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總結現狀 利弊分析
實話說,眼下中國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現狀是較為困難和尷尬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和精神生活不斷豐富,人們對于競技體育的認識與追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再加上近年來其他項目運動成績全面開花,導致了乒乓人口的大量分流。
及時總結實踐中出現的矛盾和利弊,理順其中的關系,進行必要的自我揚棄與完善,才能夠真正找到符合規(guī)律的發(fā)展之路。
1、 體制改革 戰(zhàn)略決策
近十幾年來,中國乒乓球所實施的是舉國體制與準職業(yè)化相結合的雙軌制,其中存在著一定的利弊關系。
乒乓球項目是舉國體制在中國競技體育最為成功的典范之一,在許多方面都體現出制度的優(yōu)越性:國家的重視、資源的雄厚、資金的充足,團隊的協(xié)作和后勤的保障,都是得天獨厚的,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工作環(huán)境也是世界上最為安定的,使得他們能夠專注于事業(yè)攻關。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國家隊長期集中訓練,使得訓練的對手多、打法全、對抗強和質量高,長此以往而積水成淵。中國乒乓球界長期堅持全國一盤棋的戰(zhàn)略指導思想,后備人才的打造系統(tǒng)框架嚴謹,銜接緊密,發(fā)展方向明確,訓練系統(tǒng)科學,要求各層級運動員都能夠在世界乒壇占據領先地位。在優(yōu)越制度的保障下,中國乒乓球隊形成了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隊風,將弘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放在思想教育的首位,大賽備戰(zhàn)期間大幫小、男幫女、全隊幫助參賽主力和知識共享的業(yè)務會診,成為乒乓文化的一大亮點。
從對國外主要對手的民意測驗調查中了解到,體制是中國的最大優(yōu)勢,既令人羨慕不已,又讓人難于模仿。但它的弊端在于受困于體制內的約束,開拓膽量不夠,發(fā)展步伐不快,辦事效率不高,人才流通不暢。
中國競技體育朝著職業(yè)化的方向轉型,是一項戰(zhàn)略性決策。由于性質的巨大變化,現階段存在很大困難,最大的矛盾就是由國家和政府的投資轉變?yōu)閭€體和個人的投資,在組織機構的功效上,事業(yè)發(fā)展的走勢上,投入的方向、形式和保障上,以及在人才的培養(yǎng)和使用上,都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綜上所述,我認為對于競技體育的體制改革,不能墨守成規(guī)或一成不變,也不能追趕時髦或牽強附會,更不能盲目全盤照搬或一概否定。要根據國情、形勢和發(fā)展的需求,現實狀況和項目特點,自身的能力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以往有益的做法一定要保持、發(fā)揚和傳承,而面對不利的因素,則必須予以否定和遺棄。據媒體報道,4年前,英國奧委會參照我國的舉國體制,結合本國的特點,在里約奧運周期實施了具有英國特色的舉國體制宏觀管理,收到了令人滿意的實際效果。
2、權衡利弊 正確取舍
中國乒乓球的現狀令人喜憂參半。一方面,屢創(chuàng)輝煌和一花獨秀使很多人感到贏球是理所當然,而數量繁多和質量低下的賽事直播又引起民眾的反感,于是貶低、輕蔑、詆毀和否定的言論也會甚囂塵上。另一方面,每當遇到重大的國際綜合賽事,特別當代表團整體表現不理想時,人們心中又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乒乓球的優(yōu)勢和作用。
競技體育精髓就是永遠爭勝,訓練、比賽是球隊的核心工作,也是教練員和運動員的本分和職責。中國乒乓球追求極致和艱苦付出,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競技水平和贏取更好的戰(zhàn)績,在道理上是無可指摘的,但實際上卻導致了差距的日益擴大。從現實看,成績是硬指標,沒有優(yōu)異成績,就等于喪失了影響力和話語權。因此,如何做到奪金和推廣的統(tǒng)一,著實是難以平衡的矛盾。
談到推廣,現役的教練員和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之余,又要擔負起推廣運動項目和對外技術輸出的任務,勢必使他們在奪金和養(yǎng)狼之間,在訓練和推廣之間,以及根據發(fā)展的需要打造和形成新的工作模式等方面,都很難找到結合點。
3、激情震撼 理想境界
在里約奧運會男團半決賽中,張繼科與韓國選手鄭榮植的比賽是一場回腸蕩氣的偉大對局,觀眾、球迷無不為之震撼!中國乒乓球在平時雖然遭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無怨無悔,一直都在默默地為關鍵時刻的爆發(fā)而積蓄能量。在奧運賽場上,一旦戰(zhàn)局需要,所有沉重的壓力、個人的榮辱、身體的傷病和外界的褒貶都會置于腦后,為國爭光的信念堅定不移。他們迸發(fā)出來的激情、血性和舍我其誰的霸氣,就是對競技體育精神的最好詮釋!
