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浚中
2016年9月6日,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腰界鄉(xiāng),天色擦黑。
一棟光影斑駁的小樓,矗立在紅軍街上。
光影映射下,街上的賀龍元帥塑像熠熠生輝。
循著光影望去,鄉(xiāng)政府會議室還亮著燈。
會議室里,南腰界鄉(xiāng)村級黨組織換屆動員會仍在進行。
各村黨支部負責人述職完畢,鄉(xiāng)黨委書記冉海波掰過話筒:“換屆,就是要選出為老百姓謀福祉,真抓實干的好干部……”
聞言,南界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主任楊繼川心里微微一顫。
對楊繼川來說,“為老百姓謀福祉”這句話,真是再熟悉不過了。
使命
1983年,楊繼川10歲。
就是那年,楊繼川第一次聽到了紅軍的故事。
那是一個飄著細雨的下午,爺孫倆坐在堂屋的門檻上。
爺爺嘴里“吧嗒”著煙,煙圈騰起,爺爺?shù)墓适码S之展開。
1934年6月4日,一支著裝不一、肩扛步槍的隊伍來到了南腰界。
幾次敲門聲后,楊家門外傳來了一個聲音:“老鄉(xiāng),我們是紅軍,是來給你們謀福祉的?!?/p>
當時,楊繼川的爺爺還是個孩子。他透過門縫看去——那是一位隨和的女紅軍,臉上掛著笑。
后來,“給窮人謀福祉”這件事,就成了爺爺給楊繼川講過最多的故事。
2006年,南界村召開黨員大會。
楊繼川托著腮幫子,聽老支書王庭康發(fā)言。
忽然,王庭康指著楊繼川說:“我推薦楊繼川為黨支部書記候選人,他從外地回來,見識廣。”
幾十雙眼睛齊刷刷盯住楊繼川。
“你作為黨員,要為村民謀福祉!”王庭康動員他說。
再次聽到這句話,楊繼川心頭一震,旋即感到熱血上涌。
很快,楊繼川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從此,“為村民謀福祉”,成了楊繼川的使命。
行動
兒時的楊繼川最喜歡的事,就是依偎在爺爺身旁聽故事。
又是一年冬天,火盆里的炭火“劈啪”作響,將楊繼川的小臉照得通紅。
聽著爺爺渾厚滄桑的嗓音,楊繼川望著跳躍的火苗,入了神。
透著火苗,楊繼川仿佛看到了這樣的畫面——
1934年6月,瘧疾肆虐南腰界。
因缺醫(yī)少藥,紅軍衛(wèi)生隊面對瘧疾束手無策。
聽說救苦救難的紅軍有了麻煩,當?shù)卮迕褡园l(fā)送來用米酒做成的偏方,幫助紅軍戰(zhàn)勝了瘧疾。
從此,這個“米酒助紅軍”的故事,在南腰界傳為佳話。
“紅軍為老百姓做主,老百姓自然忘不了他們。”爺爺意味深長地說。
當上村干部之后,楊繼川很快對這句話有了自己的理解。
2007年9月初的一天,楊繼川站在一處斷頭硬化路前,不住嘆氣。
路的那頭連著大山,大山腳下良田百畝??擅康绞斋@時節(jié),村民都要靠肩挑背扛,才能將稻谷運出山坳。
要致富先修路——可修路的錢又如何籌?
想到這,楊繼川的眉毛擠成了“八”字。
“何不帶領村民自籌?”一個念想閃過楊繼川腦海。
可是,鄉(xiāng)親們本就不富裕,讓他們?yōu)樾蘼烦鲥X,談何容易?
“你是為村民辦事,他們最終會支持你的?!甭牭綏罾^川的修路想法,王庭康給他鼓勁。
就這樣,楊繼川硬著頭皮開始行動。
2007年9月底的一天,楊繼川敲開了村民冉廷家的院門。
“你怎么又來了?”
