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廣明
“深感自責,決不再犯!”承認自己犯錯誤時這樣表示再通常不過了。細想一下,這里說的“不再犯”,并非說今后永遠不犯任何錯誤,那是大話、空話,而是說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是可以做得到的。文化心理古今相通,儒家經(jīng)典《論語》記載: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之中,誰最好學? 孔子回答說:“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薄安毁E過”,也就是不重復(fù)自己的過錯,這一思想觀點古往今來受到推崇。我們現(xiàn)在講“不貳過”,既是吸收古代文化精華,又是對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值得認真體味,積極踐行。
犯過的錯誤不再犯,想來簡單,說來容易。譬如兒童不知刀的厲害,一不小心割破了手,從此就不再覺得刀好玩了?!巴娴陡钍帧钡腻e誤一般不會再犯。成人的事情呢?由于缺少經(jīng)驗和知識,犯錯誤的事也不少。譬如群眾健康的事令人關(guān)注,有些衛(wèi)生標準明確,而有些危害健康的飲食習慣還有爭議,出現(xiàn)過一次重大事件,或是科技上有了新發(fā)現(xiàn),認識到以往觀念和工作的失誤,于是決定改弦易轍,決不重復(fù)錯誤??鬃诱f的“不貳過”,是稱贊顏回的品格時說的,還認為顏回之后,很少有人做得到?!安毁E過”是較高的人生修養(yǎng)的標準,做得到、做得好絕不是輕易之事。
換個角度想一想,便覺“不貳過”的復(fù)雜與艱難。人們并非極少重復(fù)犯錯,“貳過”乃至“多過”屢見不鮮。怎么會重犯錯誤?可以仔細梳理梳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那是教訓太慘痛,感受太真切,才做出過度的反應(yīng)。而常見的情況是,有些錯誤自己意識到了,對別人承認了,但并沒有痛心的感受,未能深化認識,剖析原因和危害,重犯類似錯誤非??赡堋H藗冮_始做某件事時,沒有想到從以往經(jīng)歷中汲取教訓,犯過的錯誤早已拋到腦后,到鑄成大錯才猛然醒悟到,這不是重犯錯誤嗎!犯過的錯誤可以警醒不可重犯,也可能令人重蹈覆轍。犯了錯會導(dǎo)向何方,關(guān)鍵看怎樣對待錯誤。不重復(fù)犯錯誤并不容易,有決心有毅力有方法,才可能“不貳過”。
犯錯的后果令人心情沉重,但后果往往不是立刻就出現(xiàn)的,“苦頭”的開端可能是“甜頭”,這也是人們重復(fù)犯錯的原因。比如有的領(lǐng)導(dǎo)干部喜歡獨斷專行,造成過失誤,但還是覺得大權(quán)獨攬的感覺好,做決策聽不進不同意見。至于承擔后果、追究責任那是將來的可能,是充滿變數(shù)的事情,濫權(quán)的任性、用權(quán)的瀟灑則先享受到了。官員利用公權(quán)犯錯,有個顯著特征,就是錯誤行為的后果往往體現(xiàn)為事業(yè)和群眾的損失,個人當然可能擔責,但如果缺乏嚴格追責機制,很可能不了了之。有些干部對自己犯錯的教訓做不到刻骨銘心,輕易重犯錯誤,與事業(yè)心、責任心的缺失密切相關(guān)。
有點權(quán)力的人可能犯以權(quán)謀私,以至踐踏法紀的錯誤,這類錯誤不同于工作中的過失,當事者往往清楚錯誤的性質(zhì),用民脂民膏中飽私囊,怎能不生負罪感?知紀違紀,知法犯法,為什么敢做?無非企圖隱藏不露、逍遙法紀之外罷了。很多腐敗分子開始受賄數(shù)額還不大,接下來便欲壑難填。一次犯錯、犯罪,開啟了罪惡之門,豈止是“貳過”,而是“十過”“百過”“千過”!由此看來,“不貳過”也得有個前提,就是個人有改正錯誤的堅定決心。如果自己不想改過,樂此不疲,怎能“不貳過”?有的腐敗分子判刑之后,才痛悔自己不該邁出違法亂紀的第一步,走錯了一步,就應(yīng)懸崖勒馬,這已成了他們悔罪的“套話”,真實性令人生疑。有了第一步,嘗到了個人的“好處”,名聲地位又毫無損傷,怎能輕易剎車?受查處了做出決不再犯的表示,實際也是用不上的空話,身陷囹圄,名聲掃地,為人不齒,還有可能再去索賄受賄嗎?人都可能犯錯,但要盡一切努力,不犯足以毀滅自己的錯。有的重大錯誤和罪行,一次足以毀掉人的前途命運,撞到南墻才談“不貳過”為時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