賽后,我瀏覽了網友和球迷的點評,一反常態(tài),難得都是由衷的褒獎之言。我不禁熱淚盈眶,這才是國球明星們應當得到的待遇,以往的一切委屈都會隨之煙消云散。在此,要感謝長期支持和關心乒乓球運動發(fā)展的人們!
開拓思路 面向未來
目前,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正處在一個至為重要的關鍵時期。以我之拙見,亟需進行以下工作。
1、 樹立項目形象
眼下,打球的人很多,賽事安排很多,比賽獎金不高,項目影響不大。對比足球、NBA和高爾夫等項目明星們的高額身價和巨額獎金,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欲達目的,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打造項目的形象,務必使它具有觀賞性、影響力和正能量,只有如此,才能夠獲得社會的關注和支持。
中國乒乓球一定要從現在做起,為運動項目的發(fā)展注入活力,有所突破和有所新意;一定要結合現狀,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和實踐操作的模式,加快體制改革的步伐;一定要刻意提高團隊的綜合素質,盡快培養(yǎng)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項目巨星,并通過整體的優(yōu)異表現樹立項目形象,吸引更多社會投入,力求把這個項目打貴,打出乒乓球運動在世界體壇應有的地位、形象和價值。
2、扭轉欣賞觀念
我國的觀眾欣賞比賽,尤其是國際大賽,充滿了強烈的民族情結和地域色彩,遇到工力悉敵、懸念叢生和對抗激烈的精彩賽事,就能夠吊足觀眾的胃口和滿足他們的需要。如今,隨著我國乒乓球運動優(yōu)勢的擴大,當遇到毫無懸念和一邊倒的局面時,觀眾就會興趣索然,甚至出現抵觸和反感。
客觀上,由于乒乓球運動發(fā)展很快,擊球的速度越來越快,力量越來越大,旋轉越來越強,變化越來越多,回合越來越少,外行人越來越看不懂,因此觀賞性是有所下降的。
俗話有“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的說法,對此,我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作為內行,自己最欣賞的就是國內頂尖高手的對局,因為他們代表項目的最高水平,不僅可以滿足各方面需求,還能夠起到學習、反思、啟示和借鑒的作用,這才是質量最高和最為好看的比賽。
我一直在思考,在國外一些人氣很旺的運動項目中,觀眾看球的欣賞水平很高,已經跨越了國界,將觀賞的重心更多放在個性喜惡和技術層面,這才是真正的懂球之人。他們喜歡和欣賞偶像的打法風格、技術類型和個性特點,如斯諾克的奧沙利文和希金斯,網球的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籃球的科比和詹姆斯,雖然來自同一個國家,但由于打法、風格、類型和性格的差異,在場上和場外都擁有著眾多的粉絲,在追星的同時,擁躉之間還融入了濃厚的感情色彩。
因此,在乒乓球比賽的推廣中,一定要加強媒體的導向作用,利用宣傳工具,加強專業(yè)知識普及和相關賽事包裝,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培養(yǎng)真正的受眾群體和項目的球迷。
3、借助發(fā)展平臺
我國體育正面臨著體制的戰(zhàn)略改革,主要內容包含國家在今后的幾年,把體育產業(yè)列為發(fā)展重點,進一步加大全民健身的投資力度,以及競技體育如何朝著職業(yè)化目標邁進。
中國乒乓球應當因勢利導,抓住有利契機,雙管齊下,將全民健身和競技提高緊密地結合起來。
中國乒協(xié)一定要充分發(fā)揮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在如何開展和普及全民健身,如何加大組織力度和大力支持民間創(chuàng)辦的各項系列賽事,如何健全業(yè)余愛好者和青少年的培訓系統(tǒng),擴大服務范圍和提高消費水平等方面,都要有所作為,力求為廣大民眾提供參與乒乓球運動的良好條件。
中國乒乓球隊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國家隊的核心價值,一方面,在業(yè)內真正起到龍頭和指導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層,連接地氣,培養(yǎng)人氣,回報社會,通過表演輔導、交流互動和推廣普及,推動民間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
