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外數字學術出版初探

      2016-11-10 06:49:35韓小亞徐變云
      出版科學 2016年5期

      韓小亞 徐變云

      [摘 要] 介紹4種國外數字學術出版模式,分別是虛擬圖書館模式、數字倉庫模式、學術文集模式、學術社區(qū)模式,并分析各種模式的優(yōu)點和弊端。指出數字學術出版模式處于發(fā)展變遷狀態(tài),其發(fā)展經驗與前景為:數字學術出版市場主要集中于院校機構,而非個體消費者;數字學術出版物的發(fā)行并不會分流紙版書的銷量;數字內容版權的不確定性、不透明性嚴重影響該領域的發(fā)展進程;學術期刊出版和學術專著出版有重疊領域,值得開發(fā);出版商的生存和發(fā)展取決于所出版圖書的價值和數字化系統(tǒng)開發(fā)。

      [關鍵詞] 數字學術出版 虛擬圖書館模式 數字倉庫模式 學術文集模式 學術社區(qū)模式

      [中圖分類號] G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6) 05-0097-06

      A Review of Digital Academic Publishing Patterns Abroad

      Han Xiaoya Xu Bianyun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Xianyang,712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four kinds of digital academic publishing patterns abroad,namely the virtual library, the digital warehouse, the collection of academic essays and the academic community. Each kind of patterns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is still in a state of development. The experiences and prospects from their development are as follows: digital academic publishing market mainly concentrated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rather than individual consumers; digital academic publishing has not decreased the sales from the print publications; the uncertainty and opacity of the digital contents copyrights has influenced the progress of the field seriously; academic journal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monograph publishing have lots of overlap areas and are worthy of development; publishers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ir publications values and systematically digitalization.

      [Key words] Digital scholarly publishing Virtual library mode Digital warehouse model Collection of academic essays mode Academic community pattern

      1 引 言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受期刊出版網絡化及學術專著出版日益困難的影響,國外學術出版商和第三方機構熱衷于投資學術圖書的數字出版試驗。到90年代末,伴隨學術專著銷售的持續(xù)下降,學術出版領域很多人都在關注 “學術出版的數字解決方案”[1]。出版商認為學術專著數字化出版能夠降低生產成本,避免滯銷危險。同時,數字出版能夠將出版商從印刷媒介的限制中解放出來:書的厚度和篇幅將不再是困擾出版商的重要問題;讀者可以更好地使用插圖;出版商可以在出版物中添加動態(tài)元素,可以向文本中添加聲音和視頻。簡而言之,學術專著將在數字時代獲得重生[2]。1995年至今是學術專著數字出版試驗頻繁的一個時期。學術專著數字出版的基本模式有四種:(1)虛擬圖書館模式;(2)數字倉庫模式;(3)學術文集模式;(4)學術社區(qū)模式。

      2 虛擬圖書館模式

      “虛擬圖書館”模式是指學術中間機構創(chuàng)造和保存數字圖書館藏及其他內容,讀者可以參考和閱讀這些內容而不需要購買的模式[3]。數字館藏的創(chuàng)造和保存涉及學術中間機構(包括第三方組織),它們使用出版商提供的內容并將其轉換為合適的數字形態(tài)。這種模式通過向讀者銷售虛擬圖書館中內容的使用許可,最終獲得收益。虛擬圖書館首要的消費者為大學圖書館或私人企業(yè),內容本身存放在第三方服務器上,并且由密碼機制或者用戶標識系統(tǒng)(如IP控制或者URL認證)來管理。下面介紹3個頗具影響的虛擬圖書館,即網絡圖書館(netlibrary)、Questia在線圖書館和電子圖書館(ebrary)。

