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第三人民醫(yī)院(515073)曾滔 陳璇娟
在產科中,剖宮產術具有十分顯著的價值,主要對難產患者以及產科合并癥具有良好的手術效果,能夠挽救產婦以及圍產兒的生命安全[1]。當前,剖宮產術的使用幾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剖宮產術的進行過程中,麻醉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針對于此,本文將對針內針腰麻以及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效果進行深入探討。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間所收治的行剖宮產術患者共164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n=82)和參照組(n=82),在實驗組患者中,45例為初產婦,37例為經產婦,最大年齡40歲,最小年齡20歲,中位年齡(32.2±2.6)歲,最長孕周41周,最短孕周38周;在參照組患者中,48例為初產婦,34例為經產婦,最大年齡42歲,最小年齡22歲,中位年齡(32.3±3.1)歲,最長孕周40周,最短孕周39周。本次分組的相關流程患者及家屬均已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其中孕婦的中位年齡、孕周等比較呈現(xiàn)為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剖宮產術,其中實驗組患者行針內針單純腰麻,具體方法如下:①患者采取左側臥的姿勢,進行消毒鋪巾處理[2];②選擇針內針,25G進行穿刺,穿刺點位于L3~L4的間隔處;③在硬腦膜深部,也就是蛛網膜的下腔位置將2.2毫升,0.5%的布比卡因注入;④將平面調整在T6-8的位置后再行手術治療。
參照組患者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治療,具體流程如下:①患者采取的姿勢與實驗組相同,同樣常規(guī)消毒鋪巾;②選取3毫升2%的Lighocaine進行局部麻醉,穿刺的位置同樣與實驗組一致;③在蛛網膜下腔位置將2毫升0.5%的布比卡因注入,其中硬膜外向頭置管為5厘米;④將平面進行適當?shù)恼{整后,置于T6-8,10分鐘后再加行5毫升0.5%的左旋布比卡因,然后進行手術治療。
1.3 疼痛評分標準 分數(shù)越高表明痛感越強,其中0分為不同,最高分為10分,表明劇痛。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的164例患者所有數(shù)據均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其中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評分和麻醉起效時間對比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對兩組患者術后惡心發(fā)生率以及術后腰酸疼痛發(fā)生率的比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當數(shù)據呈現(xiàn)為P<0.05,表明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對兩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和VAS評分對比,其中實驗組為(3.00±1.04)min,參照組為(3.02±1.05)min,VAS評分比較,實驗組為(3.25±1.40),參照組為(3.82±1.38),兩組指標對比并不具有顯著差異性。
對兩組患者的術后惡心發(fā)生率等指標對比,其實驗組數(shù)據優(yōu)于參照組患者,詳情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指標對比(%)
將胎兒從腹部取出的手術則叫做剖宮產術,一般情況下,并不是每一位產婦都需要進行剖宮產術治療,而此種方法更加適用于第二次分娩以及先天異常的產婦患者。在剖宮產手術進行前,需要做好充足的麻醉準備,且麻醉類型多樣,如何選擇一種有效且讓患者滿意的則是當前臨床醫(yī)學需要解決的問題[3][4]。針內針單純麻醉能夠對硬膜外麻醉中骶叢阻滯的缺點有所彌補,且在盆腔手術、腿部手術等治療中,針內針麻醉的效果更加顯著[5]。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兩組患者分別采用針內針單純腰部麻醉以及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對兩組患者的評分指標對比,并無顯著差異性,而對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其中實驗組的效果更好。
其中實驗組術后惡心發(fā)生例數(shù)為4例,幾率為(4.8%),參照組為12例,幾率為14.6%;實驗組腰酸發(fā)生為0例,參照組為4例(4.8%),兩組數(shù)據對比,其X2=4.0865。
綜上所述,針內針單純腰麻和腰硬聯(lián)合麻醉各有效果,且都能很好地應用于剖宮產術中,但是如何選擇一種更為有效的方式,需要針對產婦的情況來及時更換麻醉方式,從而保證患者及圍產兒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