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傳奇與詩歌的共生關(guān)系

      2016-10-25 14:00:56孔敏
      名作欣賞·中旬刊 2016年9期
      關(guān)鍵詞:共生詩歌

      摘 要:唐代傳奇文中,可以看到大量詩歌的羼入,唐傳奇與詩歌的結(jié)合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這與詩歌在唐代的繁榮有著極為密切的關(guān)系。唐傳奇的作者大都具有極高的詩歌造詣,亦有許多詩人以余力而作小說,從而形成了唐代傳奇文獨特的敘事風格和藝術(shù)形式。唐傳奇與詩歌的密切結(jié)合,使小說作品具有了詩歌那種朦朧、蘊藉、清雅、華美的風格,也推動詩歌得到了更好的保存與傳播。

      關(guān)鍵詞:唐代傳奇 詩歌 共生

      “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于搜奇記逸,然敘述婉轉(zhuǎn),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1}魯迅先生這段話指出了唐人有意為小說的特點,因而傳奇作者對小說的審美性多有較為明確的意識;兼之唐傳奇的生存環(huán)境正是詩歌普遍盛行、成就卓越的時代,因而唐傳奇不僅詞章華美,詩情濃郁,而且很多作品中穿插大量詩作,詩與文密切融合,渾然一體,形成了唐傳奇獨有的詩歌特色。傳奇借詩歌生色,詩歌托傳奇流傳,正如前人所評:“小說既為詩人出其緒余之作,故往往于敘述之余,以詩歌敘入本文之中,伸意達情,彌增興趣。”{2}

      一、唐代詩人對傳奇的介入

      唐代詩歌盛行,詩人數(shù)量更如“眾星羅秋”,由于唐代以詩取士,詩歌創(chuàng)作在當時已經(jīng)成為文人工作、學習與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事。在這種環(huán)境下,有一定數(shù)量的詩人介入傳奇文的寫作之中,可以看出傳奇在當時雖不能與詩文相提并論,卻也以自己的小說特質(zhì)引起了相當大的注意,故而詩人往往也會產(chǎn)生創(chuàng)作傳奇的興趣和以文載事的動機。

      在傳奇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最為突出的詩人當首推元稹。很多并不熟悉古代詩歌的人可能對元稹是陌生的,但是《鶯鶯傳》的故事卻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赡茉”救艘矝]有想到這一點,他本來只是想把自己的這一段戀愛記錄下來,并不希望自己和對方的真實身份出現(xiàn)其中,因此假托張生與崔鶯鶯的形象將這一段情事寫為傳奇。他創(chuàng)作的動機也許只是一種自我慰藉,但不想此文迅速傳開,在當時已經(jīng)廣為流傳。后世經(jīng)過一系列戲劇的改寫,由王實甫的《西廂記》獲得了更為深遠的傳播,從此深入人心,也為元稹在文學史上贏得了更高的地位。其負面影響則是,在《鶯鶯傳》中,無論作者怎樣辯解:“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張生負心薄幸的形象仍然在讀者心中定型。研究者更據(jù)此層層深入,指出元稹本人正是如此,他拋棄“鶯鶯”,另娶高門,即太子賓客韋夏卿之女韋叢,韋叢死后,元稹寫下《悼亡詩》三首,以“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深切懷念亡妻,卻又與此同時與名妓薛濤密切交往。《鶯鶯傳》對元稹意義重大,成就了他在詩歌之外的地位和形象。而除此之外,元稹還有《感夢記》《崔徽歌序》傳奇,雖不及《鶯鶯傳》膾炙人口,卻也流傳至今,共同奠定了元稹傳奇文作者的地位。

      韓愈、柳宗元既是唐代著名詩人,也是古文大家。其詩歌創(chuàng)作與所領(lǐng)導的古文運動在當時及后世均有巨大影響,因而他們的傳奇文創(chuàng)作動機更多是出于對詩歌與古文改革的推動。

