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用文化品牌刷新歷史街區(qū)

      2016-10-27 06:59:33楊宏烈
      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

      楊宏烈

      ( 廣州大學 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6)

      ?

      用文化品牌刷新歷史街區(qū)

      楊宏烈

      ( 廣州大學 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6)

      以廣州十三行歷史街區(qū)為例,主張保護復興歷史名城,應遵循其固有文化的本質特征、繁衍脈絡,立足于文化的物質載體、空間環(huán)境進行有機化康復更新,以此創(chuàng)建文化品牌,保養(yǎng)自身活力,打造高格調、高檔次的國際化文化旅游產業(y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廣州十三行,歷史街區(qū);文化品牌;保護更新

      文化是城市發(fā)展的靈魂。城市文化從歷史中積淀、孕育而出。城市主題文化決定著城市的主導功能與發(fā)展模式。這是一個在現實與未來,理論與實踐方面,我們無論如何都必須面對的重大命題。究其實:廣州十三行歷史街區(qū)缺少的是一種文化運作和定位,缺少對外開放的商埠文化的傳承和表達,缺少用商埠文化來組織、整合這一歷史街區(qū)的物質活動與精神活動,使之在全市、全國,甚至國際貿易活動中成為一個叫得響亮的文化品牌。責任并不在于歷史街區(qū)本身,在于其支配者沒有遵循文化規(guī)律來刷新發(fā)展。

      十三行街區(qū)并不缺少歷史文化,并不缺少經濟活力,并不缺少人力資源和物質環(huán)境。面對當今世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正轉化為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城市與城市的競爭也從單純的經濟層面上升到了文化層面。我們是否捫心自問:“在城市時代的文化浪潮中,十三行歷史街區(qū)到底要開辟一個怎樣的未來?”

      一、延續(xù)歷史街區(qū)固有文化脈絡

      “對于任何一個城市來說,它的建筑風格、歷史遺存和文化軌跡等都是區(qū)別于其它城市的特質。只有尊重城市的歷史,善待城市的文化資源,對文化資源進行很好的保護和繼承,才不至于在城市建設中失去自己的城市文脈和城市個性,才能談到城市文化的進步與發(fā)展?!盵1]

      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聯(lián)合國認定的103個世界文化遺產城市中我國只有兩個小城市(平遙和麗江)入圍,僅占1.9%。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絕大多數名城的歷史風貌在城市建設中遭到破壞。廣州十三行歷史街區(qū)是中國社會形態(tài)大轉折的實物見證,是中國資本主義生成發(fā)展最早的一顆萌芽,是中國海上對外貿易近一個世紀唯一的商埠口岸。十三行的文脈可以說是“暗香浮動月黃昏”。從封建社會末期到近代社會,再到21世紀,客觀上自發(fā)性的延續(xù),可以說一天也沒有中斷過。然而很少有人扶持過它的立柱和脊梁,有意呼喚它的靈魂,培育它的新生幼芽,只是自生自滅罷了。

      廣州方圓74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0萬,加上流動人口共1300多萬。市區(qū)1443.6平方公里(1999年),老城區(qū)只10平方公里,而十三行歷史地段僅僅30多公頃,可謂滄海一粟。如果說城墻內的歷史街區(qū)幾乎“開發(fā)”殆盡,所幸十三行以北,上下九路以南,人民路以西,康王路以東這塊地尚沒被徹底糟蹋,但其中業(yè)已穿插了若干巴黎式“黑色辦公樓”①*①近代巴黎的保護在高度問題上走過一段彎路。50年代的巴黎在高層建筑盛行時,曾在老城中心區(qū)的火車站附近建了一座高達200米50層的黑色辦公樓,破壞了城市歷史地段建筑群的環(huán)境氣氛.從此以后堅決杜絕了這種現象。,只是相對而言,街區(qū)建筑較為純真統(tǒng)一,成街成坊而已(圖1)。

