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紅
明朝崇禎年間,在安徽黟縣一個小山村里,住著一戶姓張的人家,村里人都喊男主人為老張。
老張是遠近聞名的鐵匠,他打出的剪刀鋒利耐用,很受歡迎。為了使自己的絕活不失傳,老張讓自己的兒子小張也跟著他學制剪刀。小張年紀輕,頭腦靈活,不出一年就掌握了制作剪刀的訣竅。他做出來的剪刀,比父親的還要鋒利好使。當時,老張的一把剪刀賣價30文,而小張一把剪刀可以賣到40文。
雖然如此,老張對兒子做剪刀的每一道工序仍然要求苛刻。又過了兩年,小張打出來的剪刀,每把賣到了60文,而老張的剪刀,仍然是每把30文。即使如此,老張對兒子做的剪刀也不滿意,不是說選材不好,就是火候不到,或者鍛功欠缺。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小張比以前更用心,更刻苦了。小張做出的剪刀在市場上的售價越來越高,即使每把賣到300文甚至400文的高價,也暢銷。
小張以為,現(xiàn)在父親可以對自己放心了。然而,老張仍然不滿意。這時,小張實在忍受不了父親的挑剔,就說:“你為什么老挑我的毛病呢?”
這時,一貫在兒子面前板著面孔的老張老淚縱橫:“孩子,你現(xiàn)在比我好,這我明白,但是你知道嗎?當年我跟你爺爺學習制作剪刀時,也是像你這樣想。所以,到今天,我做的剪刀只能賣到30文?!?/p>
這時,小張終于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從那以后,他牢記父親“良鋼精作”的教誨,精益求精地制造每一把剪刀,終于創(chuàng)出了自己的品牌——“張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