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時聽父親說,我的外祖父寫得一手好書法,曾為戲曲大師梅蘭芳先生書寫?yīng)劆?。這或許是我日后喜愛書法的種子吧。
上學時,父親為我找來一本民國珂羅版漢隸《禮器碑》,我很喜歡它勁瘦樸茂的風格,遺憾的是那時外祖父已經(jīng)去世,沒有得到他的指導。當時只能在報紙上練字(有時連報紙也沒有),墨汁也是幾毛錢一瓶“宏光”牌的。
漸漸寫得有點模樣了,父親領(lǐng)著我拜陳慎之先生(父親老友)為師。陳先生溫和仁厚,教我臨習柳公權(quán)的《玄秘塔碑》,記得他講“捺畫”用一波三折法,印象尤為深刻。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有幸?guī)煆那f希祖先生學習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揣摩褚字的清麗筆法,后又得到武中奇、王一羽等名師指點,書風為之一變。但我的夢想是書法理論的學習研究。
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2000年我就讀于南京藝術(shù)學院書法研究生班,導師黃惇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授課時音調(diào)抑揚頓挫,風趣而活躍。二王的蘊藉中和、顏真卿的磅礴書風、董其昌的飄逸禪意、王鐸的跌宕起伏……每一位書法大家,都用不同的風格滋養(yǎng)了我。同窗書法高手也不少,可謂遇賢者知己之不足,于是下功夫?qū)W習古代碑帖,取同道之長補己之短,在南藝這個學習大平臺,我取得了難忘的收獲。
我的書法之長在工作中也顯了身手:科研樓建成后,單位領(lǐng)導要補一塊奠基石,我?guī)滓讜?、反?fù)推敲比較,最后用漢隸寫成刻石,至今依舊熠熠生輝;我為全國首屆麻風工作宣傳會議圖片抄錄的小楷字介紹,娟秀古樸,受到馬海德先生的表揚;還有科研論文集的封面題字等經(jīng)常找我書就,同事們都稱我為“書法家”。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個偶然機會我開始了書法教學(業(yè)余),經(jīng)二十多年的實踐,初步摸索出適合少兒和成人的教學辦法:選帖科學、尊重愛好、因人施教,關(guān)鍵在于激發(fā)學習者的熱情。從學者達數(shù)百人,他們中有的成為后起之秀,有的考入(高中、大學)名校,有的找到了快樂陶冶了情操。我還用自己所學編寫教材(有的已出版),向青少年、書法愛好者傳授技藝,并先后舉辦三次師生書法展,報紙、電視臺都作了報道,受到家長、同道和社會的贊揚,為中國書法藝術(shù)傳承出了一點力、盡了一份責。
今天全面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習書法更加方便,如果你能夠抓住身邊點滴時間培養(yǎng)起書法興趣,持之以恒,你就一定會寫出漂亮的毛筆字,那時的心情同樣是快樂的。
至今我依然記著武老的囑咐:喜歡書法你就要愛它。我照做了,因此培養(yǎng)了興趣,獲得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