      2.1 網絡圖書館

      網絡圖書館于1998年秋天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波爾得成立,其業(yè)務模式是從出版商手中獲得書籍內容,將其轉換為合適的數字形式,同時添加一些功能如全文檢索功能,然后將它推銷給圖書館或者其他機構客戶[4]。電子書存放在網絡圖書館的服務器上,合法授權的圖書館用戶通過用戶識別系統(tǒng)驗證后可以獲取相關內容。網絡圖書館則向出版商支付銷售額30%—50%不等的費用。網絡圖書館備受爭議的做法是它將電子書限定為一次只能允許一個人使用。采用這種限制性模式的主要考慮是減少網絡銷售帶給出版商的不確定性和顧慮。但是,這種限制破壞了虛擬圖書館的真正價值,不能讓用戶輕松地獲取書籍。

      網絡圖書館將市場定位于院校圖書館市場,并不發(fā)展以個人終端用戶為目標的單本電子書銷售模式。其創(chuàng)始者認為在學術出版領域,大學圖書館將會成為電子書最有活力的市場。然而,盡管網絡圖書館著眼于院校市場的做法具有前瞻性,但其模式和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一、作為一個第三方學術內容集成商,網絡圖書館依賴于出版商提供內容授權。由于電子書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擔心可能對印刷書本銷售所產生的沖擊,很多出版商不愿將他們最新的圖書和熱銷的書目給網絡圖書館。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網絡圖書館投入了大筆資金進行數字化,卻很難符合院校圖書館等機構的需求,而這些機構正是他們的核心市場。二、網絡圖書館采用單次閱讀模式導致圖書館員的不滿。同時允許多人共同使用是網絡環(huán)境下的虛擬圖書館的最大優(yōu)勢之一,但限制使用的做法使圖書館員無法接受。三、網絡圖書館的第三個主要問題在于它想建立的虛擬圖書館中,所有內容都可以轉換成具有一致外觀和高度精準性、功能性的格式,使用可擴展標記語言(XML)工作,并承諾自己出資進行大批書籍的數字化。但是,免費數字化承諾的弊端很快顯現(xiàn),即資金難以為繼。

      然而,盡管網絡圖書館遭遇到許多困難,但它成功地證明了學術書籍的網上傳遞市場是真實存在的。在被其他公司收購后,網絡圖書館商業(yè)模式和工作實踐從根本上發(fā)生了轉變?,F(xiàn)在網絡圖書館接受PDF格式文檔,并且也在積極爭取和出版商就一次多用戶模式重新談判。

      2.2 Questia在線圖書館

      Questia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創(chuàng)立目的是為高等院校學生提供網絡資源。Questia組成專門團隊篩選圖書,利用OCLC數據庫發(fā)掘高頻率使用書籍,瀏覽圖書館預購書單、教授推薦書目。通過各種途徑構建人文社科方向學生所需要書目[5]。

      Questia的商業(yè)模式由兩部分組成:一方面,以頁數為基準向出版商交付版稅;另一方面,向學生收取訂閱費以獲取利潤。這個方式建立在為學生提供直接服務的基礎上。Questia訂閱模式具有很強的靈活性:用戶可以選擇包年訂閱(149.95美元)、包月訂閱(19.95美元)甚至短期48小時訂閱(14.95美元)——學生急需寫作論文時所需[6]。Questia的商業(yè)模式存在以下三點主要問題:一、承諾內容數字化,用XML標注,增加搜索和參考功能,這使得其書目獲取計劃的執(zhí)行代價昂貴。這個方式遠遠超出了它從用戶那里賺取的利潤。二、Questia商業(yè)模式的根本缺陷在于它將利潤、收入來源完全定位在個人終端用戶身上(比如學生),而不是院構機構。但事實上,這個定位是錯誤的,個人用戶很少會愿意支付訂閱費用。三、Questia的第三個問題在于它的收藏多而不精。為了在人文社科方面提供優(yōu)質服務,它追求書目收錄覆蓋高等教育不同學科、專業(yè)所有年級的課程。用有限的書目去滿足所有高教課程的需求,很容易在不同院校、專業(yè)的學生尋求所需資源時陷入捉襟見肘的困境。

