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勇
(湖北工程學院音樂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當前廖昌永藝術風格研究的幾個問題
魯勇
(湖北工程學院音樂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廖昌永是美聲唱法中國化進程中的重要代表,形成了個人顯著的藝術風格。研究廖昌永藝術風格不僅可以窺見中國聲樂的成就,更可總結中國聲樂學派進一步發(fā)展的有效范式;而當前關于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大多淺顯或片面,鮮有全面而深入之論。本文試以究因探源。
廖昌永;藝術風格;經(jīng)驗研究;系統(tǒng)論方法
筆者之所以選擇廖昌永聲樂藝術風格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其一,廖昌永是一位具有國際視野、國際影響和國際水準的中國歌唱家,他提高了世界對中國聲樂人才的認知度;其二,廖昌永是“美聲唱法中國化”進程中的重要代表,其聲樂藝術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其三,廖昌永是少數(shù)最受中國老百姓歡迎的美聲歌唱家之一,深究其原因,定會總結出“美聲唱法中國化”的經(jīng)典范式。然而,當下對廖昌永藝術風格的研究成果所具有的層次和水平,與廖昌永本人所達到的藝術水準并不相符,甚至相去甚遠。筆者故此而擇。
筆者對當前有關廖昌永聲樂表演藝術風格的研究成果和相關資料進行了梳理,目前所見成果有碩士學位論文2篇,期刊類論文40余篇,報道30余篇,訪談實錄3篇,廖昌永本人在“全國民族聲樂論壇”上的發(fā)言稿2篇。論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其一,廖昌永的演唱技術探究;其二,廖昌永的人生閱歷對其藝術風格和成就的影響;其三,廖昌永的聲樂藝術觀及其“跨界演唱”。這其中以廖昌永在“全國民族聲樂論壇”上的2篇發(fā)言稿和3篇廖昌永訪談實錄最能直接反映其聲樂藝術觀念。
關于“藝術風格”的內涵界定,百度“藝術百科”中“藝術風格”詞條認為:“指藝術家或藝術團體在藝術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藝術風貌、特色、作風、格調和氣派。它是藝術家鮮明獨特的創(chuàng)作個性的體現(xiàn),統(tǒng)一于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思想與藝術之中。藝術風格是藝術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是衡量藝術作品在藝術上的成敗、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和尺度?!雹偻鹾杲ㄏ壬J為藝術風格就是“藝術作品因于內而符于外的風貌,是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雹谕跄墼u“很多人忽視或略過了‘因于內’的前提因素,卻從外部‘面貌’上下手去‘創(chuàng)造’某種內容?!雹鄄浑y看出,“藝術風格”具有鮮明的內涵特質,即:其一,對于藝術風格主體來說,它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點;其二,對于其他藝術家而言,主體的藝術風格具有獨特性,在受眾中也具有很強的辨識度;其三,藝術風格與主體的審美理想息息相關,具有整體性和顯性特點。
從以往本課題論域內的研究成果看,整體存在以下問題:
1.果多以廖昌永聲樂演唱技術為主要研究范圍而得出其聲樂藝術風格的結論,這是以偏概全甚至是偷換概念的做法。
2.對廖昌永的人生閱歷等進行形式化的堆砌,并不具有實質性意義。首先,并未對廖昌永聲樂藝術風格形成過程中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等做出分類和解析,也就無所謂綜合;其次,廖昌永聲樂藝術風格形成具有一定的過程,即準備期、萌芽期、形成期、發(fā)展期、成熟期,這些時間屬性的界定是以某些重要事件為標志的。
3.“學—演—教”的角色變換在廖昌永聲樂藝術風格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以往無人提及,但這確應是重要因素。
4.他人的信息反饋對廖昌永聲樂藝術風格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動力作用,以往研究者大多一筆帶過,而在訪談實錄中廖昌永卻多次提及,這說明廖昌永異常重視信息反饋對自己的作用。
5.以往研究對廖昌永聲樂美學觀念很少著墨。實際上,廖昌永在不同時期對聲樂作品的不同選擇,是其聲樂美學觀念的體現(xiàn);而聲樂美學觀念是決定藝術風格的內在因素。
6.研究方法上,以往研究者著眼點在局部或要素,遵循的大多是“經(jīng)驗研究”,經(jīng)驗研究大多針對局部而論,然而,局部地對廖昌永聲樂藝術風格進行研究,難免得出淺薄、片面甚至偏頗的結論。
上述提及的“經(jīng)驗研究”有諸多弊端:其一,它不能如實地說明事物的整體性;其二,它不能反映事物之間、事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之間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其三,它不能解析事物內部各要素、各層級的定位;其四,它不能以有機的、體系式的理論形態(tài)對事物進行描述和概括;其五,它不能對相關行為和效用作最明確、最有效的指導。
鑒于以上弊端,本論題擬采用系統(tǒng)論的有關方法進行研究。系統(tǒng)論研究方法于本論題有重要意義:第一,對廖昌永藝術風格進行系統(tǒng)研究有助于從個性中分析共性,從特殊中總結一般,這在當前聲樂表演藝術日益蓬勃發(fā)展的形勢下,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廖昌永藝術風格是聲樂表演者的個體屬性與外部環(huán)境及其他相關因素合力而成的;第三,廖昌永作為信息接受者、藝術創(chuàng)造者和藝術傳播者三重身份,在不同的情境下肩負著不同的文化使命,塑造著獨特的藝術風格。
★本文為湖北工程學院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536。
注釋:
①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8844.htm.
②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409.
③王嫩.藝術風格與藝術精神[J].美術研究,2011(02).
J616.2
A
1005-5312(2016)05-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