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藝 王 倫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中國陶瓷故事域外闡述方式研究
孫靜藝王倫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講述中國故事是傳播中國文化的有效方式,中國陶瓷故事的域外闡述要采用合適的方式和策略,首先要轉(zhuǎn)換話語體系、選取獨特視角;其次要借助名家、名場、媒體的作用;此外要利用中國文化年、陶瓷孔子學院、陶瓷展會、陶瓷博覽會等各種平臺。
中國故事 中國陶瓷故事 域外闡述 方式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擴大文化開放水平和文化對外交流,加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建立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1]。文化交流是全世界人們溝通的橋梁,在國際交往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因此要認真做好文化對外交流工作,讓全世界傾聽到中國聲音,感知到中國文化,了解到中國故事。
隨著中國躋身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中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國際影響力也逐漸增強,但中國的文化影響力與政治影響力極不相稱,因此要讓世界了解中國。而只有外國人產(chǎn)生了了解中國的欲望,他們才會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才會主動學習中國的文化和語言。中國有將近14億人說漢語,但是將漢語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國家寥寥無幾,為什么漢語的吸引力低,主要還是文化影響力不夠,這就要求中國人一定要注重中國文化的宣傳,注重向域外闡述中國故事。
2011年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 “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戰(zhàn)略,標志著中國開始著力打造文化外交。中國是制造業(yè)大國,在進行對外貿(mào)易交流的同時,一定要將中國的文化精髓帶出去,并影響到全世界。國家在政策上要創(chuàng)新模式、加大力度、持之以恒,把“中國文化走出去”放到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來實施,要逐步增強中國文化的感染力、號召力、穿透力和影響力。通過近些年的努力,中國文化已經(jīng)逐漸走出國門,資料顯示:中國已經(jīng)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了文化交流活動,與145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文化合作協(xié)定,與上千個國際文化組織保持密切合作關系,并且已經(jīng)建成了9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3]。
“中國文化走出去”一定要選取合適的中國故事,在闡述中國故事時,要采用目的語受眾樂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文化傳播效果。
(一)要轉(zhuǎn)換話語體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說響中國陶瓷故事。
盡管中國目前在世界上的政治和經(jīng)濟話語權(quán)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從2016年7月12日中國政府對“南海仲裁案”的官方態(tài)度就可見一斑。然而,中國的文化話語權(quán)還很微弱,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話語權(quán)在世界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從美國的快餐食品、節(jié)日風俗、好萊塢大片的受歡迎程度就可以感知美國的文化輸出是成功的,我們應該學習美國的文化輸出方法和策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中國的文化話語體系。
其實中國也有很多精彩的文化內(nèi)容和故事,成功輸出這些文化內(nèi)容就要轉(zhuǎn)換話語體系,從而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內(nèi)涵的獨特的對外話語體系。為了增強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我們要將新內(nèi)容、新闡釋、新概念融入其中,以便更好地吸引其他國家的注意力。從中國陶瓷文化的話語體系來講,我們要對世界講述具有中國特色的陶瓷故事,我們要充滿自信,因為中國的陶瓷歷史源遠流長、陶瓷文化博大精深,在國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所以中國的瓷器文化是很容易被外國人所接受的。
(二)要選取獨特視角,以人為地本講好中國陶瓷故事
講述中國故事,心中要有人,筆下也要有人,要向日常生活靠攏,與平常人貼近,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4]。所謂故事,就是要以人為中心展開,故事要包含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能夠反映出人與人、人與歷史、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的關系。
中國陶瓷故事的特色就在于其中的人物與其他國家有差異,因此中國陶瓷故事與國外的陶瓷故事不同,這樣外國人才會對中國陶瓷故事感興趣,不然陶瓷器物相同、陶瓷人物相同,那怎么能體現(xiàn)出差異、引起外國人關注呢?中國有很多有關人物的陶瓷故事,中國的瓷都景德鎮(zhèn)有數(shù)千年的制瓷歷史,關于瓷工的陶瓷故事不勝枚舉,諸如“風火仙師”的故事、“青花姑娘”的故事、“美人醉”的故事、“玲瓏瓷”的故事等都是關于制瓷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中國陶瓷歷史發(fā)展和陶瓷科技進步水平,是代表中國陶瓷文化的瓷工故事,很值得講給全世界聽。
(三)要借助名家、名場、名社力量推動中國陶瓷故事走出去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發(fā)表自己的獲獎感言時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今后的歲月里,我將繼續(xù)講我的故事[5]?!逼鋵崳捎跂|西方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莫言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瑞典漢學家馬悅?cè)粚ζ渥髌返姆g和極力推薦是分不開的。