      圖1廣州十三行街區(qū)區(qū)位圖

      從時間上看該地段的建筑大多建于1856年十三行大火之后。雖然不是一個半世紀前的歷史建筑,但它們卻是現存建筑中距離十三行時期時間段最短的時代建筑,與十三行時期的文化脈絡距離最近,建筑材料、體量和使用特征相關一致,說不定棟棟建筑的臍帶都連在當時的西關建筑文化的母體上,從而繼承了母輩的某些基因,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或文物價值。歷史街區(qū)的中斷表現在一個可以接觸到的歷史片段卻被切割,時空之間的不連續(xù)性帶來文脈和情感上的斷裂,給人們造成極大的失落感和凝聚力的喪失。這對海外華人的“尋根”熱也是一個莫大的打擊。斷裂了歷史等于忘卻了祖宗,其遺憾的滋味一言難盡。 有的海外華人回鄉(xiāng)看到中斷了的歷史現象后,對當地的投資熱情頓然消失(如大嶺村)。

      連續(xù)函數不在時間軸上被中斷,有規(guī)律的運動是一種線形美。一片完整的歷史街區(qū),在平面坐標系上不出現破碎,則是一種曲面的美、空間的美。如此早已被視覺藝術美學的完形定律所證實。

      其實,歷史街區(qū)的保護與發(fā)展并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和諧互動的。對歷史街區(qū)的保護,并不會掩蓋政府當局的政績,而本質上卻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提高人民生活的正向力和實功。“大興土木”不應老盯著歷史街區(qū)巴掌大的一塊地盤。大拆大建不僅造成具有歷史文化的街區(qū)建筑物的毀滅、原有城市風貌的破壞、文化遺跡和社會財產的消失,也造成弱勢民眾之社會紐帶、經濟安全網絡的丟失。傳統(tǒng)社區(qū)的毀滅,是一種敗家子作風、非科學發(fā)展觀的惡果。老百姓認定:“開發(fā)是政績,保護更是政績”。

      二、維護歷史街區(qū)文化本質屬性

      城市化進程的驟然加速、畸形膨脹現象,是盲目妄動所引起的非正?,F象。當響亮的冒進口號銷聲后,當攢聚的旗影匿跡后,留下來的將是一片狼籍,半截子爛尾工程。這種現象從1950年代起,恐怕至今也沒絕根。

      參加西安曲江論壇的人士認為,城市能否成為詩意的生活環(huán)境,文化則為主要因素。文化是每個國家和民族在發(fā)展過程中沉淀累積下來的精神財富,文化因為世界的豐富多彩而多元化、而民族化、而異彩紛呈。城市則是生產力不斷發(fā)展,經濟積累的產物。文化與城市有著共同的特點:一是它們都是人的住所;二是都會留下標記;三是都要求和諧存在。文化是精神上的住所,城市是肉體上的住所。中國文化、西歐文化等,往往成為區(qū)分和辨別人的基本符號,而城市也正在成為國家的符號。文化系統(tǒng)的內部,都是有機的、相得益彰的共生共榮的關系。

      歷史街區(qū),現在依然還是人的住所。雖然在某些方面與現代化的住所有一定差別,但人們對它還是有感情的,因為歷史街區(qū)是歷史文化的住所,它不是在所有的方方面面都一律比現代住所差。而它的唯一性、耗散性、不可重復性,更值得人們珍惜。它的標志作用、符號作用,更是其它現代城區(qū)無法替代的。歷史街區(qū)既是歷史文化,歷史事件的搖籃,也是后來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根基。歷史街區(qū)的個性特色就是城市的個性特色所在。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只能導致個性的迷失。

      1998年4月的《蘇州宣言》:“在當今城市國際化和各種飛快轉變的急流中,惟有各自的歷史街區(qū),傳統(tǒng)文化才能顯示出該城市的身份和城市的文化歸屬,如何把它保護好,使其繼續(xù)長存下去,己成為該城市整體發(fā)展中最根本的因素?!?/p>

      嶺南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廣府文化,廣府文化的集中代表是西關文化,西關文化的本質特質是國際性商埠文化因緣。保護十三行歷史街區(qū)就是守衛(wèi)西關文化的大本營。十三行歷史街區(qū)的個性有如下5點,且能充分顯示廣州的城市身份和文化品牌(圖2)。

      圖2十三行歷史街區(qū)聯(lián)系著全球商品經濟

      ●中西文化交流的門戶、橋頭堡;

      ●世界海上絲路的始發(fā)地之一;

      ●國策“一口同商”壟斷地;

      ●中國大陸城市風貌變革的萌發(fā)地;

