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的人物畫廊中,魏豹大人是不應(yīng)該被人遺忘的。這倒不是說他有什么翻云覆雨的本領(lǐng),但他人生之劇的悲情謝幕卻別有一番趣味。有人說這是性格缺陷使然,反復(fù)無常才讓他不得善終。其實,那是政治投機,投機的結(jié)局,可能就是兩手空空。
魏豹是魏國王族后裔,秦王嬴政滅了六國后,魏豹就被貶為庶民。陳勝起義之后,傾覆之國又紛紛借尸還魂。于是,魏豹的機會也來了。其實,命運之神最先眷顧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兄長魏咎。可惜的是,魏咎無能,王位尚未坐熱,秦將章邯殺將過來,他便自焚身亡。魏國再次崩潰后,魏豹便投奔楚懷王而去了。投奔楚懷王,就是投奔項羽。因為楚懷王不過是項羽扶植起來的一個傀儡而已。人到了絕境,找什么樣的靠山是很重要的,它必須符合兩大條件:一是政治主張相似,面對的是共同的敵人;二是實力強大,能夠讓你卷土重來。那時的楚國如日中天,天下宗主非他莫屬。果然,楚懷王一拍胸脯,就給他幾千復(fù)仇精兵。魏豹只用了短短數(shù)月,就收復(fù)了大片河山。因此,楚懷王和項羽就封他做了西魏王。盡管國土面積因項羽霸占而緊縮了不少,但國再小也是國,王再小也是王。怎么說他此時已與漢王劉邦平起平坐了。因此,我們有理由說,魏豹大人的第一次政治投機,毫無疑問是有戰(zhàn)略眼光的,那時項羽的集團公司紅火得很,買了他的股票,自然是只賺不虧的。
問題在于,漢王劉邦野心太大,人在蜀中,心懷中原,趁項羽不備,突然回師,滅了章邯,平定了三秦。魏豹見劉邦的大軍勢如破竹,市場行情看漲,他來不及與諸“董事”商量,就把整個國家作為股份投進(jìn)了劉氏集團。為了表示忠誠,又趁項羽伐齊之時,率部隨劉邦攻下了楚國國都彭城。此時的魏大人很有幾分洋洋得意,以為撿到了一個天大的便宜,從此又有了更堅實的臂膀可以依靠。殊不知,劉邦在彭城尚未站穩(wěn)腳跟,項羽如天兵一般突然襲來,漢軍不但落荒而逃,劉邦也險些丟了性命。此刻的魏大人后悔不迭,又開始打起退市的主意。但人在漢營,脫身不易,便以回家探望病重的父母為由請了事假?;氐轿簢?,魏大人立刻翻臉,斷了黃河渡口,背叛了新的主子。其實,反過來推演歷史結(jié)論,魏豹大人棄楚投漢,是一次優(yōu)質(zhì)選擇,可惜的是此公退市太快,見劉氏集團的政治資本市場暫時性轉(zhuǎn)入低迷,撒腿便逃了。不過,此后不久,劉邦給過魏大人痛改前非的機會,指派劉氏集團第一說客和談判高手酈生先生前往魏地,勸其繼續(xù)持股。遺憾的是,魏豹大人不但拒受誘惑,且把劉邦痛快淋漓地大罵了一通。既然走到了這般田地,劉邦不再客氣,便命令韓信率部前去圍剿,幾個回合下來,魏豹大人便被生擒活拿。劉邦雖沒有滅他九族,其家人卻如數(shù)充當(dāng)了劉氏集團的雜役。劉邦雖沒有親手殺他,其項上人頭最終還是被他的手下周苛割下。人生如此謝幕,喜愛在政治資本市場中投機玩耍的魏豹大人恐怕是沒有想到的。
政治投機,是很多政客的一種嗜好。但它亦如投機股市,屬高風(fēng)險行業(yè),或功利太重,或目光短淺,或疑心多變,皆為大忌。
其實,魏豹大人還是有些能耐的。當(dāng)初助楚滅秦建過戰(zhàn)功,后來攻下彭城也是主將之一。不過,他最大的貢獻(xiàn),恐怕要數(shù)他把自己夫人薄姬拱手相讓給了劉邦。劉邦霸占薄姬之后,薄姬生下了劉恒。而劉恒后來登基繼位,成了文帝。如此,又成全了大漢王朝最負(fù)盛名的“文景之治”。僅憑這一點,我們也該記住魏豹大人,盡管這里充溢了太多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