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秋天是品蟹的季節(jié),而我國也有著悠久的品蟹歷史和精致的品蟹文化。若是敲碎掰開狼吞虎咽,就如《紅樓夢》里妙玉說茶喝了三杯四杯,是“牛飲”了。文人雅致,品蟹賦詩,吃蟹也有著許多講究。明清時代文人雅士舉行蟹宴,不僅僅是吃螯剔肉,解饞饕食,而是品蟹、飲酒、賞菊、吟詩,為金秋時節(jié)的風流韻事。這種吃蟹的樂趣在《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筆下有充分而生動的描寫,讀之回味無窮,令人難忘。
品蟹
明清時代,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賞菊吟詩啖蟹時,人人皆備有一套專用工具,蘇滬杭俗稱“蟹八件”。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圓錘、長柄斧、長柄叉、圓頭剪、鑷子、釬子、小匙,分別有墊、敲、劈、叉、剪、夾、剔、盛等多種功能,造型美觀,閃亮光澤,精巧玲瓏,使用方便。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熱氣騰騰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后拿釬、鑷、叉、錘,或剔或夾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輪番使用,一個個功能交替發(fā)揮,好像是彈奏一首抑揚頓挫的食曲。當用小湯匙舀進蘸料,端起蟹殼吃的時候,那真是一種神仙般的快樂,風味無窮。靠了這蟹八件,蘇州人把陽澄湖大閘蟹吃得干干凈凈。
散文家梁實秋是一個極愛美食的人,作品《雅舍談吃》寫盡了他一生吃過的美食。其中專門有一篇談吃的,今日讀來,依然讓人口水橫流。
蟹(節(jié)選)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當然我說的是河蟹,不是海蟹。在臺灣有人專程飛到香港去吃大閘蟹。好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從香港帶回了一簍螃蟹,分饗了我兩只,得膏饞吻。
蟹不一定要大閘的,秋高氣爽的時節(jié),大陸上任何湖沼溪流,岸邊稻米高粱一熟,率多盛產(chǎn)螃蟹。在北平,在上海,小販擔著螃蟹滿街吆喚。
七尖八團,七月里吃尖臍(雄),八月里吃團臍(雌),那是蟹正肥的季節(jié)。記得小時候在北平,每逢到了這個季節(jié),家里總要大吃幾頓,每人兩只,一尖一團。照例通知長發(fā)送五斤花雕全家共飲。有蟹無酒,那是大煞風景的事。《晉書·畢卓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我們雖然沒有那樣狂,也很覺得樂陶陶了。
母親對我們說,她小時候在杭州家里吃螃蟹,要慢條斯理,細吹細打,一點蟹肉都不有糟蹋。食畢要把破碎的蟹殼放在戥子上稱一下,看誰的一份兒分量輕,表示吃得最干凈,有獎。我心粗氣浮,沒有耐心,蟹的小腿部分總是棄而不食,肚子部分囫圇略咬而已。每次食畢,母親教我們到后院采擇艾尖一大把,搓碎了洗手,去腥氣。
在餐館里吃“炒蟹肉”,南人稱“炒蟹粉”,有肉有黃,免得自己剝殼,吃起來痛快,味道就差多了。西餐館把蟹肉剝出來填在蟹匡里(蟹匡即蟹殼)烤,那種吃法別致,也索然寡味。
食蟹而不失原味的唯一方法是放在籠屜里整只地蒸。在北平吃螃蟹的唯一好去處是前門外肉市正陽樓。他家的蟹特大而肥,從天津運到北平的大批蟹,到車站開包,正陽樓先下手挑揀其中最肥大者,比普通擺在市場或販手中者可以大一倍有余。我不知他是怎樣獲得這一特權的。
蟹到店中畜在大缸里,濘澆雞蛋白催肥,一兩天后才應客。我曾掀開缸蓋看過,滿缸的蛋白泡沫。食客人一份小木槌小木墊,黃楊木制,旋床子定制的,小巧合用,敲敲打打,可免牙咬手剝之勞。我們因為是老主顧,伙計送了我們好幾副這樣的工具。
這個伙計還有一個絕招,能吃活蟹,請他表演,他也不辭。他取來一只活蟹,兩指掐住蟹匡,任它雙螯亂舞,輕輕把臍掰開,咔嚓一聲把蟹殼揭開,然后扯碎入口大嚼,看得人無不心驚。據(jù)他說味極美,想來也和吃熗活蝦差不多。
在正陽樓吃蟹,每客一尖一團足矣,然后補上一碟烤羊肉夾燒餅而食之,酒足飯飽。別忘了要一碗氽大甲。這碗湯妙趣無窮,高湯一碗煮沸,投下剝好了的蟹螯七八塊,立即起鍋注在碗內(nèi),撒上芫荽末、胡椒粉和切碎了的回鍋老油條。除了這一味氽大甲,沒有任何別的羹湯可以壓得住這一餐飯的陣腳。以蒸蟹始,以大甲湯終,前后照應,猶如一篇起承轉合的文章。
蟹黃蟹肉有許多種吃法,燒白菜、燒魚唇、燒魚翅,都可以。蟹黃燒賣則尤其可口,唯必須真有蟹黃蟹肉放在餡內(nèi)才好,不是一兩小塊蟹黃擺在外面做樣子的。蟹肉可以腌后收藏起來,是為蟹胥,俗名為蟹醬。這是我們古已有之的美味。
賞菊
重陽節(jié)有登山、賞菊、配茱萸的習俗。菊花始終是詩詞里的主角,而小編腦海里印象最深的菊花詩,卻是一個大武夫所作,這個人就是黃巢。黃巢是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可是卻十分殘暴。年輕時參加科舉,屢不及第,寫了這首詩,以抒心中的郁結不滿和志向抱負。
不第后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片名便是出自這里。這首詩豪放萬丈,霸氣十足。還有一首據(jù)說是黃巢兒時所作。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當時黃巢寫完這首詩,他父親被嚇壞了。沒想到多年之后,黃巢真的造反,幾乎要推翻唐朝統(tǒng)治。
唐朝元稹也寫過《菊花》:
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宋代蘇軾有《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除了菊花,秋天還有爛漫的楓葉可賞。說起楓葉,自然是北京香山的楓葉最好。漫山如霞似火,奪目耀眼。唐朝杜牧曾有詩言及楓葉,即為著名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除了賞菊,賞紅葉,秋天還有菊花酒,還有桂花糕。秋天是雅致的季節(jié),有秋天獨特的美酒美食與美景。秋天來了,不可辜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