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埃爾·尼爾森
當你的那位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看起來只用了你做題的三分之二的時間就把數(shù)學題全部答對,卻還激動地宣布他又找到解題新方法的時候,你還在絞盡腦汁,并機械地計算,而那些題仍舊無從下手。這時,你可能恨他,更恨自己。
聽起來很熟悉嗎?這就是每當我們陷入比較的陷阱時,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和別人作比較,你不可避免地會處于以下兩個位置中的一個:處于優(yōu)勢,“可憐的東西,我比他們強多了”;處于劣勢,“我好可憐啊,我做的所有事情都不對”。事實上,這兩個位置中的任何一個都不利于成長,因為別人的經(jīng)歷不會發(fā)生在自己的生活當中。
你看,大家都在不同的生活軌道上。即使是表面上看起來很相似的人,他們也有不同的希望和夢想。在性格、背景和技能水平方面,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拿自己和他人作比較,就像把橘子和蘋果作比較,然后覺得很郁悶一樣,因為橘子多汁,而蘋果咬起來“咔嚓咔嚓”地響。
用比較的方式以幫助自己保持自己的人生軌道,并在這個人生軌道上不斷前進,這是與他人作比較的唯一作用。比如,你的同學解數(shù)學題又快又正確。雖然你的學習方法和他人有所不同,但是你的生活軌道里也需要高效解數(shù)學題。所以,請把你對那個同學的評價看作是對高效解數(shù)學題的人的羨慕,然后請教他是怎樣做到的。換句話說,就是把這個人作為一種資源,以幫助你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F(xiàn)在,他的高效解題的方法對你是有用的:你并不是用它來打擊自己或嫉妒別人,而是用同學的“解題高效”的經(jīng)驗幫助自己進一步實現(xiàn)目標。
一些同學在學習和人際關(guān)系上都做得很棒,了不起!把他們作為一種資源,看他們是怎樣做到的,看他們的方法是否適用于你的人生軌道。
要知道,你這輩子只有幾十年的精力去完成你的夢想和愿望,因而要使這些精力更有價值,進而促進自己人生目標的實現(xiàn),而不是浪費在“他們好可憐”或“我好可憐”上!
延伸閱讀
對待比較的正確方式
人是生活在社會當中的,社會上的比較無處不在,學校里也不例外。對比較,絕對不能視而不見,與其去逃避,不如面對和承受這樣的比較,這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人一出生,在物質(zhì)上就有高低之分。有人富有,有人貧窮。人可以通過奮斗來改變這一切,但最為重要的是,要學會調(diào)試自己的心情,自欺欺人并不可取。
最好能與那些比自己優(yōu)秀的同學成為朋友,要來他們的聯(lián)系方式,多向他們請教,與他們討論各種問題。在一種合作的氛圍下成長,尊重他人,虛心向他人學習,這樣才能讓自己有健康的心理并讓自己一直進步。
(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