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園林與政治

      2016-11-15 00:23陳望衡
      鄱陽湖學(xué)刊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政治意識風(fēng)景

      陳望衡

      [摘 要]柳宗元的園林美學(xué)思想具有鮮明的政治意識,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第一,觀游與為政。地方官首先要將官做好,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然后才去做園林。好的園林可以使人獲得好心情,有助于從政。第二,造園與為政。造園與為政有相通的地方,都是立真善美,除假惡丑。第三,工程與政治。園林是工程,地方官員做園林工程需要考慮到政治,即國家的形勢和地方的實(shí)力,更要考慮到百姓的利益,不能只為了官員享樂。柳宗元推崇的當(dāng)?shù)毓賳T建的幾座園林均考慮到政治,都是德政的體現(xiàn)。第四,得勝(美麗風(fēng)景)與得人。美好的風(fēng)景需要有合適的人去欣賞,這與政治上的知人善任有一種相通的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園林美學(xué);政治意識;風(fēng)景;環(huán)境美學(xué)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環(huán)境美學(xué)史研究”(13﹠ZD072)的階段性成果。

      柳宗元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哲學(xué)史以及山水美學(xué)史中的地位是公認(rèn)的,他在這幾方面的建樹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他的園林美學(xué)思想還沒有得到重視。其實(shí),他在園林美學(xué)方面的成就也是突出的,這與其園林美學(xué)思想表述的方式有關(guān)。柳宗元沒有專門的園林論著,他的園林美學(xué)思想大量地存在于“記”這種文學(xué)作品中。柳宗元的“記”大體上有兩類:一類是游記,游的都是自然山水;另一類則是園林記。他的園林記記的都是“亭”“堂”“院”等,這還是園林。柳宗元并不是園林工程師,自己不做園;但他本是官員,又是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對于園林自有另一番深刻的見識。柳宗元園林記的突出特點(diǎn)是結(jié)合為政來談,將為官之道與園林之道結(jié)合起來,如此,他的園林美學(xué)思想別具一格,不僅是中國古代園林美學(xué)的重要成就,對于今日的造園學(xué)和為政為人,也均有重要意義。

      一、觀游與為政

      做園林是為了“觀游”,而“觀游”自先秦始,且一直遭人詬議,理由之一是“非政”,即影響為政。柳宗元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在《零陵三亭記》說:

      邑之有觀游,或者以為非政,是大不然。夫氣煩則慮亂,視壅則志滯。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寧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達(dá)而事成。①

      柳宗元是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談園林的重要性的。他主要講了兩點(diǎn):一是心情。心情是影響思考的,“氣煩”則“慮亂”,氣清則思成。二是視界。為政是需要有一定的視界的。視界狹仄,認(rèn)識問題往往看不清實(shí)質(zhì),找不到癥結(jié),束手無策。經(jīng)常觀賞視界開闊的風(fēng)景,有助于培養(yǎng)寬闊的心胸。因此,君子需要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以獲得一種好心情、一個好視界。

      觀游可以調(diào)節(jié)心情、開拓視界,這不算新觀點(diǎn),但是柳宗元將它與為政聯(lián)系起來了,這就建構(gòu)了一個新視點(diǎn)。古往今來,在觀游與為政的關(guān)系上,人們多是批評它的負(fù)面性,即所謂“玩物喪志”,少有或幾乎沒有文章肯定它對為政有所幫助。應(yīng)該說,觀游的確有玩物喪志的可能性,但那是觀游過分了;如果適當(dāng)又適時,觀游的正面效應(yīng)就突顯出來了。

