不棄不離,把丈夫留在身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與照料,支撐著家庭走出困境,這一事例可用于愛、困境、家庭等材料作文;當納什患病經(jīng)常被幻覺引導,不自覺地到自己所在學校普林斯頓大學講學時,同事和同學給予了一個精神病人相當?shù)陌菖c理解,配合納什重新找回自我,他的同行們紛紛把自己的派克鋼筆擺放在納什的桌前,適用包容、敬重等立意……影片中的這些人,都擁有“美麗心靈”,除是素材外,也提醒學生寫作要有明確的主題。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優(yōu)秀的文章往往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而觀看影視作品也是學生了解社會的途徑之一。組織學生每周觀看《新聞周刊》,熟悉時事新聞,積累素材,并對社會熱點進行評論。如《新聞周刊》20160507期,“危險”的私人信息,引導學生對這則新聞進行多元挖掘:電信網(wǎng)絡詐騙,社會誠信體系的構(gòu)建;個人信息成為商品,信息安全的迫切性;及時殺毒,個人樹立網(wǎng)絡安全意識;短信騙局千分之五到七的成功率,公民的貪婪心理、息事寧人之態(tài);犯罪分子有恃無恐,立法的重要性……
通過視聽賞析積累的素材,往往避免了空洞、乏味的弊端,學生在運用的時候,更具畫面感、感染力,更添說服力。
二、經(jīng)典臺詞,言近旨遠
《道士下山》中的經(jīng)典臺詞,“心有定境,不住因果,還有什么不快樂的呢?”“壞人猖獗,是因為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種作惡!”“地上的枯葉,就像世間的煩惱,掃著掃著,漸漸就有了耐心,掃不完,慢慢掃,看到萬物凋零,懂得了慈悲?!睅е鴿夂袼急嫔实恼Z言,啟人心智,言近旨遠,不正是學生思維上的短板嗎?
組織學生收集經(jīng)典臺詞,在寫作中,對經(jīng)典臺詞或引用或化用,除了論證觀點外,還起到豐富文章內(nèi)容,增添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增加作品的說服力等作用。
“意義并不只在作品本身”,對經(jīng)典臺詞的感受、整理、理解,還在于引導學生將對語言的直接體驗轉(zhuǎn)化為閱讀、鑒賞的經(jīng)驗,從表層的語感層面上升到深層的思辨性語言的建構(gòu)、生成層面。
三、創(chuàng)新擬題,耳目一新
鄭板橋說:“題高則詩高,題矮則詩矮,不可不慎也?!睘樽魑臄M寫一個與材料立意、文章內(nèi)容絲絲入扣的簡潔凝練、新穎別致、含蓄深刻的 “高”題,對作文至關(guān)重要。直接以材料中的關(guān)鍵詞或核心語意為題,是一種保守、保險的擬題方法,雖不易偏離材料,但缺乏耳目一新之感。我們可以從影視作品的題目入手,學習創(chuàng)新擬題法,以“靚題”抓住讀者迫切讀下去的心。
創(chuàng)新擬題法,要從材料中提煉出關(guān)鍵詞句,圍繞關(guān)鍵詞句發(fā)揮想象或聯(lián)想,充分利用各種手法擬題,比較常見的是利用修辭手法擬題。
用比喻的修辭,如《驕陽似我》《放牛班的春天》《風雨哈佛路》;用比擬的修辭,如《翻滾吧,地球》《當幸福來敲門》《滾蛋吧!腫瘤君》;引用成語,如《壯志凌云》《千鈞一發(fā)》《兵臨城下》;引用古詩,如《在水一方》《秦時明月》《一江春水向東流》;諧音,如《剩者為王》《從天兒降》《不可思異》……
有些影視作品以主題為題,讀來朗朗上口,如《勇敢的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將愛情進行到底》《時間都去哪兒了》,這些標題可從形式上模仿,如《 的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 》《將 進行到底》《 都去哪兒了》。
從影視作品題目入手,指導學生擬題,勝在形式新穎,學生趣味盎然,但所擬之題要以契合文章立意,貼近文章內(nèi)容為標準,不能流于獵奇。