      2.3 電子圖書館

      電子圖書館(ebrary)的發(fā)明者是克里斯·活諾克。電子圖書館的基本構思是允許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瀏覽圖書全文,只有當用戶想要買書或者買部分書的時候才需要付費[7]。網絡圖書館需要圖書館或者其他機構付費后,才有權限獲得電子書;而電子圖書館允許所有人免費獲得圖書館中的任何圖書全文。Questia定位于學生,需要學生訂閱服務后才能獲取內容;而電子圖書館只有在終端用戶想要使用某些功能(如復制、粘貼或者打印)的時候,才會收費。它的模式是建立在終端用戶享有免費瀏覽全文、不使用不收費的原則之上的。

      電子圖書館區(qū)別于網絡圖書館和Questia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電子圖書采用PDF格式,而不是XML格式或者專用格式(比如網絡圖書館)。PDF賦予電子圖書館雙重優(yōu)勢——美觀性和經濟性。這意味著電子圖書館無須在內容的轉換上投入大筆資金,因為原則上出版商的大部分新書都有PDF文檔。

      電子圖書館2001年7月正式運營,其用戶群體分為3種:學術團體;醫(yī)療、工程領域的專業(yè)人員;大眾消費者。電子圖書館沒有像Questia那樣直接對終端用戶進行市場營銷,它采用的是企業(yè)對企業(yè)的B2B模式,而不是企業(yè)對客戶的B2C模式,將自己定位于有自己顧客群的在線內容服務提供商的角色[8]。本質上來說,它以顧客為導向。然而,事實很快證明,這種微交易方式并不能產生預期的財政收益。到2001年9月,電子圖書館改變方向,將業(yè)務重新定位于圖書館市場[9]。為圖書館提供包年購買全文數據庫的服務,訂閱費用根據“FTE價格(學校全日制教職工人數)”模式確定,賺取的利潤根據出版商在數據庫中書籍數量的多少進行分成。電子圖書館成功轉型,從以個體顧客為基礎的微交易服務到以大學圖書館和公司客戶為對象的數據庫服務。但與網絡圖書館不同,電子圖書館提供的是全文圖書數據庫,以包年訂閱為基礎,而不是以普通訂購為基礎的個體電子書服務。電子圖書館的數據庫服務可以允許用戶同時在線使用,而不像網絡圖書館那樣使用的是對圖書館員毫無吸引力的限制性模式。

      然而,電子圖書館產品亦存在弊端。它同時服務于3種用戶群體,產品比較混雜,數據庫的專業(yè)廣度和學術深度都不夠。因為數據庫只有精選學科領域,提供大量高質量內容,才能吸引圖書館員青睞。從虛擬圖書館曲折的發(fā)展史中可以總結一系列經驗教訓,最重要的有兩條:一、虛擬圖書館的市場絕大部分集中于院校機構。這個市場主要由大學圖書館構成,其中也包括某些特定領域的收藏者、企業(yè)、政府部門和其他機構。另一方面,以商業(yè)模式為基礎的虛擬圖書館想要從個人終端用戶處尋求利潤,無論是訂閱還是使用付費制,均以失敗告終。二、獲取專業(yè)性強、讓院校圖書館用戶高度滿意的內容,是成功的關鍵。從虛擬圖書館發(fā)展的歷史中可以發(fā)現(xiàn),高質量的針對專門學科的電子書肯定有市場,但是這個在網絡環(huán)境中傳遞學術書籍的圖書館市場能否在未來依然生氣勃勃,什么樣的傳遞方式才能經久不衰,仍然是個未知數。