      柳宗元舉零陵縣為例。零陵縣東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墻藩以蔽之”。這種骯臟的狀況維持了很久,一直沒有得到重視,直到來了個新縣令薛存義。薛存義認(rèn)為這是一個應(yīng)該解決的問題,于是他著手治理這個地方:“乃發(fā)墻藩,驅(qū)群畜,決疏沮洳,搜剔山麓,萬石如林,積坳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峰,瓏玲蕭條。清風(fēng)自生,翠煙自留,不植而遂。魚樂廣閑,鳥慕靜深?!雹亠L(fēng)景變美了。在此基礎(chǔ)上,薛存義蓋了三座亭作為觀景的場所,也在合適的地方筑就了館舍。這樣,零陵縣城東山麓的濕地被建設(shè)成了一座真正的園林,柳宗元所推崇的“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這種做法類似于當(dāng)今的城市環(huán)境整治:先是治污,然后依山就勢,建設(shè)園林。

      這樣的“游息之物”“高明之具”真的能讓君子去煩除憂,拓展視野,有利于為政嗎?柳宗元是這樣說的:

      在昔裨諶謀野而獲,宓子彈琴而理。亂慮滯志,無所容入。則夫觀游者,果為政之具歟?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歟?及其弊也,則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繼是者咸有薛之志,則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余愛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書于石。薛拜手曰:吾志也。遂刻之。②

      這段話的頭一句似在設(shè)問:這樣的好風(fēng)景真能讓薛存義們獲得精神上的休息,以利于他們?yōu)檎??在這里,他舉了兩位古人的故事為例:一位是戰(zhàn)國時的鄭國大夫裨諶。據(jù)《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載,裨諶“謀于野則獲,謀于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則必使乘車以適野”③。也即是說,裨諶謀事必須先到風(fēng)景好的地方靜靜心。在野外,思考問題就成;而在城里,思考問題就不成。另一位是春秋時的宓子,宓子即宓子賤,他和巫馬期都做過單父宰。宓子“鳴琴不下堂而單父治”;巫馬期“戴星而入,以身親之,單父亦治”。意思是宓子經(jīng)常欣賞音樂,而巫馬期則整天辛苦,然而他們都將單父治理好了。在談治理單父的體會時,宓子將自己與巫馬期比較了一下,說:“彼任力,我任人。任力者勞,任人者逸。”④意思是,巫馬期治政親力親為,用的是力;他(宓子)治政不都親力親為,用的是人。任力者很辛苦,任人者很安逸。

      任人真的就那么容易嗎?當(dāng)然不。任人要用心,用心則需要有一種好心緒。柳宗元用這兩個例子無非是想說明,為政需要頭腦清楚,心態(tài)平和,“亂慮滯志,無容所入”也。

      柳宗元接著反問:“則夫觀游者,果為政之具歟?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歟?”⑤這話似乎是對前一句話提出質(zhì)疑,質(zhì)疑有二:“觀游者”真的是“為政之具”嗎?薛存義之志真的出于“為政”嗎?柳宗元沒有作答,但答案已明,因為他下句話說:“及其弊也,則以玩替政,以荒去理”⑥,而薛存義顯然不是。

      到此,柳宗元將觀游的利與弊兩個方面說得很清楚了:利在消除煩惱、開闊心胸,有助于為政;弊在“以玩替政,以荒去理”,有害于為政。

      最后,柳宗元提出:“使繼之者咸有薛之志,則邑民之福其可既乎?”⑦意思是,接替薛存義到零陵為官的人,如果能繼承薛存義的志向,零陵這地方的老百姓是不是就有福了呢?用的是反問句,耐人尋味!

      首先來看薛存義的志是什么志?文章前面介紹薛存義來到零陵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這個“政龐賦擾”以致百姓紛紛逃亡的縣換了個樣:百姓“遁逃復(fù)還,愁痛笑歌”。這樣,薛存義一方面完成了國家的任務(wù),上對朝廷負(fù)了責(zé);另一方面減輕百姓負(fù)擔(dān),下對人民盡了心。于是,社會安定,百姓歡樂。這樣的志正是柳宗元要肯定的志。

      其次來看薛存義如何處理政與游的關(guān)系。文章前面也介紹了薛存義來到零陵后,首先辦的事不是建園林,而是“政龐賦擾,民訟于牧”這樣嚴(yán)重影響社會安定的事。這樣的事辦好后,他才著手園林建設(shè)。這說明“政”與“游”有一個先后(包含輕重)的問題,只有先“政”后“游”才是正確的。

