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
- 宋代科舉考試重書考論
摘 要:宋代科舉考試對書法的重視不減唐代,從北宋前期承襲唐制,到北宋中期改革科舉,考試上由未彌封和未謄錄改為彌封和謄錄,但是在具體實施與制度細節(jié)上亦為重視書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關鍵詞:宋代 科舉考試 重書北宋王安石改革貢舉,廢除明經(jīng)、諸科,隨后專以進士科取士[1],進士科成為影響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考試。在考試層次上,宋代科舉考試分為三級考試,從低到高依次是解試、省試、殿試。在科舉制度的具體實施上,北宋前期科舉考試未彌封、未謄錄,至北宋中期才開始實施彌封和
中國書法 2023年5期2023-09-06
- 科舉、出版與學術:科舉考試對明代《尚書》著述刊刻與流傳之影響
的科舉色彩,科舉考試對經(jīng)學著述的刊刻和流傳具有重要影響。以《尚書》著述為例,其中的舉業(yè)之作居多,主要由坊間刊刻,部分由私人刊刻。部分著述受到科舉考試的助力,經(jīng)由官刻、私刻而至坊刻,實現(xiàn)了流通的擴大化,完成了文本性質(zhì)從非舉業(yè)之作向舉業(yè)之作的轉(zhuǎn)化。明代科舉考試實行本經(jīng)制度,使得某些家族和地域長期奉行單經(jīng)以應試,造成家族專經(jīng)著述的流傳與續(xù)纂、地方專經(jīng)著述的刊刻與傳播以及引入他經(jīng)以弱化地方專經(jīng)等文化現(xiàn)象。明代科舉考試引導出版和閱讀活動的偏向,使得經(jīng)學舉業(yè)之作嚴重擠
中國出版史研究 2023年2期2023-07-27
- 《范進中舉》文本賞析
》 吳敬梓 科舉考試 諷刺小說魯迅先生最早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到了諷刺小說,這種類型的小說是通過描寫某種環(huán)境,以及這一情境中出現(xiàn)的人物和發(fā)生的故事情節(jié)來反映生活,揭露現(xiàn)實,針砭時弊。晚清時期,官場黑暗,對內(nèi)壓榨普通百姓,對外割地求和,這樣畸形的政治與社會現(xiàn)狀激怒了一批覺醒的文人,于是他們選擇拿起筆桿,用辛辣,甚至夸張的筆觸,去描繪他們眼中的現(xiàn)象,揭露現(xiàn)象之下的可笑現(xiàn)實,讓我們看到當時的社會對人的可怕戕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是如此,用喜劇幽默的黑色筆調(diào)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2023-06-04
- 北塔學校:公園里的“科舉考試”
覺回到古時“科舉考試”。據(jù)了解,這是北塔學校推行的“閱讀強基書香滿?!被顒又弧W?019年建校以來,學校提出“辦有厚度的教育”的辦學理念,確定了“閱讀強基”的培養(yǎng)方向,致力于打造“書香校園”。閱讀與寫作便成了師生最熱衷的事情之一,每天20分鐘的《日有所誦》晨讀,午間20分鐘的自主閱讀,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悅”讀的好習慣。尤其是“雙減”政策落地后,大部分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每天放學后,我可以在家?guī)透改父杉覄栈?,鍛煉一下身體,還可
科教新報 2022年22期2022-07-02
- 古人絞盡腦汁,只為寫好科考詩
文/善俊科舉考試寫詩始于唐代。受制于主題和環(huán)境,考場詩少有佳作??煞彩露加欣猓行按笊瘛痹诳紙錾弦部梢詫懗觥吧褡鳌?。盛唐詩人祖詠參加科考的詩題是“終南望余雪”。按規(guī)定,要寫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祖詠只寫了這幾句:“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jì)色,城中增暮寒”。考官看后很震驚,問他怎么回事,祖詠只回了兩個字:“意盡?!币馑际嵌紝懲炅?。這簡直是將前途當兒戲。后來主考官讀了祖詠的詩,細品之下,認為這首詩從側(cè)面入手,表現(xiàn)了雪后天氣明亮的狀態(tài)
雪豆月讀·高年級 2021年11期2022-01-01
- 什么叫連中三元
由來與古代的科舉考試制度有直接的關系。以清朝為例,科舉考試是由府、州、縣基層到省城再到京城的等級順序進行的。府、州、縣基層的考試叫童生試,應試者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而后才有資格繼續(xù)參加在省城、京城舉行的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鄉(xiāng)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中試者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會試每三年一次在京城舉行,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的監(jiān)生皆可應考,中試者為貢士,也叫中試進士,第一名稱會元。貢士須于次月參加殿試。殿試亦名“廷試”,由皇帝親自在殿廷上策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2期2021-12-08