      ●從農耕社會脫胎的行商外貿制到自由商品貿易制的轉型。

      國際上曾有一個“哈克尼現象”(Hackney Phenomenon)。被地方當局勒令拆除的所謂“衰退地區(qū)”,國際建協(xié)組織群眾自助來整治,發(fā)揮其地區(qū)個性而獲得非凡成功。*羅德*哈克尼是位較為年青的建筑家,從面向基層開始他的職業(yè)活動,他曾在一個被地方當局勒令拆除的所謂衰退地區(qū)的現場,建立起他的事務所,他從組織動員群眾開始,推動自助方法來整治這個地區(qū),并卓有實效地逐步改善了群眾的居住環(huán)境,這個試驗獲得了很大的成功,被譽之為“哈克尼現象” ,他的工作首先為廣大群眾所承認,后被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遴選為該會新的主席。上海融笙新古典家具設計有限公司http://www.shrongsheng.com 發(fā)布時間:2012年12月14日作者:lijiantao。十三行歷史街區(qū)同樣需要“哈克尼現象”實現保護更新!

      三、培育歷史街區(qū)文化復活能力

      文化遺產是城市空間得以活化的靈魂[2]。馮天瑜教授等人曾在《中國文化發(fā)展軌跡》中對文化結構組成作過綜合性的描述?!拔幕钡母拍?其本質意蘊是“人類化”、自然的人化,它是人的價值觀念在社會實踐中對象化的過程與結果。人類實現“自然的人化”,包括外在的文化產品的創(chuàng)造和內在主體心智的塑造,因此,文化分為技術體系和價值體系兩大部份。

      技術體系表現為文化的器用層面,它是人類物質生產方式和產品的總和,是整個文化大廈的物質基石;價值體系表現為人化的觀念層面,即人類在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蘊育出來的價值取向,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凝聚為文化的精神內核。

      以上二者就是習語所說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介乎二者之間或二者之外的,還有文化的制度層面和文化的行為層面。前者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構的各種社會規(guī)范、典章制度,如國家模式、法律體系、賦稅制度等;后者是指人類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習慣趨勢,以禮俗、民俗、風俗形態(tài)出現的行為模式,如禮尚往來、婚喪嫁娶等[3]。

      從文化構成的方方面面看,十三行對西關、廣州,甚至對全國都產生過深刻影響,并形成一種完整的商埠文化體系。是那些行商巨賈、水腳通事,是那些“蕃鬼”毛頭、大班水手,是那些總督巡撫、八旗衛(wèi)隊,更是那些千千萬萬行業(yè)作坊工人和桑基魚塘村民經年累月創(chuàng)造了十三行文化。這是一個巨大的時間系統(tǒng)和空間系統(tǒng)工程。這個系統(tǒng)的文化個性是內在的,有生命力的,有傳承能力的,有研究價值的。如果僅僅把某個中央首長例行式的,偶然性地到此“一察”或“一游”,就將這“幾十分鐘”時間的行為定為某一歷史地段(街區(qū))的全部文化內涵,則是不科學的。

      文化的內涵是發(fā)展的、開放的。每當社會的關鍵時期,更是文化的急驟演進之時。產生質的交融,碰撞,變革等表象,導致文化的分解、合成、嫁接、摒棄,產生遺存、傳承、揚棄、毀滅等現象。所謂的文化運動,無不是促使文化構成、文化結構發(fā)生上述某一種、某幾種現象的過程。經過無情的斗爭洗禮的文化是先進的,還是落后的,是文明的,還是野蠻的,自然會看得很清楚。

      十三行文化相對完全的閉關鎖國是先進的,它孕育新的生產關系和交換方式,融入到了整個國際事務中,客觀上使中國由此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補充和刺激,反之,對全世界數十個主要國家和地區(qū)也產生了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交流和影響,對世界的進步貢獻了力量。十三行這個對外開放的門縫理應開得更大些(圖3)。

      圖3嚴格控制下的“國際商品貿易市場”

      相對于西方文明,十三行卻顯得落后。支配十三行的社會背景是封建專制集權的農業(yè)國,許可開放的程度是有限的,對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也沒打算認真去學去發(fā)展,打起仗來其弱點暴露無遺。就是在這種不對等的國際形勢舞臺上,在腐朽的國內政治體制制約下的十三行被毀滅也是不可避免。