      園林建設(shè)似是為了觀游,其實(shí)也是為了政治。園林建設(shè)需要治污,治污可美化環(huán)境、利國利民;園林建起來后,觀游的不只是官員,也有百姓。因此,園林建設(shè)其實(shí)是社會公益事業(yè),是愛民的事業(yè)。柳宗元說“余愛其始而欲久其道”,“始”是指薛存義種種愛民之舉,“道”即愛民之道。原來,柳宗元是希望后來零陵為官者能夠?qū)⒀勖裰腊l(fā)揚(yáng)久遠(yuǎn)。柳宗元在這篇文章中表達(dá)了一個重要的思想:園林是社會公益事業(yè),要將它作為愛民的事業(yè)來做。

      二、造園與立志

      柳宗元被貶永州為司馬期間,有一位姓韋的刺史愛好園林,他在永州做了一座園林,柳宗元為之作《永州韋使君新堂記》。在這篇散文中,柳宗元描述了韋使君造園的大體過程。

      首先,韋使君在永州郊外選了一塊荒地,此地“有石焉翳于奧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貍鼠之所游,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①。這塊地雖然荒蕪雜亂,但是韋使君“望其地,甚異之”,認(rèn)為可以將它打造成一座園林。于是,他開始對這塊荒地進(jìn)行整治:

      始命芟其蕪,行其涂,積之丘如,蠲之瀏如。既焚既釃,奇勢迭出,清濁辯質(zhì),美惡異位。視其植,則清秀敷舒;視其蓄,則溶漾紆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竅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棟宇,以為觀游。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伎于堂廡之下。②

      整治有三個要點(diǎn):

      第一,“清濁辨質(zhì),美惡異位”。造園不是將自然山水拿過來用就行了,而是得對自然山水做一番清理。清理工作分兩步:第一步“清濁辨質(zhì)”。所謂“清濁辨質(zhì)”,是指將自然景觀分出兩類,一類為清的,一類為濁的。第二步“美惡異位”。所謂“美惡異位”,就是將美景與惡景的地位分別出來,彰顯美景,障蔽惡景。

      第二,“合形輔勢”。“合形”是指景觀整合,以見出一體性;“輔勢”是指景觀的安排,以見出主次性。“勢”為主體景觀的氣勢,其他景觀均要輔佐“勢”,這就叫“輔勢”。

      第三,方便人的欣賞。以上所做的這一切,為的是讓景觀“效伎于堂廡之下”,以便于人欣賞。人是景觀審美活動中的主體,所有景觀設(shè)置及整合全是為了人。

      在自然景觀的整治之外,韋使君還蓋了一座堂,供宴游賓客和賞景之用。堂是人活動的主要場所。造園既然是為人營造一個理想的生活環(huán)境,堂就必然成為園林中的核心,既如此,筑堂就不是小事了。堂需要集中體現(xiàn)園林主人的追求,不只是生活上的追求,還有精神上的追求。

      柳宗元很是贊賞韋使君建的這座新堂,他說:

      見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勝,豈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擇惡而取美,豈不欲除殘而佑仁?公之蠲濁而流清,豈不欲廢貪而立廉?公之居高而望遠(yuǎn),豈不欲家撫而戶曉?夫然,則是堂也,豈獨(dú)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山原林麓之觀歟?將使繼公之理者,視其細(xì),知其大也。③

      這段文字說“見公之作,知公之志”,“作”是如何作,“志”是怎樣的志?

