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紅蓓
在中國,早戀到今天都還有點污名化的意思,
現(xiàn)在是時候給早戀一個新解,早戀并非過早的
戀愛,而是早期的戀愛
一組從校服一路走到婚紗的照片默默在中學生的朋友圈里流傳,小情侶紛紛以此勵志,試圖用實際行動顛覆大人們關于早戀的刻板態(tài)度。在中國,早戀到今天都還有點污名化的意思,現(xiàn)在是時候給早戀一個新解,早戀并非過早的戀愛,而是早期的戀愛。
早戀關系的發(fā)生,在心理學研究中被認為是青少年社會關系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它是由生物的、人際的和文化環(huán)境的綜合因素決定的。腎上腺和性腺的發(fā)育,能夠預測早戀意愿發(fā)動的時間。在沖突性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性成熟會更快,他們可能更早進入與異性的親密關系。
目前在中國,從初中階段起,早戀傾向迅速增加,初二到初三增長最迅速,高一達到最高點,高二后有所下降。正常的話,你的孩子會在青春期開始時學著混同性團體,接著是有異性加入的混合團體,再接下來,此處就該有早戀發(fā)生了。
早戀在青少年的行為、認知、情感上都意義重大。最主要是對個人身份認同的促進,它讓青少年能夠更好地知道他們是誰,以及他們的價值所在。有伴侶的青少年自我價值感更高,男生在同伴中有更高的地位,更受歡迎。此外,早戀對于性別身份認同、性感的建立乃至未來生涯規(guī)劃都有貢獻。
中國父母可能不太關注一個孩子是否可以成為他自己,但是下面這個積極的因素中國父母一定很有興趣:會早戀的孩子將來的人生大事也會容易些。德國的一項縱向研究表明,青少年中期(15歲左右)的浪漫關系,與成年早期(20多歲)滿意的戀愛關系積極相關。持續(xù)一年以上的早戀,則會顯著提高青少年的EQ。咨詢專業(yè)人士知道,戀愛關系的開始意味著修復早期創(chuàng)傷的開始,如果你的孩子可以在15歲左右開始約會,就表明你這個父母做得還不賴。
早戀關系的質量、滿意度和承諾度,與親子關系有著最大的相關性。若父母對子女有充分的關愛、耐心、適度而靈活的控制、尊重隱私,子女的早戀會更親密和安全,較少沖突和攻擊,較多溫暖和支持。除了親子關系,青少年朋友關系的發(fā)展情況也可以預測他們早戀的質量。想要評估你孩子進入早戀的風險,就檢視一下你們的親子關系,以及孩子平時和小伙伴處得怎么樣。
雖然要談風險,但并不是說有風險就不進入了,而是無論怎樣都會進入(暗戀和實質戀愛對心理的擾動是同樣的,甚至更大,強行阻止其實沒什么意義或有負面意義),那么如果評估后認為風險比較大,就更要對早戀中的孩子呵護有加。
中國父母大概最關心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早年研究(60年代)認為早戀對成績無影響或對女生有負面影響?,F(xiàn)在的研究已經有更細致的結論,如,有報告稱在關系剛開始的時候,成績會有所降低,但這種影響是暫時的。還有人發(fā)現(xiàn)早戀對學習成績的負面影響主要發(fā)生在關系破裂時,那通常會帶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抑郁體驗,但隨著抑郁的好轉,認知能力恢復,成績也會恢復。最新的結論表明,青少年的學業(yè)成績和伴侶成績顯著相關,記得前些年有一對國產小CP雙雙獲得奧賽金牌,便是最好佐證。
另一個家長擔心的問題可能是性。青春期末期之前的早戀,其實更多的是對成年后戀愛感覺的預演,所以生殖意義的性并非青少年的主要需求。諸如抱抱和輕吻一類淺淺的性行為帶來的親密感和溫暖感就已足夠。直到十七八歲以前,深度性行為還是會帶來羞恥和墮落感。與父母關系良好、與家人有親密互動的小情侶不會輕易涉足深度性行為。
輕率的深度性行為往往表明親子間的疏離,并與很多其他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諸如抑郁、暴力、物質濫用、學績下降等。無論如何,經常觀察早戀中的孩子,盡早與孩子討論對性的理解和打算,以及至少在青春期后期深度性行為可能會發(fā)生之前告訴孩子安全方法,都是頂頂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