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雷 張 旗 金 雷
中國醫(yī)科大學本溪中心醫(yī)院心內(nèi)科,遼寧本溪117000
聯(lián)合用藥對老年高血壓合并心肌缺血臨床癥狀的改善作用
陳 雷 張 旗 金 雷
中國醫(yī)科大學本溪中心醫(yī)院心內(nèi)科,遼寧本溪117000
目的探討聯(lián)合用藥對老年高血壓合并心肌缺血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中國醫(yī)科大學本溪中心醫(yī)院心內(nèi)科就診的80例高血壓合并心肌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的基礎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聯(lián)合用藥方案治療,比較對臨床癥狀的改善效果。結(jié)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顯效25例,占62.5%;有效14例,占35.0%;無效1例,占2.5%;臨床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顯效16例,占40.0%;有效10例,占25.0%;無效14例,占35.0%;臨床總有效率為6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收縮壓下降值(13.1± 8.5)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下降值(25.6±4.3)mmHg和心率下降值(16.98±9.6)次/min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聯(lián)合用藥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壓水平,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癥狀,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老年高血壓;心肌缺血;聯(lián)合用藥;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高血壓作為一種慢性的心腦血管疾病,隨著近年來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危害著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1-3]。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作為高血壓的一種特殊類型,相關研究顯示,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關系隨著年齡的增加風險也隨之增加,30~74歲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均與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呈直線相關性[2]。因此在單純性高血壓的治療中,應當特別注意對靶器官和心肌缺血癥狀的保護和改善。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采取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治療高血壓伴有心肌缺血患者,觀察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中國醫(yī)科大學本溪中心醫(yī)院心內(nèi)科就診的80例高血壓合并心肌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高血壓聯(lián)盟規(guī)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本研究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年齡≥50歲;所有患者經(jīng)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或者24h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發(fā)現(xiàn)有心肌缺血的癥狀;且缺血時間≥60 min;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舒張壓≥90 mmHg[4-5]。排除標準:患有慢性惡性消耗性疾病或者惡性腫瘤的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心肌梗塞、腦卒中和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患者。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55~80歲,平均(68.5± 2.8)歲,入院時患者的收縮壓125~137 mmHg,平均(132.5±5.6)mmHg,舒張壓98~134 mmH,平均(102.5±2.6)mmHg。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6~82歲,平均(70.12±2.4)歲,入院時患者的收縮壓127~134 mmHg,平均(131.2±4.16)mmHg,舒張壓99~134 mmHg,平均(101.5±3.6)mmHg。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治療,包括合理調(diào)整飲食和作息習慣,并給予單純的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硝苯地平緩釋片(山東魯抗醫(yī)藥集團賽特有限責任公司,批號:120109,規(guī)格:10 mg×30 s)每天10 mg,一天一次,治療時間為連續(xù)治療3個月。
觀察組患者采用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厄貝沙坦片+地爾硫卓片治療。厄貝沙坦片(修正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20109,規(guī)格:0.15 g×7 s)一次150 mg,一天一次,地爾硫卓片(天津田邊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0109,規(guī)格:30 mg×50片/盒)一次90 mg。治療時間為連續(xù)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前后血壓和心肌缺血改善情況。
血壓測定判斷:在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的上午測量血壓3次,取3次的平均值。血壓下降值取治療前后平均值之差[6-8]。
心肌缺血療效判定[9-12]: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3次的靜息心電圖檢測。判斷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如胸悶、氣短、頭暈、心悸等癥狀徹底消失,靜息心電圖缺血型ST段改變恢復超多0.10 mV或者逐漸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減輕50%以上,ST段恢復在0.05~0.10 mV之間或者主導聯(lián)T波變淺50%以上;無效,臨床癥狀和心電圖顯示無任何變化。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結(jié)果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6.0進行統(tǒng)一的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用χ2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和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7.5%)明顯高于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6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和臨床癥狀改善情況[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下降和心率變化情況
觀察組治療后收縮壓下降值、舒張壓下降值和心率下降值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下降和心率變化結(jié)果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下降和心率變化結(jié)果比較(±s)
注:1 mmHg=0.133 kPa
組別例數(shù)收縮壓下降值(mmHg)舒張壓下降值(mmHg)心率下降值(次/ min)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40 40 13.1±8.5 5.32±2.5 7.563 0.000 25.6±4.3 12.3±1.3 6.347 0.000 16.98±9.6 8.63±2.5 6.652 0.000
