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明
“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這句話的意思: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天的人看待古時候的人一樣。人生對于歷史的長河來說,太短暫了,讓人不禁產(chǎn)生悲涼之感,所以,一一記下當時參加集會的人所作的詩篇。
書法作品中出現(xiàn)相同的字,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變化呢?仔細研讀《蘭亭序》,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變化的規(guī)律。
一、改變筆畫粗細。兩個“今”的撇捺粗細有顯著的變化。二、改變筆畫走勢?!耙暋敝袃蓚€短橫的走勢完全相反,一個下行,一個上行;“今”兩個撇的走勢也不相同,一個外拓,一個內(nèi)斂。三、改變筆畫形態(tài)。如“今”最后一筆,“視”的首點,形態(tài)完全不同。四、改變字形?!爸庇械谋庑?,有的是長形。五、反其道而行之。“時(時)”右邊三橫一般要寫勻,書法家為了求得變化,使其不勻。中宮一般情況下要寫緊湊,為了求變化,也可以寫得特別疏朗。六、造險。把端正的字,寫得有些傾斜,給人搖搖欲墜之感,稱之為“造險”。通過這一系列的方法,達到形態(tài)的多樣和豐富,讓欣賞者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