      第一,“因土而得勝”——“欲因俗以成化”。

      “因土而得勝”,這是“作”?!巴痢敝府?dāng)?shù)厣剿?。韋使君是憑借當(dāng)?shù)氐纳剿蝿輥斫ㄔ炀坝^的,結(jié)果他營造出了勝景。這一做法符合造園的基本原則。明代造園家計成說:“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薄啊蛘撸弘S基勢之高下,體形之端正,礙木刪椏,泉流石注,互相借資;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徑,頓置婉轉(zhuǎn),斯謂‘精而合宜者也?!枵撸簣@雖別內(nèi)外,得景則無拘遠(yuǎn)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者屏之,嘉者收之。不分町畽,盡為煙景。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①

      “欲因俗以成化”,這是“志”?!八住睘楫?dāng)?shù)氐拿耧L(fēng)、民情、民俗。推而廣之,“俗”是指當(dāng)?shù)氐淖匀粻顩r和社會狀況。只有對當(dāng)?shù)氐淖匀粻顩r、社會狀況了然于胸,才能恰當(dāng)?shù)匦姓?,促使?dāng)?shù)亟?jīng)濟(jì)發(fā)展、社會安定、文化進(jìn)步,以成化治。

      第二,“擇惡而取美”——“欲除殘而佑仁”。

      “擇惡而取美”這是“作”?!皳駩骸保瑢⒊舐y看的景擇出來,或予以刪除,或予以屏蔽;“取美”,將美好的景也擇出來,加以突出,加以彰顯。

      “欲除殘佑仁”,這是“志”。“除殘”即除去殘暴丑惡的社會現(xiàn)象;“佑仁”即保護(hù)鼓勵社會上的仁德美好現(xiàn)象。

      第三,“蠲濁而流清”——“欲廢貪而立廉”。

      “蠲濁而流清”,這是“作”?!邦脻岫髑濉敝饕侵笀@林中的除污潔水,但它不只是講理水,也涉及景觀整治?!皾帷币部芍笀@林中蕪雜甚至有些骯臟之景,它會損害人的身體或讓人心情不爽,要蠲除;“清”也可指園林中生機(jī)勃勃具有清新氣息之景,它有利于健康或讓人爽心悅目,要讓它更加鮮明。

      “欲廢貪而立廉”,這是“志”。政治上也要分出“清”與“濁”。政治上的“清”指廉潔正直;政治上的“濁”指貪污腐敗。為政重要的一條是善于用人,而用人之首要是“廢貪立廉”。

      第四,“居高而望遠(yuǎn)”——“欲家撫而戶曉”。

      “居高而望遠(yuǎn)”,這是“作”。為了觀賞更多更廣的景,韋使君在園林中建了一座很高的觀景臺。這座觀景臺,是韋使君造園的點(diǎn)睛之筆,與其遠(yuǎn)大的志向和寬闊的胸懷有關(guān)系。

      “欲家撫而戶曉”這是“志”。地方行政官員,肩負(fù)著兩大任務(wù):一是貫徹朝廷政策,二是教化百姓。這兩條均要做好,而做好的一個標(biāo)志是“家撫而戶曉”。

      以上四個方面說明造園與為政是內(nèi)在相通的,造園之道即為政之道。

      三、工程與政治

      桂州刺史裴中丞在訾家洲做了一座園林,這座園林比較有規(guī)模,柳宗元為這座園林寫了一篇《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文章說: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來蒞茲邦,都督二十七州諸軍州事,盜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當(dāng)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諸侯,公既施慶于下,乃合僚吏,登茲以嬉,觀望悠長。悼前之遺,于是厚貨居氓,移于閑壤。②

      這段文章的意思是,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御史中丞裴行立來到此地,都督二十七州諸軍州事務(wù),政績顯著,桂州盜賊逃匿、奸人革除、社會安定,德政普遍施行,一年就有明顯效果。元和十二年于唐帝國更是意義非凡,唐憲宗采取果斷措施,“平淮夷,定河朔”,天下震動,諸侯咸服,普天同慶。裴中丞就是在這時做園林,這讓建園具有了慶功的意義。應(yīng)該說,建園的時機(jī)把握得很準(zhǔn)。