4、打造精品賽事
隨著競技體育市場的開拓,國內外乒壇的各種賽事繁多,但是質量、效果、影響和反饋截然不同,如果賽前疏于包裝,規(guī)程復雜難解,形式枯燥無味,對抗缺少亮點,勢必使得比賽失去吸引力和關注度。
總結以往規(guī)律,世界大賽的決賽、國內的全運會和隊內的直通選拔賽事,由于準備足、水平高、懸念多和對抗強,都會擁有很高的收視率;而國內的超級聯(lián)賽,由于缺乏地域立場、組織操作欠佳、比賽質量不高和氣場刺激不足,始終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今后一定要本著寧缺毋濫的辦賽原則,刻意組織和打造乒乓球運動的精品賽事,力求主題鮮明和球迷關注,宣傳和包裝到位,操作規(guī)范,形式新穎,場面精彩和對抗激烈,以吸引更多的關注群體和獲得更大的社會支持。尤其是國內的超級聯(lián)賽,作為宣傳乒乓球運動的窗口,要打出特色、魅力、價值和影響。
5、 犧牲核心利益
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是乒乓球運動的大國和強國,對于在世界范圍促進運動項目的發(fā)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責任。倫敦奧運會后,中國乒乓球提出三次創(chuàng)業(yè)和養(yǎng)“狼”計劃,重點內容就是在保持運動成績的同時,加大國內外推廣力度,促進乒乓球運動健康發(fā)展。
在國內,乒乓球隊加大了推廣力度,多次走進校園、深入部隊和面向基層,以表演輔導、交流互動和聯(lián)歡座談的形式推廣項目,回報社會。雖然獲得了較好的反饋,但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國際上,中國乒協(xié)加強與各國乒協(xié)的交流合作,為擴大獎牌覆蓋率和調動各國積極性,實現了世錦賽的雙打跨國配對,并與法國、韓國和德國選手合作,贏得了蘇州世錦賽的混雙金牌。
但是,平心而論,這些設想與計劃實施數年之后,事情沒有發(fā)生質的變化,國外主要對手的運動成績沒有明顯提高,強弱差距也沒有真正縮小,強國之間的互動渠道還沒有真正打開和暢通,主要對手最為渴望與中國頂尖選手合練的要求更沒有得到落實。要實現初衷,最為重要的就是要犧牲自己一定的核心利益——運動成績!
看看奧地利的滑雪、日本的柔道和韓國的跆拳道,原本都是他們自身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但是他們在自身事業(yè)的鼎盛時期,向世界各國輸出了教練員和運動員這個最強的技術力量,雖然在以后的世界大賽中難以再現橫掃和包攬,但是每當提起此舉,大家還會緬懷和盛贊他們對于上述運動項目發(fā)展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從而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因此,從宏觀發(fā)展上,中國乒協(xié)一定要加大對外推廣和交流的力度,通過貨真價實的無私援助,使國外同行真正分享到中國乒乓球的先進理念和訓練方法,運動水平迅速得到提高,盡快縮小國外主要對手與我國之間的差距,使國際賽場早日出現群雄混戰(zhàn)的繁榮局面,并使他們在國內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和發(fā)展運動的資金投入。
近年來,中國乒協(xié)加大跨國培訓,將其推向非洲、亞洲和拉美。幾年前又在歐洲的盧森堡創(chuàng)辦了中國乒乓球學院分院,每年舉辦五六次國際訓練營,由我擔負主要培訓任務,現已培訓了數百名各國教練員與運動員。在培訓期間,中國教練員傾囊相授,無私工作和勤勉態(tài)度得到了國際同行的一致好評。我一直在想,中國運動員奪取冠軍固然可賀,但是,如果世界各國的運動員能夠在中國的影響和指導下,涌現出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身上打下“中國制造”的標記和烙印,其影響與作用一定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