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子女外出對農村留守父母健康的影響

      2016-10-10 16:51:58溫興祥肖書康溫雪
      人口與經濟 2016年5期
      關鍵詞:人口流動老齡化

      溫興祥 肖書康 溫雪

      摘要:老齡化背景下,成年子女的異地流動增加了中老年人的健康負擔,本文使用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數據和傾向分值匹配法,實證考察了農村地區(qū)成年子女跨省外出對留守父母健康的影響。估計結果顯示,有子女外出的家庭,中老年父母的主觀健康如自評健康、認知狀況和抑郁程度較差;客觀健康也受到不利影響,患關節(jié)炎、胃病和肺病的可能性更大?;谑杖肟剂康淖优獬龃_實增加了對父母的經濟支持力度,但同時也增加了父母從事隔代照料的可能性。隔代照料負擔的增加可能是子女外出對父母健康有不利影響的原因。

      關鍵詞:老齡化;人口流動;代際支持;傾向分值匹配

      中圖分類號:C91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49(2016)05-0064-10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605007

      Abstract:This paper test how migration of the rural adult children affects their leaving behind parents health. Based on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data,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 we find that the migration of the adult children migrate to other province exerts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parents health. We find that the eldertys self rated health, cognition and depression, as well as subjective chronic disease such as arthritis, stomach related disease and lung disease are all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migration of their adult children. Adult child migration indeed increased economic support to parents, but it also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parents involved into intergenerational care giving. Increasing grandparents care giving maybe the underlying channel that leads to those poor health consequences.

      Keywords:population aging; internal migration;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一、引言

      隨著生育率的不斷下降和人口平

      均預期壽命的逐年提高,我國人口逐漸老化,并且老齡化的速度還有不斷加快的趨勢[1]。值得關注的是,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明顯的地區(qū)差異,農村地區(qū)老齡化的程度比城市地區(qū)更加嚴重,而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下的人口流動是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2]。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2015年我國外出農民工為168億人,其中跨省遷移的為7745萬

      見報道《跨省流動農民工人數六年來首次下降》。雖然2015年跨省農民工數量出現了新的下降,但是外出農民工總數依然龐大。http://money.163.com/16/0429/05/BLQ1GRBF00253B0H.html

      。快速的城鎮(zhèn)化使得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入城鎮(zhèn)勞動力市場,形成舉世關注的城鄉(xiāng)人口流動現象。依賴戶籍的社會保障體系迫使農村流動者將妻兒和父母留在農村,形成大量留守的兒童、婦女和老人。

      老齡化與人口流動給我國農村地區(qū)的養(yǎng)老帶來了挑戰(zhàn)。雖然我國中老年人與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逐年下降,但子女住處往往離父母較近,經常為父母提供非經濟的日常幫助[3]。老年父母與子女居住地比較近,體現了傳統(tǒng)的家庭養(yǎng)老模式,即由子女為老年父母提供經濟支持和照料服務。但在農村地區(qū),子女遠距離外出的情況使以家庭養(yǎng)老為主的養(yǎng)老形式極有可能遭到破壞。在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化養(yǎng)老體系尚未全面建立的情況下,人口的劇烈流動可能會給以家庭養(yǎng)老為主的中國農村家庭帶來不利的影響。成年子女的異地流動對未遷移的留守老年父母帶來的可能不利影響逐漸引起了關注。

      老年人較年輕人在健康上面臨更多的風險,是慢性疾病和身體功能障礙的高發(fā)群體。當面臨各種健康問題后,能夠得到充分的照料是保障其日常生活的關鍵。子女異地流動對父母健康的影響體現在兩個相反方面。一方面,計劃生育政策和經濟發(fā)展使得戶均子女數急劇下降,加之子女異地遷移,減少了能夠直接給老年父母提供照料服務和幫助的子女數量,這將對其健康造成不利影響[4]。另一方面,子女異地流動可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以取得較高的收入,這會增加子女的經濟供養(yǎng)能力,對留守父母的健康將起到正向的作用。因此,子女異地遷移對父母健康的凈影響是一個實證問題,只有通過數據才能得知該凈影響的方向和大小。

