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婷
(四川省南充蠶種場,四川,南充,637000)
?
淺談蠶病的識別及防治
凌婷
(四川省南充蠶種場,四川,南充,637000)
蠶病對蠶桑生產影響很大,是導致蠶農養(yǎng)蠶減產減收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蠶病的種類很多,可分為傳染性蠶病和非傳染性蠶病兩大類。傳染性蠶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真菌、原生動物等侵入蠶體并在蠶體內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并可通過病蠶傳染給健康蠶。非傳染性蠶病是指由非病原,如節(jié)肢動物的侵害、農藥中毒、機械創(chuàng)傷等引起的病害。生產上由于對各種蠶病認識不清,找不到發(fā)生的原因,造成工作的被動,為了減少蠶病發(fā)生,提早采取預防措施,本文就我省主要的蠶病識別和相應的防治方法作一介紹。
1.1蠶病傳染的條件
傳染性蠶病的發(fā)生要有以下條件:一是必須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二是通過特定的傳染途徑侵入蠶體,有特定的寄生部位及排出路線;三是具備蠶病發(fā)生必需的環(huán)境條件。
1.2蠶病傳染的途徑
蠶病的傳染原侵入蠶體的途徑有接觸傳染(如各種真菌病等)、創(chuàng)傷傳染(如各種真菌病、敗血病等)、食下傳染(各種傳染病、細菌病及微粒子病等)、胚種傳染(微粒子病)等四種方式。
2.1傳染性蠶病
傳染性蠶病包括病毒病、細菌病、真菌病和原生動物病等四大類。
2.1.1病毒病。病毒病生產上最常見、危害最嚴重,在不同季節(jié)都有發(fā)生,特別是夏秋季,由家蠶病毒引起,主要包括核型多角體病(病毒寄生于血細胞和體腔內各種組織的細胞核,在其中形成規(guī)則的六型多角體)、質型多角體病(病毒寄生于中腸圓筒形細胞中,在細胞質內形成不規(guī)則的多角體)、病毒性軟化病(又稱空頭病,病毒主要寄生于中腸杯形細胞中,不形成多角體)、膿核病(病毒寄生于中腸圓筒形細胞核中,不形成多角體)。各種家蠶病毒病病癥與防治方法見表1。
2.1.2細菌病。家蠶細菌病是常見的蠶病,每季都有發(fā)生,以高溫多濕的夏秋季發(fā)生較多。主要包括細菌性敗血病(細菌侵入蠶的幼蟲、蛹、蛾的血液中大量繁殖,導致血液變性、組織解體的全身性疾病)、細菌性中毒癥(又稱卒倒病,蠶食下芽孢桿菌所產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中毒)、細菌性腸道病(又稱起縮病,細菌在蠶體消化管內繁殖而引起的疾病)。各種細菌病病癥與防治方法見表2。
2.1.3真菌病。家蠶真菌病屬于亞急性病,由各種真菌引起蠶、蛹、蛾發(fā)病。病蠶死亡后的尸體多數出現僵化現象,又稱硬化病或僵病。主要包括白僵病、黃僵病、綠僵病、曲霉病等。各種真菌病病癥與防治方法見表3。
2.1.4原生動物病。由家蠶的原生動物如微粒子原蟲、變形蟲及錐蟲等通過食下或胚種傳染引發(fā),桑蠶微粒子病屬檢疫對象。病癥與防治方法見表4。
2.2非傳染性蠶病的識別及其防治
非傳染性蠶病包括節(jié)肢動物病害、中毒癥等兩大類。其中以中毒癥較為嚴重。
2.2.1節(jié)肢動物病害。主要包括蠅蛆病(多化性蠶蛆蠅產卵于蠶體表面,孵化后的幼蟲在蠶體內寄生而引起的病害)、虱螨病(由赫氏蒲螨寄生于幼蟲、蛹、蛾而發(fā)生的病害)、螫傷病(由桑樹害蟲盜毒蛾、刺蛾等幼蟲的毒毛直接螫傷蠶體而引起的病害)等。病癥與防治方法見表5。
2.2.2中毒癥。中毒癥是由某些有毒物質作用于蠶體,破壞蠶體正常的生理機能而引起的一類蠶病,主要包括農藥中毒、工廠廢氣中毒、煤氣中毒等。病癥與防治方法見表6。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重點是蠶期前、養(yǎng)蠶期和蠶期結束后的消毒。
