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鵬
2016年7月12日,在昆明市人民東路和環(huán)城東路交叉路口,指揮交通的老張右小腿露出一圈醫(yī)用繃帶,不時有市民拍照,一位大叔還走到路邊請人幫他和老張合影。老張是一名協(xié)管員,前幾天小腿受傷,盡管醫(yī)生建議他多休息一段時間,但他說,“我要趕緊報答大家?!?/p>
綁著繃帶,穿梭在交叉路口。老張的這個形象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領導覺得“纏繃帶指揮交通”給單位賺足了面子;市民覺得“纏繃帶指揮交通”是一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老張自己覺得“纏繃帶指揮交通”是對市民關愛的回報。但是,醫(yī)生卻不這樣認為。醫(yī)生建議老張還是多休息一段時間有利于身體恢復。
面對“纏繃帶指揮交通”的協(xié)管員,很多人都是感動的,要不然也不會有這么多市民與他合影了。在每一個人的心里都認為打著繃帶的老張更有了英姿颯爽的感覺,更有了英雄氣概。
的確,協(xié)管員老張傳遞出來的是正能量,可是這種正能量未必就是正確的。在交通協(xié)管員的崗位上工作,需要長時間走動、站立,所以要有個不錯的身板。而很顯然的是,打著繃帶的老張還不符合這樣的需要,因為他在出院的第二天就上崗了。
我們總是有“習慣性感動”的因子在內心跳躍?;剂税┌Y的教師病歪歪的堅守在講臺上我們感動;打著吊瓶的醫(yī)生堅守在看診臺我們感動;發(fā)熱發(fā)到痛苦不堪的志愿者堅守在球賽現(xiàn)場直到昏迷我們也感動。看看我們評選出的“感動某某人物”,有多少不是突出他們帶病堅守崗位的,有多少不是突出他們挑燈夜戰(zhàn)的,有多少不是突出他們忍著傷痛舍小家為大家的?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于這種“英雄形象”了。
其實,這種“英雄形象”“先進標準”,是錯誤的。這不僅違反科學,違反常理,違反情理,也是一種本身的安全隱患。試問,所有帶病堅守崗位真的是需要的嗎?沒有健康的身體真的能干好工作嗎?該休息的休息,該看病的看病,這才是健康的、和諧的生活態(tài)度。“纏繃帶指揮交通”要松綁的是錯誤的英雄精神。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