故事內(nèi)容當然要選好,而故事的推介力量也很重要,名家、名場、名社的推廣能力不容小覷。名家有國際視野,能夠促進中外文化溝通和交流。正如星探一般,長相帥氣、靚麗的演員有很多,為什么有的演員出名了,有的演員怎么也出不了名,星探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國陶瓷故事的推廣同樣離不開名家、名場、名社的推動。比如,2013年5月30日,為慶祝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在位60周年,同時為祝賀女王86歲生日和66周年鉆石婚慶,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向伊麗莎白女王贈送了特制的紀念瓷器 《祥和》。2014年11月5日在北京舉辦的亞太經(jīng)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陳列展出了寧鋼教授的2件作品《歲歲和合》和《歲歲平安》,楊冰教授的《荷韻》,還有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2007級校友莊志誠設計的APEC國宴陶瓷餐具《萬福攸同》,這些重要的國際名人和國際場合一定能夠博得全世界觀眾的眼球,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效果一定非同一般。
此外,中國陶瓷文化通過出版物傳播也要選用國內(nèi)知名的出版單位,必要時還可以和國外出版社合作出版,這樣的傳播效果比起國內(nèi)出版肯定要更上一層樓。
(四)要善用各種媒介,提升中國陶瓷故事的傳播力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媒體的傳播力量和速度驚人,我們要利用好各種媒介的力量,為更好地傳播中國陶瓷故事和陶瓷文化貢獻力量。好的陶瓷故事和陶瓷作品具有極強的傳播力,當然傳播的媒介也很重要。中國已經(jīng)開始注重媒體對中國文化的宣傳作用,比如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通過一個個食物的故事和制作方法將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傳遞給全世界觀眾,同時也很好地傳播了中國文化[5]。類似的紀錄片還有 《大國崛起》、《大國重器》、《百年潮·中國夢》等。國外媒體也開始關注中國故事和中國文化,英國BBC和中國中央電視臺合拍的《美麗中國》就是很好的例子,通過一個個的畫面講述中國故事,很真實、也非常具有感染力,有效地傳播和闡釋了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
可見,中國陶瓷故事的域外傳播要善于利用各種媒介來傳播中國陶瓷文化,首先可以用陶瓷出版物的形式推介陶瓷文化;其次,要開發(fā)影視屏幕媒介,制作出有關陶瓷的高質(zhì)量紀錄片傳播到世界各地;最后還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推介陶瓷文化和陶瓷作品,將網(wǎng)絡建設成為傳播陶瓷文化的主要基地。
(五)以陶瓷孔子學院為依托,闡述中國陶瓷故事,傳播中國陶瓷文化
全球首家孔子學院于2004年6月15日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正式設立,孔子學院扮演著“使者”和“模特”雙重角色,是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有效途徑[6]。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個國家(地區(qū))建立475所孔子學院和851個孔子課堂??鬃訉W院增進了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促進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發(fā)展。目前,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2016年3月由“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更名為“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籌劃在法國建立世界首個以陶瓷為特色的孔子學院,并計劃近年內(nèi)在俄羅斯建立陶瓷孔子學院,此舉定會對傳播中國陶瓷故事和中國陶瓷文化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六)以中國文化年為紐帶,傳遞中國陶瓷故事
為了推廣中國文化,中國目前已經(jīng)在法國、土耳其、俄羅斯、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舉辦了文化年活動,讓外國友人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了解了中國故事。中國陶瓷故事也應該借助文化年的力量走出國門,通過與中國文化年的策劃方協(xié)商,在中國文化年中融入陶瓷的成分,加入陶瓷的故事,以中國文化年為載體傳播中國陶瓷文化。
(七)以國際陶瓷展會和展覽為契機,傳播中國陶瓷故事和陶瓷文化
在交通和信息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也越來越方便。每年10月,中國景德鎮(zhèn)定期舉行國際陶瓷博覽會,眾多國外陶瓷愛好者、學者、游客慕名而來,通過了解中國陶瓷故事和陶瓷文化,這些國外游客和學者就會成為將中國陶瓷故事和陶瓷文化傳播到國外的使者。同時,以國際陶瓷博覽會為契機,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每年10月舉辦陶瓷高科技論壇,邀請世界20多個國家的專家和學者參會,促進了陶瓷科技和技術的交流,同時傳播了中國的陶瓷工藝和陶瓷文化。
此外,近年來很多中國陶瓷藝術家在外國或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了陶瓷作品展覽,以藝術品的形式講述中國陶瓷故事也是傳播陶瓷文化的重要方式。
“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促進了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與推廣,要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中國陶瓷故事中同樣飽含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們要學會轉(zhuǎn)換話語體系、選取獨特視角,借助名家、名場、名社和各種媒介的力量,以中國文化年、陶瓷孔子學院、陶瓷博覽會和展會為載體,以陶瓷翻譯人才培養(yǎng)為基礎,傳播中國陶瓷文化。
[1]劉楓.講好中國故事,推進文化交流[J].文化交流,2014(1):3.
[2]慎海雄.樹立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N].組織人事報,2014-11-13(4).
[3]張紅.中國文化年——與世界聊聊中國故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1-28(6).
[4]姚亞平.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講好中國故事[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9-9(4).
[5]張璐晶.提升文化軟實力,要用“中國語氣”講述中國故事[J].中國經(jīng)濟周刊,2013(10):39.
[6]韓笑.論國家化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域外傳播途徑[J].旅游縱覽,2013(5):48.
本文系2015年江西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項目,編號:YG2015222
孫靜藝(1977-),女,河南鄧州人,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陶瓷文化、翻譯理論與實踐;王倫(1977-),男,河北保定人,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文化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