      3 數字倉庫模式

      虛擬圖書館是從出版商處獲得內容許可的第三方媒介,通過內容準入路徑或者內容使用收費來獲取收益。數字倉庫模式是指學術出版商以獨資或者與技術伙伴合作的形式創(chuàng)建“數字倉庫”,然后將其應用于電子書內容供應[10]。顧客可以在出版商或者其他電子零售商網站的電子書商店里下訂單購買。在這個模式中,數字倉庫具有和實體圖書倉庫一樣的功能:它儲藏出版商的內容,是以數字文檔的形式而非包裝好的實體書的形式。數字倉庫或者在出版商所有的服務器上,或者由第三方技術合作搭檔主管。

      在學術出版商中,建立在數字倉庫模式基礎上的公司有泰勒·弗朗西斯(Taylor & Francis Group,T&F)、蒂姆電子圖書(Thieme E-book)等。2000年,泰勒·弗朗西斯與技術搭檔維薩維爾簽訂協(xié)議,創(chuàng)建由后者來管理的數字倉庫。數字倉庫模式有不少吸引出版商的特點。尤其地,它使出版商能夠保留對書目內容控制權。在虛擬圖書館模式中,出版商將自己的內容遞交給第三方,許可第三方出售這些內容的準入權或者使用權,然后從第三方獲得的利潤中分得比例適中的一部分。但是在數字倉庫模式中,出版商保留書目內容控制權;他們可以和第三方技術搭檔合作,但并不授予第三方內容使用權[11]。因此,對于出版商來說,數字倉庫模式提供了一個通向電子書市場的低成本、低風險的準入途徑,同時又可以使出版商保留其對內容的控制、整合與銷售。

      然而,數字倉庫模式還是存在不少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商業(yè)模式和利潤收入。數字倉庫商業(yè)模式主要定位于個人客戶的消費、交易式。這些個人客戶可以是學者、學生或者專業(yè)人士,他們或是想購買整本書籍,或是打算購買部分書籍,或者想打印一些頁面。這個模式設想會有充足的個人消費者需求來驅使其前進。但實踐證明,個人消費者對于電子書(整本或是部分)的實際需求并不高,個人用戶需求一直處于低迷狀態(tài)。擁有數字倉庫模式的學術出版商通過電子書銷售所得的利潤遠遠不及預期目標。

      4 學術文集模式

      另一個在線傳遞學術書籍的方式是創(chuàng)建一個學術書籍內容文集,在訂閱的基礎上收取準入費。這種模式與虛擬圖書館和數字倉庫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虛擬圖書館建立的基礎是第三方不擁有內容,但可以作為整合者行使權力。學術文集模式建立的基礎是出版商本身,是一個出版商驅動模式,由出版商控制內容;但是不排除出版商從其他同行或者來源獲取內容,對已有內容進行研究增補[12]。這種學術文集的創(chuàng)建需要出版商為內容存放建立數字儲藏室。這個儲藏室不同于數字倉庫,需要對逐本電子書(或者逐章)下訂單。學術文集模式是一個以內容文集形式出現(xiàn)的、建立在準入訂購基礎上的在線搜索型數據庫。訂購者主要是院校機構如大學圖書館,但在某些情況下個人用戶也會進行訂購。學術文集模式有以下幾種類型。

      (1) 單一出版商文集。在這種情況下,由單一的出版商用自己所有的版權進行內容整合。這個類型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將版權糾紛最小化,利潤分配簡單化,因為出版商擁有全部圖書內容的版權。劣勢在于文集的廣度和深度受到限制,畢竟很少有出版商在所有學科領域都擁有充足的內容,來獨立創(chuàng)建一個綜合數據庫。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有牛津在線學術(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OSO)、劍橋圖書在線(Cambridge Books Online,CBO)等。

      (2) 跨出版商文集??朔我怀霭嫔涛募拗菩缘姆椒ㄖ?,就是與一個或者多個其他出版商合作,建立聯(lián)合數據庫。這個方式的吸引人之處在于它可以使出版商共同出力創(chuàng)建一個更全面的數據庫,任何個體獨立創(chuàng)建的數據庫都難以望其項背。這個方式的主要問題在于出版商很難和另一個同行進行合作,因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競爭。學術出版跨出版商文集的典型案例有人文學科在線資源中心(The Online Resource Centre in the Humanities,TORCH)、美國學術團體協(xié)會人文科學電子圖書(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Humanities E-Book)等。