      本文利用傾向分值匹配法和具有全國代表性的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數據實證考察農村地區(qū)成年子女跨省外出對留守中老年父母健康的影響,并從代際支持的角度探討此種影響背后的原因。傾向分值匹配法是一種非參數的估計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可觀測特征,從反事實樣本中尋找與實際狀態(tài)下最“接近”的樣本進行匹配,并將匹配之后樣本的結果作為自身在反事實狀態(tài)下的結果,從而克服同一個體只能觀測到一種狀況下結果的數據缺失問題,達到因果推斷的目的[5]。

      二、文獻綜述

      許多發(fā)展中國家也有類似于我國的異地遷移現象,同樣由于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不完善和以家庭養(yǎng)老為主的養(yǎng)老方式,子女異地遷移對留守老年父母的影響逐漸得到了學者和政府的關注。準確估計子女遷移對父母健康的影響面臨遷移的自選擇造成的內生性問題。子女是否遷移是其個體選擇的結果,遷移選擇基于一些可觀測特征和不可觀測特征做出??捎^測個體特征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會影響遷移決策[6]。收入差距和具有降低遷移成本作用的遷移網絡也是影響個體遷移的重要因素[7-8]。另外一些不可觀測特征也會影響個體的遷移決策,例如家庭成員之間共同享有的文化、基因:能力更強、健康狀況更好的人傾向于遷移以獲得較高收入的工作機會,同時,代際之間的健康狀況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外出子女父母的健康狀況往往也會更好。遺漏此類同時影響子女遷移決策和父母健康的不可觀測特征,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計子女遷移對父母健康的影響將會產生選擇性偏誤。除了遺漏變量偏誤,估計子女遷移對父母健康的影響也會存在反向因果問題,父母的健康狀況也會影響子女的遷移決策[9]。如果父母健康狀況不佳,子女可能會傾向于選擇不遷移;此外,也有可能因為父母健康狀況不佳、家庭存在流動性約束,促使家庭成員外出尋求經濟資源。

      國外的實證研究利用各種計量方法以克服遷移的自選擇偏誤,但不同的研究得到了不一致的結論。安特曼(Antman)實證考察了墨西哥成年子女遷移到美國對留守在本國的老年父母健康的影響,把子女性別比和已婚子女比例作為是否有子女遷移的工具變量,發(fā)現子女遷移對老年父母的自評健康、慢性疾病均具有不利的影響[10]。新西蘭對符合遷移條件的湯加移民實施隨機抽簽決定的方式,被抽中的和未被抽中的潛在移民平均而言具有相同的特征分布,吉普森(Gibson)等利用此“自然實驗”考察了湯加居民遷移到新西蘭對留守家庭成員的影響,發(fā)現家庭成員的遷移對老年人的自評健康有負面影響,但是對健康行為、BMI和高血壓等沒有顯著影響[11]。另外一些研究,發(fā)現了子女外出對留守父母健康的正向影響。庫恩(Kuhn)等使用傾向分值匹配法考察了印度尼西亞居民的國內遷移對留守老年父母健康的影響,分別用自評健康、可觀測的行動受損和死亡率作為健康狀況的衡量指標,發(fā)現子女遷移對父母的健康有積極的作用,且這種正向影響在高遷移概率的樣本中更加明顯[12]。布默(Bhmea)等對摩爾多瓦的研究也發(fā)現了子女遷移對父母健康的正面作用。子女的跨國遷移對留守父母的BMI、身體功能和自評健康有正向的作用,對抑郁和認知狀況沒有影響??赡艿脑蚴亲优膮R款使老人收入增加所帶來的飲食的改善,另外,減少了僅能維持生存的農業(yè)勞動、增加了閑暇和睡眠的時間,這些都彌補了老年人與外出子女社會聯系減少所帶來的對健康的不利影響[13]。