3.1.1養(yǎng)蠶前的消毒防病。為了消滅上一季養(yǎng)蠶遺留下來的病原,同時為本季養(yǎng)蠶打下基礎,要求是消毒前把養(yǎng)蠶場所及蠶具等打掃、洗凈,使病原充分暴露。蠶室、蠶具在第一次用漂白粉液(濃度為1%~1.2%)消毒后,需用甲醛水溶液(濃度2%)結合硫磺熏煙(蠶室密閉30min以上)再進行一次消毒,清除蠶室內外的病蠶尸體、繭絲屑物、蠶沙、雜草、垃圾,同時堵塞鼠洞、蟻穴,清除越冬的虱螨寄生,用新鮮石灰漿噴灑蠶室四壁等。消毒后保證蠶室、蠶具等不再污染。
3.1.2蠶中的消毒防病。為了防止病原積累、擴散及再感染,要求隔離、淘汰病蠶,用防僵粉(小蠶2%、大蠶3%)或新鮮石灰粉(1~2齡用焦糠石灰粉,3~5齡中期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防止蠶座內感染。建立經常性的防病衛(wèi)生制度,掌握蠶易感期嚴格消毒,蠶沙要及時處理,病蠶及其尸體要放入消毒缸中。
3.1.3養(yǎng)蠶后的消毒防病。目的是不讓病原擴散,集中消滅,為下季養(yǎng)蠶創(chuàng)造條件,要求要及時、徹底,不讓病原擴散。采繭后要將所有的蠶室、蠶具先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或1%~2%的石灰漿噴灑消毒后再打掃清洗。
3.1.4消滅桑園害蟲,防止交叉感染。防止桑園害蟲與家蠶的交叉感染,在做好病蟲預測預報,適時、有效地防治病蟲的前提下,采葉前2~3d摘除蟲口葉,結合用0.3%~0.4%的漂白粉澄清液作葉面消毒,可消毒防病,提高蠶繭產品質。
3.2嚴防農藥污染。
首先防止農藥污染桑葉。農田施用農藥時應考慮方法和風向,勿污染桑葉。桑園施藥防蟲必須注意安全,牢記殘效期,選用殘效期短的農藥,同時鄰里之間要相互諒解,互通桑園施用農藥的品種及時間。其次是防止蠶室、蠶具和養(yǎng)蠶用品被農藥污染,做到蠶室不堆放農藥,蠶具不放農藥,養(yǎng)蠶用品不接觸農藥;最后要防止飼養(yǎng)員衣、物、手、足沾染農藥或攜帶農藥,避免農藥引起蠶兒中毒。
3.3發(fā)病后的應急措施
3.3.1傳染性蠶病的應急措施。首先應選除病蠶,投入消毒缸內,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水劑或新鮮石灰粉、防僵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用漂白粉水劑消毒時,小蠶期15min后撒焦糠),直至不發(fā)病為止。其次是隔離蠶室蠶具,用含有效氯3%的漂白粉液進行再消毒,防止病原擴散,同時做好蠶沙的堆制工作。第三應做好藥物添食工作,每齡一次或定時添食氯霉素500~1000單位可防細菌病,用防僵粉或木屑、谷殼、硫磺(3g/m3,30min)等每天堅持熏煙一次,可防止僵病的蔓延。最后選葉飼養(yǎng),增強蠶體質,精選良葉,鮮桑飽食,提高抗病力,同時加強未發(fā)病蠶的管理,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堅持防病衛(wèi)生制度。
3.3.2非傳染性蠶病的應急措施。首先應立即隔離毒源或蟲源,更換蠶室及蠶箔,立即除沙,對蠶蛆蠅用滅蠶蠅添食(25%,500倍液,40%、800倍液)和體噴(25%、300倍液,40%、480倍液);對農藥中毒應馬上加眠網除沙,敞開門窗,通風透氣,多撒隔沙材料以隔離毒物。將蠶放于空氣流通的地方,喂鮮葉,并找出毒源加以切斷或消除。其次是降溫排濕,良桑飽食,增強蠶兒體質,提高抗病力。
表1 家蠶病毒病病癥與防治方法
表2 家蠶細菌病病癥與防治方法
表3 家蠶真菌病病癥與防治方法
表4 家蠶原生動物病病癥與防治方法
表5 家蠶節(jié)肢動物病害病癥與防治方法
表6 家蠶中毒癥病癥與防治方法
凌婷(1992-),女,大專,從事蠶種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