      盡管如此,十三行作為行商集團的代名詞,作為萬國旗飄的十三夷館通稱,作為一種內外受壓的商貿制度,作為國際關系糾紛的角斗場,方圓幾百米河灘上的歷史街區(qū),則是中國與世界這段不平凡歷史的見證者。這段歷史的不可動文物遺址和文化積淀地,也是一個倍受世人矚目,值得紀念的旅游目的地。十三行商館區(qū)乃世界貿易“特區(qū)”,其它用地則是軍事、配套辦事處或生活服務街巷,主體地位顯然屬前者。我們說十三行歷史街區(qū)屬于整個國際社會也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圖4)。

      圖4十三行街區(qū)的歷史文化地位應得到提升

      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文化創(chuàng)造,一座城市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如果提到東方文化的源頭,如果提到華夏文化的主干,人們一定會想到西安。如果提到“一口通商”、“五口開放”、“國門洞開”,就會情不自禁想到廣州。廣州是鴉片戰(zhàn)爭主戰(zhàn)場,“開風氣之先”,西學東進的橋頭堡,近現代革命思想的發(fā)源地……具有全國性、世界性的影響。文化是一個城市的吸引力,更是競爭力。一個歷史街區(qū)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愿意到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市或城區(qū)參觀游覽,就是最好的證明。葡萄牙只有幾千萬人,三大城市的歷史街區(qū)因保護得好,都是聯(lián)合國命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一系列歷史事跡表明,十三行是與各通商國聯(lián)系的紐帶。相對國內博物館中十三行地位十分不顯著的狀況,世界各大洲的瑞典、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中,以及當年的外貿碼頭、沉船、遺物、遺址等景點都十分頻繁的展出十三行的文物、圖片、外銷畫等,同時還圍繞十三行主題經常開展多種文化紀念性活動[4]。

      從世界城市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單純的經濟城市不會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永恒的競爭力。缺少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蘊的城市,不是一個健全的適宜居民生存發(fā)展的城市。同理,可以反證歷史街區(qū)正因為富有文化底蘊,很多開發(fā)商都想打“歷史街區(qū)”的主意,由此大造聲勢,制造賣點。不能容忍的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破壞性地開發(fā)歷史街區(qū)。正當學術界急切呼吁保護十三行文化遺址的時候,地產商連忙夜以繼日趕挖地基,造成既成事實。

      穿著一身唐裝,上衣是大紅的顏色,使得美國內華達州前旅游部長托馬斯·泰德格外高興。他在西安的曲江論壇上誠懇的忠告國人,必須在城市建設中,精心地保護文物古跡,就像家庭關系或婚姻關系,一定要認真的呵護和培養(yǎng),因為西安是外國旅游者必然要到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把美好的印象留給全世界[1]。廣州的十三行歷史街區(qū)何嘗又不應該如此?

      四、運用文化品牌刷新歷史街區(qū)

      “城市文化品牌是內涵和形象的載體,是城市文化個性和文化魅力的名片,更是城市和文化追求的旌幡?!盵5]現在講“文化”,是對過去片面唯物主義論的糾正。因為文化是財富(既是精神財富,又是物質財富),文化更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有些財富是人類共享公有的,有些財富是某地區(qū),某一部分人群專有的,或曰壟斷性的,如十三行就是廣州獨有的文化資本。文化的交流現象,就是文化的旅游現象。過去把文化的交流活動及產業(yè)活動限制得特別厲害,甚至對一般人類共同的歷史性的觀念意識形態(tài)都看得過于嚴重,甚至動不動就上升到刑事政治的地步,則不可避免地會制約文化的正常發(fā)展和運行。文化不發(fā)達,城市社會及其物質空間環(huán)境文明化程度也不會高。今天的開放改革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文化的開放、文化的改革。開創(chuàng)十三行歷史街區(qū)的未來,應采取如下文化手法。

      (一)給予歷史街區(qū)合理的功能定位

      深厚的文化積淀是城市發(fā)展進步的源泉,也是城市的重要資源?,F代城市要賦予歷史文化以合理的功能定位,在保護中利用,讓歷史文化轉化為城市的人文之光。十三行歷史街區(qū)應該建成一個有國際影響的商埠文化旅游區(qū)——這是最精準的定位(圖5)。廣州市委有關部門早已宣布“十三行是廣州的一張名片”,不能長期浪費這一“文化資源”。旅游是一種經濟性很強的文化產業(yè)。旅游就是十三行最好的功能定位,須盡快加強品牌文化景觀建設,向世界叫響十三行!但有的規(guī)劃部門心中是沒有這個文化品牌意識的。他們只知道這里有條路叫 “十三行”標注在地圖上。對歷史街區(qū)的文化遺產一無所知,哪會有科學的規(guī)劃方案出籠?