      國內研究經歷了從早期的描述性分析到目前以實證研究為主的階段。杜鵬等對2004年7月在安徽省壽縣、河北省承德縣和河南省??h3地調查的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發(fā)現子女外出務工后,老年人的居住呈現空巢化和隔代化的特征[14]。子女外出務工增加了父母家務負擔和農業(yè)勞動負擔。葉敬忠和賀聰志通過對2006年來自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四川5個省,總計10個村的400名留守老人、156名非留守老人和105名北京外來務工人員進行調查,發(fā)現雖然子女外出確實能夠提高對留守老人的經濟供養(yǎng)能力,增加對留守老人的經濟支持,但總體上留守老人的家庭經濟狀況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甚至出現“贍養(yǎng)脫離”的情況[15]。宋月萍利用“中國流動人口問題研究”課題組于2009年在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翼三個地區(qū)取得的調查數據,回歸分析了外出子女的養(yǎng)老行為對父母健康的影響。分別以給留守父母的錢物和與留守父母聯系的頻率作為養(yǎng)老行為的衡量,考察它們對老年父母自評健康、身體功能障礙、孤獨感的影響。發(fā)現外出務工子女的經濟支持并沒有顯著改善農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但對老人的精神支持卻能顯著降低留守老人發(fā)生身體功能障礙和產生孤獨感的可能性[16]。但宋月萍并未對遷移的自選擇問題進行處理。連玉君等利用CHNS 2006年和2009年兩期截面數據考察了子女外出務工對父母健康和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他們使用省級城鎮(zhèn)失業(yè)率和省級就業(yè)人口結果變化作為子女外出的工具變量。針對自評健康和生活滿意度的有序性質,使用包含工具變量的有序Probit模型進行估計,發(fā)現子女外出對父母的自評健康和生活滿意度都有顯著的負面影響[17]。

      綜上,我們發(fā)現針對我國的子女外出對留守父母健康影響的研究尚存在有待補充的地方。第一,許多研究采用的是局部地區(qū)數據,不能很好地反映整個國家這一問題的情況。第二,對父母健康維度的考察有待擴展。自評健康是被采用最多的健康衡量指標,少數研究也采用了客觀的健康指標。第三,僅有少量研究考慮了子女外出的自選擇偏誤問題?;诖?,本文使用具有全國代表性的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數據估計子女跨省遷移對中老年人主觀健康和客觀健康的影響,并參照庫恩等的做法[12],借助傾向分值匹配這一因果推斷工具克服遷移的自選擇偏誤問題。我們更關心子女長距離的遷移對父母健康所產生的影響,因此,本文定義的子女遷移變量為:排除還在上學的子女,如果家中有子女去年在外省居住達到或超過6個月,則定義該家庭為遷移家庭。同時,為了擴展對父母健康維度的考察,本文結合了主觀健康和客觀健康。主觀健康的衡量指標有自評健康、認知狀況和抑郁程度,認知狀況包括與記憶相關的情景記憶變量和與心理狀況有關的精神狀態(tài)??陀^健康為5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包括關節(jié)炎、高血壓、胃病、心臟病和肺病。

      三、數據、變量與計量模型

      1.數據與變量

      (1)數據。

      本文所用數據來自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在2008年浙江和甘肅兩省試調查的基礎上,CHARLS于2011年進行了全國層面的大調查。本文所用數據來自2011年的基線大調查。在縣(區(qū))村(居)兩級抽樣中,CHARLS均采用按人口規(guī)模成比例的概率抽取樣本,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家庭結構和經濟支持,健康狀況,醫(yī)療服務利用和醫(yī)療保險,工作、退休和養(yǎng)老金、收入、消費、資產等。在家戶登記表部分,CHARLS詳細記錄了每一位家庭成員的信息,其中詢問了他們在外居住的情況,包括在外居住的時間和地點,據此可以判斷家中是否有外出子女。因此,基于CHARLS豐富的健康信息和子女在外居住信息使得本文可以全面地考察子女外出對父母各方面健康的影響。我們保留至少有一個孩子的農村地區(qū)樣本家庭。

