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7月,一段視頻火爆網(wǎng)絡(luò),來自哈佛肯尼迪學院的中國留學生許吉如,在北京衛(wèi)視《我是演說家》第三季中以一篇《國強則少年強》的演講廣受好評,引得主流媒體相繼轉(zhuǎn)發(fā)。她在演講里說了什么?一起來看下吧!
今年春天,我們學院組織學生去各個國家實地調(diào)研。我選擇了去位于中東地區(qū)的以色列。這個國家多災(zāi)多難,但又是國際強國,所以我對它充滿了興趣。有兩個細節(jié)奠定了我對于這個國家的看法:第一個細節(jié)發(fā)生在機場,大家都知道托運行李一般只需要5~10分鐘,不會問你太多問題,對嗎?但是那一天,以色列的安檢人員對我進行了足足半個小時的盤問。
“你叫什么?念過什么學校?寫過什么論文?去過哪些國家?有過什么夢想?愛過誰?”全都要問。我覺得很被冒犯,這個時候我身邊的以色列同學跟我解釋,他說:“這是我們以色列航空多年的常態(tài)。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遭到國際上各種恐怖勢力的襲擊。所以我們只能用這種最保險,也是最笨的方法,去排查危險。國家太小,襲擊太多,我們輸不起。”
第二個細節(jié)發(fā)生在機艙里。當飛機降落在特拉維夫機場的時候,機艙里響起了一陣掌聲。我很納悶,因為這是一趟常規(guī)到不能再常規(guī)的安全著陸。在這種情況下,鼓掌,有意義嗎?
我的以色列同學又跟我解釋。他說:“每一趟航班——無論國內(nèi)國際,只要安全著陸,我們就一定會鼓掌。因為我們對于‘安全有一種執(zhí)念。二戰(zhàn)時期起,我們成了一個沒有安全感的民族。所以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重建安全感。”
他的話讓我突然意識到,不安全感,對于他的國家和國民來說,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美國的時候,我的班上有一個來自敘利亞的同學。當他得知我畢業(yè)以后就要回中國時,他跟我說:“我很羨慕你,我的國家常年戰(zhàn)亂。雖然今天,我們倆都是在美國的留學生,但我的身份叫敘利亞難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國國民?!彪y民與國民的最大差別,是你是否一定要將自己的命運,寄托在一紙冰冷的移民法案,還是說,你可以輕飄飄地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墒羌依镞@么好,我隨時可以回得來?!?/p>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曾經(jīng)說:“少年強則中國強。”今天,其實道理反過來是一樣的?!爸袊鴱妱t中國少年強?!币驗閺姶蟮膰夷苜x予一個少年強大的安全感,基于安全感,他可以自由地選擇他想生活的地點、職業(yè)、狀態(tài)乃至心情。
當然我們的國家,還是有不完美的地方,我們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今日之中國固然強,但今日之中國少年,唯有更強才能驕傲地回應(yīng),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的期盼。告訴他:“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強則中國少年更強。中國強,就是因為——少年強!”
(本文乃節(jié)選)
【觀點引路·奮斗吧少年】
許吉如提出的“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強則中國少年更強”的見解,可說是振聾發(fā)聵。在“國家不斷強大,少年不斷強大”的良性循環(huán)中,個人、國家日臻佳境,所以親愛的少年們,還猶豫什么呢,加油奮斗吧!
【觀點引路·讓和平之花開遍全球】
當和平之花開遍全球的時候,也是任何一種膚色的人都可以輕飄飄地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墒羌依镞@么好,我隨時可以回得來”的時候。所以,許吉如的演講讓我們“世界和平”的信念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