      (3) 出版商合作、基金贊助文集。這個混合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分慈善基金組織——以安德魯·W. 梅隆基金為代表資助的產物。梅隆基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為學術書籍內容合集的創(chuàng)建試驗提供資助。這些項目通常包括大學出版社的參與。這類項目啟動最大的困境在于是否能夠在之后確保充足的訂閱量,來繼續(xù)維持啟動資金用完之后的運轉。這種類型的代表包括哥倫比亞國際事務在線(Columbia International Affairs Online,CIAO),谷騰堡計劃(Project Gutenberg)和美國學術團體協(xié)會歷史電子書項目(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History E-bood Project)。

      (4) 單一出版商、復合內容文集。這是另一種混合模式,介于單一出版商學術文集模式和第三方虛擬圖書館模式之間。和虛擬圖書館一樣,這種混合模式包括對其他資源內容的融合,資源出處來自其他出版商和版權所有者,或者公共領域。但是和單一出版商學術文集模式一樣,這種混合模式主要由一家出版商創(chuàng)立,通過創(chuàng)造新的內容增加文集的附加值,并通過建立前后參照和超鏈接、增加功能如搜索工具等來使其整體化。在學術出版領域,這種混合模式的代表有以劍橋大學為基礎的數字出版商——查德威克-希利(現(xiàn)更名為ProQuest,被美國公司貝爾豪收購)、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ASME)、德文法學數據庫(Beck-online)等。

      5 學術社區(qū)模式

      如上所述,各種不同的數字學術出版模式本質上組成了一個數字內容集合。這個集合具有各種功能,如搜索、前后對照和引用能力。來自于數字化的學術書籍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組成一個數據庫,通過各種不同功能的管理來收費。這些模式和另一種在線學術內容傳播的方式有所區(qū)別——即學術社區(qū)模式。學術社區(qū)模式建立的思想基礎是建立一個交互的學者團體,提供某些服務,包括學術內容準入權限[13]。

      學術交流領域該模式最引人注目的嘗試之一來自20世紀90年代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出版社。《比特之城》在線出版的成功為MIT出版社營造了躍躍欲試的氣氛。出版社看到了將開發(fā)傳統(tǒng)印刷產品與建立在線團體結合起來的機會。它用專業(yè)百科全書作為切入點,試圖在認知科學領域創(chuàng)建認知科學的在線社區(qū)——CogNet。CogNet其基本想法是建設一個學術社區(qū)品牌,依靠成員的相互咨詢和解答進行發(fā)展[14]。1998年10月,CogNet投入使用。網站最初的部分內容都由百科全書項目提供,雖然其本意是通過MIT為在認知和腦科學領域的圖書添加其他相關內容包括參考文獻、學術專著和期刊等,來建立一個灰色文獻(工作報告、會議記錄)檔案,并提供大規(guī)模的定制服務。CogNet最初階段的注冊是免費的,注冊會員可以免費瀏覽網站內容。同時,CogNet還向會員提供各種服務,如學科熱點、論壇、工作列表、個人工作空間。2000年10月,免費會員制被收費準入所替代,CogNet開始向機構(主要是圖書館)和個人出售站點許可權,并最終獲得了豐厚利潤。這說明學術社區(qū)模式存在一定的發(fā)展空間。CogNet是該領域中的先驅,采用類似模式的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美國植物生物學家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BiologistsASPB)也從圖書館訂購中賺到了可觀收益,收回了全部或大部分成本。

