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一凡
沈陽鐵路實驗中學于1986年被確定為遼寧省首批重點中學,2002年被命名為遼寧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學校以“厚德、篤學、團結(jié)、超越”為校風,以“樂業(yè)、愛生、求真、善誘”為教風,以“尚志、進取、勤學、善思”為學風,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并成為育人筑魂的沃土。
家風是一個家庭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傳統(tǒng)習慣、為人之道、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總和,它首先體現(xiàn)的是道德的力量。從古至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周怡的《勉諭兒輩》、朱子的《治家格言》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同樣展現(xiàn)了良好的家風。
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家風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可以說,好家風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而家風的形成關(guān)鍵還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shè)的有心人,有意識地去營造氣氛,并加以保持和延續(xù)。
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shè),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shè)影響著社會建設(shè),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每個家庭要從自身做起,家家都有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一來,社會的正風氣就會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不斷提高。
說起我家的家風,要說幾件小時候的事兒。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fā)學習;其次是上進,不斷進取,用實際行動去證明,我能行;然后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別人怎么會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后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心胸狹隘,怎么為別人著想?
五歲時,我吃飯?zhí)羰常€經(jīng)常剩飯。洗手時,每洗一次,都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后水龍頭也不關(guān)。媽媽看到我這樣,就說:“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以后不要再挑食了,也不要再剩飯,還要節(jié)約用水?!甭?,我就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
六歲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爺爺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語重心長地說:“孫女啊,你已經(jīng)六歲了,明年就要上學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走到哪兒,看到長輩要有禮貌;第二句話是孝敬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世上,并養(yǎng)育了你,你長大一定要報答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無論做什么,都不要依賴別人,不要安于現(xiàn)狀。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記在心上吧?!?/p>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了一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nèi)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guī)、家訓,是想讓你上學后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蔽覀冇懻摿撕芫?,才確定下來。家風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