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崇政
隨著《爸爸去哪兒3》的開播,觀眾發(fā)現(xiàn)除了真正的明星爸爸們外,新加盟了“實習奶爸”。其中,中國擊劍隊的90后鮮肉董力自從奧運會后一直備受關(guān)注。
大眾關(guān)注擊劍隊的隊員,不外乎他們顏好,腿長,貴族范兒。不過,在歷史上曾作為貴族運動的擊劍,如今卻慢慢“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世紀的貴族武器——一言不合,“我們?nèi)ソ纪獗葎Π?!?/p>
面罩、斗篷、長腿、一把佩劍,提起擊劍,人們很自然便會聯(lián)想到阿蘭·德龍扮演的游俠“佐羅”。正如法國人認為法語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語言”一樣,熱愛擊劍的人也認為這項運動是世界上“最優(yōu)雅”的運動。
擊劍起源于中世紀的歐洲,在當時,擊劍、騎馬、游泳、打獵、下棋、吟詩和投槍,被列為騎士七種高尚運動。為了研究和推動擊劍技術(shù)發(fā)展,歐洲各國紛紛成立擊劍行會。
中世紀時,劍是貴族、騎士隨身必備的武器。14世紀的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出現(xiàn)了令人炫目的騎士階層,他們以精湛的劍術(shù)縱橫天下,一時間成為上流社會趨之若騖的時尚,以致于發(fā)展到貴族之間解決糾紛,動輒拔劍相向,一劍定生死。
史料文字記載:“1588年到1601年法國決斗成災,20年里巴黎就有8000名貴族、紳士在決斗中斃命?!彼麄冎g一言不合,便以決斗決勝負?!拔覀?nèi)ソ纪獍伞?,儼然成為那時候人們最熟悉不過的挑戰(zhàn)語言。因決斗上流社會人員傷亡數(shù)目不斷攀升,導致了王室及貴族階層的警覺與恐懼。
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為此發(fā)出禁令不許決斗,直至1627年甚至將一位公爵處決,也仍然未能平息“決斗熱”。
擊劍之所以被稱為貴族運動,不僅僅是源自其使用階層,也因為其運動禮儀。中世紀盛行決斗,決斗前雙方選定助手、證人,組成仲裁并由他們商定決斗時間、地點、武器,處理善后事宜。如果用劍決斗,交鋒前雙方要舉劍于眉間向?qū)Ψ骄炊Y致意,意思是“準備好了,開始吧!”生死之爭,也不失騎士風度,這些禮儀一直沿用下來。
這種騎士風度在“佐羅”身上有完美的體現(xiàn):盡管佐羅先生屢屢除暴安良、劫富救貧,卻很少傷及人的性命。在擊敗對方、訂下條約就收手,充分體現(xiàn)了紳士劍客的作風。其最令人難忘的也是他最強的招式莫過于在對手身上留下一個“Z”字標志。這個標志往往讓對手聞風喪膽,不戰(zhàn)而逃。
在歐洲歷史上,傳說有過不少劍術(shù)大師,他們有的為王公貴族演練取樂,有的給富戶去看家護院、當保鏢,有的行俠仗義,劫富濟貧。因此,劍術(shù)備受人們的推崇。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現(xiàn)代武器的使用,擊劍逐漸失去了軍事價值,越來越向強身健體、表演比賽的方向發(fā)展,變成了一種運動項目。
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起,擊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先生本人就是一位擊劍好手。花劍、重劍、佩劍三個劍種的男女個人和男女團體項目的比賽,都是世界錦標賽的正式比賽項目,其中女子佩劍項目是1999年首次設(shè)立。
從面罩到服裝:
中看又中用的擊劍“武妝”
擊劍的貴族氣質(zhì),決定了它在展示的時候,也必須有配套的服裝來陪襯。
在擊劍盛行的年代,法律規(guī)定騎士必須身穿浮花織錦的外衣和斗篷,下穿馬褲和長筒襪才能進行擊劍,尤其當巴黎六名資格最老的劍師被冊封為世襲貴族之后,擊劍成為了當時最時尚的一種活動。
然而,這項高貴的運動卻一直沒有擺脫暴力的陰影。
為了避免讓高貴的運動沾染血污,1776年,法國著名擊劍大師拉·布瓦西埃發(fā)明了面罩,這一發(fā)明使擊劍運動進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人們戴上面罩、手套,穿上擊劍服,就可以安全地進行一連串的攻防交鋒。這也促使另一種擊劍方式的誕生——
