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宣德爐之橋耳鈍錐足及其仿品

      2016-11-03 11:37:15林亞興
      藝術(shù)品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御制宣德香爐

      文/林亞興

      宣德爐之橋耳鈍錐足及其仿品

      文/林亞興

      宣德時期的御制銅香爐俗稱宣德爐,鑄于宣德年間,它是當(dāng)時冶煉技術(shù)與鑄銅制作藝術(shù)杰出的代表作。宣德時期鑄制的橋耳鈍錐足銅香爐造型簡潔、典雅、精致美觀,令人有出神入化之感。

      圖1 明 永樂款銅香爐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2 明 永樂款銅香爐款 廣東省博物館藏

      橋耳鈍錐足銅香爐是銅香爐中最常見的器形。橋耳鈍錐足銅香爐有“小橋耳”和“大橋耳”兩種,小橋耳俗稱“沖天耳”;大橋耳俗稱“鳳眼耳”或“橋耳”。橋耳鈍錐足銅香爐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永樂時期(1403—1424),它是參照宋代名窯瓷器的精品樣式鑄制出來的。永樂時期的橋耳鈍錐足銅香爐的底款有“大明永樂年制”六字,銅香爐刻有國號和年號款是從永樂時期開始。

      宣德時期(1426—1435)的御制銅香爐俗稱宣德爐,鑄于宣德年間,它是當(dāng)時冶煉技術(shù)與鑄銅制作藝術(shù)杰出的代表作。宣德時期鑄制的橋耳鈍錐足銅香爐造型簡潔、典雅、精致美觀,令人有出神入化之感。宣德爐的器表裝飾率先使用涂料著色工藝、灑金工藝和色斑工藝,使宣德爐器表的色調(diào)多姿多彩。由于具有這些特點,自宣德以來的數(shù)百年間,橋耳鈍錐足宣德爐成為仿鑄最流行的銅香爐器形。

      宣德爐最早的仿制者是吳邦佐,他是負(fù)責(zé)監(jiān)督鑄制宣德爐的官員,宣德爐停鑄后,吳邦佐即按照鑄造宣德爐的方法,并雇用原鑄制宣德爐的工匠自行鑄造。他所鑄之爐精巧典雅,可與宣德爐媲美,其器款為篆書“琴書侶”或楷書“宣德五年臣吳邦佐造”或“大明宣德五年監(jiān)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其后,戶部尚書黃福也雇用這些工匠仿鑄宣德爐,器款為楷書或隸書“宣德七年尚書黃福制”。從文獻資料和實物資料可知,御制宣德爐鑄于宣德三年(1428);吳邦佐仿鑄于宣德五年(1430);尚書黃福仿鑄于宣德七年(1432)。御制、吳邦佐制與黃福制的銅香爐是由同一批工匠所鑄,他們所鑄的橋耳鈍錐足銅香爐的共同特點是規(guī)整、典雅、精致美觀,其爐口較直,橋耳的弧形優(yōu)美,腹部勻稱得體、恰到好處,鈍錐足圓渾、豐滿。由于宣德爐馳名遐邇,欣賞銅香爐者都喜愛宣德爐。明代宣德時期至清朝的數(shù)百年間,橋耳鈍錐足宣德爐在不斷地仿鑄流行,仿鑄的小橋耳銅香爐的形制一直沒有什么變化。清代仿鑄的大橋耳銅香爐的橋耳弧度加大,整個器形失去勻稱,加上制作粗劣,欠缺美感。橋耳鈍錐足銅香爐底款“大明宣德年制”的“德”字心上省略一橫的銅香爐是明代所鑄,保留一橫者大多數(shù)是清代鑄造。

      圖3 明 小橋耳鈍錐足宣德爐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4 明 小橋耳鈍錐足宣德爐款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5 明 大橋耳鈍錐足宣德爐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6 明 大橋耳鈍錐足宣德爐款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7 明 琴書侶款銅香爐

      圖8 明 琴書侶款銅香爐款

      御制宣德爐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器款書法與永樂爐的“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楷書器款書法比較相似,字體運筆的筆法與書寫習(xí)慣基本相同,應(yīng)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筆。清朝人王應(yīng)奎所著《柳南隨筆》談及御制宣德爐器款是由明代永宣時期書法名家沈度所書寫。沈度曾任翰林學(xué)士,擅長篆、隸、楷、行等書體,而深受永樂皇帝的賞識,被其譽為“我朝的王羲之”,名重一時。御制永樂爐及其后的御制宣德爐器款由沈度書寫則是理所當(dāng)然了。

