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娟紅
教育康復一體化實施的案例分析
·查娟紅
在對一位漸凍癥學生的教育康復中,通過綜合開展教康評估、融合實施教康訓練、動態(tài)優(yōu)化教康目標等措施,積極有效地推進教育康復的一體化實施,幫助特殊兒童更好地成長。
教康一體;綜合評估;動態(tài)調整
龍龍(化名),2008年出生,1歲多時診斷出患有“漸凍癥”。隨后,父母帶其四處求醫(yī),卻收效甚微。到了入學年齡,康復和學業(yè)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次偶然的機會,龍龍父親打聽到濱湖區(qū)新成立了一所融教育康復為一體的特殊教育機構——無錫市濱湖區(qū)教育康復中心,便立刻趕到學校咨詢,并最終順利進入中心接受康復教育。
對每一位入學的孩子,中心首先會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評估,從醫(yī)學、教育、康復等各個層面進行細致詳盡的分析解讀。中心邀請無錫市康復醫(yī)院的專業(yè)醫(yī)生、特教教師、康復教師、家長等組成評估團隊,運用教育、醫(yī)療、康復等跨領域、多部門的專業(yè)優(yōu)勢,為孩子們評估建檔,制定教育康復長期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學校、醫(yī)院、家庭多方合作,共同攜手,既各有側重,又融會貫通地為特殊學生服務,以滿足其教育康復的基本需求。
龍龍來到學校后,學校就通過與家長的交流了解孩子的病史和康復史,并組織康復部和培智部的康復師、教師以及市康復醫(yī)院的醫(yī)生一起對龍龍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全面的評估,了解掌握龍龍康復教育的基本需求,為龍龍制定了一整套針對性的教育康復方案。在征得家長的同意后,各部門通力合作,開始了對龍龍的教育康復工作。
找到了特殊學生的真正需求,確定了對他們的培養(yǎng)目標,接下來最關鍵的就是怎樣來融會貫通地實施教育康復。對于像龍龍這樣的特殊學生,康復延緩病情和接受與之適應的教育是同樣重要的。為此,我們從三方面入手,以學生一日生活為源泉,實施教康一體的課程,促進孩子持續(xù)有效發(fā)展。
(一)在日常生活中滲入教育康復
校園一角 攝影戴美
龍龍入學后,我們發(fā)現(xiàn)父母對龍龍比較溺愛,認為只有上課、康復訓練才是對龍龍有幫助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把本該龍龍做的事全部包辦掉,龍龍只要負責學習、康復即可。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與家長進行了談話交流,將“生活即教育”“體驗利成長”等觀念告訴家長。為改變龍龍上學要人抱、不肯參與康復和上課以外活動的狀況,教師與龍龍父母商量好,每天到校門口迎接龍龍,拉著他的手鼓勵他自己走進教室,告訴他練習自己走路也是一種康復,對身體發(fā)展有幫助。
慢慢地,龍龍愿意自己嘗試著做一些以前沒有做過的事了:自己收拾書包、桌椅、碗筷;學著照顧班里的小金魚,給花草澆水;與伙伴們一起散步、游戲……
(二)教學和康復訓練的主動融合
在實施既分又合的教康一體課程的同時,中心教師還自覺踐行教康一體的教育思想,在傳授孩子知識技能的同時主動地開展康復訓練,中心康復師在指導學生康復訓練時也自覺地加入知識的傳授。兩個塊面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康復師在對龍龍進行“獨立行走”“步態(tài)訓練”時,會為他講述解放軍叔叔訓練的故事,激勵龍龍克服困難、堅持訓練。康復師還會設置各種情境,與龍龍一起“過草地”“走山坡”,和龍龍一起比比誰走的步數(shù)多,既鍛煉了龍龍的行走能力,也鞏固了龍龍數(shù)數(shù)的技能。
(三)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面對殘障情況各異的特殊學生,教師在開展教育康復的同時,要注重觀察學生的需求,想方設法為孩子們提供適合的服務與幫助,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摘到自己想要的果實。
當龍龍能夠獨立行走之后,他的運動興趣被激發(fā)了起來。大課間活動時,他從原來的在教師的陪伴下慢慢散步到能和同伴們一起游玩,再后來他的眼光被大孩子們踢的足球吸引住了??墒?,畢竟他的運動能力有限,還不能追上滾得太快的足球。于是,我們就為他私人定制了抓地力更強的“報紙足球”,并配置了兒童足球門。這樣,龍龍也踢起了“足球”,在運動中發(fā)展各項能力,并且和小伙伴有了更多交流,心情也更開朗。
特殊學生的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有時甚至會倒退。一個暑假過后,教師發(fā)現(xiàn)原本已能自己行走的龍龍竟然又由龍爸抱進教室了。一問才知道,原來龍龍媽媽生了妹妹之后,精力不夠,對龍龍的康復訓練放松了,加之長輩的溺愛,龍龍在家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于是,開學時教師看到的龍龍就是虛胖的身子、無力的神情。并且,龍龍變得易怒敏感,稍不順心就大發(fā)脾氣,更不要說讓他參加康復訓練了。教師和康復師們圍繞龍龍的現(xiàn)狀展開了討論。孩子目前的情況有變,原來的教育康復方案必須調整,只有找到龍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幫助他走出困境、重樹信心。于是,我們開始了新一輪教康目標的優(yōu)化與調整。
(一)心理輔導,重拾自信
面對龍龍的現(xiàn)狀,教師和康復師決定將教育重點放在培養(yǎng)他自信、自強,用積極心態(tài)面對生活這方面。大家給龍龍講故事、看視頻,鼓勵龍龍勇敢地面對困難與病痛,以博愛的心包容龍龍,體諒他的內(nèi)心,與他并肩面對疾病的挑戰(zhàn)。慢慢地,龍龍不再對教師發(fā)脾氣了,臉上也泛起了燦爛的笑容,康復訓練時也不喊苦不喊累。在教師愛的呵護下,龍龍重新站了起來。即使摔倒了,也是自己努力再站起來。
(二)順勢調整,優(yōu)化結構
為了延緩龍龍的病情發(fā)展速度,根據(jù)龍龍的情況,教師和康復師降低了龍龍力量訓練的強度,跟進了幫助其放松肌肉、促進其血液循環(huán)的水療訓練,并增加了對其按摩、拉伸的康復治療,最大程度地消除訓練給龍龍帶來的肌肉疲勞。
(三)多方合作,積極評價
為了鞏固康復訓練成果,教師還與家長進行了有效的溝通,形成了對孩子有效教育和康復的一致意見,并通過家庭作業(yè)單、反饋表等形式,讓家長在家中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開展相應的教育指導和康復訓練。另外,還通過建立家長QQ群、班級微信群等方式,借助現(xiàn)代化的通訊方式隨時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學習康復情況,同時也通過家長的反饋了解學生在家表現(xiàn)情況,及時對孩子的表現(xiàn)給予積極正向的鼓勵和評價。
怎樣主動地變革?怎樣更好地滿足特殊教育康復更為專業(yè)化、個性化的需求?我們將站在特殊教育供給側的角度,不斷地優(yōu)化教育教學康復訓練的結構,為特殊學生提供最優(yōu)化、最適切的服務,創(chuàng)出教康特色品牌,造福特殊學生與家庭。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教育康復中心,214062)
G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