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翟 昕
感知西日本的寧靜與和諧
文 / 翟 昕
在近年來的出國旅游大潮中,出訪日本人數高居首位。2015年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1.2億人次。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游客”在全球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而在整個出境游的總人數中,赴日人數創(chuàng)造了新高。有499萬人赴日旅游,旅游消費額達3.5萬億日元,幾乎可以與日本電子零部件或汽車零部件的全球出口額相仿,成為日本經濟的一大支柱。
說到了這旅游,很多人自然會說,這小日本人多地小,有什么值得看的。其實是一種偏見。就國土面積來說,日本的確不大,但日本這個國土狹長而面積并不大的國家卻吸引了世界各國的人們。
來此小住一段時間就不難發(fā)覺:日本是一個值得深度游覽與細細品察的國度。要說單純的購物,大可不必勞師遠征;要說游山玩水,狹長的地方有什么值得流連的?但事實卻不是如此——我們在幾次考察再生資源產業(yè)的途中曾經走過……
每一次入境日本,落地點都是北九州。這里是距中國大陸最近的地方。從北京機場出發(fā),只需一個小時便到達大連周水子機場,辦完出境手續(xù),下一站便是日本北九州的福岡機場。出了機艙,明顯感到這里的空氣好??缌艘粋€海峽竟然有這么大的差別?到達福岡機場以后,當地的導游一個勁地賠罪:“實在不好意思,這一次你們訂下來的時間太晚,這次住得稍微遠一些,但是離你們要去參觀的北九州生態(tài)工業(yè)園,那是絕對的近和方便,我保證!請大家多多包涵了!……”
下了車才發(fā)覺:這里就是鄉(xiāng)下!放眼望去:前窗是來時的路,邊上是一片樹林,后窗是一片田野。等到就餐時,太陽已經貼近了遠山。服務員拿來清酒,把數量不多、倒也算精致的飯菜用完之后,不知誰說了一聲:嗨!晚餐也忒簡單了點兒!一位朋友開了腔:“唉!這回我知道為啥日本沒有這么多胖子了!大家都笑了。
有人提議:出去走走吧!于是大家魚貫而來,奔著南面的十字路口走去。想不到的是,這里是如此的便捷:十字路口兩邊都有一個便利店,我們信步而入,這里可以說是一應俱全,朋友把晚上聚會小酌的食品和酒水裝了一個大包;轉了兩邊的便利店之后,已經是暮色深沉。大家沿著寬闊的大路一直走下去,幾個拉面館和小飯店正是燈火迷離時分,從外面望進去,幽靜雅潔,客人并不多,我們有一搭無一搭地前行,沒多遠便看見了馬路對面燈火明亮的所在,原來是個4S店,一排排的小轎車正等著檢測;而馬路的這一邊,一座巨大的賣場矗立在我們面前。
在這么一個偏僻的市郊,真讓我們喜出望外:這賣場的外面的貨架上地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庭院裝飾材料。正在大家七嘴八舌之時,走在前面的從大門里回過身來:快點啊!在外頭磨蹭啥呀?于是我們舉步抬眼。乖乖!高大的廳堂從上面懸掛下來的長幅廣告下垂到地面,走過了小橋流水的過道,兩邊都是售賣的綠色植物,貨架上的各色花盆大大小小,有人不時發(fā)出驚叫:這是哪里的植物,咋沒有見過呀!可是到了中央大廳的六岔路,大家只能分手了!于是商定了會合時間,各便吧!這一溜達就是兩個多小時,碰頭時,大家各自展示自己的所獲。步出賣場,遠遠地一輪明月正掛在東邊。大路上杳無人跡,周邊一片安詳,從中國的城市走到了這里的郊外,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北九州的夜那么靜謐!