      柳宗元的《李赤傳》《河間傳》頗具小說意味:幻設(shè)新奇、情節(jié)曲折、形象鮮明,凡此種種都使我們將之視為傳奇的因素,同時,這些作品又兼有古文風格:注重象征,寓意深刻。《李赤傳》構(gòu)造出江湖浪人李赤為廁鬼所迷惑,視溷廁為帝居清都,而以人世為污穢之所的故事,作者于文末抒發(fā)議論:“今世皆知笑赤之惑也,及至是非取與向背決不為赤者,幾何人耶?反修而身,無以欲利好惡遷其神而不返,則幸耳,又何暇赤之笑哉?”{3}諷刺世人為欲望所惑,迷失本性的現(xiàn)實?!逗娱g傳》虛構(gòu)河間婦人受奸人誘騙,終至害人害己之情節(jié),其用意也是揭露現(xiàn)實社會中某些士人的失節(jié)行為,“朋友固如此,況君臣之際,猶可畏哉!”{4}由此看來,這兩篇傳奇文寄托了作者諷世深意,與一般意義上的小說還是有所不同的。

      韓愈的《石鼎聯(lián)句詩序》亦是如此。作品假借衡山道士軒轅彌明、進士劉師服與校書郎侯喜三人聯(lián)句競勝,劉、侯二人驚拜下風之事。實則詩歌為韓愈本人所作,寫作此文的目的大約是為了張揚韓孟詩派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風格,嘲諷詩壇上的流俗之輩。

      由于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寓意以及行文間明顯的古文特色,使得韓、柳的傳奇作品體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風格特點,這也是以上作品的小說身份常常受到爭議的原因。而從它們的情節(jié)構(gòu)造和形象刻畫種種方面來看,其小說的特質(zhì)還是非常明顯的。

      韓愈門下詩人眾多,沈亞之即是其中之一。沈亞之與詩人李賀關(guān)系密切,并一向極為欣賞李賀之詩。其詩歌如:

      虎丘山真娘墓

      金釵淪劍壑,茲地似花臺。

      油壁何人值,錢塘度曲哀。

      翠馀長染柳,香重欲薰梅。

      但道行云去,應隨魂夢來。{5}

      村居

      有樹巢宿鳥,無酒共客醉。

      月上蟬韻殘,梧桐陰繞地。

      獨出村舍門,吟劇微風起。

      蕭蕭蘆荻叢,叫嘯如山鬼。

      應緣我憔悴,為我哭秋思。{6}

      這兩首詩色彩鮮明,個性強烈,具有較好的審美效果。李賀曾有《送沈亞之歌》,詩中稱其為“吳興才人”,然而沈亞之詩歌卻不為人所熟知,《全唐詩》僅存23首,反而是他的傳奇文因為獨特的美學風格而流傳后世,獲得了深遠的影響與廣泛的稱譽。代表作《異夢錄》《感異記》《湘中怨解》《秦夢記》等皆流播廣遠,如《異夢錄》在明末《西湖二集》中被改寫為擬話本《邢君瑞五載幽期》。數(shù)篇傳奇無不呈現(xiàn)出凄美哀婉的傷感之美、迷離惝恍的情調(diào)氛圍。文中穿插大量優(yōu)美婉麗的詩歌,借傳奇之力流布人口,并為《全唐詩》所收錄,成為沈亞之現(xiàn)存詩歌中最為人所稱道的作品。

      唐代詩人對傳奇創(chuàng)作的介入,體現(xiàn)出傳奇地位的上升與傳奇文在唐代廣泛流行的態(tài)勢。詩人們用自己的詩歌美學貫注到傳奇文中,提高了傳奇的審美層次及文章水準;同時又借助傳奇廣受喜愛、易于傳承的特質(zhì)帶動了詩歌的傳播,提升了自己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二、唐代詩歌對傳奇的羼入

