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萍
像許多人家一樣,三清山腳下汪興泉的兩個兒子早已各立門戶了,銅色的大門泛著溫暖的光。但是就在汪華榮、汪方榮連著的門樓里,卻開著一扇門。
原來,老大汪華榮西邊房間里開了一扇門,這扇門也是老二家的門,這扇門的房間就住著95歲的汪興泉老人。汪興泉老人是個石匠,與老伴相濡以沫在大山里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75歲時,眼睛得了白內(nèi)障,但是由于家庭困難,耽誤了治愈的最佳時間,眼睛失明了。4年前,老伴96歲去世后,老人的聽力也越來越不行了,直到一天,小孫孫稚氣的“阿公阿公”的聲音也聽不見了,汪興泉才發(fā)覺自己徹底聾了。
那個早晨,太陽掛在山頂上,公雞打鳴,妻子鐘永風“吱呀”一聲打開了門,來到老人的房間里,給老人端來了洗臉水,二兒子汪懷坤的女兒、老人的孫女汪紅梅開門進來,攙扶著老人來到八仙桌前,桌上已擺上了老人喜歡吃的干糧菜,老人喜歡喝的紅薯稀飯……
19年前,老二汪懷坤不幸去世,兒媳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生活變得很艱難。這個時候在公婆的默許下,青年小伙汪方榮走進了這個家,成了老人汪興泉的上門女婿。他扶老攜幼,孝敬二老,對兩個孩子視同己出,承擔起一個兒子、丈夫、父親的責任。為方便照顧老人,兩家人決定中間開一扇門。雖然兩家約定照顧老人一月一輪,但他們并沒有分彼此,看到老人需要什么就主動為老人添置,老人喜歡吃的也經(jīng)常燒給老人吃。在門的開合間,愛在不斷地前行,孝心在不斷地傳承。兩家的孩子對爺爺也很好,經(jīng)常買些香蕉、蛋黃派等給爺爺吃。為了生活,汪方榮和愛人鐘彩仙外出打工,女兒汪紅梅在家里帶孩子,自然就承擔了照顧爺爺?shù)膿印?/p>
當父母老了,希望每一家都有一扇孝的門。
責任編輯:青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