- 武科舉考試不比武
武科舉考試,是中國古代選拔武備人才的方式。在影視作品中,武科舉考試往往被描繪為應試者之間擂臺比武,以對打獲勝者為錄取對象。實際上真實的武科舉從未設置過應試士子對打環(huán)節(jié)。武考試誕生于武則天長安二年(702),歷經(jīng)唐宋明清四代,考試內(nèi)容分內(nèi)外場,其中外場考器械和氣力,內(nèi)場考孫子兵法為代表的軍事理論。在外場考試方面,唐代武科舉考試據(jù)《唐六典》記載,主要有:長垛、騎射、馬槍、步射、材貌、言語和翹關舉重七項。宋代武科舉考試據(jù)《宋史全文》記載,主要有:弓步射、馬射、弩
文史博覽·文史 2021年5期2021-07-27
- 古代科舉考試作弊防范對當前高校防弊措施與考試制度的幾點啟示
要: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以“為國求才、明經(jīng)取士”為目的,以公正、公平、公開的方式在民間選拔人才予以任用,這種制度在華夏大地綿延了十三個世紀之久,這自然有著它賴以生存的基礎及原因。有人把科舉譽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fā)明,足以說明科舉在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影響力。科舉考試以民間選才為主要途徑,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勇于革新、追求公平公正的價值觀念。本文主要分析了科舉考試作弊方法與舉措,對科舉考試防弊措施與當前高校防范考試作弊對策進行分析研究,并就科舉考試防弊措施對當代高校考試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07-06
- 清朝如何嚴懲科舉考試舞弊
百姓也紛紛以科舉考試為自己及子孫后代的終極目標。然而,科舉考試舞弊現(xiàn)象頻繁出現(xiàn)、從未斷絕。為了保證科舉考試的公正性,歷朝嚴懲科舉考試舞弊,尤以清朝為甚。科舉考試舞弊方式賄買舞弊。進行這一舞弊必須要家里有關系、有勢力和有錢財,分為賄買考官和監(jiān)考人員兩個選項??脊俸捅O(jiān)考人員有官階在身,一般人接觸不到,不熟悉的人貿(mào)然登門賄買,十有八九會被舉報抓起來。因為怕政敵找人來陷害自己,所以必須要熟悉的人介紹,相當于一個中間擔保人,這樣相對來說風險最小。夾帶舞弊。這是最沒技
百姓生活 2021年2期2021-05-06
- 十項全“考”
?考“百科”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是什么?是寫文章嗎?No,No,No,這樣說就太低估它了??婆e的內(nèi)容是相當豐富的。首先它被分為文舉和武舉。在唐代,除了寫文章,文舉的科目還包括明法(就是法律)、明算(可以理解為數(shù)學)。武舉的內(nèi)容包括舉重、騎馬、射箭等等。而且為了保證參加武舉考試的人不是僅僅四肢發(fā)達,宋代規(guī)定武舉考試還要考《孫子兵法》等兵書上的知識。而日本、韓國等國借鑒了我國的科舉制度創(chuàng)設了自己的科舉制度后,又給科舉添加了新科目,韓國的科舉有雜科,雜科主要是為了選拔
新作文·小學高年級版 2021年12期2021-03-14
- 《聊齋志異》與《池北偶談》科舉考試之神異觀比較
言志怪小說。科舉考試自實行之日起就以各種形式呈現(xiàn)在文人作品中,這兩部書對于科舉考試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反映。但因蒲松齡和王士禛一生經(jīng)歷大相徑庭,前者屢戰(zhàn)屢敗,窮愁坐館;后者一生宦達,位列臺閣。這使得二者小說中體現(xiàn)的科舉考試的神異觀有所不同。首先,將從科舉考試中神異觀的轉(zhuǎn)變探究原因;其次立足于二人對官場黑暗的揭露態(tài)度、對科舉弊端的認知程度以及科舉制度下的人性變化對兩部書的思想內(nèi)容展開比較。關鍵詞:《聊齋志異》;《池北偶談》;科舉考試;神異觀《聊齋志異》研究和蒲松
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1年1期2021-01-25
- 木mù炭tàn堆duī里li的de杯bēi子zi
邊想著這一年科舉考試的事 兒。這時,他的一個遠 房侄子前來求見。侄子走進屋子,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大聲說:“伯父呀,我勤奮讀書十多年了,請您替我向皇帝說 說好話,讓我做個大官吧!”房玄齡雖然身居高位,但為人正直。他心想:科舉考試在即,這侄子不發(fā)奮讀書,卻想 找 關系、走后門 兒,可見學問和品行都不佳。于是,房玄齡拿起手邊 兒的一只空杯子和一塊木炭,扔進煮茶的木炭堆里,用 鏟子攪拌了好一陣子,對侄子說:“你能把杯子找出來嗎?”侄子不知道房玄齡什么意思,但是,
紅領巾·萌芽 2021年10期2021-01-01
- 古代科舉考試也會延期
