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濤 王志柱 楊琰華 李騰
?
對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專修學生快頻罰球訓練法的實驗研究
薛海濤王志柱楊琰華李騰
隨著籃球運動朝著高速度、高空優(yōu)勢、高超技巧的方向發(fā)展,比賽中的對抗日趨激烈,對投籃時的犯規(guī)也就越來越多,罰球的次數(shù)也隨之增加,在勢均力敵的比賽中罰球命中率對比賽的勝負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罰球技術訓練的研究,也成為籃球訓練研究的重點之一。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驗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和邏輯分析法,以咸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11級籃球專修學生男生 32人為對象進行快頻罰球訓練,采用快頻罰球訓練法,其目的就是增強肌肉記憶,使技術動作自動化,精確化,以期達到提高運動員罰球命中率的效果。
體育教育專業(yè);快頻罰球;實驗研究
籃球運動朝著高速度、高空優(yōu)勢、高超技巧的方向發(fā)展,比賽對抗日趨激烈,隊員投籃時的犯規(guī)也就越來越多,罰球的次數(shù)也就隨之增加,其罰球命中率的高低對比賽的勝負起著決定性的的作用,快頻罰球訓練法是一種新的方法,通過反復快頻率罰球訓練使肌肉產生記憶功能,從而達到動力定型。人體的肌肉具有記憶效應,當人體反復做同一動作之后,肌肉會記住這一動作,這是由于人體肌肉具有記憶功能,在動作反射條件下,肌肉記憶就形成了。為此,本研究采用快頻罰球訓練法實驗,其目的就是增強肌肉記憶,使技術動作自動化,精確化。隊員在比賽強度較大的情況下,容易產生疲勞,導致動作變形,罰球命中率降低。所以,采用快頻罰球訓練法增強肌肉記憶對提高罰球命中率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2.1國內研究現(xiàn)狀:李永軍在《籃球比賽中提高罰球命中率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影響罰球命中率的主要因素有技術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罰球命中率的訓練方法:建立正確的罰球動作概念,經過反復練習,糾正,使動作定型、規(guī)范化,使運動員在罰球時感受到情緒高度興奮以及強烈的肌肉緊張的影響,通過情景練習建立運動員的自信心,以提高罰球命中率,提高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在訓練中,當運動員建立正確的罰球動作后,在反復練習中,強調將當時的肌肉感受、心理感受,以提高隊員的罰球命中率[1]。馬雷在《提高罰球命中率訓練的研究》中指出:實驗組采用罰球適應比賽負荷練習法,心理訓練練習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原地定點投籃練習,通過10周的訓練后,實驗組和對照組都有所提高,但實驗組測試的成績比對照組提高的幅度要大[2]。馬昆在《用可變徑籃圈對提高跳投訓練效果的實驗研究》中指出:經過8周的訓練試驗,實驗組的命中率高于對照組,但是實驗組和對照組的5項心理感知覺比較沒有達到顯著性變化,因此,建議延長實驗時間,對心理感知覺的變化作進一步分析研究[3]。高鵬飛,徐國富在《罰球感知能力訓練對罰球準確性影響的實驗研究》中指出:通過罰球專門性訓練在罰球準確性和優(yōu)勢手肌肉用力感和手動穩(wěn)定性罰球命中率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因此,有針對性地對手動穩(wěn)定性和優(yōu)勢手肌肉用力感進行專門化的訓練, 從而有效地提高罰球的準確性[4]。白連明在《淺談“肌肉記憶”》一文中指出:人的記憶功能是在大腦皮層,人體除了大腦具有記憶功能外,肌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記憶功能,投籃命中率命中率明顯有所提高,建議在體育專業(yè)籃球專修課堂中穿插上肢力量訓練[5]。
2.2國外研究現(xiàn)狀:國外有關專家從心理因素和生物力學方面因素對快頻罰球進行了研究,認為 20%是生物力學因素,80%依靠心理因素。還有部分教練員主張主動創(chuàng)造有壓力的罰球訓練環(huán)境,使籃球運動員模擬比賽時的心理狀態(tài)下進行罰籃訓練。
3.1研究對象
本研究所選取的實驗對象為咸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11級籃球專修學生 32名,選取的實驗對象訓練年限在二年以上,技術動作比較穩(wěn)定。在實驗前,專家對技術動作進行了評定,達到良好標準以上的學生,方可參加實驗,按照配備分組表對選定的 32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 16人。
3.2研究方法
