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勝
對于科舉考試,從唐武德五年開始,歷代的皇帝都非常重視。唐朝的科舉考試相對公平,官員子弟、平民子弟一視同仁,不以出身作為評判標準?!肮俣币脒M入仕途,必須嚴格遵守科舉考試的規(guī)定。如果在科舉考試中有以權謀私和徇私舞弊等暗箱操作的行為,一旦被發(fā)現,處罰是極為嚴厲的。
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舉行了一次科舉考試。這次科舉考試是由吏部侍郎宋遙、苗晉卿作為主考官主持進行的。但是,宋遙和苗晉卿身為主考官,肩負著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任,不是公正地主持這次科舉考試,而是徇私枉法,接受了一些官員的賄賂和請托,暗自對考生進行取舍,使許多不學無術的“官二代”考入進士。當時的御史中丞張倚的兒子胸無點墨,大字不識幾個,是個名副其實的不學無術之徒。然而,收了張倚賄賂的宋遙和苗晉卿卻大筆一揮,張倚這個不學無術的兒子立刻就特升甲科,榜上有名,成了新科進士。不料,宋遙和苗晉卿自以為天衣無縫的丑事,卻走漏了風聲,一時間,京城里議論紛紛。很快,就有人出面揭發(fā)二人收受賄賂、暗自對考生進行取舍、為不學無術的“官二代”暗開方便之門的丑行,立刻引起了唐玄宗的重視。于是,唐玄宗親自處理此事,他親臨現場,對新考中的進士進行復試。結果,據《新唐書》所言,這次科舉考試中靠真才實學考中進士的“十無一二”。張倚的兒子更是露出了紈绔子弟的本來面目,“手持試卷,竟書不下一字”,最后,只能交了白卷。此情此景讓唐玄宗大怒,立即對宋遙、苗晉卿以及那些行賄和請托的大臣進行了嚴厲懲處。當然,那些依靠行賄和請托考入進士的“官二代”,也被取消了進士資格,永不錄用。從此以后,唐玄宗及以后的歷任皇帝,在科舉考試以后都會對新科進士中的“官二代”加以復試。
唐朝對于“官二代”在科舉考試中弄虛作假行為的嚴厲懲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官二代”靠行賄和請托混進官員隊伍的不正之風,在選拔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應該說,科舉考試是古代帝王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而采取的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式,有利于把下層平民中的有才之士吸收到干部隊伍中來,從而把“官二代”中的無能之輩,排除在權力機構之外。雖然表面上看是各階層的人才被官僚機構所“降伏”,實際上則是他們進入官僚機構后,逐漸改變著這個機構的整體面貌。到了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等一大批朝氣蓬勃的政治家,正是通過這樣的形式步入政壇,發(fā)揮出自己的實力。當然,科舉考試不一定就能完全選拔出真正的人才,唐朝也是如此,但是,比起那種只看門第和出身、不重視本人才德便封官的做法,仍不失為有效之舉。
(責編 / 傅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