高血壓作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也是產(chǎn)生并發(fā)癥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如果患者的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將會嚴重影響患者其他重要的靶器官,造成多處重要器官的衰竭甚至死亡。臨床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動態(tài)變化更能夠有效預測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13-17]。老年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主要表現(xiàn)為收縮壓的升高,血壓的波動較大,同時增高脈壓,并且老年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和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率較高。以往老年高血壓病的治療采用改善飲食結(jié)構(gòu)和生活習慣的方式,并且根據(jù)不同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治療,但常規(guī)的治療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達不到改善高血壓并發(fā)心肌缺血的臨床癥狀[18-19]。近年來隨著臨床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在老年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選擇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
高血壓并發(fā)心肌缺血患者是高血壓患者長期對心臟的一種傷害,其發(fā)生與血流動力學因素、家庭遺傳以及神經(jīng)液等因素息息相關。血流動力學中的血壓作為高血壓心肌缺血患者心室肥厚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其動態(tài)變化與心肌缺血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在神經(jīng)液方面,高血壓患者的交感神經(jīng)顯著增強,能夠增加蛋白的合成,也可導致腎上腺分泌較多的糖原和環(huán)磷酸腺苷,進而造成心肌細胞總蛋白和非收縮蛋白的增加,進而產(chǎn)生心肌缺血。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能夠調(diào)節(jié)和干預分泌,阻斷AngⅡ的形成過程,在心肌缺血和細胞凋亡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同時也對纖溶和血管內(nèi)皮功能產(chǎn)生影響,導致其失衡和失去作用,同時還能夠抑制炎癥因子的發(fā)生,有效達到抗心肌缺血的效果。鈣超載也是心肌缺血形成的機制之一。鈣離子能夠啟動血管平滑肌細胞的興奮和收縮功能,導致血管的收縮,進而導致血管張力出現(xiàn)變化,對KV的活性有著抑制作用,防止KV的對外流失,進而使得細胞膜進一步分化,加速鈣離子的內(nèi)部流動。
很多的相關研究都證實RAS阻滯劑、CCB在抗心肌缺血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并且發(fā)揮著改善左心室肥厚和降壓的效果。但目前對ACEI及ARB的抗心肌缺血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證實。厄貝沙坦作為RAS阻滯劑,在高血壓并發(fā)心肌缺血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優(yōu)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厄貝沙坦作為臨床中常用的一種用藥,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zhuǎn)化為血管緊張素Ⅱ,能夠與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Ⅰ受體相結(jié)合,起到抑制血管緊張素Ⅰ和Ⅱ的結(jié)合,從而降低血管收縮和醛固酮的釋放,達到降血壓效果[20]。地爾硫卓作為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能夠松弛血管末梢的平滑肌,降低血壓,但降壓效果與疾病的發(fā)展程度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在降血壓的同時對心腦腎等重要的臟器官的血壓血液供給沒有任何的影響。本研究使用厄貝沙坦和地爾硫卓聯(lián)和用藥,與傳統(tǒng)的降壓藥相比均能夠起到降低血壓的效果,并且比單純的用藥血壓降低的幅度更大。
高血壓患者最常損害的靶器官就是心臟,一方面表現(xiàn)為左心室的肥厚,發(fā)生心臟病變;另一方面引起灌裝動脈的粥樣硬化,這也是高血壓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高血壓患者有40%~50%的老年患者存在著心肌缺血現(xiàn)象,有75%以上的老年患者表現(xiàn)為無癥狀性的心肌缺血[21]。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心肌血液量減少,導致心肌營養(yǎng)代謝不足,呈現(xiàn)出一種病理狀態(tài)。高血壓合并心肌缺血主要的發(fā)病機制是由于高血壓患者面臨著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可導致器官性的狹窄和動力性的狹窄,高血壓患者即使沒有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其冠脈血流儲備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降低[22]。高血壓患者交感神經(jīng)容易興奮,進而加快心率的變化,導致心肌缺血。高血壓并發(fā)心肌缺血的患者心肌血管的密度顯著降低,一些毛細血管管壁出現(xiàn)增厚的現(xiàn)象,這對心肌的供氧平衡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23]。因此高血壓患者沒有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或者是冠脈無明顯的狹窄現(xiàn)象,也有可能出現(xiàn)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不良并發(fā)癥。高血壓并發(fā)心肌缺血可以通過24 h動態(tài)心電圖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其癥狀表現(xiàn)。
地爾硫卓是一種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在心肌缺血的治療中具有顯著的效果,主要的藥物作用機制在于能夠有效防止冠狀動脈以及周圍血管內(nèi)鈣離子的流失,降低鈣離子的負載量,進而達到冠狀動脈的擴張,有效防止冠狀動脈的狹窄病變,還能夠擴張周圍的小動脈,進而降低內(nèi)循環(huán)的阻力,降低心臟的負荷[24]。地爾硫卓能夠最大程度地直接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冠脈狹窄部位的阻力,能夠提高側(cè)枝循環(huán)的血流供應量,提高心肌缺血的再灌注,防止心肌缺血造成的細胞凋亡。目前,有關動物實驗已經(jīng)對地爾硫卓的功能進行了確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狀態(tài)、逆轉(zhuǎn)心室肥厚的功能。NORDIL研究顯示該類藥物還能夠起到降壓的效果,降低心腦血管的發(fā)生率。本次研究中通過聯(lián)合用藥使得心肌缺血明顯改善,說明了地爾硫卓在改善心肌缺血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胡文等[25]對62例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動態(tài)心電圖觀察發(fā)現(xiàn)患者使用地爾硫卓后心肌缺血的癥狀能夠顯著改善,張大力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地爾硫卓在減輕心肌損傷和鈣超載對細胞傷害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很好地保護心肌的受損。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使用聯(lián)合用藥后,舒張壓、收縮壓和心率下降值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增高,心肌缺血癥狀顯著改善,說明聯(lián)和用藥能夠起到降壓和改善心肌缺血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綜上所述,聯(lián)合用藥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壓水平,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1]梁曉.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隱性心肌缺血與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關系的研究[J].廣西醫(yī)學,2013,15(6):717-718.
