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
(福建省安溪縣官橋林業(yè)站,福建 安溪 362400)
?
紫玉蘭容器扦插快繁技術研究
李成林
(福建省安溪縣官橋林業(yè)站,福建 安溪 362400)
通過雙因素試驗設計研究了生根促進劑種類(Q)、生根促進劑濃度(G)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生根數(shù)的影響差異;還通過正交試驗設計L8(27)研究了插穗木質(zhì)化程度(D)、插穗長度(U)、插穗基部下切口型(Z)及扦插基質(zhì)(S)對紫色玉蘭扦插生根率、生根數(shù)的影響差異。試驗結果表明:使用濃度為500×10-6(G2)生根促進劑IBA(Q2)來處理插穗時對紫玉蘭扦插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達80.7%、平均生根數(shù)達10.5條;采用未木質(zhì)化的嫩枝(D1)+插穗長度為15cm(U2)+插穗基部下切口型為雙削面(Z2)+扦插基質(zhì)為各50%紅壤和珍珠巖(S1)、即采用D1U2Z2S1組合時對紫玉蘭扦插效果最顯著,平均生根率達86.1%、平均生根數(shù)達12.8條。
紫玉蘭;扦插;生根率
紫玉蘭(MagnolialilifloraDesr.)系木蘭科(Magnoliaceae)木蘭屬(MagnoliaL)植物,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氣候環(huán)境,較耐寒,但不耐旱和鹽堿,怕水淹,要求肥沃、排水好的沙壤土[1]。該種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孤植、叢植、作行道樹都很美觀,是庭院綠化、美化、香化的優(yōu)良樹種[2~4]。紫玉蘭又名木蘭、木筆、辛夷。紫玉蘭屬落葉灌木,高達3 m,枝條綠紫色或淡褐紫色,葉橢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長8~18 cm,寬3~10 cm;花期3~4月,果期8~9月。紫玉蘭是著名的早春觀賞花木,早春開花時,花瓣外面紫色或紫紅色,里面帶白色,花大而艷美,觀賞價值高,病蟲害少,而且其花蕾名辛夷,歷來是中醫(yī)治鼻病的主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其治療鼻病的療效作了肯定的論述。紫玉蘭是中國特有植物,分布在湖北、陜西、四川、云南等地,現(xiàn)長江流域及山東、貴州、廣西均有栽培[5]。紫玉蘭的無性繁殖通常采用分株、壓條、扦插和組織培養(yǎng)等方法,但扦插成活率較低[6~8]。本試驗從不同生根促進劑,不同生根促進劑濃度,不同木質(zhì)化程度的插穗及不同扦插基質(zhì)等6個方面進行深入試驗研究,以探索并總結出紫玉蘭無性扦插繁殖科學技術方案,這對于加強紫玉蘭的無性繁殖工作及擴大種群規(guī)模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意義和經(jīng)濟價值[9]。
2.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苗圃種苗基地,試驗苗圃地處于東經(jīng)118°3′,北緯25°1′,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溫和濕潤,海拔高117 m ,年平均氣溫22 ℃,年平均降雨量1800 mm,日照2030 h,無霜期350 d。扦插試驗苗圃地地勢開闊,排水通暢。
2.2試驗材料來源
扦插穗條來源于福建省漳州市林業(yè)局馬口組培中心苗圃3年人工幼林,剪枝條時選擇生長健壯、節(jié)間小、基本無病蟲害、葉片完整、木質(zhì)化程度、莖粗較為一致的紫玉蘭枝條。扦插用的紅壤挖自福建省安溪縣官橋鎮(zhèn)赤嶺村內(nèi)洋角落“石牛頭耕山隊”林地20 cm以下沒耕作過的土層;IAA(吲哚乙酸)、 IBA(吲哚丁酸)、PAA(苯乙酸)、珍珠巖、生樹皮、農(nóng)藥、化肥、薄膜、遮陽網(wǎng)等購于安溪縣農(nóng)資公司。
2.3試驗前準備事項
試驗前60 d,將試驗苗圃地進行全面人工鋤草,要求圃地范圍內(nèi)所有的雜草、灌木全部鋤凈,鋤草深度要求在5 cm以上;將鋤下來的所有雜草、灌木及雜物全部清理出苗圃地。接下來進行圃地平整,要求平整后的圃地不留坑洼、不積水;然后在圃地周圍開排水溝,使降水能順暢排出;接下來在圃地及四周2 m范圍內(nèi)噴施300倍液石硫合劑進行滅菌,要求噴藥滅菌深度在2 cm以上。扦插前25 d按試驗設計所設計的比例將基質(zhì)充分混合均勻(基質(zhì)混合前,所有基質(zhì)均用篩目為1 cm×1 cm篩子過篩),將混合后的基質(zhì)裝入規(guī)格為:6 cm×10 cm容器中,每畦苗床裝400行容器,每行裝20個容器。容器中的混合基質(zhì)用800倍液5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進行消毒滅菌,要求消毒深度在2 cm以上,消毒后的容器基質(zhì)用舊薄膜履蓋3~4 d,容器中的混合基質(zhì)澆透清水后就可進行下述試驗。
2.4扦插方法及插后撫育管理
2014年3月18日從采穗圃剪回枝條,制穗時按試驗設計區(qū)分出不同木質(zhì)化程度插穗、不同長度插穗、不同基部下切口型插穗,制好的插穗每35根扎成一梱,每梱掛上塑料標簽、在標簽上注明所屬的插穗類型;成梱的插穗用3500倍液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浸泡6 min,基部蘸按試驗設計所設計的生根促進劑種類及其濃度,基部蘸生根促進劑的長度以2.5 cm為宜(配好濃度的生根促進劑溶液用滑石粉調(diào)成糊狀),等待插穗基部所蘸糊狀生根促進劑稍微干后即可扦插。扦插采用直插法,插穗插在容器中心點,要求插正、不插歪;全部插完后均勻噴淋一遍清水,以使插穗與基質(zhì)緊密結合。苗床用細竹片搭起半圓形小拱棚,在細竹片覆蓋上透明農(nóng)用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壓成密閉的小空間。烈日下小拱棚上必須及時加蓋遮陽網(wǎng),并且當小拱棚內(nèi)溫度一但高于35 ℃時、就必須及時在遮陽網(wǎng)噴水降溫,同時小拱棚內(nèi)相對濕度必須保持在90%以上;每隔5 d左右掀開小拱棚補充水份,在補充水份的同時結合并噴施1200倍液90%乙磷鋁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交互使用);同時加入500倍液大肥寶、高氮型高樂(交互使用)。插穗基本生根后灌施100倍液硫酸鉀復合肥或100倍液植物氨基酸。
