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要:提高防水設計質(zhì)量是提高建筑工程質(zhì)量的根本前提。在設計時,我們應認真貫徹直形強制性標準,根據(jù)不同等級要求,選擇不同的等級的可靠性指標來進行設防、滿足社會功能要求。
關鍵詞:屋面;室內(nèi)工程;外墻;地下工程;防水層
中圖分類號:U4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6-48-02
前言
防水層顧名思義,就是防止上層的水從“孔”“洞”“縫”中滲透到下層。在建筑工程設防時不但要防止?jié)B透,還要具備能抵抗各種變形的強度和延伸性能、抵抗高溫老化和低溫冷脆性能,還有抵抗穿刺、擠壓及抵抗介質(zhì)侵蝕性能,以及與基層緊密粘結的性能。防水層應該根據(jù)防水主體的特點,滿足防水主體提出的各種要求。下面就屋面,室內(nèi)工程,外墻以及地下工程談談防水層的普遍設計方法。
1.屋面防水層設計
屋面防水層是間歇性防水,受自然界多面的環(huán)境條件直接影響或損害,所以防水層是動態(tài)的,條件多變的,有一定耐用期。屋面防水層是依附在找平層上的,目前找平層均以水泥砂漿和細石混凝土為主。防水層應設置基層封閉層、主防水層和提高加強層三個層次,才能組成一個完善的防水層。
1.1基層封閉層的作用
(1)封堵填塞基面的毛細孔、孔洞和微細裂縫,與基面牢固地粘結,不脫層,即使主防水層被刺穿,也不會沿基面竄水而滲到找平層下。
(2)封閉層還應具有避拉層(應力緩沖層應變層)的作用,尤其在低溫時,基層開裂,封閉層能將應力吸收,避免了主防水層受拉伸而遭到破壞,同時也在主防水層后期收縮時,由于有避拉層,它不受基面限制,應力得以緩沖。
(3)封閉層耐水性好,并具有粘結性能,既是防水層又是主防水層的粘結劑,這樣可謂一舉多得。
目前已有數(shù)種材料可適用于封閉層,如反應固化型聚氨脂,反應固化聚合物水泥涂料,雙面自粘卷材和改性瀝青熱熔涂料等,選擇適宜的低溫柔性材料,它完全可勝任封閉層工作。
1.2主防水層的作用
主防水層有較高強度和延伸性,較強的抗?jié)B陛和耐水性,較大的耐穿刺、耐外力沖擊,良好的耐熱性和低溫柔性,滿足屋面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設計的要求,它是屋面防水的主要層次,不同防水等級往往可采取調(diào)整厚度來進行。
1.3提高加強層的作用
它的作用分局部增強和全面增強,屋面在使用功能有特別要求時,比如種植屋面、運動場所、停車、行車、泳池等,屋面的防水層應增強其耐穿刺、耐腐蝕、耐老化等性能,再增設一道增強防水層或局部設增強防水層。
2.室內(nèi)工程防水層設計
室內(nèi)防水,主要是避免生活生產(chǎn)用水、污水的滲漏。通過墻體和地面滲到其它房間,影響正常的生活和生產(chǎn)。室內(nèi)防水分為地面防水和墻體防水,防水設計首先要考慮充分排水坡度,使水迅速排出,不積水。
2.1地面防水層
防水層必須封閉基層、封堵毛細孔和微細裂縫,與基層要粘結牢固不脫開,具有一定韌性,地面面積較大時,防水層應具有一定延伸性,它還應與地面的面層材料粘結良好,不脫層、不松動。
2.2墻體防水層
墻面防水層與墻體材料有關。當墻體材料為砼、粘土磚等,待墻面找平后,應設置具有一定強度和韌性、粘結強度大的防水材料,它要封閉找平層毛細孔和裂紋,更要有很強的粘結力,與基層和墻面的面層應粘結牢固,防止面層脫落。當墻體面積較大、墻體材料為輕質(zhì)隔墻時,在墻面找平層或防水層中應置網(wǎng)格布(纖維)增強,以克服墻體的開裂。
3.外墻防水層設計
外墻出現(xiàn)滲漏是近幾年來的新問題,是隨著建筑物的形體變化和墻體、墻面材料的改革而出現(xiàn)的,已屬于建筑物的“四漏”之一。外墻防水層設計一般分為外墻面防水層和墻面飾面粘結層:
3.1外墻面防水層
墻面防水層是在受較大剪切力下工作的,而且直接受自然界氣候等影響,因此它必須具有較大的抗壓、粘結強度、較好的耐老化性和具有一定的韌性或延伸性。
3.2墻面飾面粘結層
墻面飾面粘結層宜采用吸水率低的材料或采用建筑涂料涂刷。外墻水泥砂漿強度等級不宜太低。施工時粘結要全面、不留空隙,這里施工質(zhì)量是保證防水質(zhì)量的關鍵。
4.地下工程防水層設計
地下防水層是長期受水的浸泡,處于潮濕和水滲透的環(huán)境,而且常常具有一定的水壓力,因此,防水層埋置在地下應具有永久性、不可置換性。
4.1防水混凝土
地下工程均有較厚。堅固的鋼筋砼架構,利用結構砼,增加有限成本,就可以獲得優(yōu)良的防水砼。防水混凝土結構兼有承重、圍護和抗?jié)B的功能,還可以滿足一定的耐凍融及耐侵蝕的要求。與卷材防水層相比,防水混凝土結構具有材料來源廣泛、工藝操作簡便、改善勞動條件、縮短施工工期、節(jié)約工程造價、檢查維修方便等優(yōu)點。防水混凝土結構比一般混凝土結構所需增加的費用,僅相當于一般混凝土結構采用卷材防水層所耗資金的10%左右。
4.2接頭處理
隨著地下空間的開發(fā),新舊結構接頭部位的防水處理問題越來越多。對此,設計時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保證結構部位在新結構施工中處于無水狀態(tài):二是針對接頭部位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接頭部位的實際情況;三是要考慮到新舊結構施工間隔時間長、二者結構上存在較大差異并由此可能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確保工程不會因為沉降差過大而在接頭部位產(chǎn)生開裂而滲透。
5.結束語
隨著高層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增多,防水工程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提高防水設計質(zhì)量是提高建筑工程質(zhì)量的根本前提。在設計時我們應認真貫徹執(zhí)行強制性標準,根據(jù)不同等級要求,選擇不同等級的可靠性指標來進行設防,來滿足社會功能要求,
總體上講,防止?jié)B漏,設計是前提,材料是基礎,施工是關鍵,維修管理是保證。只有嚴把材料關,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才能保證防水的工程質(zhì)量,才能給用戶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或工作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