      圖5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步行街區(qū)

      (二)保持歷史街區(qū)的特質文化魅力

      城市文化是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的主流文化之一。特質文化是城市魅力所在。越是自我特色鮮明的街區(qū),越是有影響力,越有地位。廣州先前的海上絲路文化,后繼的近現代革命與改革開放,分別為城市的主題文化及其衍生文化。而“先前的”、“后繼的”兩種文化特質的連續(xù)點和標志載體就是十三行商埠文化。文化景觀本來就是一種典型的“旅游符號”[6]。呼喚十三行歷史街區(qū)的靈魂回歸,在物質經濟交易市場熱鬧的氣氛環(huán)境中,可打造出國際性的文化品牌,變平庸的鬧市墟集為文化旅游景觀亮點。通過保護、維修、整飭歷史建筑,改善創(chuàng)業(yè)和居住環(huán)境,營造有文化魅力的旅游產品,形成一個集觀光旅游、休閑、居住、創(chuàng)業(yè)于一體的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區(qū),“令望者,忘餐;行者,忘倦;游者,忘歸;居者,忘老”。

      (三)保護歷史街區(qū)基本的生存空間

      現代城市要給予歷史文化街區(qū)充裕的發(fā)展空間。保持傳統(tǒng)街道景觀和歷史建筑風貌,展示深層次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內涵,而又具有新鮮的血液活力(圖6、7)。物質性的城市空間與精神性的社會空間,兩者實現有形和無形文化遺產的綜合,將是完美的理想空間形態(tài)。

      圖6內街可作旅游商業(yè)步行街

      如今十三行街區(qū),特別是在十三夷館遺址上橫行霸道地強征濫建二棟極不相稱的高層寫字樓和五棟連排式的超高層商住建筑,使本來就逼仄的歷史街巷更感壓抑。不但使景觀失去了和諧的尺度感,而且使十三行夷館區(qū)的三條歷史買賣街遺址徹底被埋葬。正如國外一位建筑大師所言,高樓大廈在什么地方拔起,歷史街區(qū)就在什么地方消失[7]。 如果某開發(fā)商圈定一棟大廈用地面積,那么這片歷史街區(qū)的直街、正街,東巷、西巷,北里、南約等等地段很快就被推沒,什么歷史痕跡也將看不到了。再過一、二年又是一棟大樓……最后整個歷史城區(qū)全部消失,人口密度卻越來越高、環(huán)境質量更加惡化。十三行街區(qū)也遭遇了這種厄運(圖8)。這對歷史街區(qū)的景觀效果、有機結構的原本和諧是莫大的危害。

      圖7原生騎樓商業(yè)街大可復興(歷史圖片)

      (四)促使歷史街區(qū)走向更高文明

      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主任王景慧教授于“中英城市復興高層論壇”會上,在談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第二個層次時指出:有真實的歷史遺存物,有完整的歷史風貌;能夠反映城市歷史的典型特色;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視野所及風貌基本一致;能夠造成一種環(huán)境,使人從中感受到歷史氣氛的歷史街區(qū)應劃定為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qū)”。 十三行歷史街區(qū)目前剛寫進廣州市“歷史文化保護區(qū)”的正式花名冊。這是早先很沒眼光,很遺憾的事。

      這兒還有廣州最早的私家“郵局爺爺”、私家銀號等待定文物建筑(圖9、10),這兒有數十條十三行歷史時期的遺址和街名,這兒有明確的十三行“公行”機構遺址,這兒是西方、日本專家當年測繪過的歷史地段,這兒有戰(zhàn)火燒后于原址興建的建筑和街道,還有與十三行一脈相連的海關大樓、郵電大樓、塔影樓、嘉南樓等近代文物建筑或歷史建筑。我們沒理由不把這一片歷史街區(qū)納入名城重點保護的范圍。“歷史文化保護區(qū)”具有文物價值,法律規(guī)定連同周邊環(huán)境亦要整體保護(圖11)。