1885年開始,熱衷于決斗的紳士和貴族在習武廳練習時,使用三棱形劍,交鋒不限部位,這就是延續(xù)至今的重劍。
18世紀末,匈牙利人對東方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早期騎兵彎形短刀進行改革,于劍柄上裝配了一個像彎月形的護手盤,擊劍時起到保護手指的作用。后來,意大利擊劍大師朱賽普·拉達葉利將它進一步改進,使它能在擊劍運動和決斗中使用,并根據(jù)騎兵作戰(zhàn)特點,規(guī)定有效部位為腰帶以上,這便成為現(xiàn)代佩劍的前身。
面罩也是擊劍時的必備裝束。佐羅的面罩只是為了增加神秘感,而騎士們的鐵盔雖然起到安全作用,但未免沉重。于是,金屬面罩誕生了。
金屬面罩的問世堪稱擊劍運動史上的里程碑,但是普通輕細金屬絲的材質(zhì)仍然略顯粗糙,以至于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1982年擊劍世界錦標賽中,蘇聯(lián)花劍冠軍斯米爾洛夫不幸被擊穿面罩當場死亡,引起人們對防護面罩安全性能的進一步關(guān)注。
后期的擊劍面罩由直徑小于1毫米的高強度輕質(zhì)鋼絲制成,總重量不超過2公斤,網(wǎng)眼小于2.1毫米,能夠抗擊160公斤壓力不變形。另外相連的布質(zhì)護頸要下伸到鎖骨,以保證運動員頭頸部的安全。但是這一層鐵紗不僅遮擋光線影響運動員的視覺,而且使得本該瀟灑飄逸的劍客在觀眾眼中就像兩個笨頭笨腦的音箱。“鐵幕時代”的擊劍運動少了點眼神的交鋒,卻多了幾分神秘感。
從2002年起,國際劍聯(lián)推薦使用透明面罩。其主要表面和舊面罩一樣仍為金屬網(wǎng)狀,只是眼鼻部位改用了像玻璃一樣透明而堅固的聚碳酸酯材料。
在國際劍聯(lián)看來,透明面罩能讓人們在電視轉(zhuǎn)播中清楚看到運動員的面部表情,尤其是當劍刺來時那種恐懼撲面而來的效果使得運動員們比以前更人性化。而且新面罩在中劍后還會亮起前額的小燈,這樣就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從2008年奧運會仲滿拿了擊劍冠軍之后,從北京開始一直到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擊劍的推廣日趨成熟,不僅僅是成年人,學校也開始重視青少年的擊劍訓練和培養(yǎng),擊劍運動開始走向平民化。
國內(nèi)許多城市已經(jīng)出現(xiàn)針對4至6歲幼兒的擊劍培訓課程,而且這樣的課程在歐美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安全驗證,所使用的塑料器材安全、課程設(shè)計也非常有趣。對于兒童來說,骨骼還沒成型,擊劍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鍛煉身體和骨骼的方式;對于成年人來說,擊劍的主要作用更多地在于減壓、鍛煉思維,通過擊劍運動中的得分來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對于初次接觸擊劍運動的學員,要根據(jù)不同的性格分配不同的劍,玩花劍的像紳士,玩佩劍的像武士,玩重劍的更像是謀士,分別講究的是技巧、氣勢和耐心。例如重劍更適合那些比較穩(wěn)重、心理素質(zhì)比較好的人。
“擊劍有助于培養(yǎng)一個人有禮、有節(jié)的風范,同時也能開發(fā)大腦?!钡拇_,在中世紀的歐洲,如果用劍決斗,禮儀是很多的,比如交鋒前雙方要舉劍于眉間向?qū)Ψ骄炊Y致意,即使生死之爭也不失騎士風度,這些禮儀一直沿用至今。“在擊劍交鋒過程中雙方斗智斗勇,要求孩子仔細觀察對方,并迅速作出判斷果斷出擊,這能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反應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有效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币晃粨魟銟凡控撠熑苏f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