四、優(yōu)美語言,表情達意
秦牧說:“文采,同樣產(chǎn)生藝術(shù)魅力和文筆情趣。豐富的詞匯,生動的口語,鏗鏘的音節(jié),適當?shù)呐季?,色彩鮮明的描繪,精彩的疊句……這些東西的配合,都會增加文筆的情趣?!闭Z言之美,或生動鮮活,或周密精美,或氣勢磅礴,或婉轉(zhuǎn)含蓄……學生從影視作品中,汲取語言運用的靈感,實現(xiàn)形式上的美感。
《曉松奇談》的開場白:歷史不是鏡子,歷史是精子,犧牲億萬,才有一個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滾打,才不辜負功名塵土;世界不是茍且,世界是遠方,行萬里路,才能回到內(nèi)心深處;未來不是歲數(shù),未來是禮物,讀萬卷書,才看得清皓月繁星……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了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奇文說今古,談笑有鴻儒,《曉松奇談》。
這段文字中,在修辭的運用上,比喻,化抽象為具體;排比,富有氣勢;引用與化用,豐富內(nèi)容,增添文化氣息。在句式的運用上,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整句和散句,有短句和長句,句式豐富,語言功底深厚。而“××不是……是……”的表達模式,在議論文中,可用于對話題內(nèi)涵的辯證闡釋。
又如“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的聚美優(yōu)品廣告詞,語言上,第二人稱和第一人稱的交替使用,借代、比喻、對比手法的運用,長短句、整散句的結(jié)合,反問句、感嘆句的使用,讓 “陳歐體”風靡一時。
如南通市2016屆高三第三次模擬測試中,作文材料為“簡單的事物常常容易被忽視,但簡單中卻蘊含著生活態(tài)度、人生哲理……”,一篇優(yōu)秀作文這樣開頭:“你嘲笑他們呆頭呆腦,不知變通,他們卻以簡單活得踏實;你輕視他們的生活單一無味,缺少新意,他們卻以簡單證明不凡。//簡單,也許會為人所忽視,但,那又怎樣?人生的智慧,終會透過簡單,大放光彩?!边@樣的開頭無疑是學習、借鑒、模仿了“陳歐體”,展現(xiàn)了該考生寫作的機智和能力,不失為作文的一個亮點。
覓得清溪到云林,優(yōu)美的語言如一條清溪,沁人心脾,讓人神清氣爽。在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簡潔而又瀟灑,樸素而又優(yōu)美,自然而又有力”的語言運用意識, “思想不夠,語言來湊”,優(yōu)美的語言可雪中送炭;文章內(nèi)容豐富,層次清晰,精煉的語言可錦上添花。筆者在作文教學中,以語言為訓練點,以修辭、句式、人稱等為切入口,從影視作品入手,由感性到理性,提升作文檔次,頗有效果。但事理為骨髓,語言為肌膚,在語言和思維的關(guān)系處理上,語言要為事理服務,不能本末倒置,切莫只為語言優(yōu)美而堆砌不能為表情達意服務的華麗辭藻。
融“觀”“思”“寫”為一體,在寫作指導的方法和策略上,堅持三者結(jié)合。思考是寫作的靈魂,觀看影視作品,通過作品中的情境,豐富生活經(jīng)驗、鑒賞經(jīng)驗、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再“我手寫我心”,用筆表達出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思考。
在教學時,應避免嘩眾取寵,“只觀看,無訓練”的做法,雖會讓學生獲得短暫的放松感,但表達的沖動,也會曇花一現(xiàn),更不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因此,指導時,教師要堅持興趣與觸發(fā)階段、積累與思考階段、模仿與創(chuàng)作階段的引導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