      當然,具有自給自足的能力并不是這種類型模式唯一的評價標準,通過幫助特殊學科領域興趣相投的讀者建立一個虛擬社區(qū),會加強出版商在該領域內的領導位置,就像CogNet對幫助MIT出版社鞏固了其在認知科學領域內的領導地位一樣。它可以幫助出版商與當前學科發(fā)展形勢保持同步,同時提供一個建立學科網絡的最佳方法。這一網絡有助于出版社組稿。學術社區(qū)模式能夠幫助在某個領域里有特殊興趣的用戶獲得更多關于書的信息,包括新書和再版書目。這種模式甚至可能會刺激印刷版本銷售。通過各種方式,在線社區(qū)的發(fā)展能為投資其中的出版商帶來較多無形收益。

      6 經驗、問題和前景

      學術出版的數字革命處于發(fā)展變遷之中,但是仍然可以從其過去的主要發(fā)展模式中總結一些經驗、教訓,為學術書籍數字出版的發(fā)展提供一些借鑒。

      數字形式的學術書籍市場主要集中在院校機構,而非個人消費者。通過向個人出售學術書籍內容來獲利的模式,不管是采取訂閱還是虛擬圖書館(Questia)模式,或者是銷售整本或部分電子書(數字倉庫模式),都沒有成功。相反,院校有專門的預算來購買數字形式的學術書籍,甚至在預算緊縮的情況下,比起個人消費者,院校機構仍然是更重要的用戶。圖書館員已經習慣于采購數字形式的內容,而且大部分都能夠接受購買在線學術圖書。對于專業(yè)學術內容,除了大學圖書館之外,還有院校組織、公司企業(yè)、研究型實驗室、專業(yè)團隊等市場。總之,定位在院校市場具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

      而最大化在線學術內容附加值的最佳方法,就是將單本書籍作為有規(guī)模、有選擇、有重點的數據庫或者學術文集的一部分。文集很重要,因為它能使終端用戶最好地利用搜索和相互參考功能。規(guī)模很重要,因為它能為終端用戶提供既有學術廣度,又有學術深度的收藏。選擇性和重點性很重要,因為它們可以確保終端用戶在數量和質量兩方面都得到保障,即內容與其需求相關,且文集中不是過時、邊緣的、無聊的低質量內容。早期虛擬圖書館的一個巨大錯誤,就在于意圖包括所有領域,以絕對規(guī)模在市場上確保一席之地。這計劃不但極其昂貴,而且導致文集缺乏重點和選擇性。學術文集的發(fā)展,是由出版商獨立經營還是選擇相互合作,抑或是通過第三方內容集成商,仍然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因為上述幾種方式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限制。對于出版商來說,自己獨立發(fā)展學術文集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保留對版權和利益的控制,缺陷在于成本很高;單一出版商很難依靠自身版權實現(xiàn)規(guī)?;途C合化。對于終端用戶而言,局限于單一出版商產品的文集幾乎沒有優(yōu)勢可言。這種類型文集的部分價值來自本身的規(guī)模和特定學科領域的綜合性,也來自跨文集搜索能力和其他相關資料準入途徑的提供。

      出版商對于銷路分流的問題一直都存在擔心。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大部分出版商擔心實體書銷路被搶,都不情愿將版權許可給數字圖書館使用,還有一部分出版商只愿意將舊的再版圖書授權。然而,在這個領域進行數年的試驗之后,沒有任何結論表明數字發(fā)行會分流紙版書的銷量。事實上,在線書目獲取的實現(xiàn),反而促進了紙版書的銷售量。即使在線書籍發(fā)行并不能創(chuàng)造一個巨大的利潤空間,它還是可以作為紙版書的營銷工具增加讀者對于讀書的興趣,進而誘導讀者購買,就如同在實體書店買書一樣[15]。困擾數字出版領域發(fā)展的另一個問題是版權。出版商也不太確定他們是否有權利將內容數字化后進行傳播,或將之授權給第三方。很大程度上,早期與作者簽訂的合同并沒有預見到數字傳播的可能性,因此相關條款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另外一個問題是,怎么處理“嵌入版權”,也就是說書中出現(xiàn)的具有版權的材料,即那些并不是作者原創(chuàng)的作品,而是一些引用、插圖等。這些數字環(huán)境中關于版權問題的不確定性、復雜性和不透明性嚴重時影響到數字學術出版領域的發(fā)展,如果能建立清晰和可接受的政策指導,會極大地推進該領域的發(fā)展進程。