      圖8十三行街區(qū)消失的建筑

      圖9廣州最早的郵局建筑遺存

      圖10西關娛樂性歷史建筑

      圖11十三行歷史街巷的整體復興案例

      (五)整頓“亂糟差擁堵”的批發(fā)市場

      商業(yè)業(yè)態(tài)的選定同旅游項目成功與否關系密切[8]。十三行街區(qū)應該有合適旅游商業(yè)設施,開展有文化體驗意味的購物活動。經營有紀念性的十三行傳統(tǒng)出口商品或國外“舶來品”,可彰顯特定的歷史文化景觀。從十三行街以及蔓延到周邊許多街巷的低檔次批發(fā)貨場,敗壞了潛在的十三行商埠文化景觀。占道經營的攤位滿目皆是,使狹小的巷子更加狹小。街巷中間的流動空隙,又被賣盒飯的小販擠占,真可謂“市厘稠密,阛阓云連”,難免有“勾串奸夷,恣為不法”[9]之事?,F十三行街瘋狂的批發(fā)市場只是一種低層次的貨倉經營活動,與歷史地段的文化氛圍大相徑庭。根據規(guī)劃原理,大宗批發(fā)市場應搬遷到城市邊緣交通樞紐附近,方便提貨出境,避免外地人流、車流、貨物流穿越市中心區(qū)。

      五、結語

      當代“文化復興”是后現代城市走向更加文明、更具國際化的必由之勢。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兼容并蓄并合理揚棄是文化品牌發(fā)展的規(guī)律。改善歷史街區(qū)的市政設施,實現有機更新的旅游環(huán)境設計、景觀設計,讓十三行歷史街區(qū)的未來是一個歷史文化主題公園、一個永不關閉的歷史博物館群、一個濱水休閑的風光帶、一個多趣的旅游步行購物街區(qū)、一個統(tǒng)領泛十三行景點景區(qū)的旅游目的地,廣州與世界各國人士殷切地期待著。

      [1] 新華社綜合報道.曲江論壇開壇大唐芙蓉園,高端國際人士縱論城市與文化[N]. 人民日報,2005-09-14.

      [2] 趙一青,許楗,田文.文化遺產保護視域下的城市空間整合策略研究[J].中國名城,2016(5):59.

      [3] 馮天瑜,楊華 .中國文化發(fā)展軌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9:2.

      [4] 黃啟臣.十三行商領潮接納西方文化[J]. 趙春晨、冷東.廣州十三行與清代中外關系[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黃埔名人黃瑩英曾參與美東方文化月有關十三行紀念活動,2012:277-332.

      [5] 劉金祥,劉行健.構建以國際先進城市為基準的深圳文化品牌體系[J]. 中國名城,2016(7):27.

      [6] 王露.村落文化景觀東西方審美認知差異[J]. 中國名城,2015(8):62.

      [7] 簡.雅各布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新浪博客,[EB/OL]-blog.sina.com.cn/s/blog_764 f28010100. - 2011-02-24.

      [8] 劉敏,劉愛利,吳寧.城市建筑遺產再利用中的商業(yè)業(yè)態(tài)選摘研究[J].中國名城,2015(12):64-74.

      [9] 林則徐.諭十三行附近應筑墻設柵妥議稟辦札.道光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三銜會搞,見《林則徐集·公牘》,1839:98.

      (責任編輯夏侯國論)

      Renew Historical Block with Culture Brand

      YANGHong-lie

      (Canton Thirteen Hongs Research Center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China)

      The article asserts that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block should depend on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history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Thirteen Hongs. The protection should also be based on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culture and the renovation of spatial environm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culture brand is useful to keeping it alive and to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t industry in that block.

      Guangzhou Thirteen Hongs; historical block; culture brand; protect and renew

      2016-08-10

      廣東省學科共建項目(08GI-02)與廣州十三行研究基地成果之一。

      楊宏烈,男,廣州大學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副主任,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

      G124

      A

      1674-0408(2016)03-0064-08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誰遠誰近?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5月
      汕尾市| 垣曲县| 洞头县| 许昌市| 沂水县| 岳池县| 临夏县| 大丰市| 万载县| 九龙坡区| 蓬安县| 高安市| 兴宁市| 兰坪| 屏东市| 西充县| 丰宁| 海淀区| 日喀则市| 兴宁市| 东城区| 海丰县| 迭部县| 巴彦县| 江川县| 合山市| 九龙县| 巴东县| 徐汇区| 柳江县| 隆尧县| 蓝田县| 平泉县| 平利县| 县级市| 靖西县| 海宁市| 陆良县| 渭南市| 镇江市| 桃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