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三招讓人物活起來
?陳芳
對小學生來說,寫人的習作非常重要,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就有7次關于人物的習作指導。從人物習作的內容來看,由寫自己到他人,包括伙伴、老師、喜歡或崇拜的人、家鄉(xiāng)名人等。從習作的要求來看,讓孩子學會描寫外貌,學會用事例來表現(xiàn)性格特征,逐步豐富習作資源。
縱覽7次習作,簡單的例文并沒有具體引導的作用,通過突出的事例來反映人物性格,孩子在三年級就能夠明白,而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這樣的標簽式指導,亦不能達到較好的啟發(fā)效果。作為家長就會有一籌莫展之難,我們不妨從感性的材料、具體的方法入手,讓寫人物的文章有技法、有層次,亦有生趣。
在三年級下學期的“為別人畫肖像”的習作練筆中,孩子或無話可寫,或人物形象干癟,或語意凌亂,父母引導也只能隔靴搔癢,因為兒童眼中的人物和成人眼里的形象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尊重兒童心理,不妨從傾聽開始,讓孩子留意身邊有特點的小伙伴,和孩子聊一聊,在眉飛色舞的談話中,習作人物的特點就會呈現(xiàn)出來。我們采取半命題寫作:“!這個人”,讓孩子在橫線上填感嘆詞。
“嗬”“咦”“嗨”“哦”“哎”“唉”“啊”……一系列的嘆詞隨即蹦出,背后生發(fā)出的不同語氣,就是一個個有豐富個性的孩子。
“嗬,這個人”有驚嘆,原本不起眼的小伙伴也有不一樣的才能!
“嗨,這個人”又好笑又好氣,讓人又愛又恨的小頑皮!
“哎,這個人”可能有點迷糊,會好心辦錯事!
一個嘆詞逗出更多話匣子,在習作時人物就會更自然,更活生生的,有點小粗心,有點小迷糊,更像孩子,而不是一個勁兒地拔高——“學習尖子”“文體超人”……
這樣的寫人習作,讓很多調皮的孩子、有孩子氣的“火”了一把!同學的習作本也變成了“香餑餑”,堪比《淘氣包馬小跳》合集!
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大作家,每個習作者面對空白稿紙,都會在腦海里蹦出“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皩懯裁础钡膯栴},一個嘆詞打開思路,讓孩子明白要寫有趣的人?!霸趺磳憽笔亲尯⒆痈Щ蟮膯栴},提筆就會直撓頭。習作技巧不妨在講解課文之時滲透,在四年級下冊的習作“雛鷹爭章——推薦他人”中,我借用課文《第一朵杏花》的開頭引入:
“陽光明媚的中午,院墻旁的一株杏樹翻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
如此靜謐、美好的中午為竺可楨的出場布置了非常有意義的場景。
特定的場景開頭,定格在瞬間,就像一幀定格的影像,這是一種寫作技巧,同時也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回憶一個人,首先浮現(xiàn)在眼前的不是性格,不是事件,而是曾經的一個場景,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場景。
不妨回憶經典電影的人物出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開場很獨特:漆黑的夜晚,淡藍色的煙霧飄散在空中,神秘的貓頭鷹盤旋著,遠處寂寞的路燈灑落微微的光,一只肥碩的貓警覺地扭頭,鄧布利多從寂靜的街道走過……這是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開頭,因為一個與魔法有關的男孩要走到大家的視線中。
我緊接著與孩子分享各式各樣的場景開頭片段,或安靜或喧鬧,或朦朧或清晰,讓孩子充分感受情境的魅力。寧靜的清晨,遠處走來一個男孩;夕陽西下,那個在舞蹈房靜靜旋轉的女孩;喧鬧的球場上,那個瀟灑接球上籃的男孩……每個孩子的出場都有了合適的場景,都有了活動的情境,就顯得那么自然、融入。
初春的早晨,她來得很早,踩著滿地的春光,邁著輕快的步子,蹦跳地走進教室,興奮地大聲說:“今天我過生日哦!”