有人說:不管你置身何處,只要那里有朋友,任何地方你就不再陌生。一出門便有了深切體會。
第二天上午,當地的導游姍姍來遲。這位來自福建的瘦高個對中國了解、對日本的風土人情也門兒清。一聽說我們安排在中午參觀北九州生態(tài)工業(yè)園便說:“這樣吧,我?guī)Т蠹业矫髠}山國家森林公園去吧!下了山正好時間也對的上,直奔工業(yè)園區(qū)。”那里可是日本三大觀賞夜景地之一。雖然昨晚沒去,但是,早晨的山里也很美。于是,就有了這個額外的國家森林公園踏訪。
北九州,西日本的工業(yè)重地。自從1901年日本八幡制鐵所開張后,重工業(yè)和化學工業(yè)在這里聚集。上世紀中葉,北九州更是繁忙一片, 隨著工業(yè)的大發(fā)展,這里一年到頭都是黑煙遮天蔽日,只需在室外待五分鐘便灰頭土臉。據我們的朋友,環(huán)保專家染野憲治介紹,上世紀50年代,大煙筒和黑煙被視為發(fā)展與繁榮的象征。1961年大阪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社會》教科書中,有一篇《被濃煙包圍的八幡》寫道:“看到被染得通紅的似乎正在燃燒的高爐,大家都覺得生機勃勃。這就是被稱為鐵都的八幡?!?隨著污染加劇,當地不得不一度暫時關閉小學。連停泊船只的螺旋槳都被腐蝕了。這里是有名的“公害聚集區(qū)”。家庭主婦們不干了。她們最早挺身而出,呼吁改善環(huán)境。
北九州市政府于1964年開始監(jiān)控大氣污染,1967年與企業(yè)簽署防止公害協(xié)議,1974年開始疏浚洞海灣。20多年的治污控污之后有了環(huán)境再生的奇跡。過去在煙塵和酸雨中煎熬的綠樹又漸漸恢復了生機。今天,從海拔622米的皿倉山山頂遠眺夜景成為游人的首選。登高望遠,整個城市群一覽無余。雖錯過了昨晚的夜景,但清晨的山道上有著別樣的清幽與壯闊。來得太早,纜車還沒啟動,只好一步一步艱難向上。
在日本朋友島田先生的安排下,我們從北九州驅車約兩個小時,便進入了大分縣的別府。行進的路上,公路兩旁的綠樹與山間的青草如茵,小車在綠色海洋中游弋。北九州多為是綿延不斷的丘陵,森林面積71%,可住地僅占27.9%。路途之間,常常看到這一段一段的凌空通道,用水泥筑成,寬度不過一米。司機說,那是給山里的動物預備的。傍晚時分到達酒店。辦好入住,出門就看見大海,轉過甬道是一片森林?;氐椒块g,推窗望去,海邊的公路上汽車在游弋穿梭,那燈光搖搖曳曳,好像一道道彩虹,把海水的波光粼粼與公路上的燈光彩線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動態(tài)的油畫。
是夕,七十多歲的島田先生與他兒子在酒店最高處款待我們。就坐之前,大家換上了寬大的和服,頓時覺得輕松了許多。
日本的酒宴不似中國,即使檔次有高有低,但也是分餐制,的確讓人愜意自在,盡管每一份菜肴都精致明艷,但數量卻恰到好處。清酒度數不高但卻甘冽醇厚。即便如此,三巡過后,也還是有了飄飄然的感覺。島田先生的兒子安排服務員把寬大的廳堂靠近窗戶的舞臺上的話筒與電視機打開,中國歌曲熟悉的旋律讓每個人都手舞足蹈。那一晚,我們在窗外的海潮陣陣與室內的其樂融融中度過?;氐椒块g推開窗窗欞,海邊的白色浪濤潮涌潮起,岸邊的松林搖曳婆娑,以至于好久不能入睡……
島田先生一大早就在酒店大堂等候。還給我們留了時間在庭院里走走。他介紹說,別府市內所到之處都有溫泉涌冒。它的流出量居日本第一,而泉眼之多和泉水質量之高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他安排早上先看一個溫泉,中午參觀大分市垃圾處理場,午后去阿蘇火山。他一路上陪同。
去之前,我特意在百度上查了一下。資料寫著:朝霧中看別府,只見朦朧的美,很容易忘了它的地熱盛名。在別府市區(qū)14公里的范圍內,有2849處泉口,一天的涌出量近13萬升,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小城內有多達200個各具特色的公共浴場。目前全球共有11個溫泉品種,而別府就擁有其中的10種。很多中國游客對于那個叫湯布院的溫泉有著精彩的描述。時間緊迫,島田先生特意選了最有代表性的一處。他喃喃自語:想要享用這里的溫泉,恐怕還得住幾天……我跟老者說,嗨!也只能是走馬觀花了!他卻一臉認真:昨晚洗溫泉怎么沒見到你?我赫然一笑:怕受不了那個熱!他遺憾地搖搖頭。
日本人挺怪:把溫泉叫做“地獄”。霧氣蒸騰的輕煙,以及沸騰滾滾的熱湯,形成了日本人口中的“地獄”。上世紀30年代,當地人就將幾個“地獄”溫泉包裝成觀光景點。而今,“別府八地獄”仍是旅人張望的焦點。
在長年保持98℃高溫的“海地獄”,富含硫磺鐵的泉水在陽光折射下,閃耀著琉璃般的湛藍。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是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碰撞的地方,火山活動頻繁。全國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是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qū)。
日本的大分市到熊本縣境內的阿蘇火山一路上全是丘陵,小車在中午明艷的陽光下穿行在山谷之間,道路兩旁全是茂密的森林,四周靜悄悄,陽光從筆直挺拔的松林之間穿透下來給人暖洋洋的感覺。
半道上,小車在山間的一座公園門口停下了。這里是一片山峰之間的小盆地,春天的陽光撫摸著整片的花海,四面望去,山峰上云霧繚繞,走進公園商店,各種花卉一把一把地立在玻璃瓶里。在餐廳小坐,窗外的景色讓我們感到心曠神怡。
終于,我們到達了阿蘇火山。站在活動的火山口前,大風把我們的帽子都要吹走了,濃烈的硫磺氣味陣陣吹過來,透過濃煙,朝著火山口向下望去,是一池淺藍色的湖水。島田先生告訴我們,那下面溫度可高著呢!