楊繼川剛邁進一條腿,一聲埋怨就從屋里傳來。他聽到抱怨倒也不生氣,一屁股坐了下來。
“路修通了,你山腳下的幾畝地要節(jié)省好多運費喲……”楊繼川給冉廷算起了經(jīng)濟賬。
一番“加減乘除”下來,冉廷有些松口。
最終,冉廷同意出錢修路。
就這樣,楊繼川說服了修路涉及的40戶人家,將泥路拓寬硬化。
如今,山腳下的百畝良田已成為村里最大的水稻種植基地,村民通過土地流轉(zhuǎn)、合作社務工等方式,生活水平得以改善。
擔當
除了聽爺爺講故事,楊繼川小時候的另一大愛好是釣魚??梢驗榧夹g(shù)不到家,他經(jīng)??帐侄鴼w。
一次,楊繼川沒釣到魚,進家后把手里的魚竿使勁一扔,癱坐在椅子上。
爺爺見狀,端了杯水到楊繼川面前,隨口問道:“你知道大胡子叔叔的故事嗎?”
“‘大胡子什么?”楊繼川不解地問。
見激起了孫子的興趣,爺爺于是翹起二郎腿,開始娓娓道來——
1934年8月的一天,南腰界紅軍駐地,一個長著大胡子的叔叔到河邊釣魚。
一會兒功夫,他的竹簍里就裝滿了小魚。
可這個大胡子叔叔從來不把魚帶回去,而是當場分給圍觀的群眾。
后來,人們才知道,這個身材魁梧的大胡子叔叔就是賀龍。
“等我長大會釣魚了,也會分給別人。”楊繼川噘著嘴說。
幾十年后,楊繼川兌現(xiàn)了這句話。
2009年,楊繼川成立了專業(yè)合作社,帶領村民種植辣椒。
2011年,辣椒再一次豐收。
楊繼川和社員們正喜滋滋地采摘,村外卻傳來辣椒收購價下調(diào)的消息。
“要想順利出手這批辣椒,就得降價收購——可一旦降價收購,村民就會虧錢。”想到這,楊繼川心頭一緊。
面對兩難,楊繼川眉頭再次皺成了“八”字。
不久,楊繼川向社員們宣布了當年的收購價格——一個讓他賠錢的價格。
“我賠點錢沒啥,絕對不能讓村民賠錢?!睏罾^川說。
在楊繼川的帶動下,40戶入社辣椒種植戶收入持續(xù)增長。
現(xiàn)在,楊繼川又有了新計劃——帶領社員試水核桃種植,開展新一輪創(chuàng)業(yè)。
希望
在楊繼川的記憶里,爺爺?shù)募t軍故事,全部結(jié)束于1934年10月28日。
1934年10月下旬的一天,南腰界貓洞大田,幾十名司號兵吹響了號角。
沿著號角聲的方向望去,附近的田野和山崗上,密密麻麻坐滿了戰(zhàn)士。
“團結(jié)互助,互相學習,爭取新勝利”的口號聲響徹云霄。
這一天,是紅二軍團、紅六軍團舉行會師大會的日子。
會師大會后,為策應中央紅軍長征,紅二、六軍團告別南腰界,挺進湘西。
紅軍走了,但他們在南腰界的足跡,卻已印刻在當?shù)厝说男睦铩?/p>
2016年9月6日,夜色已深,鄉(xiāng)政府會議室,動員大會結(jié)束了。
走在皎潔的紅軍街上,楊繼川抬頭望了一眼不遠處的賀龍塑像,愣了愣。
少頃,望著爺爺口中的“大胡子叔叔”,楊繼川會心地笑了。
【后記】
和無數(shù)基層黨員干部一樣,楊繼川的故事只能用“普通”來形容。
但是,正是從這樣的普通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中國共產(chǎn)黨人所特有的品質(zhì)。
比如,對夢想的堅持不懈,對責任的勇于擔當,對群眾的一往情深……
而這些品質(zhì),不正是當年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偉大精神嗎?
在這次采訪中,讓我深深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在80年后的今天,從戰(zhàn)斗在為人民服務第一線的普通黨員們身上,我依然能強烈地感受到:這樣的精神力量,依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