關注。古代的科舉考試,是否也曾經(jīng)因為某些事情延期舉行呢?對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們來說,最怕遇到的狀況估計就是考試延期。畢竟和高考不同,科舉考試基本是三年一次,而且是升級式的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個臺階。當然,在這之前還有童生資格認定考試,要獲得鄉(xiāng)試的考試資格,進入鄉(xiāng)試才算是真正入門。鄉(xiāng)試之后就有資格參加會試,會試成功則可以進入殿試,也就是最后一關。殿試是決定三甲進士的最后一關,如果順利地過了三關,那么就將完成人生的蛻變,“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古代
中學生閱讀·初中·讀寫 2020年11期2020-12-14
- 《論語》在古代科舉考試和人才選拔中的發(fā)展探賾
論語》是古代科舉考試和選拔人才的重要依據(jù)?!墩撜Z》在漢代就受到統(tǒng)治者的推崇,并成為任用官員的考核科目。唐代實行科舉取士,《論語》成為科舉考試的重要書目?!墩撜Z》在宋代科舉考試中的比重逐漸增加,但在宋代的黨爭及科舉改革中,又成為被打壓或調(diào)整的對象。明清時期,《論語》最終成為科舉考試的必考內(nèi)容。科舉考試廢止之后,《論語》仍然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實際上,從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上升為科舉考試的官方教材,《論語》也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的發(fā)展過程。一、《論語》在人才選拔中的地
成才之路 2020年30期2020-11-26
- 從現(xiàn)存檔案看清朝科舉考試制度對人才選拔的作用
在清朝時期,科舉考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時社會的進步,但是由于八股取士、當時的科舉考試早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時的發(fā)展,因此在清朝時期,科舉制度最終以消亡而告終。通過對相關史料的研究與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每個時代的考試制度以及人才選拔制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有時候也正是由于這些缺陷而導致選拔的人才無法勝任所匹配的崗位,從而給社會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王朝的滅亡?;诖耍疚闹饕鶕?jù)對如今存在的檔案進行研究和分析,探索清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制度對人才的選
理論與創(chuàng)新 2020年18期2020-11-23
- 科舉考試與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
度出發(fā),評價科舉考試的優(yōu)點與弊端。關鍵詞:科舉考試;古代制度;選官制度中圖分類號:D6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6-0118-01Abstract:Theimperialexaminationsystem,asthemostimportantofficialselectionsysteminancientChinesehistory,haslastedfor1300yearssincetheSuiandTangDyna
數(shù)碼設計 2020年6期2020-10-13
- 淺談宋朝科舉考試制度
一筆。宋朝的科舉考試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對選官的壟斷,有效遏制了官員腐敗風氣,為公平公正選拔人才提供了平臺。同時,這一制度也形成了獨特的特點和內(nèi)容,開創(chuàng)了科舉考試制度的新紀元。分析宋朝科舉考試制度的特點及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上總結該制度的改革措施,對于歷史是一次新的回顧,對現(xiàn)世的考試制度改革也有借鑒意義。關鍵詞:宋朝;科舉考試;制度科舉考試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選拔官員的制度,這一制度的創(chuàng)建時間在史學界一直存有較大爭議。部分史學家認為隋唐時期是科舉制度的發(fā)端,而另一些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9期2020-03-18
- 宋代圖書出版業(yè)對科舉考試的影響
摘 要:宋代科舉考試與圖書出版業(yè)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圖書出版業(yè)的發(fā)展,對科舉考試內(nèi)容以經(jīng)義為主的變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圖書出版業(yè)的出版科舉考試參考書,對當時“時文”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出版業(yè)所出售的便于攜帶的參考書“夾帶冊”,影響了科舉考試的公平。圖書出版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增加了科舉考試的影響力,也推動了文化的傳播。關鍵詞:科舉考試;圖書出版業(yè);經(jīng)義;時文;夾帶冊關于研究宋代科舉考試與圖書出版業(yè)的論著較多,但是涉及到圖書出版業(yè)對科舉考試的影響研究較少。目前所
