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東
摘 要:紅錐為一種優(yōu)質良材,具有很大的市場需求,研究其栽培技術,提高單位面積木材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文章結合實驗研究,從林地選擇、坡向、造林季節(jié)選擇以及造林密度等方面研究紅椎的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并得出結論,為紅錐造林工作提供更多的參考。
關鍵詞:紅錐;栽培技術;實驗研究
紅錐別名紅栲、紅柯,為殼斗科常綠闊葉大喬木,廣布于我國華南和西南,具有美觀,耐腐抗蟲,強度高,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改土效果好等優(yōu)點,是家具、建筑、造船的優(yōu)質良材,開發(fā)利用前景廣闊,具有很大的市場需求量。研究紅錐的速生豐產造林技術,并指導具體的生產工作,提高單位面積木材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文章通過實驗,對其速生豐產栽培技術進行了研究,并對實驗做相關介紹。
一、實驗過程和方法
筆者依據其他學者的一些科研成果,對紅錐的生活習性進行認真的分析之后,確定本次實驗選擇在廣東粵西地區(qū)的幾個國營林場進行。實驗方法主要是對在不同地區(qū)的紅錐的生長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對影響紅錐生產效果的一些因素如造林季節(jié)、整地方式、造林密度等進行比對研究,然后確定營造速豐林生產技術的最優(yōu)條件,以期提升紅錐的速豐生產造林水平。
二、結果與分析
1.造林地選擇
在紅錐生長過程中,養(yǎng)分的吸收作為其生長的基礎,是造林地選擇時首先應考慮的問題。在造林地選擇時,林地的坡位、坡向與海拔對樹木養(yǎng)分的吸收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本次實驗中,筆者選取紅錐整體生產情況良好的三個林場進行調查分析,分別研究不同地塊區(qū)域內的不同坡位和坡向對于紅錐生長的影響。
2.坡位對紅錐生長的影響
在植物學領域,坡位對于林木生長的影響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坡位,林木獲得的水分、肥分以及土壤條件的差異導致樹木生長情況存在差異。依據廣東粵西地區(qū)某林場的2014年同一坡向的紅錐林生產情況進行統(tǒng)計,依據坡位不同分為高、中、低三個區(qū)域。調查統(tǒng)計結果如下表1。
從表1的調查數據可以分析,在低坡位的紅錐樹木其樹高和胸徑是最大的,而且三個不同坡位地區(qū)的樹木生長情況有著明顯的差別,尤其是高坡位和低坡位的紅錐生長情況有著顯著的差異性。依據以上調研結果,可以確定坡位的高低對于紅錐的生長情況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樹木生長過程中,樹高受到坡位的影響比胸徑的影響更大,表明樹高的生長對坡位的反應更為靈敏。因此,在其他條件一致的情況下,優(yōu)先選擇中坡和低坡進行紅錐林的營造速豐生產。
3.坡向對于紅錐生長的影響
對生長情況良好林場中的二號林場中的不同坡向生長的紅錐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調查,調查結果如下表2。
從表2的調研統(tǒng)計結果分析可知,坡向對于紅錐的生長情況有一定的影響。
三、造林季節(jié)選擇
筆者結合廣東粵西地區(qū)的實際氣候情況分析,由于這類地區(qū)春季雨水較為匱乏,氣溫的回升速度較快,選擇適宜的季節(jié)造林,對于紅錐幼苗的成活率有著一定的提高作用。筆者分析在雨水節(jié)氣到驚蟄節(jié)氣期間的雨后進行造林是最適宜的。因為從植物學意義上分析,此時的紅錐苗木根系開始萌動,但是還未發(fā)展并生長新葉,在此時期16攝氏度的溫度條件下,蒸騰作用也較小,對于水分的保持和平衡較好。當起苗后,只需對部分枝葉進行修剪,然后漿根,在起苗當日漿根,當日種完,跟蹤其成活率,在90%以上。如果采用的是容器苗,則可以適當將造林季節(jié)推遲至4月。
四、造林密度
結合所研究的18個林場的情況進行分析,有利于7~12年生的不同條件的樣地進行統(tǒng)計調查,每公頃的紅錐樹木大概為1500~2300株,這些紅錐樹木的側枝一般呈現粗而多,樹冠較大,樹高與胸徑的比大約為91;每公頃有2250~3800株的林分,主干通直、飽滿,樹高與胸徑的比為96. 有利于林木初植密度的大小,應該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應視地而論。有利于紅錐樹木的造林,其造林密度的確定尤其是初值密度的確定,應結合條件進行確定。
五、混交造林技術
在當前生物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人工造林技術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在現有技術水平下,營造多功能、多效益的混交林,是當前人工造林發(fā)展的趨勢。近年來,我國的許多專家學者在混交林營造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筆者也依據課題需要,進行了紅錐混交林的營造技術實驗。
在較好的立地條件下,6年生的紅錐和松成行混交的方式取得的效果較好,5年生的油衫和紅錐在行混交或者是星狀混交的情況下,樹高的情況基本沒有差別;在中等立地條件下,8年生和7年生的紅錐與杉木或者是松樹呈現行混交時,樹木生長情況均好于其他情況。因此,紅錐與松杉的混交林是比較成功的,而且以行混交的模式效果較好。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依據其他學者的一些科研成果以及結合多年紅錐栽培試驗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了育苗、造林地選擇、混交造林技術、造林密度、撫育管理等紅錐速生豐產的組裝配套栽培技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夠為紅錐用材林速生豐產栽培提供技術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廣于生產實踐中。
參考文獻:
[1]唐玉貴;龍定建.紅椎速生豐產栽培技術[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0(1):39-40.
[2]寧樟全.紅錐速生豐產栽培試驗簡報[J].廣西林業(yè)科學,1991(3):170-170.
[3]賴偉華.紅錐樹種種植栽培技術探討[J].綠色科技.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