3.2.1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罰籃訓練和肌肉記憶方面的專業(yè)理論書籍和相關的研究著作、文獻,在中國知網、萬方、維普查閱了國內外有關罰球和罰球訓練方面的期刊,結合這些資料,作者繼續(xù)深入的綜合分析、研究與本文密切關聯(lián)的大量內容和學術上的觀點,參考借鑒。
3.2.2訪談法:走訪西安體育學院,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咸陽師范學院,等高?;@球專家,就有關快頻罰球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咨詢。
3.2.3實驗法:
①實驗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咸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11級籃球專修學生男生 32人,選取的實驗對象都有一定的籃球基礎,訓練年限二年以上,技術動作穩(wěn)定。在實驗前,專家對技術動作進行評定,達到良好標準以上的學生,方可參加實驗,按照配對原則將32人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6人。
②實驗器材:
計算機及有關軟件、身高體重測試儀、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測量儀、手指握力準確度測量儀、訓練場地和籃球。
③實驗時間和地點:
實驗從2014年9月開始到2014年12月結束,訓練時間定于每周一、三、五下午5:30分到6:30分,共計訓練12周,每周三次。實驗地點:咸陽師范學院籃球館。
④實驗設計:對選取的咸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11級籃球專修學生男生 32人在實驗前,專家對技術動作進行評定,達到良好標準的學生,方可參加罰球實驗,依據配對分組實驗原則對選定的 32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6人。 實驗的過程中,實驗組采用快頻罰球練習法進行罰球訓練,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罰球線原地的定點投籃練習方法進行訓練。經過12周訓練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罰球命中率和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手指握力準確度指標進行測試,分析32名實驗隊員的測試數(shù)據。
3.2.4實驗前的測定
罰球命中率的測試
表1 實驗組 實驗前罰球命中率成績表
表2 對照組 實驗前罰球命中率成績表
要求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同一塊籃球場都采用正常投籃的方法進行測試。每位隊員罰球20次,共罰3 組,每人投完一組后換下一個人投,依次輪換,求出3組平均數(shù),得出罰球命中率。
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手指握力準確度的測試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測量肌肉對空間位置感覺的精確性,使用北京大學儀器廠生產的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測量儀,單位為度。
手指握力準確度:測定運動員肌肉用力感覺的準確性,使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科技開發(fā)服務中心生產的 CWL-I 型握力計,單位為牛頓。
實驗過程:
實驗組的練習方法: 在訓練中,將實驗組16名學生分成2組,每組8人分別在2個半場進行快頻罰球法進行訓練,第一個隊員快頻罰球1分鐘換下一名隊員,以此類推,通過預實驗每人每次投6輪,訓練時間約為50-60分鐘。
對照組的練習方法:在每一次訓練中,將對照組 16 名學生分成2組,每組8人分別在2個半場進行常規(guī)的罰球線原地的定點投籃練習方法進行訓練,訓練時間為50分鐘。
實驗后的測試
對實驗對象進行罰球命中率、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手指握力準確度的測試方法與實驗前的第一次測定相同。
3.2.5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將測得的數(shù)據整理后使用 spss17.0 科學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前后實驗對象罰球命中率、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手指握力準確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2.6邏輯分析法:對快頻罰球和肌肉記憶方面進行分析。
4.1實驗前、后實驗對象各項指標的對比分析
4.1.1實驗前 實驗組與對照組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手指握力準確度和投籃命中率的對比分析
