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編輯:袁航遠(yhy9898@sina.com)
風土人情
老即墨的講究
本欄編輯:袁航遠(yhy9898@sina.com)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不一樣的水土造就了不一樣的習俗。山東省即墨市歷史悠久,從老輩兒傳下來的民俗傳統(tǒng)更是相當豐富。略說幾樣,讓大家一同感受一下即墨民俗帶來的不一樣的幸福。
從每年的春節(jié)到年末有很多節(jié)日,但是對于即墨市民來說最重要的是春節(jié)、祭海節(jié)和財神節(jié)這“三大節(jié)”。
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春節(jié)是舊歷歲首,民間傳說“主全年兇吉”。因此,節(jié)日里特別是在大年夜和初一,“言必吉利,以求多?!薄H绻溩又笃屏?,要說“中”了,香燒完了要說“盡”(進)了等。如今過春節(jié),除祭神等活動有的人家已經(jīng)廢止外,其他大致沿襲舊俗。
每年的3月18日為田橫祭海節(jié)。舊時沿海漁民由于受捕撈漁具和通訊設(shè)備的局限,常遭海難。為了尋求精神依托,每年初春出海前,他們都要舉行祭?;顒?,祈求海神保佑,沿襲日久,便形成了祭海習俗。即墨的祭?;顒樱撈湟?guī)模和隆重程度,當屬位于田橫鎮(zhèn)東端橫門灣畔的周戈莊村。過去的祭?;顒訜o定期,大致是在谷雨前后。從1996年起周戈莊村將這一活動擇定在每年的公歷3月18日。如今的祭海節(jié)不同于以往,以現(xiàn)代節(jié)慶娛樂與民俗風情相結(jié)合的展示形式,淡化了過去帶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動。
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二,是財帛星君李詭祖的祭祀日,為財神節(jié)。這一天,所有的經(jīng)商業(yè)戶,都要大放鞭炮,大宴賓朋,感謝財神的到來,感謝親戚朋友的大力支持。鞭炮自清晨開始,一直延續(xù)到午后。中午宴賓朋,晚上親人聚,熱熱鬧鬧一整天。祭祀時,紅燭高燒,鞭炮齊鳴,用面做成“元寶”“圣蟲”,或用錢做成“錢龍”,吃水餃謂之“吃元寶”,意謂招財進寶。
舊俗男女婚姻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由媒人提親,雙方議親、定親。男方向女方送“媒柬”,女方填好回柬,作為定親的文書。同時,互送定親禮品。雙方商定婚期后,就由男方送“日子”,附送彩禮,籌備婚事。結(jié)婚的前一天,男方派人將女方陪送的嫁妝運到男家。
結(jié)婚男方稱“將媳婦”,女方稱“出閣”。當日上午,男方去女方家迎親,用兩乘轎,男乘“官轎”,女乘“花轎”。女家派出“送客”2人或4人(新娘的兄弟輩)?;ㄞI至男方家門前時,有儐相(俗稱架客)扶新娘出轎,隨新郎進家,拜天地,進洞房,坐時辰,吃“連心面”。晚上,在全家陪同下,喝合巹酒。第二天,女家派出“看客”2人(新娘的伯叔),去男家探望。第三天,新郎、新娘拜父母長者和祖先宗堂。第四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省親,當日返回,叫做“望四日”。
舊俗諱言“死”字,老人死亡稱為“老了”,年輕人死亡稱為“少亡”,小孩死亡稱為“拋撒”,人剛死稱為“倒頭”。老人死后要停尸正間,其子女要披頭散發(fā),穿白衣,扎白頭巾,跪拜號哭。送靈魂牌位至土地廟,并一日三次“報廟”“送漿水”。死后二日的下午,將尸體入棺盛殮,當日晚在土地廟前為死者“送盤纏”,焚化紙馬、紙轎、紙杠等,死者如是女性,還要焚紙牛。第三日、第五日、第七日或擇其他吉祥的日子出殯埋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市民的喪禮雖仍受舊俗的影響,但一切從簡辦理。1976年即墨火化場建成,同年的7月1日當?shù)亻_始實行喪葬禮俗改革,廢除木棺土葬,推行遺體火化。遺體火化后,大多仍按舊的儀式將骨灰盒葬于公墓,墓前放置花圈、祭品。親屬的喪服有的穿戴白衣帽,有的穿常服而臂佩黑紗。在火化前要舉行告別儀式,或在火化后舉行悼念儀式,然后將骨灰盒存放火化場或在墓園購置穴位安葬。
(趙 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