她就是咱們班的鋼琴小才女——俞思嘉。一雙水靈靈的眼睛,一對招風似的大耳朵,加上櫻桃似的小嘴巴,合成了一張頑皮又不失文靜的臉。整個人更是如此,瞧,身材勻稱,皮膚白皙,完全是一副文藝范兒嘛?。ㄕ詫W生習作《鋼琴小才女》)
這是一個很歡快的開頭,讓一位有藝術氣質的小女孩躍然紙上。
這一次的習作,都有先聲奪人的特征,讓大伙兒眼前一亮,在閱讀欣賞時,同學們格外開心,因為那一個個生動的場景中將會亮相的是誰,讓大家充滿好奇、期待,當神秘面紗撩開時,原來不起眼的小伙伴,竟然會如此有氣質、有個性、有才情,大家都被吸引了。
一組片段,現(xiàn)場素描更特別
進入六年級,寫人的習作還在繼續(xù),如何能夠激發(fā)孩子的習作興趣,如何能豐富孩子的習作素材,這著實讓人煞費苦心。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六年級的孩子對人物的觀察,對事物的描寫也隨之更細膩、更精確。
在《莫泊桑拜師》一文中,福樓拜如是說:“當你走進一個工廠的時候,就描寫這個廠的守門人,用畫家的那種手法把守門人的身材、姿態(tài)、面貌、衣著及全部精神、本質都表現(xiàn)出來,讓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和農民、馬車夫或其他任何守門人混同起來。”
于是,我讓學生嘗試人物外貌的片段素描練習。
練筆前,作為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回憶、推薦、分享自己曾經閱讀過的小說、散文,搜索有關人物外貌描寫的片段,因為這是他們所熟悉的,但未經組合和提取的。閱讀可以豐富習作,尤其是有主題的、有指向性的閱讀。
如閱讀黃蓓佳《我飛了》中對杜小亞的描寫,作者抓住了眼睛、血管、嘴唇的特寫,讓杜小亞活脫脫地站在你面前,讓你想走上前,想愛憐地牽起他的手。
又如楊紅櫻《淘氣包馬小跳——漂亮女孩夏林果》中運用了五個“永遠”,形象地勾勒出一個驕傲的、出眾的女孩,讓孩子在推敲一個特別有意味的詞語中,發(fā)現(xiàn)人物性格。
再如武俠、傳奇類小說中,對人物的外貌、衣著描寫,可謂細致入微,有孩子推薦了金庸先生《神雕俠侶》中對小龍女的描寫,還有孩子推薦了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中的蘇七塊。
通過閱讀,孩子們明白外貌的描寫應該突出人物的個性,性格影響外貌,反過來說,根據一個人的外貌能猜出一個人的性格。
一組組片段的閱讀,孩子不僅能積累豐富的語匯,而且更直接、親密地接觸可供參考的寫作方法。因而動筆進行人物素描練習,每周寫一個同學,一個月下來、兩個月下來就有了屬于自己的“伙伴素描集”。然后把全班描寫某位同學的片段都集中起來,交與他的手中,就匯編成了某個同學的“個人印象專輯”。
總感覺陳清新是屬貓的,可不吶,她時常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捧著一本書,目光從書上認真地滑過,她小心地翻動著書頁,盡量不發(fā)出聲音,好像害怕打擾主人公的美夢。她時而皺眉,時而微笑,溫暖的陽光輕輕地籠罩著她,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只乖巧的小貓,在午后的陽光下瞇起眼,臥在藤椅上,似乎認真地看著整個世界……那個叫清新的女孩,以一只乖巧的貓的形象留在我的記憶中。(摘自學生習作《“貓族”精靈》)
進行片段素描創(chuàng)作,是教孩子學會用觀察去發(fā)現(xiàn)精氣神,用語言去勾勒線條和輪廓。六年級的孩子會樂此不疲,因為短小很容易完成,因為有現(xiàn)實感更具挑戰(zhàn)性,因為彼此的閱讀更增添交流的互動性。
教材是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它本身具有普適性。我們應通過組合、嫁接、融通,讓每一次習作成為一次快樂之旅。
(作者系南京市力學小學副校長,南京市學科帶頭人。)
編輯朱璐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