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酈
和朋友交流育兒心得,聽到的大多是“我家孩子不愛讀書”“讓他讀個書比吃藥還難”“給他買了這么多書全讓他折紙了”!
閱讀真有這么困難嗎?
我上小學(xué)時是班里的“故事大王”,其實那會兒家里就兩本線裝的《365夜故事》,封面封底早已遺失,連首尾的幾頁也殘缺不全,就這么兩本書我翻來覆去地纏著父母念,竟能獲得“大王”稱號,真可謂是豎子成名。那個年代物質(zhì)匱乏,有本能讀的書已是難得。
現(xiàn)在的孩子幸福多了,可書海茫茫任君暢游卻無力游,任君挑選卻無從下手,就連我也一度為孩子的閱讀擔(dān)憂、揪心過。
糖糖還是個小寶寶的時候,我就開始培養(yǎng)她的閱讀興趣了。那時,我每天都會抽出一小時的時間給糖糖讀書,抑揚頓挫地讀,當(dāng)然這被糖爸評價為怪聲怪調(diào)、猴里猴氣,沒辦法,讀平聲,孩子和我都容易讀睡著。
糖糖上了幼兒園,給她讀書的好習(xí)慣一直堅持著,那會兒基本以繪本為主。《猜猜我有多愛你》《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神奇的窗子》《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好奇的喬治》《好餓的毛毛蟲》等,還入手了部分經(jīng)典外文書籍,像《蘇斯博士》《神奇校車》系列、安野光雅的《旅之繪本》等。這些畫風(fēng)大膽夸張的書籍深深吸引著糖糖的視線,她可以一個人在小床上一、兩個小時不間斷地翻看這些精神食糧。
周末,我和糖爸會帶她去圖書館。圖書館冬暖夏涼,再帶上一大壺水,愜意人生也不過如此。更重要的是糖糖由重復(fù)閱讀發(fā)展到了泛讀。起初,糖糖還是小寶寶時,喜歡一本書反復(fù)要求讀了再讀,一連幾天甚至幾周都在讀同一個故事,這對家長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自從帶她去了圖書館,她如同找到了寶藏,肆無忌憚地挑選,也不用顧慮書籍的價格了,喜歡看多少就拿多少。圖書館開啟了糖糖的泛讀時光。
可剛上小學(xué),糖糖的閱讀就走了一個彎路。
我覺得一年級的知識太簡單了,隨便學(xué)學(xué)就會,所以糖糖是以零知識起點步入小學(xué)時代的。她雖然讀了很多書,但大都以畫為主、以聽為輔,認字、寫字、算術(shù)、拼音,完全不會……整個一年級,我們把時間都耗在功課上,多認多寫多練,課外書籍的閱讀從此中斷了。如今,回憶起那段日子,是多么痛苦啊,功課跟不上,沒有學(xué)習(xí)的興趣和信心,又一下子遠離了繪本的樂趣,起床就是“樹葉的葉怎么寫?”“邊怎么拼?”吃飯就是“每人碗里有一個雞蛋,一共有幾個?”“吃了兩個還剩幾個?”糖糖給我的回應(yīng)是:“媽媽,幼兒園多好啊?!蔽也皇菦]有意識到用繪本的樂趣去填補她缺失的快樂,而是她根本沒有時間去做這些。一年不閱讀是多么大的損失,但我沒料到更嚴重的后果接踵而至。
二年級時,糖糖的學(xué)習(xí)終于跟上了趟兒。伴隨著運動神經(jīng)的不斷發(fā)達,糖糖更樂意在戶外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而在室內(nèi)安靜下來時,她更愛畫畫、講故事,不再讀書了。
用一年的代價彌補功課竟然換來了閱讀興趣的流失,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痛定思痛,在糖爸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開始了新一輪作戰(zhàn)計劃,目標(biāo)是“保留芝麻,贏得西瓜”,卻意外地收獲了“哈蜜瓜”。
為重新喚起糖糖的閱讀興趣,我和糖爸帶她到書店自主選擇愛讀的書,無果。再三建議她買本書吧,她竟然選了一本字帖,理由是:我的字不好看。令人哭笑不得的同時,也心酸不已:七八歲的孩子,一切還在成長中,竟使用了這么定性的語言。我自責(zé)。
糖爸開始講三毛的故事,那么想讀書卻沒有書,不想歪打正著地引起了她對三毛的興趣,于是《三毛解放記》系列叢書成了救命的稻草,我戲說這套書是糖糖上學(xué)記、從學(xué)記、解放記、新生活的真實寫照。接著,糖爸又給她買了漫畫《父與子》,糖糖竟然能夠安靜地坐在那里看書了,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小小的變化激勵著我們繼續(xù)嘗試。
糖糖同桌的媽媽是高中語文教師,她推薦了一本書,叫《好玩的漢字》。我一翻就愛上了,糖糖看后說太幼稚了,我真后悔沒在一年級時給她看。糖爸比我精明,立刻醒悟到要開始尋找和孩子生活貼近的書了。
于是《米小圈上學(xué)記》闖進了糖糖的生活。這是套和兒童生活十分貼近的書籍,糖糖上廁所都捧著,吃飯聊著,甚至被強制睡覺后都悄悄潛伏等待我們睡著了,再起床和《米小圈上學(xué)記》相會……這套書目前只有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三個專輯共12本。我們鼓勵糖糖寫《糖小圈日記》,嘿,她有模有樣寫了幾篇,期末作文竟得了滿分。
通過糖糖的閱讀經(jīng)歷,我覺得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書是非常重要的。再就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很慶幸,我和糖爸的努力再一次成功地為糖糖打開了閱讀興趣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