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言軍
斯大林的長子雅科夫出生后沒兩年,就失去了自己的母親。爾后斯大林又被沙皇流放,這使得雅科夫的童年教育成了一個大問題,或許這也成了他與父親關系緊張的一大原因。14歲后,雅科夫來到莫斯科,同父親、繼母和繼母的兩個孩子生活在一起,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更使得雅科夫同斯大林之間的裂痕加深。
雅科夫大學畢業(yè)時,正值二戰(zhàn)爆發(fā)。1941年5月,雅科夫作為第14坦克師的一名中尉隨部隊向西進發(fā),抗擊入侵的德國納粹。在一次戰(zhàn)斗中,第14坦克師被納粹重重包圍。堅持了幾天后,部隊被打散。雅科夫被俘的消息在第一時間被傳遞給了斯大林。
據(jù)元帥朱可夫回憶,斯大林慢慢地在房間中走動著,然后自言自語地說:“雅科夫逃不掉的,法西斯會殺死他……他們會把他單獨關押,他們會鼓動雅科夫背叛祖國……不過雅科夫就是死也不會背叛的?!?/p>
史料記載了接下來的一切,唯獨沒有斯大林營救雅科夫的材料。難道他冷血到這種地步,居然對親生兒子的生死無動于衷?直到一位參與營救雅科夫行動的老兵向記者講述了營救行動,才打破了大家的疑問。
據(jù)這位老兵回憶,莫斯科方面為營救雅科夫計劃了很長時間。先是挑選隊員,經(jīng)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隊員開始了艱苦的訓練。同時,蘇軍情報部門還利用種種情報,為行動隊仿造了一座德國集中營。在里面,11名優(yōu)秀的年輕特工仔細研究了集中營的布局,分析了其中的弱點。他們假設了許多可能發(fā)生的意外情況,并找出解決每一個意外的處理方法。
出發(fā)前,隊員們被告知,他們將在行動結束后受到斯大林的親自接見,這個消息讓小伙子們熱血沸騰,紛紛表示誓死完成任務。
在一個午夜,行動小組出發(fā)了。他們順利地在敵人腹地實施了空降,藏起了降落傘后,開始向集中營進發(fā)。在離集中營約12千米處,他們開始觀察和判斷。經(jīng)過長時間的刺探,行動隊最后發(fā)現(xiàn),雅科夫已經(jīng)在一天前被轉移到另一個集中營了。
當行動隊發(fā)現(xiàn)稚科夫已經(jīng)被轉移之后,隊員們只能返回總部。但是,此時他們已經(jīng)身在德國腹地,而且其行蹤有可能已被納粹所掌握,所以回家的過程異常艱辛。一路上,行動隊遭到了數(shù)輪襲擊,傷亡慘重。不過,盡管數(shù)人犧牲,斯大林并沒有像軍官們所說的那樣接見這些幸存的隊員,只是在戰(zhàn)后給了他們一定的物質補償。
種種材料表明,除了這次行動,還有一次同樣以營救雅科夫為目的的行動。1995年,一名西班牙共產(chǎn)主義活動家在回憶錄中披露,1942年,曾有一支小分隊被派往前線,營救當時被關押在薩克森集中營的雅科夫。但行動以失敗告終,其中一名西班牙人也參與了此次行動。此書出版后,并沒有人站出來加以證實或否認。
由此看來,為營救雅科夫,蘇軍至少組織過兩次特別行動。當然,不排除還有其他的營救行動,但其結局毫無疑問都是以失敗告終。最終,雅科夫于1943年犧牲。
人們現(xiàn)在只知道斯大林和雅科夫之間緊張的父子關系,以及斯大林拒絕用納粹德國元帥保盧斯來交換自己的兒子(在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保盧斯被蘇軍俘虜,納粹德國曾提出用雅科夫換回保盧斯,被斯大林拒絕),卻不知道他也曾對兒子出手相救過。
編輯/夕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