      唐代是一個詩歌繁盛的時代,文學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蘊含著詩歌的因素,唐傳奇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也不可避免地會有意無意羼入一定數(shù)量的詩歌,這些詩歌與唐傳奇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guān)系。

      (一)詩文相附

      在唐代傳奇文的優(yōu)秀作品中,有一部分與詩歌相附而生,如:陳鴻《長恨歌傳》與白居易《長恨歌》;沈亞之《湘中怨解》與韋敖《湘中怨歌》;元稹《崔徽歌序》與《崔徽歌》;韓愈《石鼎聯(lián)句詩序》與《石鼎聯(lián)句詩》等。

      陳鴻《長恨歌傳》末云: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樂天自校書郎尉于,鴻與瑯琊王質(zhì)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攜游仙游寺,話及此事,相與感嘆。質(zhì)夫舉酒于樂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于世。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樂天因為《長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者也。歌既成,使鴻傳焉。{7}

      可知《長恨歌傳》與《長恨歌》皆為受邀于王質(zhì)夫而作,陳鴻在白居易《長恨歌》完成后為之作傳。故《長恨歌傳》受《長恨歌》影響較大,人物事件、情感氛圍及主旨思想都與詩歌呈現(xiàn)出基本一致的面貌。

      沈亞之寫作《湘中怨解》,自云:“從生韋敖,善撰樂府,故牽而廣之,以應其詠?!眥8}可知此文為配合韋敖《湘中怨歌》而作,故名《湘中怨解》,以見其同題之意。

      元稹有長篇敘事詩《崔徽歌》,詠崔徽與裴敬中戀愛故事。又作《崔徽歌序》敷演此事,今存節(jié)文,見《綠窗新話》卷上《崔徽私會裴敬中》引《麗情集》:

      崔徽,蒲妓也,裴敬中為梁使蒲,一見為動,相從累月。敬中言旋,徽不得去,怨抑不能自支。后數(shù)月,敬中密友東川白知退至蒲,有丘夏善寫真,知退為徽致意于夏,果得絕筆。徽持畫謂知退曰:“為妾謝敬中,崔徽一旦不及卷中人,徽且為郎死矣!”明日發(fā)狂。自是移疾,不復舊時形容而卒。{9}

      雖為節(jié)略之文,亦可以看出原文故事之凄婉悱惻。此處,詩歌為主體,同時序文也被鋪敘成一篇傳奇文字,因而不再簡單地作為詩歌的補充交代,而是具有了作品的完整性和審美的獨立性。

      韓愈《石鼎聯(lián)句詩序》又有所不同。雖名為《石鼎聯(lián)句詩》之序,卻取代了詩歌的主體地位,詩歌反而成為文章的附屬。序與詩都明顯表現(xiàn)出韓詩奇崛兀傲的特色。如果沒有詩序,從詩中去把握作者的用意難度是比較大的。正是通過序中三人身份地位、相貌性格的描寫以及軒轅彌明對劉、侯二人的戲弄嘲笑,方凸顯出韓愈的詩歌主張及其對詩壇流俗居高臨下的輕蔑,從而使讀者更加易于捕捉詩歌的主題與作者的寫作動機。

      此類傳奇與詩歌原作相附而生,表達共同的思想情感,但同時又具有自己的獨立審美價值,因而在一部分詩歌湮沒之后,傳奇文依然能夠流傳廣遠。

      (二)詩文相生

      許多傳奇文中的詩歌不再游離于故事之外,而是作為小說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著行文的發(fā)展自然流出。同時,這些詩歌又對文章產(chǎn)生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們往往成為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串聯(lián)人物活動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對豐富傳奇內(nèi)容、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中心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鶯鶯傳》中穿插的五首詩歌,有力推動了人物情感的發(fā)展與行為的轉(zhuǎn)折,尤其是《會真詩》三十韻,更成為崔鶯鶯這一形象性格發(fā)展變化的重要節(jié)點。鶯鶯與張生西廂一會,便陷入深深的自我譴責之中,此后十余日杳無訊息。張生為進一步推動鶯鶯的情感,寫下《會真詩》表明己意,“自是復容之,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于曩所謂西廂者,幾一月矣?!贝藭r的鶯鶯完全成為一個精神與身體獲得雙重自由的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與《會真詩》的感染有很大關(guān)系。