錦繡·下旬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論省試詩中表達科舉及第意象的獨特運用
試詩作為唐代科舉考試的一種獨特產(chǎn)物,與唐代“以詩取士”和“尊儒尚經(jīng)”的文化政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忌鸀榱诉_到科舉及第的目的,在詩歌中往往引用“遷鶯”、“東堂”、“折桂”等意象,用以表達積極入世的意愿。這些意象出自儒家經(jīng)典,一方面展現(xiàn)了考生深厚的經(jīng)學底蘊,迎合了唐代“尊儒尚經(jīng)”的文化政策,另一方面考生用于表達科舉及第的渴望,從而給這些意象賦予獨特的審美意味。關鍵詞:科舉考試;省試試;遷鶯;折桂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9年5期2019-08-12
- 武則天發(fā)明密封卷
才為她所用。科舉考試是封建社會改變一個人命運的主要方式?,“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題名天下知”,也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式。但有些讀書人為了在科舉考試中取得成功,也會走歪門邪道,靠投機取巧來獲得功名。后來朝中有耿直的忠臣進言,一些官宦子弟,不學無術,科舉考試成績反倒很好,是花了不少銀子,走了閱卷人的后門。為了證實臣子的話是否屬實,有一次,武則天在洛陽殿親自策試貢生,果然發(fā)現(xiàn)了不少一問三不知的蠢才。武則天當庭大發(fā)雷霆,責罰了閱卷人,罰了他們幾年的俸祿。為
做人與處世 2019年11期2019-07-30
- 官韻文獻的發(fā)展與流變
:官韻文獻;科舉考試;發(fā)展;變化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2-0071-02一、唐韻唐代科舉進士科考詩賦始于唐高宗調(diào)露二年(公元680年),據(jù)《唐語林》介紹,考功員外郎劉思立“以進士惟試時務策,恐復傷膚淺,請加試雜文兩道,并貼小經(jīng)”。[1]雜文主要指詩賦。唐代科舉考試用當時通行的《切韻》作為考試用書,朝廷以此來作為評判科舉考試中士子詩賦用韻的標準?!肚许崱烦蓵谒迦蕢墼辏ü?01年),分193韻,反映
教育教學論壇 2018年42期2018-10-13
- 讀書學圣賢
書學習卻不以科舉考試為目的。王陽明11歲在當時的京師讀書,曾問私塾老師:“何為第一等事?”私塾老師說:“唯讀書登第耳。”王陽明卻并不認同,他認為“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圣賢耳”。讀書學圣賢如何才能實現(xiàn)?王陽明給出的方法是先立志。王陽明曾不厭其煩地向其親朋好友宣講立志說。怕他的子侄們學圣賢立志不堅,他在家信《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中要求他們把其寫給弟弟王守文的《示弟立志說》抄錄下來:“吾嘗有《立志說》與爾十叔,爾輩可以鈔錄一同,置之幾間,時一省覽,亦足以
高中生·青春勵志 2018年4期2018-07-18
- 淺談明清時期對科舉舞弊的刑事處罰
封建社會中,科舉考試作為一種發(fā)現(xiàn)優(yōu)秀人才的選拔制度的出現(xiàn),為普通讀書人提供了一條通過考試躋身仕途的道路。為了得到金榜題名的機會,不少人甘冒風險,通過各種作弊手段以求取功名。從隋唐至清末,歷代統(tǒng)治者頒布了一系列法規(guī)禁令來對作弊行為進行處罰,尤以明清時期處罰力度最甚。明代科場的嚴厲管理較前代更為嚴密,制度化程度更高,這些都被清代的科舉考試管理所吸收同化。清代科舉中的許多規(guī)定均為對明代規(guī)定的沿襲,這也是將明清兩代科舉考試處罰相提并論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探討明清時
法制與社會 2017年26期2018-03-10
- 《儒林外史》關于科舉考試的書寫
的小說,關于科舉考試的書寫隨處可見,分析小說關于科舉考試的書寫對我們?nèi)媪私饪婆e制度、了解作品的主題和藝術特點有著重要幫助。一、小說對科舉考試制度的書寫(一)關于考試資格和程序的書寫科舉考試是明清人才選拔的主要方式,是讀書人入仕的最主要途徑。根據(jù)史料可知,明清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鄉(xiāng)試之前還需地方學校進行科舉資格考試——童生考試。童生指沒有功名的讀書人,“那些童生紛紛進來:也有小的,也有老的,儀表端正的,獐頭鼠目的,衣冠齊楚的,藍縷破爛的”[1]3
武陵學刊 2018年1期2018-03-08
- 試分析科舉考試的利與弊