      做園林有個政治背景問題。政治背景不合適,就算其他條件具備,園林也未必能建成。柳宗元政治意識很強(qiáng),他在這篇文章中,突出地提出建園林的政治背景問題,其見地是深刻的。

      政治背景固然重要,但只是其一,不是全部。園林如果是私園,那沒有問題;如果是公共事業(yè),且以政府名義來建,就還有一個是否善政的問題。首先,它能不能為百姓帶來實(shí)利。如果不能為百姓帶來利益,只是為了官員們享樂,就有可能遭到檢舉,主持其事的地方官就有可能丟官甚至下獄。其次,要處理好拆遷移民問題,裴中丞“厚貨居氓,移于閑壤”,其對移民的安置是妥當(dāng)?shù)摹R虼?,整個工程進(jìn)展順利。

      邕州刺史在馬退山做了一座茅亭,也涉及政治上的問題。首先也在于,做這樣一座亭是不是民生工程,于百姓有利還是不利。柳宗元的《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記》著重談到這個問題。馬退山地處邕州地面,“是山崒然起于莽蒼之中,馳奔云矗,亙數(shù)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諸山來朝,勢若星拱,蒼翠詭狀,綺綰繡錯。蓋天鐘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俗參夷徼,周王之馬跡不至,謝公之屐齒不及,巖徑蕭條,登探者以為嘆”①。從這些描述來看,馬退山雖然風(fēng)景佳美,但地勢險要,行人罕至。這樣一個地方,就有必要建一座涼亭,讓路人有個休息之所。如此說來,建亭就是造福百姓的好事,政治上沒有問題。

      政治上沒有問題,說明此事可以做。但能不能做好,決定于由什么樣的人來做。作為地方上的一樁公益事業(yè),主持其事的地方官品德才能如何,決定了能不能將這樣一樁公益事業(yè)做成善政。柳宗元下面就談到了主持其事的地方官柳寬。柳宗元這樣評價柳寬:

      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試于是邦。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暇,由是嘗徘徊此山,以寄勝概,廼塈廼涂,作我攸宇。于是不崇朝而木工告成。②

      柳寬是柳宗元的族兄。此人品德高尚,講誠信;因為講誠信,所以深得人和;因為得人和,所以政多余暇;因為有閑暇,就經(jīng)常在馬退山散步,于是就生發(fā)出在此建亭的想法。文中用了“廼塈廼涂”一語,此語典出《尚書》?!渡袝よ鞑摹酚芯洌骸叭糇魇壹遥惹谠?,惟其涂塈茨?!币馑际蔷蛹疑w房,已經(jīng)筑起了院墻,接著就要為院墻涂上泥巴,還要用茅草蓋好屋頂。根據(jù)這個典故,柳寬在此建亭不是為了賞景,而是為了方便路人休息。這樣一個出發(fā)點(diǎn),決定了建亭事業(yè)的性質(zhì)為善政。

      既然建亭的目的是方便路人,不是為了觀景,亭就不宜做得奢華。《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記》談到這座亭的風(fēng)格:

      冬十月,作新亭于馬退山之陽,因高丘之阻以面勢,無欂櫨節(jié)棁之華。不斫椽,不翦茨,不列墻,以白云為藩籬,碧山為屏風(fēng),昭其儉也。③

      此亭為茅亭,“不斫椽,不翦茨,不列墻,以白云為藩籬,碧山為屏風(fēng)”,柱子上沒有任何裝飾,儉樸至極。有意思的是,此亭的儉樸不僅不顯示出寒酸、簡陋,反倒彰顯了自然之美,從而獲得了很高的美學(xué)品位。

      文章寫到亭子建成后,他與朋友們登山在亭中觀景的感受:

      每風(fēng)止雨收,煙霞澄鮮,輒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揮絲桐,目送還云,西山爽氣,在我襟袖。以極萬類,攬不盈掌。④

      柳宗元等登山憑亭觀景,心曠神怡,物我兩忘,達(dá)審美極致。此例說明一個道理:功能性的建筑不是不可以建成景觀式的建筑。像馬退山上建的這座茅亭,作為路人休息之所,它是功能建筑,嚴(yán)格說來,它不算園林,但它也起到了園林的效果。

