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忠
1934年,紅七軍團和紅十軍團合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方志敏任總司令。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率領(lǐng)抗日先遣隊北上途中被俘。方志敏在監(jiān)獄中受盡威逼利誘與折磨也不肯屈服,反而利用國民黨要他寫“交代”提供的紙筆,寫出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傳世著作。這讓國民黨惱羞成怒,于1935年8月6日將他秘密殺害。
遺骨到底埋在何處?
1952年,中央批示把方志敏在獄中寫的《可愛的中國》《清貧》公開發(fā)行,還把這兩篇著作編入中學生課本。一時間,方志敏成了家喻戶曉的革命英雄。
中央決定為方志敏建造烈士陵園,可是,方志敏是被國民黨秘密殺害的,當時連他的遺骨在哪里也不知道。1955年,中共中央做出尋找方志敏遺骨的決定。毛澤東為此做出了“一定要找到方志敏同志遺骨”的重要批示。中央委派劉少奇具體負責尋找方志敏遺骨之事。劉少奇趕到江西省政府,立即成立了 “方志敏烈士遺骨調(diào)查小組”,組長方志純。
方志純是方志敏的堂弟,比方志敏小6歲。他是在方志敏的引導下走向革命的。方志敏被殺害后,方志純化悲痛為力量,遵照堂兄遺志,繼續(xù)創(chuàng)建贛東北革命根據(jù)地,開展農(nóng)民運動,迎來了革命的最終勝利。新中國成立后,方志純被選派擔任江西省委第一副書記、副省長職務(wù)。中央決定尋找方志敏的遺骨,也正是他多年的心愿。
可是方志敏犧牲整整20年了,他的遺骨到底埋在何處?方志純心里一點兒底也沒有。劉少奇提議,依靠群眾的力量,讓方志純豁然開朗。
接下來,一場聲勢浩大的方志敏烈士遺骨尋找活動拉開了帷幕。江西省政府通過報紙、電臺和學校師生的宣傳活動,鼓勵市民提供線索。許多熱心群眾紛紛打電話,提供力所能及的線索?!罢{(diào)查小組”從中采納了三條有價值的線索:第一條是尋找當年為方志敏拍照的攝影師;第二條是尋找當年為方志敏收殮的當事人;第三條是方志敏是戴著腳鐐犧牲的,他的遺骨中一定有鐵鐐相伴,這也是辨認方志敏遺骨的標志之一。
“調(diào)查小組”很快找到了當年為方志敏照相的攝影師。他是被國民黨強行拉到刑場去拍照的。攝影師抹著眼淚表示,因為時隔久遠,他只能確定方志敏遇害的地點在下沙窩,但具體的位置已經(jīng)記不清了。
“調(diào)查小組”又找到了當年為方志敏收殮遺體的兩位老人。據(jù)兩位老人說,他們確實在20年前埋葬過幾位被國民黨殺害的人,但當時他們只能猜測是共產(chǎn)黨,并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兩位老人帶著“調(diào)查小組”成員去埋葬點挖了好幾個地方,卻什么也沒有找到。
九塊骨骸
就在尋找工作一籌莫展時,1957年春天,“調(diào)查小組”接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江西化纖廠在南昌下沙窩工地挖到了一堆骨骸和一副腳鐐?!罢{(diào)查小組”馬上趕赴現(xiàn)場勘察。經(jīng)過專家指認,這意外挖到的79塊骨頭很有可能是他們苦苦尋找的方志敏遺骨。
方志純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為了確認這79塊遺骨的身份,幾番尋找,方志純終于聯(lián)系到了當年為方志敏戴腳鐐的凌鳳梧。凌鳳梧當時是監(jiān)獄長,他奉蔣介石之命對方志敏進行勸降,結(jié)果反而被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所感化。凌鳳梧利用工作之便為監(jiān)獄中的方志敏提供了許多生活上的方便,甚至以“便于勸降”為由,向軍法處請示為方志敏減輕腳鐐的重量,為方志敏減少肉體上的痛苦。
凌鳳梧因為勸降不成,反而多次為方志敏求情,結(jié)果被國民黨以“通匪罪”囚禁。出獄后,凌鳳梧就聽從方志敏的勸告當了一名英語教師。
凌鳳梧心情沉重地托起那副銹跡斑斑的鐵鐐,用衣袖輕輕擦拭鐵鐐上的銹痕,幾個數(shù)字漸漸顯露出來。這正是當年方志敏戴的那副!凌鳳梧頓時淚如雨下。在場的人無不失聲痛哭。
為了進一步確認身份,調(diào)查小組將這79塊遺骨小心翼翼地裝進一個特制的木箱中,送往江西省公安廳法醫(yī)室鑒定。江西省公安廳把這一重任交給了青年法醫(yī)張偉納。張偉納也是一位烈士的后代,對革命先烈有著特別的感情。張偉納多次聯(lián)系詢問方志純、繆敏、凌鳳梧等方志敏的親友,向他們了解方志敏生前的身體狀況。聽說上海市公安廳法醫(yī)室的鑒定機械比較先進,張偉納馬上請示領(lǐng)導前往上海。
經(jīng)過上海市公安廳法醫(yī)的反復(fù)鑒定,木箱中79塊遺骨中只有9塊是方志敏的,分別為頭顱骨、軀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等人體主要骨骼。另外70塊遺骨估計是其他革命烈士的。張偉納把方志敏與其他烈士的遺骨分別裝在兩個不同的木箱中,然后向江西省政府報告了鑒定的結(jié)果。江西省政府立即向中央報告了情況。中央很快批復(fù)了安葬方志敏烈士遺骨的決定。
遲來的安葬
接到中央安葬方志敏烈士遺骨的批示后不久,“文革”開始了,安葬工作不得不停下來。隨后不久,方志純也被打倒,江西省政府和省公安廳許多老同志也成了“右派”靠邊站。
1967年初夏的一天,張偉納突然發(fā)現(xiàn)工作室內(nèi)裝有烈士遺骨的箱子不見了。他意識到情況不妙,馬上叫來助手詢問,得知箱子被造反派拿走,說是要拿到江邊燒毀。張偉納一聽差點昏厥過去。他馬上帶著助手直奔江邊,終于在一堆雜物中找到了裝有方志敏遺骨的箱子。打開箱子,發(fā)現(xiàn)9塊遺骨還在,他把箱子緊緊地抱在懷里。當時一個造反派的負責人輕蔑地說:“搞群眾專政用不著死人的骨頭?!睆垈ゼ{據(jù)理力爭:“人在遺骨在,誰也別想燒毀烈士的遺骨!”張偉納的正義凜然終于讓造反派無話可說,方志敏遺骨終于免遭燒毀。
張偉納保護了這些遺骨整整20年,直到1976年“四人幫”垮臺。
隨著撥亂反正的深入,方志純等一大批革命老同志也得到了平反。之后,江西省政府再次請示中央,重新啟動安葬方志敏烈士遺骨工程。經(jīng)過一番緊張的準備,1977年8月6日,江西省政府選擇方志敏烈士殉難42周年的特別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當天上午,天氣特別晴朗,黨和國家主要領(lǐng)導人、江西省各界人士為方志敏烈士敬獻了花圈。
方志敏的陵墓修建在南昌市城郊外一個山崗的半腰上,面向滔滔不歇的贛江,背靠綿綿不盡的青山。每年的清明節(jié),慕名而來的后人走在那條長長的綠色甬道上,為烈士敬獻花圈,表達對英雄的敬意與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