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杰
陳策,民國初期海軍界的一位傳奇人物。他年少時加入同盟會,早年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曾協(xié)助孫中山在廣州對抗陳炯明;1930年任海軍第四艦隊司令,主辦黃埔海軍軍官學校。抗戰(zhàn)時因在戰(zhàn)場上負傷截斷一腿,得了“獨腳將軍”之稱。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zhàn)爭的序幕。港英當局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認為英軍能堅守香港6個月,因而沒有與國民政府積極配合,致使增援香港的中國軍隊無法按期到達,英軍陷入苦戰(zhàn)。
戰(zhàn)斗打響后,國民政府駐港特派軍事代表、海軍少將陳策,號召在港中國軍民積極抗戰(zhàn)??墒?,僅僅過了18天,英軍就支撐不下去了。12月25日,香港總督馬可·揚接到了英國政府“放棄抵抗,向日軍投降”的命令。
陳策獲悉英軍將要投降的消息后,立即召集中國各機構(gòu)代表開會,研究對策。會上,陳策堅定地表示:“如果我國援軍不到,香港一旦陷落,我寧死不做日本人的俘虜,決定冒險突圍?!彪S后,他將突圍決定告訴了馬可·揚。馬可·揚十分贊同陳策的主張,并把僅有的5艘魚雷艇交給了他。
12月25日下午4時,陳策率領(lǐng)英軍軍官及中方人員共10余人,前往香港仔海。汽艇剛剛駛出不到半里,就被駐扎淺水灣西角的日軍發(fā)現(xiàn),他們用機槍猛烈掃射。在這危急時刻,陳策毅然下令棄船。他取下假肢,連同假肢中存放的4萬元港幣,一同丟入海中,率先躍入大海。
隆冬的海水冰冷刺骨。經(jīng)過兩個半小時的拼搏,他們終于登上了鴨脷洲,與先前到達的5艘魚雷艇以及50余名英軍官兵會合。午夜,5艘魚雷艇抵達廣東南澳,突圍獲得成功。
到達廣東并不是目的,大多數(shù)英軍官兵想返回自己的國家。但從中國大陸回英國,路途遙遠,不僅要通過大片日軍占領(lǐng)區(qū),而且還要經(jīng)過緬甸、印度等國家,然后才能乘船回英國。這條路可以說充滿了兇險,此時廣東大部已被日軍占領(lǐng),單是走出廣東,就要通過日軍的層層封鎖線。
帶著突圍分隊,陳策憑著多年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找到了威震香港的東江抗日游擊隊。隊長叫梁永元,曾是海軍陸戰(zhàn)隊的隊員,也是陳策的老部下。梁永元二話沒說,決定給突圍分隊以最大的幫助。幾小時之后,突圍分隊踏上了漫漫征程。
1942年3月8日,突圍分隊乘“海瑞奇·杰森”號商船離開了仰光,前往印度的加爾各答,然后通過陸路穿越印度大陸到孟買。4月28日,分隊登上一艘運輸船,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
就這樣,在突圍出香港島的67名中英人員中,英軍除部分人員自愿留在中國工作外,其余的3名軍官、28名士兵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獨腳將軍”率英軍突圍的事跡很快在歐洲傳開。英國大使館代表英王喬治六世,授予他“帝國騎士司令勛章”(KBE)以及“大英帝國爵士”稱號,并將他接到了印度,專門制作了假肢。1942年2月,傷愈的陳策飛抵重慶,受到各界的歡迎。國民政府授予他二等勛章,行政院授予他海軍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