析。關鍵詞:科舉考試;歷史發(fā)展;利與弊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184-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113考試,對于我國進行人才的選拔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在我國幾千年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科舉考試就扮演著對于人才進行選拔的重要角色。科舉制度從一方面來說,具有公平公正的原則,其不僅是當時非常具有權威的測試,同時也是寒門學子走向仕途的唯一機會,同
學周刊 2018年4期2018-01-15
- 淺談古代福建建陽書坊出版的應對科舉考試的參考書籍
子使用的應對科舉考試的參考書籍,狹義上指的是科舉考試范文、教授作文技法及應試技巧的書籍等。本文嘗試性地通過列舉部分此類存世書籍,說明古代福建建陽書坊出版的應對科舉考試的參考書籍的特點及影響。關鍵詞: 福建建陽書坊 參考書籍 科舉考試一古代福建建陽書坊以雕刻、出版圖書而聞名天下,主要指的是今天的福建省建陽市麻沙鎮(zhèn)、書坊鎮(zhèn)(歷史上也叫崇化),《八閩通志》①卷25《食貨·土產(chǎn)·建寧府·貨之屬·書籍》記載:“建陽縣麻沙、崇化二坊,舊俱產(chǎn)書,號為圖書之府。麻沙書坊元
文教資料 2017年19期2017-10-21
- 明代科舉并非全以理學為宗
文年間,雖然科舉考試首場的七篇經(jīng)義文章嚴格限定在四書五經(jīng)范圍內(nèi),但并未規(guī)定必須以程朱理學為宗,程朱傳注僅是參考之一。此外,當時八股文尚未定型,對文章形式上的要求不太嚴格。故此,士子答題時仍有一些發(fā)揮余地。永樂年間,為強化思想控制,朝廷組織編纂《四書大全》《五經(jīng)大全》和《性理大全》,并頒示全國,規(guī)定答題時以程朱理學的注釋為準則,且須“代古人語氣為之”。這進一步鉗制了讀書人的思想,剝奪了士人自由思考的權利。正德、嘉靖年間,隨著陽明心學的興起,程朱理學的獨尊地位
百家講壇(藍版) 2017年6期2017-09-11
- 科舉考試對現(xiàn)行公務員考試制度的影響
佳【摘要】:科舉考試在中國歷史中存在約1300多年,經(jīng)歷了大力提倡到改革再到廢止的命運。當今有關學者對科舉考試進行了許多研究并證明了其存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本文對科舉考試的發(fā)展以及對公務員考試制度的影響及啟示做出簡單概述?!娟P鍵詞】:科舉考試;公務員考試制度;影響;啟示1、科舉考試與現(xiàn)行公務員考試發(fā)展概況自隋朝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后,各州就規(guī)定被舉薦的文人必須通過考試才能予以錄用,科舉制的帷幕由此拉開。隋煬帝繼以在許多科目中又設“明經(jīng)”、“進士”二科,通過
中國綠色畫報 2017年8期2017-09-01
- 科舉VS高考:哪一個更容易考?
便想起從前的科舉考試。彼時,也是有無數(shù)讀書人的命運被科舉改變。彼時,參加科考的士子們,需要面對的壓力遠大于今日考生。他們都熬過來了,你還焦慮什么呢?1、對古代的讀書人來說,最重要的考試是科舉考試;對今天的中學生來說,最重要的考試是高考??瓶寂c高考,哪一個更容易一些?答:從考試的程序來說,科舉考試顯然比今日高考更不容易。高考是每一個高三學生都有資格參加,但古人如果想?yún)⒓?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科舉考試的省試,卻需要先通過選拔試。唐宋時期的科考相對容易一些,選拔試只有一道關卡,叫“發(fā)
南都周刊 2017年12期2017-07-29
- 教子不就舉
即將舉行全國科舉考試。在伊川先生的鼓勵和支持下,尹敦前去參加應試。當尹敦進入考場打開試卷后,他一看“策問”題目,其中有一道題為《誅元佑諸臣議》?!霸印笔钱敵实鬯握茏诘哪晏枴T囶}是想要考生責備、評論宋哲宗的諸位大臣。尹敦感到出這樣“策問”題目的人不僅荒唐,而且還用心不良。最后,他憤憤地離開了考場,沒在試卷上寫下一個字。從考場出來后,尹敦找到老師伊川先生,他有些抱歉地說道:“先生,從今以后,我再也不參加科舉考試了!”伊川先生覺得讀書人不參加科舉考試,這可是
做人與處世 2017年9期2017-07-27
- “出恭”一詞從何而來
這要從明代的科舉考試說起。明朝盛行的科舉考試,除了監(jiān)考是朝中的大臣外,光從皇帝親自巡視考場這項看,它的意義就非同尋常,重視程度可想而知。由于考試時間過長,考生需要方便的事在所難免。為了便于管理,考場設置了“出恭入敬牌”。凡需要出去方便者,要申請此牌,托于胸前,到指定地點去解決,速戰(zhàn)速決,回來后交牌歸位。從這個牌的字面上看,“出恭入敬”,就是出入要恭敬,要遵守紀律,輕去輕回,不得喧嘩吵鬧,干擾他人。這也體現(xiàn)了對皇上殿試的尊重和恭敬。雖然這個牌子是表示出去進來
文史博覽·文史 2017年1期2017-03-01
- 歲歲游學路,冷暖私塾情
迫切希望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改變寄人籬下的命運。關鍵詞:蒲松齡;塾師;尊師重教;科舉考試作者簡介:許學寧(1979.12-),男,遼寧沈陽人,遼寧大學文藝學專業(yè)碩士 就職于沈陽廣播電視大學,主攻明清文學研究。[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9-0-02在《聊齋志異》中,有多篇作品寫到了教書先生的題材,如《褚生》《嬌娜》等,其中有一篇作品很有特點,耐人尋味,那就是《愛奴》。從這篇小說中,我們即能看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9期2016-11-23