      (2)變量。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中老年人的健康,利用CHARLS中豐富的健康信息,構造兩類健康指標:①主觀健康。自評健康為取值從1到5的序次變量,1表示自評健康不好,5表示自評健康很好。我們從CHARLS中構造兩個關于認知狀況的變量

      雷曉燕等使用了相同的方法從CHARLS數據中構造了這兩個認知狀況衡量指標。

      參考LEI X,HU Y,MCARDLE J J, et al. Gender difference in cognition among older adutts in China[J].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2012,47(4):951-971。

      。第一個是“情景記憶”,反映受訪者的記憶力,取值介于0到10之間;第二個是“精神狀態(tài)”,反映受訪者的精神狀況,取值介于0至12?!扒榫坝洃洝焙汀熬駹顟B(tài)”的得分越高,表示認知狀況越好。根據CHARLS設計的標準CESD量表,構造CESD變量,反映受訪者的抑郁程度,取值介于10至40,數值越大,表示抑郁程度越嚴重。②客觀健康。CHARLS詢問了受訪者是否患指定的幾種慢性疾病。本文選取發(fā)病率最高的五種慢性疾病作為客觀健康的衡量指標,分別是關節(jié)炎、高血壓、胃病、心臟病和肺病。

      本文的解釋變量為家中是否有子女外出,定義為:如果有子女去年在外居住的時間達到或超過六個月,且在外居住地點為外省,則取值為1;如果沒有子女去年在外省居住的時間達到或超過六個月,則取值為0。這里的子女不包括現在還在上學的。

      同時,為了理解子女外出影響父母健康的可能原因,本文構造了經濟轉移支付變量和隔代照料變量。第一,經濟轉移支付:是否收到子女財務方面的轉移支付、子女轉移支付的數量;第二,隔代照料:中老年人是否提供隔代照料。

      其他控制變量包括,個體特征:年齡、年齡平方、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是否有醫(yī)療保險;家庭特征:子女數量、家庭年收入。刪除子女外出變量無法識別和控制變量缺失的樣本,有效樣本量為5891個。

      2.數據描述

      表1為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在5891個樣本中,子女外出的占234%。自評健康平均得分為245,在自評健康的五個細分選項中,選擇不好和一般是最多的,分別占436%和324%。衡量認知狀況的情景記憶平均得分為3047、精神狀態(tài)平均得分為7659,衡量抑郁狀況的CESD平均得分為18220。在反映客觀健康的五種慢性疾病中,關節(jié)炎發(fā)病率最高,為335%,然后依次是高血壓(182%)、胃病(232%)、心臟病(76%)和肺病(83%)。樣本中有40%的父母在去年接收到了子女的經濟轉移支付,平均為1148元。另外,有552%的父母在去年有幫子女照看孩子。表2為有無子女外出父母主觀健康和客觀健康的差異。

      子女外出父母自評健康很不好和不好的比例分別為13%和46%,而這兩個比例在無子女外出父母中的比例分別是12%和43%。子女外出父母自評健康一般、好和很好的比例都要低于無子女外出父母。表明子女外出父母的自評健康狀況差于無子女外出父母。子女外出父母的“情景記憶”和“精神狀態(tài)”得分均低于無子女外出父母,而在CESD得分上高于無子女外出父母。表明子女外出父母相較于無子女外出父母,其認知狀

