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占龍+楊繼娟
摘 要: 多媒體作為一種現(xiàn)代教學技術,與科學課的整合是一種需要。小學課堂正從“課本加粉筆”向多媒體教學發(fā)展,我們的課堂越來越活躍、越來越精彩。由于多媒體技術能將圖形、文字、聲音、視頻有機地融為一體,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給學生提供虛擬的真實世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 多媒體 小學科學 教學應用
多媒體作為一種現(xiàn)代教學技術,與科學課的整合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小學課堂正從“課本加粉筆”向多媒體教學發(fā)展,我們的課堂越來越活躍、越來越精彩。多媒體技術能將圖形、文字、聲音、視頻有機地融為一體,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給學生提供虛擬的真實世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強化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利于激發(fā)興趣
孩子們天性好奇,對好玩的、新奇的事物非常感興趣。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科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多媒體的優(yōu)勢在于既提供大量直觀的運動圖像,又隨著圖像的展開做簡要的文字說明,多媒體課件在制作和設計時,集聲音、變色、動畫、圖片于一體,圖像清晰,動態(tài)感強,趣味性強,具有真實感和表現(xiàn)力,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于此,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展示多個有趣的畫面,再配有聲音,音像結合。這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可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變有意學習為無意學習,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如《哺乳動物》一課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展示許多動物的畫面,有獅子、老虎、貓、牛、羊等多種動物的圖片及哺乳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從生活、實際中回憶,用找“共同特征”的方法發(fā)現(xiàn)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從而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能解決重難點
在科學教學中有大量的觀察和實驗,多媒體課件的恰當運用能在這些課型中起到解決難點的作用。有很多自然現(xiàn)象或過程是很難在課堂上用語言講清的,這些難點如何突破,多媒體課件的利用是一種有效的手段。比如《人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人體消化系統(tǒng)》、《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人體呼吸系統(tǒng)》、《眼睛的科學》等這一類課型,以及植物生長過程(《果實的形成》、《種子的萌發(f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星球運動、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模擬。而多媒體能發(fā)揮計算機豐富的表現(xiàn)功能,延時、再現(xiàn)、分解、組合及大小、遠近的調(diào)整,生動地再現(xiàn)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使難以覺察的東西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學生感官能力可及的范圍之內(nèi),從而克服人類感官的局限,達到突破難點的功效。又如《水的凈化》一課中,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過濾方法,其中教學難點是實驗操作要領之一,“兩低三靠”的教學要突破這個難點,就要增強直觀性。教師可利用課件中插圖,通過邊示范邊講解教學,但因示范題材較小,學生難以看清,也就難以理解“兩低三靠”。利用多媒體就簡單了,過濾操作中的“兩低三靠”通過放映清清楚楚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解決教學難點。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
思維是借助語言、表象和動作實現(xiàn)的,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和內(nèi)部聯(lián)系,并主要表現(xiàn)在概念形成和問題解決的活動中。從觀察現(xiàn)象到得到結論有一個加工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憑空想象的,多媒體可以提供語言、表象和動作,有助于思維的順利進行。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手段,可將抽象的概念知識變得直觀形象,枯燥的說教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充分感知,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并抽象出理性知識,突破理解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如教學《大氣壓力》一課時,在指導學生揭開塑料吸盤衣鉤為什么能吸住墻壁這個奧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衣鉤一邊的空氣娃娃被擠了出來,神情沮喪,另一邊可愛的空氣娃娃就把衣鉤牢牢地壓在墻上。同時向?qū)W生講解是大氣壓力使它產(chǎn)生這個結果的科學道理。學生看了課件,聽了教師的講解,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茖W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探究自然現(xiàn)象發(fā)展的程序和經(jīng)歷,教師應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地思考,大膽地提出假設,并充分地展開討論,得出結論。如《卵石是怎樣形成的》一課,教師通過課件:展示河的上游、中游、下游兩岸的地形特點和河中巖石大小、棱角的各異;展示巖石由于風化的作用,巖石破裂,在大風大雨中,大塊的巖石從山上崩落下來,摔成碎塊,因洪水的搬運,又把它們帶到河中,在河水的沖刷和石塊間相互的摩擦過程中,有棱有角的巖石漸漸地變成光滑的卵石。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分組討論探索:“為什么上、中、下游的巖石會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它們之間有什么必要的聯(lián)系?”“卵石是從哪里來的?”“卵石是怎樣形成的?”等問題。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分析、推理,自己探究出卵石形成的秘密。
總而言之,在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設計合理的課件,把復雜抽象的科學過程生動、形象、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和仔細觀察,得出正確結論,改變過去那種光靠教師單純口授,或應用掛圖、板書等傳統(tǒng)媒體進行“灌”、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這不僅加大課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留給學生更充裕的思考問題時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使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調(diào)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一步促進教學難點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