- 試述科舉背景下貴州明清時期的神性空間信仰
,與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息息相關,二者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學子們?yōu)榱恕敖鸢耦}名”,于是謁拜文昌帝君的神佑以及折桂奪冠,這既是他們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心理訴求,更是人生最大愿望。關鍵詞:科舉考試;文昌;神性空間信仰中圖分類號:K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050-01在中國的帝制時代,科舉考試與功名富貴息息相關,對個人命運影響極大。在科舉選士的“華山一條路”、“千軍萬馬過獨木”的激烈競爭中,讀書人考中入選的僅有少數(shù)幸運者,而
人間 2016年28期2016-11-10
- 唐朝嚴控“官二代”入仕考試
/李東勝對于科舉考試,從唐武德五年開始,歷代的皇帝都非常重視。唐朝的科舉考試相對公平,官員子弟、平民子弟一視同仁,不以出身作為評判標準?!肮俣币脒M入仕途,必須嚴格遵守科舉考試的規(guī)定。如果在科舉考試中有以權謀私和徇私舞弊等暗箱操作的行為,一旦被發(fā)現(xiàn),處罰是極為嚴厲的。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舉行了一次科舉考試。這次科舉考試是由吏部侍郎宋遙、苗晉卿作為主考官主持進行的。但是,宋遙和苗晉卿身為主考官,肩負著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任,不是公正地主持這次科舉考
治理現(xiàn)代化研究 2016年18期2016-10-11
- 雅思考試與科舉考試之比較
】雅思考試與科舉考試這兩種考試制度是有其相比較的基礎的,深究后發(fā)現(xiàn),兩者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方面?!娟P鍵詞】雅思考試 科舉考試 相似一、雅思考試與科舉考試比較的基礎1.從宏觀層面來看。第一,兩者具有相似的社會功能。中國古老的科舉考試是為國求才,在全國范圍內(nèi)廣泛的選取有才華、有抱負的人為國所用,它的存在,既適應了當時社會上層階級的要求,又與儒家文化思想的選官制度相契合。雅思考試則是為世界范圍內(nèi)的學子欲走出國門、跨國學習或發(fā)展的需要所設置的語言測試。因目前英
校園英語·上旬 2016年11期2016-07-04
- 過河拆橋
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并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制度。后來,他升任相當于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婆e制度自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太師伯顏表示支持,但反對的人很多。詔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辈?/div>
作文周刊·小學五年級版 2016年5期2016-06-29
- 什么是“連中三元”
用來形容古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情況,指某個考生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次考試中均考得第一名,即接連考得“解元”“會元”“狀元”。這種說法大約出現(xiàn)在宋代。宋代及以后的科舉考試中,讀書人首先在縣、府參加考試,通過考試的稱為“生員”,俗稱“秀才”。考得“秀才”后,才算獲得了參加正式考試的資格。接下來,首先是參加每三年一次由省府主持舉行的“鄉(xiāng)試”,因為在秋天舉行,俗稱“秋闈”。此考連考三場,每場三天。鄉(xiāng)試考中,稱為“舉人”,頭名舉人稱“解元”?!芭e人”便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作文周刊·小學五年級版 2016年7期2016-06-29
- 科舉考試促成唐詩繁榮
展。關鍵詞:科舉考試 ? ?促進 ? ?唐詩繁榮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203科舉制始于隋文帝十八年(公元583年),止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前后綿延1400多年。它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后期極為重要的文官選拔制度,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響。科舉制度選拔出了一大批才華卓越的優(yōu)秀人才,建立起了文官治國的原則,促進了中國文化、古代文學的豐富和發(fā)展。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現(xiàn)象,就是唐代的科舉考學周刊·中旬刊 2016年3期2016-05-30
