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民
摘 要 目前的語法書大多數(shù)是按照工具書功能設計的,呈現(xiàn)的是一種知識體系,供查找之用和作為知識來學當然不錯,若作為幫助學習者構建句子結構的學習材料,就顯得臃腫。語法是英語語言規(guī)則結構的規(guī)律,將這種規(guī)律還原成句法結構,讓學習者根據(jù)自己的認知能力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通過操練不同的詞法與句法結構體驗英漢句子結構異同,能夠促進學習者語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詞法 句法 結構化 操練
目前大多數(shù)語法書都是以工具書的形式編寫的,強調(diào)知識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和特殊性,致使語法書變得臃腫;在呈現(xiàn)方式上采取“先提出論點,然后用例句進行闡述”的基本方法,把語法為學習者構建句子結構服務的宗旨變成了用例句去佐證一個語法觀點,偏離了語法學習的真諦;在編排體系上采取了“自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理論,即從詞開始再到句子篇章,學習者花了很多時間學習詞法,懂得了很多詞法,但很難在句子中準確地運用詞法。這樣的語法書作為工具書供查找之用或供英語語法工作者使用當然是可以的,但對于那些想通過語法學習這個捷徑來掌握英語句子基本結構、盡快地根據(jù)語法規(guī)則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學習者來說就顯得繁瑣。另外,大多數(shù)教師和學生都把語法作為一種知識去教去學,不分青紅皂白、主次輕重地把一本語法書從頭到尾地學完,這樣的學習指向不明,學來的語法不但不能在學習者頭腦中構建句子結構,而且還人為地增加了學習者語法知識學習的負擔,致使學習者費力不討好。在語法知識的檢測上,教師常采用選擇填空的方式對某個語法知識進行定點檢測,不是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向句子而是一個語法知識點。這些是中國學生在外語學習上費時不討好的主要原因。為了讓學生在寫作中避免Chinglish,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使語法為學習者構建句子結構服務,筆者就詞法和句法結構化操練談下列看法。
一、英漢句法結構異同操練
很多學習者寫的是Chinglish,講的也是Chinglish,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搞清英漢句法結構的差異。以漢英句子結構異同的操練作為切合點,引導學生在分析漢語句子結構的同時,進行漢英翻譯轉換操練,能夠讓學生明白英漢句子轉換的基本規(guī)律,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使用英語的能力。如:
從以上幾例可以看出,英漢基本句子結構是:
漢語: (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
英語: (定語)+(主語)+(定語)+(頻率副詞作狀語)+(謂語)+(定語)+(賓語)+(定語)+(方向狀語)+(方式程度狀語)+(地點狀語)+(時間狀語)
從例句到歸納,清楚地展示了英漢句子結構的異同。如果再進行一些漢英翻譯操練,學生基本上能掌握漢英轉換規(guī)律,可以避免一般句式中的中式英語。但這只是一般情況,特殊情況可以在學生閱讀中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弄清楚,這樣能重點突出,難點分散。
二、句法結構化操練
語法是對“語言結構及組織規(guī)則的描述”,將英語語法知識學習還原成句法結構操練,這是英語語法學習的回歸。語法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語言運用的操作結構。把語法作為一種純知識去教,學生學到的是知識,他們也許會做語法題,但不一定能用語法規(guī)則去規(guī)范他們的英語語言。本文將英語語法知識歸位回到詞法與句法結構,并將這些結構進行操練,不僅可以避免學習者“語法條目繁多難記,語法抽象難懂”之苦,而且還能真正為學習者句子結構的構建和變通服務,體現(xiàn)了語法學習的真諦。
句法結構化操練就是將語法知識變成一個個句法結構,讓學習者進行操練。這樣的話,就要對現(xiàn)有的語法教材或語法書進行重組。重組可采用結構一、結構二……等形式進行編撰。如直接引語轉化成間接引語可用四個結構來概括:
陳述句改成間接引語使用結構一:
say that或tell sb. that...
“Frank,I came to return you the book,”Henry said.→Henry told Frank that he had gone to return the book.亨利告訴弗蘭克他是去還書的。
一般疑問句改成間接引語時使用結構二:
ask(sb.) if/whether...
She said,“You have already got well, haven’t you?”→Se asked whether/if I had already got well.她問他(我)是不是已經(jīng)痊愈。
特殊疑問句改成間接引語時使用結構三:
ask sb.+wh-...
He said,“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He asked us (them)whether/if we(they)were getting along.他問我(他)過得怎樣。
祈使句改成間接引語時使用結構四:
ask/tell/order/warn sb. to do sth.
