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當前,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放慢教學節(jié)奏,讓學生在“慢慢走”的欣賞中發(fā)現精彩,讓他們帶著新鮮和好奇主動融進課堂,帶著共鳴探知語言知識奧妙,增強語言表達運用靈活性和敏銳性。讓學生真正發(fā)現課堂的精彩,引導他們在品析中主動找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協作互動,幫助他們走出個體理解局限,讓他們真正以學習的主人姿態(tài)活躍于課堂之中。
一、引導預學“慢一步”,多質疑
導學單運用于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前置性探知中有更多質疑的機會和空間。學生基于導學單引導下的預學,使得他們能主動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和軟肋,幫助他們不斷開闊認知視野和豐富感知思維。
通過導學單引導學生在自我積累和主動嘗試中先學,讓他們有充分自我質疑反思的機會。如,在“Reading B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學中,學生搜集相應的文化背景資料,盡量多的了解西方國家的中學生活。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摘錄出相應的有效信息。同時,建議學生根據導讀單中的內容主動質疑,找出自己的理解疑難點,給他們有更多自我剖析探究的機會。
引導學生預學,讓學生在自我先學中找出問題,讓他們在知不足的過程中查找原因,查漏補缺。教師在指導中多給學生自我研讀的機會和時間,引導學生通過圈劃作標志的形式來不斷質疑。導學單中思考題目應凸顯全面性和差異性,讓學生能在通曉整體學習知識點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發(fā)現自己的疑難。
二、指導互動“退一步”,多暢言
教師退后是為了讓步于學生,為他們前行騰出地方。建立在協作基礎上的課堂教學更多體現了生本主義原則,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話語表達權,幫助他們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產生思維體驗。
以退為進,能使學生從被關注和被邀請的過程中主動走向臺前,盡情展示的語言認知積累。如,在“Reading B 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教學中,引導學生就自己在資料搜集中發(fā)現的內容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運用同伴交流,讓他們在相互探討中有彼此學習借鑒的機會;引導學生多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幫助他們主動爭辯,引導他們在據理力爭的過程中激活學習的內驅動力。
教師退居學生身后,多駐足觀察他們在學習討論中的互動,給他們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的環(huán)境氛圍。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理解感知,暢所欲言和爭辯溝通;讓他們形成更為深厚的感知印象。創(chuàng)設多元化和層次性的任務,幫助學生在自由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感知。
三、總結反思“停一步”,多獻策
溫故而知新,總結促反思。培養(yǎng)學生主動總結與反思的能力是增強其語言表達敏銳性和地道性的重要基礎。走出教師總結歸納為主的“窠臼”,讓學生能夠有更多自我總結機會,引導他們在主動反思的過程中建言獻策。
學生自我總結,利于他們在歸納中有所發(fā)現和有所感知。如,在“Reading B Fog”閱讀總結指導中,我邀請學生就語篇理解、語言表達、閱讀積累等方面予以總結,讓他們能夠在自我全面客觀的評價中能夠重新認識和了解自己,幫助他們更多自我歸納。針對不同總結,學生運用寫讀后感的形式,理出自己的閱讀感知思維,在融進自己的理解、表達及積累中發(fā)現問題,他們根據自己的認知感思主動表述學習中發(fā)現。學生圍繞自己在總結反思中的不同,特別是一些疑難雜癥,主動邀請其他同學幫忙解決,讓他們有更多學習借鑒機會。通過彼此總結和相互反思,學生在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中加深理解。
指導總結反思,讓學生多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讓他們在主動調整和優(yōu)化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感知,深化理解感悟。多給學生自我總結的時機,引導他們針對問題多自我闡述,讓他們多交流意見,幫助他們在相互討論中增強感知。針對學生的不同策略意見,多給他們互動交流機會,幫助他們在主動調整的過程中適應課堂教學,增強學習內在動力。
緩一緩,讓學生有更多自我鉆研和沉淀的時間,幫他們在充分發(fā)酵過程中蓄積熱量;緩一緩,讓學生有更多自我修正和完善的空間,幫他們在自我調整的過程中生成知識底蘊。在放慢腳步的過程中,多給學生自我暢言的機會,讓他們在充分感言和自由建言的過程中增強學習動力。
(作者單位:江蘇栟茶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