- 淺議雅思考試與科舉考試
】雅思考試與科舉考試這兩種考試制度是有其相比較的基礎的,深究后發(fā)現(xiàn),兩者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方面?!娟P鍵詞】雅思考試 科舉考試 比較 相似 不同據(jù)可考文獻記載,16世紀以來,歐美一些外交官和來過中國的許多傳教士都曾稱贊和推崇科舉制度。據(jù)此可以說,中國科舉制度對西方國家文官選拔制度的建立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中國的科舉制助力了世界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基于此,我們把當今風靡全球的語言測試——雅思考試與中國的科舉制進行對比、分析、研究也就具有現(xiàn)實意義。一商情 2016年41期2016-05-14
- 明清時期鶴慶科舉史研究
鶴慶開始實行科舉考試。科舉考試分為院試、鄉(xiāng)試、會試三級,通過考試者依次被稱為秀才、舉人、進士。明清時期,鶴慶甸南一帶一共出了1個翰林、9個進士、26個舉人。本文旨在研究明清時期鶴慶甸南科舉考試歷史。研究表明,明清時期鶴慶甸南文人科舉興盛的根源在于濃郁的文化氛圍和家族遺傳,甸南文人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關鍵詞:明清時期;鶴慶;甸南;科舉考試中圖分類號:K2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4-0144-02鶴慶歷史悠久,文學理論·下 2016年4期2016-05-14
- 八股取士不是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詞]八股文,科舉考試,朱元璋[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0457-6241(2016)01-0065-04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5課《明朝君權的加強》第一目敘述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如下第一,改革行政機構,第二,設置特務機構錦衣衛(wèi):第三,八股取士。學界對前兩個措施多無異議,但是八股取士是否是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就值得商榷了。教材中講八股取士是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原因之一是這一時期科舉考試的文體格式已經(jīng)固化,“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歷史教學·中學版 2016年1期2016-03-23
- 科舉考試與語文高考的比較研究
要實施方式是科舉考試。而高考語文則是指字195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簡稱“高考”)中的語文考試。同樣作為考試制度,二者存在怎樣的關聯(lián)?本文試就這個問題從二者考試的性質(zhì)、形式和內(nèi)容、評價三個方面來進行比較研究。以期辯證地看待科舉考試對語文高考的意義?!娟P鍵詞】科舉考試 語文高考 比較研究 意義【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33-02歷時1300年的科舉制度是朝廷開設科目,士人可以自由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期2016-03-15
- 清代科場案屢禁不止
本富科場案是科舉考試的伴生物。清代之前,統(tǒng)治者雖也重視科舉考試的公正性,但對科場案的處置總體而言比較輕,往往給予革職、流放等懲罰,處斬的情形并不多見。到了清代,統(tǒng)治者對科舉考試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認為科舉是“掄才大典”,關系到官僚隊伍的素質(zhì)、統(tǒng)治效能和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對科場案深惡痛絕。乾隆帝曾說:“夫國家之所以重士者,謂其品行端方,足備異日公卿之選。若茍且僥幸于日前,而始進不正,貽誚終身,尚安望其受爵服官,克自樹立,為朝廷有用之材乎?”而對于屢工會信息 2016年8期2016-03-15
- 孫中山緣何提出考試權之獨立
呢?筆者想從科舉考試制度的相關內(nèi)容中尋找孫中山關于提出考試權獨立的原因。關鍵詞:考試權;科舉考試;文官制度。中圖分類號:D693.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088-02考試是為國選才的必要手段,然而把考試權從憲法層面獨立出來,與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并列在理論上是值得商榷的,在實踐中也是實施乏力的??荚嚨哪康氖菫檎x拔人才,而所需人才的數(shù)量、專業(yè)都需要行政機關提供,考試后人才的錄用也離不開行政機關的配合,學理論·中 2015年9期2015-05-30