      況較差,抑郁程度較高。子女外出父母患關節(jié)炎、胃病和肺病的比例要高于無子女外出父母。

      3.傾向分值匹配法

      本文使用傾向分值匹配法對子女外出影響留守父母的健康進行估計。以下用盧賓(Rubin)的分析框架對傾向分值匹配法加以說明[18]。在本文中,子女外出即為一種處理(Treatment),假設T為家庭是否存在子女外出的指示變量;Y0和Y1分別表示同一父母在沒有和有子女外出兩種狀態(tài)下的健康狀況,子女外出T對父母健康狀況Y的因果影響為Y1-Y0,即同一父母在子女外出情況下的健康狀況減去無子女外出情況下的健康狀況。但是觀測數據只能提供父母在某一種子女流動狀態(tài)下的結果,即Y1或Y0而不是Y1和Y0,但是估計子女外出對父母健康狀況的影響卻需要知曉同一個人在兩種相反狀態(tài)下的結果,所以用觀測數據推斷因果關系就存在數據缺失問題——缺失處于相反狀態(tài)下的結果。傾向分值匹配法所做的就是為處于某一狀態(tài)下的樣本構造其反事實狀態(tài)下的結果,從而克服數據缺失的問題以達到因果推斷的目的。

      本文估計的統(tǒng)計量為:對于子女外出的父母,子女外出對其健康狀況的影響,即子女外出的處理組平均處理效應(Average Treatment on the Treated,ATT),表示為:

      E(Y1-Y0|T=1)(1)

      得到ATT一致估計必須滿足的兩個關鍵假設是:

      Y0⊥T|W(2)

      Pr(T=1|W)<1(3)

      其中,W為估計ATT所基于的處理前(Pretreatment)可觀測特征。假設(3)為共同支撐條件(commonsupport condition),它確保了在無子女外出父母樣本中能夠找到給子女外出父母進行匹配的樣本;假設(2)為條件獨立假設(conditional independence assumption),指在給定可觀測特征W的情況下,子女外出與父母在無子女外出情況下的健康狀況不相關。在估計子女外出對父母健康狀況的影響時,必須控制既影響子女外出又影響健康狀況的可觀測特征W,以滿足條件獨立假設(2)。在估計時,本文所基于的可觀測特征W有年齡、年齡平方、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是否有醫(yī)療保險、子女數量和家庭年收入。定義傾向分值為子女外出的概率,表示為p(W)=P(T=1|W)。在這兩個假設下,ATT的一致估計量表示為:

      τATT≡EY1-Y0T=1=EpWT=1EY1pW,T=1-EY0pW,T=0(4)

      計算子女外出組的處理組平均處理效應,需要在無子女外出的樣本中尋找與子女外出組樣本最“接近”的樣本,將其作為子女外出組樣本父母在反事實(即子女無外出)情況下的健康狀況?!敖咏钡亩x是基于子女外出組和無子女外出組傾向分值p(W)之間的差值。

      在估計處理效應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多種算法進行匹配操作。為了保證本文結果的穩(wěn)健性,我們選擇最近鄰域匹配(Nearest neighbor matching)、半徑匹配(Radius matching)和核匹配(Kernel matching)三種匹配方法來估計農村地區(qū)子女外出對留守中老年父母健康的影響

      由于在運用匹配法估計時存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匹配方法,一些運用傾向分值匹配法的實證研究會報告多種匹配方法下的結果,如:李云森.自選擇、父母外出與留守兒童學習表現——基于不發(fā)達地區(qū)調查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季刊),2013(3):1027-1050。感謝審稿專家的建議,因此本文增加了除最近鄰域匹配結果之外另外兩種匹配方法下的結果,以使得本文結論更具穩(wěn)健性。。

      四、實證結果

      1.共同支撐假設

      圖題圖1傾向分值函數

      在報告子女外出對父母健康影響的估計結果前,我們先對運用傾向分值匹配法的共同支撐假設進行檢驗

      限于篇幅,本文略去第一步傾向分值估計結果,感興趣的讀者可向作者索取。。首先觀察子女外出組和無子女外出組樣本父母的傾向分值函數圖,觀察二者之間是否重合,大致判斷是否滿足運用傾向分值匹配的共同支持假設。圖1為子女外出組和無子女外出組的傾向分值函數圖。子女外出組的傾向分值均值為025,無子女外出組的傾向分值均值為022,非常接近。最重要的是,兩者的傾向分值在大部分位置都有重疊,說明能夠從無子女外出組父母樣本中找到與子女外出組父母樣本相匹配的樣本,共同支持假設基本得到滿足。