      四、得其勝與得其人

      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因為參與王叔文集團(tuán)革新而被朝廷貶到永州去做司馬,途中經(jīng)過潭州,順便看望潭州剌史兼湖南觀察史楊憑。柳宗元在潭州停留了一段日子,恰逢楊憑的朋友戴簡的園林造成。戴簡是一位隱士,與楊憑有交情,他做這座園子的土地是楊憑授與的。柳宗元有一篇《潭州楊中丞作東池戴氏堂記》說明了此事:

      弘農(nóng)公剌潭三年,因東泉為池,環(huán)之九里。丘陵林麓距其涯,坘島渚洲交其中,其岸之突而出者,水縈之,若玦焉。池之勝,于是為最。公曰:“是非離世樂道者不宜有此?!弊涫谫e客之選者譙國戴氏曰簡,為堂而居之。堂成而勝益奇,望之若連艫縻艦,與波上下;就之顛倒萬物,遼廓眇忽。樹之松柏杉櫧,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陰,粲然而榮,凡觀望浮游之美,專于戴氏矣。①

      這段話的意思是:弘農(nóng)公即楊憑在潭州做了三年剌史,利用東泉的地理條件,做了一個池。這池不小,周遭九里,池岸為丘陵、山林,池中有島嶼、洲渚。其中有一個地方,池岸突出,水縈繞之,像一塊玦,風(fēng)景最好。楊憑說,這樣的地方,只宜“離世樂道”的隱者,于是他就將這塊地授與賓客中的戴簡,讓他去做一座堂為住宅。

      那么,戴簡夠條件嗎?文章說:“戴氏嘗以文行,累為連率所賓禮,貢之澤宮,而志不愿仕。與人交,取其退讓。受諸侯之寵不以自大,其離世歟!好孔氏書,旁及莊文,莫不總統(tǒng),以至虛為極,得受益之道,其樂道歟!”②從這個介紹看,戴簡是一位道德高尚的飽學(xué)之士,他有兩個重要品德:一是“離世”,不愿為仕;二是“樂道”,融通孔莊。將東泉的一塊地贈與戴簡,這地應(yīng)該是得其人;而于戴簡來說,有這樣一塊清幽美麗的地安身,算是得其勝。柳宗元在肯定這兩得的基礎(chǔ)上,著重強(qiáng)調(diào)了得人的價值:

      地雖勝,得人焉而居之。則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廣,堂不待飾而奐矣。③

      柳宗元認(rèn)為,地雖然勝即風(fēng)景好,也還得有人來賞識,有人來居住,不然就埋沒了,就沒有實(shí)現(xiàn)它的價值。反過來,如果地得到了人的賞識,就完全不一樣,它加分了:是山,這山似是增高了;是水,這水面似是增寬了;是堂,甚至不需要裝飾也煥然生輝。

      這確實(shí)反映了柳宗元的一個重要的美學(xué)觀點(diǎn)。在審美關(guān)系中,物與人兩個方面,柳宗元更看重的是人。在《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記》中,他明確地說:“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雹?/p>

      柳宗元的這一美學(xué)思想讓我們聯(lián)想到明代的王陽明。王陽明持“心外無物”的觀點(diǎn),這“心外無物”為許多人所不解,一日游覽南鎮(zhèn),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guān)?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⑤王陽明并沒有否定無人的深山中有花的存在,但是他否認(rèn)有花之美存在?;ㄖ朗且驗橛腥藖砜椿耍@一看,讓“花的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這“明白”就是花美的開顯。