- 通過考試是誰?朱熹答……
不多。中國的科舉考試雖說源于隋唐,但在唐代,科舉僅是出身的一個途徑,當時的考試制度并不完備,德才兼具也成了一個虛無的標準,眾多士子僅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為目標,甚至不乏寫傳奇小說獻給主考官混個臉熟,美其名曰“溫卷”的,這樣的制度之下,人才的綜合素質(zhì)可想而知。到了五代時期,因為戰(zhàn)亂,科舉時有時無,人才培養(yǎng)更是無從談起,直至宋代,科舉考試,才日漸嚴格。有宋一代,人才迭出,與科舉考試的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是有著很高關聯(lián)度的。唐代的科舉,是一年一次的,大學生 2015年5期2015-05-30
- 科舉考試與“倒楣”
沒有舊時代的科舉考試,就沒有“倒楣”一詞的由來。據(jù)顧公燮《消夏閑記摘鈔》卷上載:“明季科舉甚難,得取者門首豎棋(旗)桿一根,不中,則撤去,為之倒楣?!遍?,本來是指屋檐口椽端的橫板,倘若哪家住戶連這個橫板都不在了,那也確實是霉到頭了。后來,江浙一帶把“倒楣”演變成了自己的方言,意即事不順或運氣差。魯迅是浙江紹興人,他在《花邊文學·清明時節(jié)》里就用過“倒楣”一詞:“他掘開宋陵,要把人骨和豬狗骨同埋在一起,以使宋室倒楣?!泵┒茉凇蹲右埂分幸灿幸痪洌骸皠e項生意碰到戀愛婚姻家庭·養(yǎng)生版 2014年2期2014-01-27
- 中國科舉考試與古代文學
【主持人語】科舉考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既長,其于各方面之影響復廣。本欄目刊發(fā)的三篇文章,即體現(xiàn)了在不同時期,科舉考試所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楊億力的文章解決了一個看似瑣屑,其實長期以來糾纏不清的問題,即唐代科舉考試中鹿鳴宴與鄉(xiāng)飲酒禮的關系,證明隨著唐代科舉的興盛,鄉(xiāng)飲酒禮中賓賢的功能逐漸凸顯出來,后逐漸剝離出來成為鹿鳴宴。遼、西夏、金、元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征服王朝,都曾采行過科舉制度,但因文獻缺失的緣故,對于許多問題不甚明了,其中尤以西夏科舉考試的情形最難掌握,華中學術 2011年1期2011-04-11
- 李白為什么不參加科舉考試
白終生不參加科舉考試,這是為什么呢?當然李白自己說我是天才,天才哪有參加考試的?果真如此么?唐代的一個讀書人不去參加科舉考試,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唐代人要出人頭地,通常有兩條途徑:你本來就是王公貴族的后人,可以享受政府特殊照顧。萬一你不是這個出身,又想上進,正規(guī)的渠道就是考進士。唐代的進士文化,對詩人的人格影響太大。哪些人詩寫得雍容華貴,哪些人詩寫得苦大仇深,都跟考進士有關。像王維那樣一考就中的,詩肯定雍容華貴。詩寫得苦大仇深,要么是沒考上,要么起碼八年抗中外文摘 2009年18期2009-09-30
- 清代科舉復試制度探析
[摘 要] 科舉考試中的復試制度創(chuàng)建于清代,是指鄉(xiāng)、會試發(fā)榜后,對已經(jīng)中式的舉人、 貢 士進行的再次考試,其實質(zhì)是對錄取工作的再次認定。復試制度的建立可以分為鄉(xiāng)試復試制 度的建立與會試復試制度的建立,其時間與過程是不同的。清代科舉復試制度建立的 原因是保證取士公平、籠絡士心、查明實際情況及維護科舉制度,這也是科舉復試制度的作 用所在。科舉復試制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體現(xiàn)了慎重選拔的原則,同時保證了取士 質(zhì)量;當然,由于各種原因,復試制度不可能根除科場的弊大學教育科學 2008年6期2008-01-13
-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的特色
生著的《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的出版,填補了我國在科舉考試制度方面研究的空白。商先生是清朝最后一榜探花,他從童年至壯年,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歷生員、舉人、進士各級”、“層累而進,悉所身親”。這為他撰寫本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此書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全書共分八章。前七章詳細敘述了清代科舉考試制度,“網(wǎng)羅薈萃,巨細兼賅,約已詳盡”。第八章“科場案件與軼聞”,搜集了正史野紀中有關科場鐵聞的記載,讀之令人解頤。此書文筆流暢,敘事簡潔,并配置照片繪圖多幅,加以扼要說明,嘉讀書 1984年1期1984-07-15
- 什么是“連中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