      為了進一步驗證本文所用數據估計得到的影響是否滿足運用傾向分值匹配估計的共同支撐假設,表3給出了傾向分值和各變量的平衡性檢驗結果。可以看到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傾向分值與工作變量在匹配前具有顯著的差異,但在匹配后,它們之間的差異不再顯著。對于其余變量,無論是匹配前還是匹

      配后均無顯著差異。另外,偏誤列顯示匹配能夠進一步降低兩組樣本之間的偏誤程度。

      2.主要實證結果

      與子女外出家庭父母相匹配的子女未外出家庭父母具有較好的“相似”程度,能夠用后者的健康狀況作為前者在子女未外出情況下的反事實健康狀況。表4報告了子女外出對父母主觀健康和客觀健康影響的估計結果。

      本文用自評健康、認知狀況和抑郁程度作為父母主觀健康的衡量。表4 Panel A結果顯示,對于選取的這四種主觀健康衡量指標,子女外出對其中的三種均有不利的影響

      由于不同匹配方法下的估計結果具有高度異質性,為了討論的方便,本文在論述估計值大小時以最近鄰

      域匹配估計結果為準。。第一列估計結果顯示,子女外出的家庭,父母自評健康會更差,有53%的可能性報告較差一級的健康水平。第二列和第三列是認知狀況的估計結果,無論是情景記憶還是精神狀態(tài)均顯示負向影響的估計結果:子女外出的父母,情景記憶低0042、精神狀態(tài)低0295,但僅精神狀態(tài)估計統(tǒng)計顯著。第四列子女外出對父母抑郁程度影響的估計結果顯示,家中有子女外出,會顯著增加父母的抑郁程度。子女外出父母CESD抑郁指標比無子女外出父母顯著高出0529。宋璐等對子女遷移影響老年人心理福利的研究與表3 Panel A的結論具有一致性[19]。

      接下來,我們考察子女外出對留守父母客觀健康的影響。CHARLS數據提問了受訪者14種慢性疾病,本文選取其中發(fā)病率最高的五種進行分析。表3 Panel B估計結果顯示,子女外出會增加父母患關節(jié)炎、胃病和肺病的概率。子女外出對留守父母對關節(jié)炎、胃病和肺病的影響迥異于對高血壓和心臟病的影響。關節(jié)炎和胃病屬于勞損型的慢性疾病,子女外出為何會影響父母患此類慢性疾病的可能性?本文將從隔代照料的角度去解釋為什么子女外出會增加留守父母患勞損性慢性疾病的概率。

      3.子女外出與代際支持

      為什么子女流動對留守父母的健康會帶來不利的影響?以下通過經濟支持和時間分配兩個方面對其內在原因進行解釋。

      以往的研究認為,子女流動給遷出地的家庭帶來經濟上的支持,即匯款。收入與健康關系的研究表明收入對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20],由匯款增加的經濟收入將對留守父母的健康帶來有利的影響。表5第一列和第二列為子女外出對是否發(fā)生轉移支付和轉移支付數量的影響。第一列估計結果顯示,存在子女外出的家庭,子女向父母進行轉移支付的概率顯著高出5%;第二列估計結果顯示,轉移支付的數量在子女外出的家庭顯著高出268%。張燁霞等的研究表明,農民工在流動后增加了給父母提供的經濟支持量。因此,子女遷移將會增加代際間的經濟支持[21]。鑒于收入對健康的正向影響,為什么本文主要實證結果部分顯示子女外出對留守父母的健康影響存在負向的影響呢?