更讓人驚奇的景象是,在冒著白煙的火山背景下,一片牧牛放馬的大草原就在不遠處。在午后的陽光下,我們從小車里拍攝了周邊草原上田園牧歌的幾個片斷。
回來之后,常常留意阿蘇火山的動靜。2014年11月27日,阿蘇火山噴發(fā),大量火山灰煙霧高達1500米,附近三十多個航班被迫取消。2015年9月14日早上,阿蘇山火山噴發(fā)。2016年4月16日,熊本縣再次發(fā)生里氏7.3級強烈地震,南阿蘇地區(qū)受災嚴重,當地主要橋梁崩塌,山泥沖進公路,部分地方河水上涌,相關地區(qū)民眾被困……這就是最近的阿蘇火山的動靜。
在北九州最后一天的下午,我們來到了小倉城。過去在很多資料上看到日本的城堡,如熊本城、大阪城、姬路城等等,而這一次實地踏訪的是小倉城。
日本的城堡在15到16世紀的戰(zhàn)國時代發(fā)展很快。這些城堡設計時匠心獨具,建筑上結構堅固。無論日本人或曾到日本的觀光客,一提起城堡,腦海中首先會浮出的影像應該是威嚴莊重、挺拔高聳的天守閣。很多時候,天守閣在參觀者看到城門或塔樓之前就已經早早映入眼簾,因為天守是整個建筑的最高點,常常在幾里外就被看到。
小倉城的天守閣高28.7米,大石墻的高度就有18.8米,天守閣采用了獨特的建造方式,城的石墻不是用切平的石頭,而是用原始形態(tài)下的石頭砌成,展示著樸素而豪放的情調。
小倉城總共高度47.5米,共有5層,通過一層一層爬上去,那里有小倉城的歷史,展示著早期日本人的生活狀態(tài),日本文化獨特氣息也從中展露。登上最高層,下面是幽靜典雅的庭院景致,遠處則是一個現代化城市的高聳與繁榮。
小倉城庭園重現了江戶時代封建諸侯豪宅的景色。一進庭園,小徑上綠蔭掩映,還有穿著和服、踩著木屐、扮相優(yōu)雅的日本女人偶爾穿梭其中。
門司港,瀨戶內海在北九州的碼頭。瀨戶,意即狹窄的海峽。因在諸海峽之內,所以叫做內海。東西長約440公里。海岸線曲折,數百個島嶼分布其間,這一地區(qū)是日本關西地區(qū)和亞洲大陸之間交通線上文化往來的中心。二戰(zhàn)之后,沿岸新興的瀨戶內海工業(yè)地域,鋼鐵、化學、汽車、造船、石油和石油化學大型聯(lián)合企業(yè)十分發(fā)達,有“產業(yè)運河”之稱。
瀨戶內海與中國的渤海有許多相似之處。跟渤海一樣,瀨戶內海也是半封閉的內海。而兩岸成了最重要的工業(yè)基地之后,內海很快成了這些工業(yè)部門的共用下水道,工廠把未經處理的工業(yè)廢水隨意排入內海,一度這片海水中的銅、鉛、汞等重金屬含量高得驚人。從1970年代開始,日本開始治理瀨戶內海,用了近30年時間。當時的瀨戶內海,污染程度遠甚于現在的渤海。瀨戶內海治污成功了,渤?,F在也在治污,瀨戶內海成功的因素,渤海是否也都具備呢?
我們乘坐的這艘郵船,船內設施齊全,服務周全,是一次舒心的海上旅程。這幾年,到日本的中國游客太多,以至于我們登上船之后,熙熙攘攘的人群,全是一口的中國腔調和中國人的大嗓門。晚間那豐富的晚餐好像是在中國的游輪上一般,排隊等候取餐的人群把巨大的餐廳渲染得像個農村集市。晚餐之后,夜色漸濃,陣陣海風里,我們徘徊在甲板上,兩邊的海岸非常遙遠,只有星星點點的燈火在閃爍了。
后半夜,我覺得應該快要到神戶了,披衣踱出船艙,燈火輝煌的明石海峽大橋已經遙遙在望,在夜色迷茫與海風獵獵中,我仔細尋找上回在明石大橋邊上住的那座酒店,可是怎么也分辨不出。這時,同艙的兩個人也走了出來:“還不回去睡下,再過一個多小時可就到大阪了!明天的行程可是很滿的……”
我再一次回過身來,低頭看了看在船舷邊上的白色浪花,走進船艙時,海天連接處,一抹朝霞已漸漸舒展開來……
Perceive tranquility and harmony in western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