      御制宣德爐的辨識是根據(jù)其形制和器款兩方面來衡量。一是以吳邦佐、黃福與嚴(yán)東樓仿鑄的宣德爐最為精巧典雅,可與宣德爐媲美。造型與制作比吳邦佐、黃福、嚴(yán)東樓仿鑄的宣德爐更勝一籌者就是御制宣德爐了。二是以永樂爐與宣德爐的器款書法均出自永宣時期的書法家沈度,這可以永樂爐的器款書法作參照、佐證。

      以下介紹一些典型的橋耳鈍錐足銅香爐供愛好者鑒賞。

      永樂款銅香爐(圖1)通高7.8厘米,口徑11.2厘米,鑄于明代永樂時期。永樂款銅香爐口部微侈,折沿,上立兩只橋形耳,短頸,鼓腹,下有三只鈍錐足。器物外底正中刻陽文楷書款“大明永樂年制”六字(圖2)。廣東省博物館藏品。

      小橋耳鈍錐足宣德爐(圖3)通高9.5厘米,口徑13厘米,器表呈啡色,這是鑄于明代宣德時期的御制銅香爐。爐口微侈,平沿,口沿立一對橋耳,頸微束,鼓腹,下有三只鈍錐足,器物外底正中刻陽文楷書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圖4)。橋耳鈍錐足宣德爐造型簡潔、典雅、精致美觀,是銅香爐中的楷模,成為明清時期仿造宣德爐中最常見的銅香爐形制。廣東省博物館藏品。

      大橋耳鈍錐足宣德爐(圖5)通高10厘米,口徑16厘米,器表呈深褐色。這是鑄于明代宣德時期的御制銅香爐。爐口微侈,平沿,口沿立一對橋耳,頸微束,鼓腹,下有三只鈍錐足,器物外底正中刻陽文楷書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圖6)。廣東省博物館藏品。

      圖9 明 尚書黃??钽~香爐 中山大學(xué)博物館藏

      圖10 明 尚書黃??钽~香爐款 中山大學(xué)博物館藏

      圖11 明 灑金橋耳銅香爐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12 明 灑金橋耳銅香爐款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13 清 雍正款鎏金銅香爐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14 雍正款鎏金銅香爐款 廣東省博物館藏

      琴書侶款銅香爐(圖7)通高10.5厘米,口徑14.5厘米,明代宣德時期吳邦佐所鑄。琴書侶款銅香爐口部微侈,弧沿,上立兩只橋形耳。短頸,鼓腹,下有三只鈍錐足,足內(nèi)空心。器物外底正中刻陽文篆書扁方印款“琴書侶”三字(圖8)。

      尚書黃福款銅香爐(圖9)通高12厘米,口徑20厘米,明代宣德時期戶部尚書黃福所鑄。爐口微侈,平沿,口沿立一對橋耳,頸微束,鼓腹,下有三只鈍錐足,器物外底正中刻陽文楷書款“宣德七年尚書黃福制”九字(圖10)。中山大學(xué)博物館藏品。

      灑金橋耳銅香爐(圖11)通高9.2厘米,口徑13厘米,器為銅質(zhì),褐色,器表貼金片,鑄于明末清初。爐口微侈,平沿,口沿立一對橋耳,頸微束,鼓腹,下有三只鈍錐足,器物外底正中刻陽文楷書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圖12)廣東省博物館藏品。

      雍正款鎏金銅香爐(圖13)高9.5厘米,口徑14厘米,表面鎏金,鑄于清代雍正時期。爐為直口,平沿,口沿上立一對橋耳。腹部微鼓,下有三只鈍錐足,器物外底正中刻陽文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圖14)。廣東省博物館藏品。

      (本文作者任職于廣東省博物館)

      責(zé)編/楊元元

      猜你喜歡
      御制宣德香爐
      程家玉
      洪武、永樂、宣德、成化古瓷鑒定技巧
      南宋《太宗皇帝御制戒石銘》碑(梧州本)
      青玉雕御制詩描金長方形插屏
      紫禁城(2020年6期)2020-07-24 09:24:32
      一個銅香爐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48
      清宮藏瓷中為何少見宣德蟋蟀罐?
      香爐的養(yǎng)鼻之道
      幸福(2017年18期)2018-01-03 06:34:58
      乾隆御制“湘江秋碧”
      宣德爐為何是文房首器
      乾隆御制嘎巴拉式蓋盒
      禄丰县| 宿迁市| 容城县| 安塞县| 梁平县| 长葛市| 太仓市| 荔波县| 阳西县| 德惠市| 龙门县| 鄂尔多斯市| 铜山县| 武定县| 宝山区| 贡嘎县| 东至县| 什邡市| 西乌珠穆沁旗| 汤阴县| 易门县| 平湖市| 云南省| 克东县| 华亭县| 西乌| 石楼县| 宜春市| 郧西县| 麻江县| 皮山县| 宣化县| 扶余县| 湖口县| 罗田县| 富源县| 称多县| 抚顺市| 鄄城县| 青神县|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