      《柳氏傳》中,韓與柳氏二人的贈別詩不僅為全文增添了凄清哀婉的審美效果,也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不能自主、備受摧折的悲慘命運: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楊柳枝,芳菲節(jié),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10}

      這兩首詩在后世成為膾炙人口的作品,“章臺柳”成為詞牌名,并被固定為象征下層女性如楊柳一般任人攀折之不幸命運的典型意象。

      《李章武傳》的作者在行文中以李章武與王氏婦的贈答口吻插入了八首詩歌,用以表現(xiàn)二人濃烈悲切的相思之情。詩歌清麗婉轉(zhuǎn),情思濃郁,頗具民歌風味,如二人惜別之作:

      鴛鴦綺,知結(jié)幾千絲。別后尋交頸,應傷未別時。

      捻指環(huán)相思,見環(huán)重相憶。愿君永持玩,循環(huán)無終極。{11}

      詩歌成為文中男女主人公情感相投的關(guān)鍵因素與二人交往的重要內(nèi)容,不僅為全文渲染了凄艷感人的抒情氣氛,詩歌本身也因優(yōu)美感人而盛傳不衰。

      《三水小牘·非煙傳》對步非煙與趙象的愛情描寫亦是由九首詩歌連綴而成,二人的相慕、相思、相戀皆通過詩歌互相表達,詩歌在這里成為小說人物情感交流的媒介與故事情節(jié)形成發(fā)展的基礎(chǔ)。不難發(fā)現(xiàn),唐傳奇的這一特點對明清才子佳人小說的影響是最為明顯的。

      唐傳奇中的此類詩歌與文章聯(lián)系極為密切,雖然它們由于本身的審美效果往往為后人抽出單獨吟誦,但同時它們亦已肩負起小說中人物對話交流、傳情達意的重要作用,因而對傳奇文而言,這些詩歌是不可或缺的。

      (三)因詩增色

      唐人的小說創(chuàng)作已經(jīng)形成了高度自覺的審美意識,不再只是滿足于事件的簡單記錄,因而許多傳奇文具有濃郁的詩意與優(yōu)美的情致。在這方面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應首推沈亞之的傳奇作品,文中詩歌不僅在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上與傳奇渾然一體,密不可分,并且成為傳奇抒情氛圍和情感基調(diào)的主要體現(xiàn)者。

      沈亞之傳奇代表作《異夢錄》《感異記》《湘中怨解》《秦夢記》等“皆以華艷之筆,敘恍惚之情,而好言仙鬼復死,尤與同時文人異趣”{12}。文中所載詩歌極為優(yōu)美,渲染出迷離惝恍的情思氛圍,體現(xiàn)著作品的審美情趣。

      《異夢錄》主體部分寫邢鳳之夢。邢鳳于夢中見到一位古裝美人,“環(huán)步從容,執(zhí)卷且吟。為古裝,而高鬟長眉、衣方領(lǐng)繡修帶紳,被廣袖之襦”。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女子的形象與神態(tài),并隱隱透露出對往昔歲月的追憶與愁思。她為邢鳳舞弓彎數(shù)拍,既罷,“泫然良久,即辭去”。字里行間流露出女子的落寞惆悵與人生苦短、繁華易逝的淡淡悲哀。這篇傳奇文不僅在行文間蘊含濃郁詩意,其中所載詩篇《春陽曲》更為全文增添了無限情思,成為作品的亮點所在:

      長安少女踏春陽,何處春陽不斷腸。舞袖弓彎渾忘卻,羅衣空換九秋霜。{13}

      詩為文眼,文衍詩意?!洞宏柷吠褶D(zhuǎn)流暢,堪稱絕唱,正是沈亞之工為情語的體現(xiàn)?!懂悏翡洝返氖闱榉諊透袀{(diào)也因之得到了進一步的渲染與闡發(fā)?!耙栽婞c染抒情氛圍,這是唐人小說中一個極為成功的范例。事實上,作者正是圍繞這首歌組織情節(jié)的……而這個故事得以在后世流傳,很大程度也是得濟于這首歌?!眥14}

      文末附記王炎之夢。王炎夢中陪侍吳王,于西施落葬時為其作挽歌,云:

      西望吳王國,云書鳳字牌。

      連江起珠帳,擇水葬金釵。

      滿地紅心草,三層碧玉階。

      春風無處所,凄恨不勝懷。{15}

      詩歌與文章風格一致,傾訴著對美好事物逝去的追憶與傷婉。

      《感異記》語言清麗典雅,情思凄艷優(yōu)美,文中穿插詩歌達十首之多,其中《鳳將雛含嬌曲》二首最為精巧:命嘯無人嘯,含嬌何處嬌。

      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憐宵。

      靡靡春風至,微微春露輕。

      可惜關(guān)山月,還成無用明。{16}

      詩歌為文章渲染出凄美、清雅的情韻。上述詩篇不僅促進了兩篇傳奇在后世的傳播,而且也為小說暈染出濃郁的詩意,奠定了優(yōu)美感傷的情調(diào)。

      《湘中怨解》一篇蘊含濃郁的楚辭風情,女主人公汜人為湘水仙子,“能頌楚人《九歌》《招魂》《九辯》之書,亦常擬其調(diào),賦為怨句,其詞麗絕”,其歌詠皆為楚辭格調(diào),與其湘水仙子身份相符。與鄭生久別之后的再次相見,汜人含顰凝怨、起舞吟唱:

      溯青山兮江之隅,拖湘波兮裊綠裾。荷拳拳兮未舒,匪同歸兮將焉如。{17}

      詩中所寫為作品渲染出迷離惝恍、幽怨凄惻的抒情氛圍,鋪敘了如夢如幻、凄艷悱惻的意境,行文中蘊含著濃郁情思,頗有《九歌》余風。

      沈亞之還將自己寫入傳奇,成為《秦夢記》的主人公,更為直接、濃暢地抒寫對往昔美好消逝的哀婉與惆悵。文中的公主弄玉亦是美好的象征,卻仍是匆匆逝去,無可挽留。沈亞之哀悼不已,為其作挽歌:

      泣葬一枝紅,生同死不同。

      金鈿墜芳草,香繡滿春風。

      舊日聞簫處,高樓當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閉翠微宮。{18}

      去秦之前,他回首往事,無限追思悲嘆:

      擊舞,恨滿煙光無處所。淚如雨,欲擬著辭不成語。金鳳銜紅舊繡衣,幾度宮中同看舞。人間春日正歡樂,日暮東風何處去?{19}

      在沈亞之的傳奇作品中,詩歌并不是突兀的個體存在,而是出于作者的精心構(gòu)思,與文章在內(nèi)容和風格上渾然一體,互相映照。文中所載詩歌無不具有感傷哀婉的愁思與凄迷惆悵的意境,為傳奇文奠定了悲郁的情感基調(diào)與凄美的抒情氛圍。

      另如《纂異記·嵩岳嫁女》寫西王母與諸仙吟詩,詩歌中流露出世事無常、塵世憂患之感,其中又以唐玄宗所誦篇章更為悲哀,為全文奠定了悲郁蒼涼的情調(diào)。

      對于傳奇文而言,這類詩歌的穿插不僅在內(nèi)容方面起到一定的承接與豐富作用,更為重要的則是在于它們對文章情致、氣氛的渲染和對作者情感、思想的流露。如果沒有這些詩篇,傳奇文優(yōu)美雅致的審美情趣和迷離悵惘的審美意境將不復存在,其藝術(shù)成就毫無疑問也會因之失色。