      學術期刊出版和學術專著出版兩者有一個很有潛力的重疊領域,值得在將來進一步探索、開發(fā)。在這兩個領域都表現(xiàn)活躍的出版商很可能使得學術期刊和學術專著在線協(xié)同配合。牛津在線學術就是該方面一個很有想象力的嘗試:把學術專著當作期刊對待,每部都由離散的章節(jié)組成,而章節(jié)同樣可以產生元數據。下一步應該就是在相同學科領域內,在學術期刊和學術專著之間建立更密切的聯(lián)系,建立以學科為基礎的文集,將學術期刊和學術專著的內容結合在一起,使其具有相互參照和搜索的能力。

      學術專著紙質圖書作為特定學科學術成就的基石,職稱評審、升職和學術認可的主要依據,可能在其他形式學術成果的沖擊下,上述固有價值慢慢褪色。互聯(lián)網作為學者交流、交換研究成果的工具,已經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它的帶動下,其他新型學術交流方式肯定也會慢慢出現(xiàn),在學者傳播作品的時候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至少在某些特定的學科或者學科分支產生重要影響。數字資源在研究型圖書館以及圖書館從書籍倉庫向信息服務和資源提供方的轉型中,受到越來越多重視。

      在各種出版模式有利有弊的前提下,學術出版商至少應該做兩件事情。第一,思考出版什么以及為什么要出版。出版商能否生存取決于其獲得和開發(fā)的圖書價值。這條基本準則在網絡和印刷環(huán)境中同樣有效。第二,學術出版商應該開發(fā)系統(tǒng)和工作流程,用適當的數字格式將出版的內容集中儲存起來,包括建立數字檔案,并通過全面考慮來決定是否進行在線傳播。

      注 釋

      [1][2][6][15][英]約翰·B. 湯普森.數字時代的圖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330,335,376

      [3]張丹丹.虛擬圖書館的概念界定及其類型[J].圖書館論壇,2009(3):59-61

      [4]涂斌.數字網絡圖書館研究與應用[J].蘭臺世界,2013(1):101

      [5]http://www.lvse.com/site/questia-com-2396.html

      [7]王群.美國圖書館電子書服務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5(10):94-99

      [8]謝艷芳.《國際圖聯(lián)圖書館電子借閱原則》解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5(1):136-140

      [9]史艷麗.國外大學圖書館電子圖書利用研究綜述[J].圖書館論壇,2015(7):122-127

      [10][11]孫啟存. 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數據倉庫技術應用分析研究[OL].[2015-12-26].http://www.taodocs.com/p-34586013.html

      [12]章光瓊.電子圖書出版模式及其版權保護探析[J].出版科學,2012(6):89-91

      [13]魏蕊.國外開放獲取圖書出版模式研究.《文獻情報中心組織的學術會議》,2013

      [14] Marney Smyth. The Community is the Content[J].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Winter 2001:3-14

      平陆县| 平阴县| 敦化市| 朝阳市| 天峻县| 稷山县| 永修县| 灵寿县| 璧山县| 芷江| 溧阳市| 霍邱县| 浦江县| 伊川县| 阿拉尔市| 石河子市| 蕲春县| 桐乡市| 阜平县| 濮阳市| 霍林郭勒市| 聂拉木县| 武邑县| 修文县| 焉耆| 沂南县| 获嘉县| 临城县| 拜城县| 保德县| 禄丰县| 陆川县| 望奎县| 子洲县| 弥渡县| 佳木斯市| 娄底市| 方正县| 阆中市| 花莲县|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