He said,“(Don’t)Do that again.”→He told me(not)to do that again.他叫我(不要)再做那件事。
除了這四個結構外,還要將直接引語轉化成間接引語時時態(tài)、時間和人稱代詞等變化制成一個表格,讓學生識記或查找,這些就是這個語法內(nèi)容的全部,比起現(xiàn)有語法書來說既簡單又明了,不但能避免抽象難懂的語法知識學習,而且在直接引語轉化成間接引語的操練中掌握這幾個結構的運用。
三、詞法結構化操練
1.在結構操練中掌握詞的位置
位置在這里指的是各種詞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由于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需要的詞類也不同,也就是說,一個同一意義的單詞在形式上要作相應的變化。因此,詞法學習必須要在句子結構的框架內(nèi)進行,要遵循從篇章到句子再到詞組單詞的“top-bottom approach”(自上而下)的原則,而不能按照章節(jié)條目,詞法談詞,句法談句,將詞法的學習與篇章句子分開。在操練句法結構中要掌握各種詞的基本位置和基本用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教師可以在一些句子或短文中設一些空,首先讓學生根據(jù)空的位置說出應該填什么詞。如可以采取下列題型操練各種詞類在句子中的位置:
用accuracy的適當形式填空:(從每個空所處的位置,講出每個空應該填個什么詞性的詞)
(1)The test can___________predict what a bigger explosion would do.
(2)Although he insisted that his information was________,we still questioned the_________of what he said.
第一題空為accurately。情態(tài)動詞與動詞原形間的詞一般為副詞。第二題第一空為accurate,定語與表語一般用形容詞擔任;第二空為accuracy,在賓語的位置上,常用名詞擔任。
這兩個例子是句子設空操練,也可在短文中設空操練。用這樣的方式操練一段時間后,學習者基本上能掌握句子結構,并且能根據(jù)短文或句子結構判斷每個空應填上什么詞類的詞,這就為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結構操練中辨別詞的用法
詞形的改變有時也會帶來意義的不同。在處理詞法運用細節(jié)的過程中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要站在句子結構的高度通過比較去認識詞法,要在句子的框架內(nèi)去理解或推測未知詞匯的意義、詞性和用法。筆者一直致力于“一句話解決問題”的研究,破解了很多常用結構中的疑難點,下面是其中兩例。
(1)have sth. done與have sth. to do的區(qū)別:have sth. done中的sth.一般為特指名詞,而have sth. to do中的sth.一般為泛指名詞。
(2)set/get/send/leave sb./sth. doing結構中的doing是無意識行為,是一種行為所致,而“set/get/send/leave sb./sth. to do sth.”中的賓補“to do”是有意識的行為,是按照主語的意圖發(fā)生的動作。
四、句法操練的時效性
時效性指的是同一語法項目由于學習和操練的時間不同,學習者學習效果也不同。也就是說,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學習不同的語法項目。有些教師總埋怨多次講解后學生還是不懂,其實,學生學習的語法材料也許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即使他們能夠聽懂一些零散的語法知識,但還是無法在英語句子結構中得到運用。因此,語法學習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只有當學生認知能力與學習內(nèi)容相適應時,語法學習才能真正有效。在語法操練中大體分為兩個階段。
1.積淀基礎
知識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語法學習也是一樣,因此它要建立在學生一定的認知水平上,若學生沒有語言基礎,語法學習就無從談起。學生聽不懂教師的課也許是因為他的認知水平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比如說,有些學生在名詞后加-ing,這說明學習者搞不清句式,分不清詞性,還不具備學習動詞加-ing用法的能力。有些教師道理講得很清楚,旁征博引,但學生詞匯量少,例句無法看懂,更何談如何運用呢?因此,語法學習要講究時效性。何時學習某個語法取決于他們的基礎水平。根據(jù)現(xiàn)行教材,在英語學習的起始年級里,語法學習重心應該放在積淀詞匯,記住一些典型的句式上,如名詞復數(shù)形式的構成、代詞、數(shù)詞等與句子結構關系不緊密的詞法學習,這個時候去學習一些句子結構等于是對牛彈琴。
2.構建結構
學生經(jīng)過第一階段后積累一定的詞匯量,也接觸了一些句子,對英語句子結構有些感性認識,這個時候進行句法結構操練,可以促進學生對英語句子結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句法結構操練首先以漢譯英或英譯漢為主,通過漢英互譯,讓學習者明晰英漢結構的異同,然后操練句子的基本結構;接下來就是主從復合句的操練。當學生對基本句子結構有所了解時,才能操練一些特殊結構即基本句型的變體。特殊結構的操練最好結合閱讀教材,在教材中出現(xiàn)了就引導學習者模仿操練,各個擊破,直至一個特殊結構全部涉及到時,才能進行概括總結。這樣做體現(xiàn)了“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先分后合”的觀點。若把所有的句法結構全部呈現(xiàn)出來,學習者就會因?qū)W習內(nèi)容過多,或因句法結構操練枯燥而失去學習興趣。
語法是知識,更是一種結構。說它是知識,是因為它是對一種語言中句子結構規(guī)律的描述,現(xiàn)有的語法書基本上都是呈現(xiàn)語法知識;說它是結構,是因為語法知識是對句子結構的描寫,當然可以歸位回到句子結構上來。語法知識結構化指的是將語法知識歸位變成句子結構。前者側重知識學習,而后者則更多的是一種句子結構操練。通過結構操練更能將學習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句子結構的構建上,這樣才能真正為學習者有效構建句子結構服務。
參考文獻
[1] Norris,J.& Ortega.L.2000.Effectiveness of L2 instruction:A research synthesis and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J].Language learning3.
[2] 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M].第2版.上海:南海出版社,2011.
[3] 朱正.語法教學在交際法課堂上的實現(xiàn)與提升[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1).
【責任編輯 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