[2]劉志學.無創(chuàng)血管功能檢測,距心血管臨床應用還有多遠——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高血壓血管病科主任陶軍教授[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2):1-3.
[3]胡云.復方丹參滴丸聯(lián)合硝苯地平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伴高血壓40例[J].河南中醫(yī),2013,33(9):1443-1444.
[4]蓋媛媛,阮琴韻,林美燕,等.高血壓舒張功能不全左室心肌收縮同步性的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30(3):216-219.
[5]王得志,丁全茂.頸源性高血壓致病因素與治療臨床文獻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19):118-120.
[6]劉艷麗,王雅靜,王晶,等.青年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心電圖及心率變異性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4,10(12):1593-1594.
[7]薛文鑫,李靜,張藜莉,等.高血壓治療聯(lián)合用藥在《2014年美國成人高血壓管理指南》中的地位[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4,14(4):302-304.
[8]敖莉,王澤茂,姜云,等.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血脂康治療高血壓伴頸動脈斑塊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32):95-97,108.
[9]安全宇,凌騰愿,劉玉紅,等.健康教育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及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9):174-176.
[10]丁蕓,戚德清.遠程血壓監(jiān)控結(jié)合被動干預在原發(fā)性高血壓病血壓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21(11):1250-1254.
[11]張繼如,王志強,季永,等.不同危險分層老年高血壓患者圍手術(shù)期心血管事件風險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5,95(28):2258-2263.
[12]周述芝,劉雪茹,伍佳莉,等.右美托咪定對止血帶下行下肢手術(shù)老年高血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2(16):4685-4686.
[13]毛曉潤,杜文娟,徐月貞,等.綜合護理干預預防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5):575-578.
[14]王先安,張敬文.纈沙坦分別聯(lián)合氨氯地平和氫氯噻嗪治療老年高血壓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192-3193.
[15]吳輝,常靜,丁家望,等.從不同國際高血壓治療指南看老年及老老年高血壓的治療策略[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3):334-336.
[16]荊明霞,宋建平,楊玉紅,等.厄貝沙坦片治療老年高血壓的療效及護理[J].中國藥業(yè),2013,22(3):64-65.
[17]黃年正.硝苯地平緩釋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輕、中度老年高血壓病的成本及效益比較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2):119-120.
[18]阿麗婭·艾依提,米日古麗·熱合曼,涂良珍,等.氨氯地平并特拉唑嗪治療中老年高血壓的療效與安全性[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3(4):436-439.
[19]胡碩.降壓藥在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中的臨床藥學研究[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6,29(2):221-222.
[20]金廣東.關于對12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用藥治療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6(6):177-178.
[21]邱卉.硝苯地平緩釋片聯(lián)合吲達帕胺治療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5,5(28):113-114.
[22]王永莉.關于對老年性高血壓用藥控制的研究和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12(4):195-196.
[23]景學梅.淺談老年高血壓用藥存在的問題經(jīng)驗體會[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4,11(z2):367-367,368.
[24]鄭秋麗.老年高血壓用藥與進展[J].藥學研究,2014,3(12):724-725,741.
[25]王海騰.中藥復方治療老年高血壓用藥分析[J].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5,12(1):78-79.
Effect of combined medication on clinical symptom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CHEN LeiZHANG QiJIN Lei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Benxi Central Hospital,China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Province,Benxi117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medication o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myocardial ischemia.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Benxi Central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studied.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therapy.The clinical improve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in 25 cases,accounting for 62.5%;effective in 14 cases,accounting for 35.0%;ineffective in 1 cases,accounting for 2.5%;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97.5%.In the control group,16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accounting for 40.0%;effective in 10 cases,accounting for 25.0%;ineffective in 14 cases,accounting for 35.0%;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65.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13.1±8.5)mmHg(1 mmHg=0.133 kPa),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25.6±4.3)mmHg and heart rate decreased(16.98±9.6)times/m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ombination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evel of blood pressure and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good clinical effect.
Senile hypertension;Myocardial ischemia;Combined therapy;Clinical symptoms;Improvement
R544.1
A
1673-7210(2016)07(b)-0149-04
2016-03-06本文編輯:趙魯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