      另外,也有一部分傳奇作品雖然并未直接在行文中吟詠詩詞,全文卻依然流露出鮮明的詩歌意境與濃厚的詩歌情韻。唐傳奇作者中多有詩文大家,作者工麗清美之筆觸在這一方面賦予唐傳奇天然的優(yōu)勢與特色。

      柳宗元《龍城錄·趙師雄醉憩梅花下》一篇雖然簡短,卻因其文筆優(yōu)美,情調(diào)宛然,營造出一份清麗幽寂之情致,使文章具有了傳奇的色彩:

      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間,因憩仆車于松林間酒肆旁舍,見一女人,淡妝素服,出迓師雄。時已昏黑,殘雪未消,月色微明,師雄喜之,與之語,但覺芳香襲人,語言極清麗。因與之扣酒家門,得數(shù)杯,相與共飲。少頃,有一綠衣童來,笑歌戲舞,亦自可觀。頃醉寢,師雄亦懵然,但覺風寒相襲。久之,時東方已白。師雄起視,乃在大梅花樹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顧,月落參橫,但惆悵而已。{20}

      (四)以詩構(gòu)文

      在詩歌盛行的唐代,不僅大多數(shù)傳奇作品表現(xiàn)出在行文中間穿插詩歌的顯著特色,更有甚者則是以詩歌連綴成文,架構(gòu)成篇。張《游仙窟》、李玫《纂異記·許生》等皆取此種寫法。

      張《游仙窟》傳奇文,題材為傳統(tǒng)的人神遇合,作者描寫了自己途經(jīng)神仙洞窟,與仙女崔十娘、五嫂艷遇之事。重點內(nèi)容則放在了摹寫自己與十娘、五嫂飲酒賦詩的方面。全文八千余字,賦詩多達八十首,詩歌的數(shù)量和比重均為唐傳奇之最。大量詩歌的羼入明顯體現(xiàn)出唐代文人習氣及唐詩盛行的背景,它使文章具有了強烈的駢文特色,也成為《游仙窟》這篇傳奇與眾不同的典型特征。但是就此文來看,在小說中過多羼入詩歌并沒有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傳奇本應以情節(jié)、人物、語言、思想等方面取勝,行文則應力求自然優(yōu)美、明白曉暢,而不是一味追求駢偶華麗,把傳奇文的創(chuàng)作當成作者詩歌才藝的展示載體。如此一來,作者是可以充分向世人展現(xiàn)自己的詩才,卻造成了傳奇特質(zhì)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給讀者的閱讀增加了難度和障礙,從而也影響和阻礙了此類傳奇文的廣泛傳播。

      李玫《纂異記》載《許生》一文,故事主體亦全由詩歌構(gòu)成。文章約千余字,其中七言律詩有六首之多,另有七絕、五絕各一首。其余敘述文字則寥寥數(shù)語,僅有結(jié)構(gòu)、情節(jié)而已。小說的主題思想、情感基調(diào)全部通過詩歌得以體現(xiàn)。許生偶遇白衣叟吟詩,遂暗暗相隨而去,得見四丈夫:少年神貌揚揚者,短小器宇落落者,長大少髭髯者,清瘦言語及瞻視疾速者,即文宗年間“甘露之變”被害四宰相。白衣叟與四丈夫各自賦詩,悵然悲泣,詩意蒼涼,文情凄楚。作者以文寓詩,以詩抒情,小說在這里成為作者抒情表意的介質(zhì),用以表達歷史沉痛之感,抒發(fā)悲悼郁憤之懷,此篇傳奇并不以情節(jié)取勝,故事平淡無奇,不見波瀾。但情韻深厚、感染力強,整篇文章與詩意渾然一體,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