從表3 中數(shù)據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手指握力準確度和投籃命中率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對于實驗分組來說,實驗組和對照組所選的實驗對象符合實驗要求,為可比樣本。
表3 實驗前 實驗組和對照組 2項指標和罰球命中率對比表
4.1.2實驗后 實驗組與對照組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手指握力準確度和投籃命中率的對比分析
表4 實驗后 實驗組和對照組 2項指標和罰球命中率對比表
根據表4 對比數(shù)據可以得出: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罰球命中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表明:實驗組運用快頻罰球訓練方法進行罰球訓練,罰球命中率有明顯的提高。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罰球訓練,其罰球命中率提高不明顯。說明經過快頻投籃訓練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對象的投籃技術都得到了提高。
4.1.3實驗組 實驗前、后 2項指標和罰球命中率的對比分析
表5 實驗組 實驗前和實驗后 2項指標和罰球命中率對比表
從表5 中數(shù)據可以看出:實驗組,實驗后罰球命中率得到了明顯提高,并且從統(tǒng)計學分析存在顯著性差異( P<0.05),罰球命中率從實驗前的56.5%提高到了69.8%,提高了 13.3%。
4.1.4對照組 實驗前、后 2項指標和罰球命中率的對比分析
表6 對照組 實驗前和實驗后 2項指標和罰球命中率對比表
從表6中數(shù)據可以得出:對照組實驗前和試驗后手指握力準確度,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分析原因:本實驗由于時間所限僅進行了 12周時間,人的感知覺指標變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短時間內使感知覺發(fā)生明顯變化比較困難。長期的專項訓練和實踐活動是人體感知覺指標發(fā)生變化的根本條件,所以運動員只有通過長期的籃球專項技術訓練,使他們運動操作在頭腦中經過長期、反復的分析和綜合,建立各種相關的神經機制,能夠形成比較穩(wěn)固的神經反射的動力定型,這樣才能對運動中各種時間、空間、肌肉用力大小、幅度等關系作出準確、穩(wěn)定的運動反應。所以,本實驗中實驗對象經過短期的運動訓練,其手指握力準確度,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指標沒有發(fā)生顯著性變化。
5.1結論
5.1.1實驗組快頻罰球在實驗前后有較明顯提高,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顯著性。充分證明實驗組所采用的快頻率罰球訓練方法對提高練習者罰球效果具有較重要意義。
5.1.2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腕關節(jié)穩(wěn)定性、手指握力準確度進行測試差異不具顯著性,但從平均值的數(shù)據上可以看出實驗組較對照組的上升幅度大。分析其原因:本實驗由于時間所限僅僅進行了12周,而人的心理感知覺的變化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在有限的訓練時間內使心理感知覺發(fā)生明顯變化是比較困難的。
5.2建議
5.2.1在罰球訓練中,練習者運用快頻罰球訓練法進行罰球訓練來增加訓練難度,做到苦練加巧練,增加投籃訓練的趣味性,達到運動技能訓練事半功倍的效果。
5.2.2建議推廣運用快頻罰球訓練法進行中距離投籃訓練。同時,根據運動技能形成的特點,建議將快頻訓練的方法運用到其它運動技能形成的訓練當中。
[1] 李永軍.籃球比賽中提高罰球命中率的研究 [J].運動,2009(9):15—16.
[2] 馬雷對.提高罰球命中率訓練效果的研究 [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10):142—144.
[3] 馬昆.用可變徑籃圈對提高跳投訓練效果的實驗研究[D] 西安體育學院,2012.
[4] 高鵬飛,徐國富.罰球感知能力訓練對罰球準確性影響的實驗研究 [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5(3):25-28.
[5] 白連明 淺談“肌肉記憶” [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1993,(1):61-63.
咸陽師范學院院級教改項目“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201402019)。
薛海濤(1979-),男,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講師,咸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7.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