      表5第三列為子女外出對父母從事隔代照料可能性的影響。第三列估計結果顯示,子女外出的家庭,父母從事隔代照料的概率顯著增加了74%。隔代照料負擔的增加可能是導致子女外出顯著增加患勞損型慢性疾病的原因,這也印證了表4 Panel B對慢性疾病考察所得的結論。結合表5的結果以及前面的分析,我們猜測:由隔代照料引起的對健康的負向影響超過了由代際經濟支持增加對健康的正向影響,最終子女外出對父母健康表現為負向的影響。

      五、結論與討論

      基于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農村地區(qū)樣本數據,并利用傾向分值匹配法克服子女外出的自選擇內生性問題,本文估計了子女跨省外出對未遷移中老年父母健康狀況的影響,我們發(fā)現:第一,子女外出顯著降低了父母的主觀健康和客觀健康狀況。具體為,子女外出顯著降低了父母的自評健康,使其認知狀況惡化、抑郁程度增加。并且子女外出增加了患關節(jié)炎、胃病和肺病這些反映客觀健康狀況慢性疾病的概率,對胃病的影響尤其顯著。上述結論是在通過了平衡性檢驗的情況下得出的,這是保證利用傾向分值匹配法得到一致估計的前提;第二,子女外出雖然提高了代際經濟支持的能力,但是父母隔代照料負擔的增加可能是負向影響父母健康的原因。隔代支持行為在有子女外出的家庭顯著高于無子女外出的家庭,具體表現為對于有子女外出的家庭,子女對父母進行轉移支付的概率和數量雙雙增加、父母照看孫輩的可能性也增加。子女外出改變了家庭的照料結構,父母隔代照料的增加可能是子女外出負向影響其健康狀況的原因之一。

      人口老齡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在農村地區(qū)老齡化更加嚴重的情況下,如何保障數量龐大的老年人群體的生活質量是擺在政府面前的難題。在已有社會保障制度的保障功能還比較薄弱的情況下,子女外出對留守父母健康的不利影響無疑增加了農村老年人的養(yǎng)老困境。制度化養(yǎng)老體系尚未全面建立,農村居民的養(yǎng)老模式還是以傳統(tǒng)的家庭養(yǎng)老為主[22]。我們的研究表明了基于獲得較高收入工作考量的異地流動確實增加了子女對父母的經濟支持,但另一方面,父母也在子女外出的情況下承擔了更多為其照看孩子的負擔。如果父母隔代照料負擔的增加是子女外出影響父母健康的原因,那么可行的政策建議就是進一步放寬流動人員子女在當地入托、入學的限制,以此減少留守兒童的情況,減輕老人隔代照料的負擔,這將有利于留在農村的老年人維持較好的健康狀況。

      本文存在以下幾點不足,這些不足也是后續(xù)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第一,子女外出對留守父母健康的影響可能存在異質性。例如,在子女方面,子女外出時間的長短是否對留守父母的健康具有不同的影響;在父母方面,父親的健康和母親的健康是否對成年子女外出具有不同的反應、中老年父母和高齡父母間是否存在差異?第二,子女外出影響留守父母健康的機制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化。本文從經濟支持和隔代照料兩個方面去檢驗子女外出對留守父母健康影響的作用機制,是否存在其他渠道以及各種機制的強度如何?第三,雖然本文較為細致地檢驗了運用傾向分值匹配法的假設條件,發(fā)現它適合本文的數據環(huán)境,但是運用其他因果識別工具如工具變量法、倍差估計法等繼續(xù)考察該問題也是富有學術價值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內容[1]FLAHERTY J H, LIU M L, DING L, et al. China: the aging gia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07, 55(8):1295-1300.

      [2]杜鵬, 王武林. 論人口老齡化程度城鄉(xiāng)差異的轉變 [J]. 人口研究, 2010(2): 3-10.

      [3]BIAN F, LOGAN J R, BIAN Y.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in urban China: proximity,contact, and help to parents[J].Demography, 1998, 35(1): 115-124.

      [4]CORNWELL E Y, WAITE L J. Social disconnectedness, perceived isolation, and health among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009, 50(1): 31-48.

