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大江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之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更加重要。本文中,筆者立足于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通過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策略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通過閱讀教學,還可以擴展小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有效的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后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提升閱讀教學效果,則顯得意義重大。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如下:
1.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層次,在教學中隨意性很大,教學空間封閉。學習語文不應只局限于小課堂內,封閉的教學空間只會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2.閱讀興趣的淡薄,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大部分課堂是一本教科書、一本教案、兩根粉筆,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現(xiàn)有的資源沒有利用,也沒有資源生成意識。信息技術與新課程無法整合,直接影響新課程課堂教學效率。
3.時間分配不合理,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有的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探究??赏墙處煵贾猛陮W習任務,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就不做任何指導。這樣的缺乏教師指導的合作學習只能是無效的合作,很難起到互幫互學的效果,也很難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4.朗讀教學質量低。一是朗讀的量不到位,講的太多,讀的太少;二是朗讀的質不到位,讀前缺乏明確要求,讀中沒有具體指導,讀后忽視必要評價,朗讀水平較低。
5.訓練淡化。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這樣一種傾向:提倡重體會,生怕講訓練。課堂上過于關注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忽略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殊不知語言文字的訓練與內容情感的體驗是相互促進的,課堂上品詞品句少了,沒有了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文本情感內容體會也不會深刻。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與優(yōu)化策略分析
1.制定合理的閱讀教學目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制定的目標要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新課程標準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描繪事物的能力,促使學生掌握表達情感的方式。例如,在學習、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然后通過查找工具書等,讓學生對“迅、傻、韻”等生字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讓學生可以正確讀寫“魯迅、壓迫、黑暗”等詞語其次,魚過對整個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能夠真正明白“碰壁”的含義,讓學生了解到黑暗統(tǒng)治對人民的壓迫,進而讓學生了解到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要學會扮惜,要學會感恩。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學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學,亦不同于教學論,它僅僅是依據(jù)教育學、認識論、心理學和教學論原則,在認知活動中充分開發(fā)非智力因素,從而實現(xiàn)愉快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學習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表演,以提高準確把握重點字詞的能力。真正了解課文“寫什么”是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盡快進人閱讀的角色中,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質最的關鍵,也是現(xiàn)在教改中的一個熱點問題。
3.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或缺。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為此,老師承擔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教學的重點、難點、較為抽象的知識點等化為幾個個孩子容易理解的問題,孩子思考了,回答了這些問題,目標也就達到了。作為語文教師,應著重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和主動提問的習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人欲望,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創(chuàng)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發(fā)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達到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及時地、積極地反饋,對不敢提問的學生可通過引導和鼓勵,讓學生敢于提問。傳統(tǒng)教學“重結果,輕過程”,有意無意間忽視了學生學習新知思維過程,能力得不到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的過程,注重向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fā),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轉變。
4.不斷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更加注重教學過程與實際運用相互結合、更加注重情感表達與思想引導的多元化設計等所以,為了響應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政策,為了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恰當?shù)剡x擇教學方法教師要立足于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在講授小學語文“桂林山水”一課時,由于大多學生沒有去過桂林山水,這個時候引導學生去閱讀住住會事倍功半,僅僅靠教學講述與演示閱讀學生缺乏一種教學感受,難以深人地體會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諸如,多媒體視頻、圖片和音樂等多種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加上音樂的語境烘托,制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用心去感悟桂林山水的意境美首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導人使學生從感官上體會桂林山水的自然風光,在聲音、圖像、文字的綜合作用下獲得山水的體驗,完成主觀上的情感體驗,自然地導人到教學語境之中去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地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學方法對這一寶貴的資源進行科學地開發(fā)與利用,進而實現(xiàn)其應有的教育意義與育人價值在這佯地教學目標指引之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審美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相關的教學架構從而營造起一個適合學生感知小學語文之美的清境,從而讓小學語文的審美資源真正地能夠裝點學牛的心靈空間。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成為小學階段總的教學目標,在整個閱讀活動中,教師不僅是學生閱讀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而且也是他們的欣賞者,要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對學生“言傳身教”,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31113(3)
[2]李娜.縣級職教中心專業(yè)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31113
[3]金愛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絕對性評價開發(fā)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31o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