      詩歌與唐傳奇的密切融合,賦予了傳奇文更為含蓄雋永的意韻表達,渲染出清麗優(yōu)美的情致與氛圍,營造出詩意化的敘事環(huán)境,從而提升了小說的審美意境。因此,詩歌使唐傳奇具有了言外之意、文外之韻,增強了其文本抒情的感染力。

      唐傳奇與詩歌的相互依附在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傳奇文本的影響。詩歌的正統(tǒng)文學地位與影響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是遠遠超過傳奇的,許多傳奇乃是因其所附詩歌的流行而隨之傳于后世。同時,也有許多傳奇中的詩意情節(jié)或優(yōu)美意象成為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典故,賦予詩歌雋永深厚的內(nèi)涵。同時這些傳奇作品也通過詩詞的廣泛流傳從而獲得了更為廣泛、久遠的傳播。上文提及《龍城錄·趙師雄醉憩梅花下》,便因其意境之清幽凄美,在后世衍生出數(shù)篇詩歌作品,蘇軾《再韻松風亭下梅花盛開》即為其中之一: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紛紛出疑月掛樹,耿耿獨與參橫昏。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鶴棲荒園。天香國艷肯相顧,知我酒熟詩清溫。蓬萊宮中花鳥使,綠衣倒掛扶桑暾。抱叢窺我方醉臥,故遣啄木先敲門。麻姑過君急灑掃,鳥能歌舞花能言。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21}

      唐傳奇與詩歌天然即有密不可分、互相依附的共生關(guān)系,詩歌與傳奇的密切融合既是唐傳奇的顯著特色,又提升了唐傳奇的審美意蘊,增強了唐傳奇的傳播效果,同時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1}{12}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4頁,第48頁。

      {2} 汪辟疆:《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08頁。

      {3}{4}{7}{8}{10}{11}{13}{15}{16}{17}{18}{19} 李時人:《全唐五代小說》,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13頁,第616頁,第673頁,第690頁,第620—621頁,第666頁,第688頁,第689頁,第695頁,第691頁,第700頁,第701頁。

      {5}{6} (清)《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5578頁,第5581頁。

      {9} (南宋)皇都風月主人:《綠窗新話》,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第71頁。

      {14} 李劍國、陳洪:《中國小說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22頁。

      {20} (南宋)左圭:《左氏百川學?!?,影印南宋咸淳刻本。

      {21} (北宋)蘇軾著,馮應榴輯注:《蘇軾詩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5頁。

      參考文獻:

      [1]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汪辟疆.汪辟疆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 李時人.全唐五代小說[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4] [清]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5] [南宋]皇都風月主人.綠窗新話[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6] 李劍國,陳洪.中國小說通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南宋]左圭.左氏百川學海[M].影印南宋咸淳刻本.

      [8] [北宋]蘇軾著,馮應榴輯注.蘇軾詩集合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作 者:孔敏,文學博士,中國勞動關(guān)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編 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共生詩歌
      詩歌不除外
      人與熊貓 和諧共生
      共生
      優(yōu)生共生圈培養(yǎng)模式探索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是光
      海峽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44
      優(yōu)生共生圈培養(yǎng)模式探索
      與毒液共生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兵器 多元共生
      軍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02
      赞皇县| 拉萨市| 克拉玛依市| 扬中市| 繁昌县| 长宁区| 剑河县| 益阳市| 威海市| 泗阳县| 稻城县| 闸北区| 灵台县| 缙云县| 剑阁县| 辽阳市| 信宜市| 阳泉市| 盐源县| 泰来县| 海原县| 五河县| 长寿区| 芒康县| 蒙阴县| 托克逊县| 平安县| 永定县| 肇源县| 攀枝花市| 色达县| 腾冲县| 洮南市| 颍上县| 顺平县| 图木舒克市| 盐城市| 烟台市| 十堰市| 日土县| 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