      [5]溫興祥, 杜在超. 匹配法綜述: 方法與應用[J]. 統(tǒng)計研究, 2015,32(4): 104-112.

      [6]ZHAO Y. Leaving the countryside: ruraltourban migration decisions in Chin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89(2): 281-286.

      [7]ZHU N. The impacts of income gaps on migration decisions in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2, 13(2): 213-230.

      [8]MCKENZIE D, RAPOPORT H. Selfselection patterns in MexicoUS migration: the role of migration network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0, 92(4): 811-821.

      [9]GILES J, MU R. Elderly parent health and the migration decisions of adult children: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 Demography, 2007, 44(2): 265-288.

      [10]ANTMAN F M. How doe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ffect the health of elderly parents left behind? evidence from Mexico[R]. Working paper,2014.

      [11]GIBSON J, MCKENZIE D, STILLMAN S. The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n remaining household members: omnibus results from a migration lottery program[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1, 93(4): 1297-1318.

      [12]KUHN R, EVERETT B, SILVEY R. The effects of childrens migration on elderly kins health: a counterfactual approach[J]. Demography, 2011, 48(1): 183-209.

      [13]Bhme M H, PERSIAN R, Sthr T. Alone but better off? adult child migration and health of elderly parents in Moldova[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015, 39: 211-227.

      [14]杜鵬,丁志宏,李全棉,等.農村子女外出務工對留守老人的影響[J].人口研究,2004(6): 44-52.

      [15]葉敬忠,賀聰志.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老人經濟供養(yǎng)的影響研究[J].人口研究, 2009(4): 44-53.

      [16]宋月萍.精神贍養(yǎng)還是經濟支持:外出務工子女養(yǎng)老行為對農村留守老人健康影響探析[J].人口與發(fā)展, 2014 (4): 37-44.

      [17]連玉君, 黎文素, 黃必紅. 子女外出務工對父母健康和生活滿意度影響研究[J]. 經濟學(季刊), 2014 (4): 185-202.

      [18]RUBIN D B. Estimating causal effects of treatments in randomized and nonrandomized studi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4, 66(5): 688-701.

      [19]宋璐,李亮,李樹茁.子女遷移對農村老年人心理福利的影響——基于安徽省的縱貫調查[J]. 中國人口科學,2015(2):115-128.

      [20]劉西國.社交活動如何影響農村老年人生活滿意度?[J].人口與經濟,2016(2):40-47.

      [21]張燁霞,靳小怡,費爾德曼.中國城鄉(xiāng)遷移對代際經濟支持的影響——基于社會性別視角的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 2007 (3): 31-40.

      [22]程令國,張曄,劉志彪.“新農保”改變了中國農村居民的養(yǎng)老模式嗎?[J].經濟研究,2013(8):42-54.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方志]

      猜你喜歡
      人口流動老齡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老齡化研究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2:30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路徑探究
      東方教育(2016年7期)2017-01-17 19:44:44
      人口流動對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影響
      通向城市戶籍制度改革的階梯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01:00:55
      大湘西地區(qū)人口流動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52:36
      人口遷移流動下的農村居民養(yǎng)老問題探究
      中國市場(2016年25期)2016-07-05 15:51:44
      張家界人口流動對縣域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
      商(2016年18期)2016-06-20 15:14:41
      健康老齡化與養(yǎng)醫(yī)結合
      福利中國(2015年5期)2015-01-03 08:41:54
      竹北市| 孝感市| 阿拉善左旗| 通化县| 河曲县| 深水埗区| 威远县| 磐安县| 达州市| 珠海市| 榕江县| 宁远县| 东莞市| 剑阁县| 连城县| 娱乐| 安陆市| 屏山县| 崇明县| 红河县| 彰武县| 始兴县| 冕宁县| 徐水县| 徐闻县| 阿巴嘎旗| 渑池县| 河津市| 闽清县| 道孚县| 垫江县| 台中市| 宁强县| 拜泉县| 中牟县| 宾川县| 石柱| 微博| 军事| 麦盖提县| 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