      柳宗元關(guān)于山水審美的觀點(diǎn)與王陽明似是相通,但柳宗元并不持“心外無物”觀。他在諸多游記中談及“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時,也多有言外之意。這言外之意不是美學(xué)的而是政治的。柳宗元是很有政治抱負(fù)的學(xué)者,但他官場很不得志,用韓愈的說法,“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⑥。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集團(tuán)的變革,被朝廷一貶再貶,心情十分抑郁,他在流放地永州寫下的諸多山水游記,標(biāo)榜的其實(shí)并不是山水而是他的人格。他被貶后寫的各種文章自覺或不自覺地彰顯的主題只有一個:人才難得,人才重要。這篇《潭州楊中丞作東池戴氏堂記》,其名是記園林,其實(shí)是在談人才。多少年來,柳宗元苦苦等待的其實(shí)只有一件事:朝廷召喚。

      戴氏堂之所以得以修建,是因為有楊憑將東池的一塊地授與他,而楊憑之所以能將這塊地授與戴簡,是因為他有一個職務(wù)——中丞。柳宗元還將此事作為楊中丞的一樁政績,他說:

      君子謂弘農(nóng)公:剌潭,得其政;為東池,得其勝;授之得其人。豈非動而時中者歟。①

      柳宗元說楊中丞在潭州做刺史,有兩“得”:一“得其政”——仁德之政,官做得好;二是“得其勝”——發(fā)現(xiàn)了東池風(fēng)景這一勝地。然后又將東池景區(qū)中一塊若玦的上佳之地授與了隱士戴簡,讓這勝地“得其人”。所以,“得其人”才是文章的主題。文章字面上是在說楊中丞讓勝地“得其人”,其實(shí)潛臺詞是在發(fā)問:我柳宗元為什么就得不到朝廷的賞識呢?

      柳宗元是中國歷史上對自然山水美有著極為深刻體驗的文學(xué)家,同時,他又是優(yōu)秀的哲學(xué)家、政治家。他的園林美學(xué)思想是非常豐富的,也是非常深刻的。僅就園林與政治的關(guān)系來看,他的諸多認(rèn)識,在中國園林史上可謂空谷足音。概括起來,主要有:第一,在地方行政中,相較于國計民生的大事,園林建設(shè)畢竟處于次要地位,只有在政治經(jīng)濟(jì)等重大問題取得一定成績、社會安定的情況下才可以從事園林建設(shè)。第二,要將園林作為民生事業(yè)來做,作為愛民的事業(yè)來做。第三,造園之道與為政之道是相通的,基本思想均是立真善美、除假惡丑。第四,風(fēng)景勝地與欣賞風(fēng)景的人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相通性,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人在園林建設(shè)中是最重要的。同樣,人在政治活動也是最為重要的,要善于識物,更要善于識人。第五,欣賞山水園林能愉悅心情、開闊視界,有助于為政。凡此思想,對于我們今日的園林建設(shè)與為政均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猜你喜歡
      政治意識風(fēng)景
      “好吃”的風(fēng)景(Ⅰ)
      眺望心中最美的風(fēng)景
      不可錯過的絕美風(fēng)景
      強(qiáng)化政治意識,要抓住哪幾個關(guān)鍵點(diǎn)
      增強(qiáng)政治意識面臨的三大挑戰(zhàn)
      政治意識:政治體系的靈魂與核心
      習(xí)近平緣何高度重視黨員干部政治意識問題
      領(lǐng)導(dǎo)干部強(qiáng)化大局意識的三個維度
      弘揚(yáng)長征精神 凝聚中國力量
      隨手一畫就是風(fēng)景
      韶关市| 炉霍县| 孝义市| 图木舒克市| 承德市| 揭东县| 雅安市| 开封县| 邵阳县| 洪洞县| 岢岚县| 宁远县| 通渭县| 松原市| 肇庆市| 卓资县| 高青县| 广灵县| 兰州市| 民权县| 阿勒泰市| 台北县| 新安县| 西安市| 诏安县| 札达县| 潞城市| 灵璧县| 芦山县| 同江市| 靖西县| 温泉县| 安达市| 富阳市| 黔西县| 庆阳市| 凌海市| 那坡县| 台前县| 墨竹工卡县|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