2.5田間扦插生根試驗方案
(1)生根促進劑種類及其濃度的影響試驗。以100%的紅心土為基質(zhì),設不同生根促進劑種類為因素Q(Q1:IAA, Q2:IBA,Q3:PAA)、不同生根促進劑濃度為因素G(G1:350×10-6,G2:500×10-6,G3:650×10-6,G4:800×10-6)做雙因素試驗設計,以上各因素水平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每重復扦插35根插穗。與未做任何處理,直接扦插作為對照(ck)。扦插60 d后調(diào)查每個重復平均生根率、平均生根數(shù)。
(2)插穗木質(zhì)化程度、插穗長度、插穗基部下切口型及扦插基質(zhì)的影響試驗。在上述生根促進劑種類及其濃度影響試驗的基礎上,設不同木質(zhì)化程度的插穗為因素D(D1:未木質(zhì)化的嫩枝,D2: 完全木質(zhì)化的硬枝),不同長度的插穗為因素U (U1:11 cm,U2:15 cm)、不同插穗基部下切口型為因素Z(Z1:單削面,Z2:雙削面)及不同扦插基質(zhì)為因素S(S1:各50%的紅壤和珍珠巖,S2:各50%的紅壤和生樹皮)作4因素2水平正交試驗設計,其中各因素與水平采用L8(27),以未做任何處理,直接扦插作為對照(ck),對照不參與正交試驗分析,只作簡單比較。其各因素與水平采用正交試驗設計排列,重復3次,每重復扦插35根插穗。扦插60 d后調(diào)查每組試驗平均生根率、平均生根數(shù)。
3.1生根促進劑種類及其濃度的影響試驗
通過試驗可以得出不同生根促進劑種類(Q)及其濃度(G)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生根數(shù)的增效作用是顯著的。從(表1、表2)觀測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應用濃度為500×10-6(G2)的生根促進劑IBA(Q2)來處理紫玉蘭插穗、即應用Q2G2組合時,紫玉蘭扦插生根率最高、生根數(shù)最多,平均生根率高達80.7%、平均生根數(shù)多達10.5條;而對照(ck)的平均生根率僅18.1%、平均生根數(shù)僅2.1條。從(表3)方差分析中可以得出,不論生根促進劑種類(Q)還是濃度(G)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及生根數(shù)均存在極顯著的影響差異;二者的交互作用(Q×G)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亦達到極顯著的影響差異;相反二者的交互作用(Q×G)對紫玉蘭扦插生根數(shù)卻沒有顯著的影響差異。同時還可以從方差分析均方比(Fa)數(shù)值大小中判斷出:生根促進劑濃度(G)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的影響力>生根促進劑種類(Q),因為:FG=23.37>FQ=19.82;相反生根促進劑種類(Q)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的影響力>生根促進劑濃度(G),因為: FQ=17.84>FG=10.07。
表1 生根促進劑種類及其濃度的影響試驗對扦插生根率調(diào)查數(shù)據(jù)
表2 生根促進劑種類及其濃度的影響試驗對扦插生根數(sh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
表3 生根促進劑種類及其濃度對扦插生根率、生根數(shù)影響的方差分析
注:*表示顯著差異;**表示極顯著差異。F0.01(2,24)=5.61;F0.01(3,24)=4.72; F0.01(6,24)=3.67
3.2插穗木質(zhì)化程度、插穗長度、插穗基部下切口型及扦插基質(zhì)的影響試驗
在上述生根促進劑種類(Q)及其濃度(G)影響試驗的基礎上進行下述正交試驗,通過試驗結果表明:插穗木質(zhì)化程度(D)、插穗長度(U)、插穗基部下切口型(Z)及扦插基質(zhì)(S)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生根數(shù)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從(表4)中可以看出:4個因素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生根數(shù)最高的因素水平為:未木質(zhì)化的嫩枝(D1)+長度為15cm(U2)的插穗+插穗基部下切口型為雙削面(Z2)+扦插基質(zhì)為各50%的紅壤和珍珠巖(S1)、即應用D1U2Z2S1組合時生根率最高、生根數(shù)最多,平均生根率高達86.1%、平均生根數(shù)達12.8條。而對照(ck)平均生根率僅19.4%、平均生根數(shù)僅2.4條。從(表4)正交試驗的結果與分析R值(代表每個因子2個水平的K值全距)大小中可以看出, 4個因素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影響力大小的主次關系依次為: 插穗木質(zhì)化程度(D)→插穗長度(U)→插穗基部下切口型(Z)→扦插基質(zhì)(S);4個因素對紫玉蘭扦插生根數(shù)影響力大小的主次關系依次為: 不同木質(zhì)化程度的插穗(D)→扦插基質(zhì)(S)→插穗基部下切口型(Z)→插穗長度(U)。從(表5)正交試驗方差分析的結果中可以看出,插穗木質(zhì)化程度(D)、插穗長度(U)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的影響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插穗木質(zhì)化程度(D)、插穗長度(U)、插穗基部下切口型(Z)、扦插基質(zhì)(S)及交互作用(DхU )、(DхZ)對紫玉蘭扦插生根數(shù)的影響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
表4 不同處理對扦插生根率、生根數(shù)正交試驗的結果與分析
表5 不同處理對扦插生根率、生根數(shù)正交試驗的方差與分析
注:﹡表示顯著差異;**表示極顯著差異。F0.10(1,2)=8.53;F0.05(1,2)=18.50; F0.10(1,3)=5.54;F0.05(1,3)=10.10
(1)不同生根促進劑種類(Q)及其濃度(G)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生根數(shù)的增效作用是顯著的。應用濃度為500×10-6(G2)的生根促進劑IBA(Q2)來處理紫玉蘭插穗、即應用Q2G2組合時,紫玉蘭扦插生根率最高、生根數(shù)最多,平均生根率高達80.7%、平均生根數(shù)多達10.5條。
(2)應用濃度為500×10-6(G2)的生根促進劑IBA(Q2)來處理長度為15cm(U2)、基部下切口型為雙削面(Z2)的未木質(zhì)化嫩枝(D1)扦插到基質(zhì)為各50%的紅壤和珍珠巖(S1)時,即使用G2Q2D1U2Z2S1組合時對紫玉蘭扦插生根率最高、生根數(shù)最多,平均生根率高達86.1%、平均生根數(shù)達到12.8條。
綜上所述,本文所探索并總結出紫玉蘭無性扦插繁殖科學技術方案,可以為林業(yè)規(guī)?;a(chǎn)紫玉蘭無性扦插苗木提供科學技術指導。
[1]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系.花卉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0.
[2]大理州園藝站.大理特色花卉[J].云南農(nóng)業(yè),2006(8):7.
[3]李溯.云南山茶花[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4]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云南省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云南地州I市縣概況: 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冊[R].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5]沉作奎.紫玉蘭嫩枝扦插繁殖研究 [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33):14507~14508.
[6]朱桂才.李顯凡.荊州市城區(qū)桂花品種資源調(diào)查及園林用途評價[J].湖北農(nóng)學院學報,2003(5):334~336.
[7]夏麗芳.山茶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8]盧珍紅,段曉梅,樊國盛.云南山茶品種資源研究進展[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8,38(1):81~82.
[9]沈作奎.辛夷植物繁殖技術研究概況[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4(4):359~362.
Study on Rapid Propagation Technology ofMagnolialilifloraDesrContainerCuttings
LI Chenglin
(AnxiPrefecturalGuanqiaoForestryStation,Anxi,Fujian362400,China)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ifferentinfluences ofrooting accelerators (Q) and (G) concentration of rooting reagents on Magnolia liliflora Desr's rooting rate and rooting numberby double factortest; it also studieddifferent influences ofcuttinglignifieddegree(D), cutting length (U), base cutting-surface type (Z) and cutting medium(S) on Magnolia liliflora Desr's rooting rate and rooting numberby orthogonal L8 (27) test.The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the rooting accelerator of500ppm (G3) IBA (Q2) to deal with thecuttingshad the best effect, of which the rooting rate reached 80.7%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roots was 10.5articles;usingthe unlignified sprays (D1) + cuttinglength15cm (U2) + cutting-surface typeas double surface (Z2) + matrix for each of the 50% red soil and perlite (S1),i.e. D1U2Z2S1 combination,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Magnolia liliflora cuttings, of which the rooting rate reached 86.1%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roots was 12.8 articles.
Magnolia liliflora Desr;cutting; rootingrate
2016-06-28
李成林(1971—),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木種苗培養(yǎng)及營林工作。
S685
A
1674-9944(2016)15-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