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子
翻開古代典籍,除了清正廉潔的官員留下了一些“雅號”外,一些貪官、庸官也留下了或令人發(fā)笑或令人不齒的“綽號”。這些“綽號”穿越歷史的煙云,成為典籍中的笑柄,讀來令人深思。
“四盡太守”。南朝梁時,魚泓做過南譙、竟陵、新興、永寧等地太守。他經(jīng)常對人說:“我當(dāng)一郡太守,要搞它個四盡:水中魚蟹盡,山中麋鹿盡,田中米谷盡,村里百姓盡。”百姓惡其貪,稱其為“四盡太守”。
“十錢主簿”。北魏時期,元慶智做太尉主簿,事情無論大小,總要先有賄賂,然后才處理,連十來個錢都收,被稱為“十錢主簿”。
“金牛御史”。唐朝時,有個侍御史名叫嚴升期,他特別愛吃牛肉,巡察時所到州縣烹宰的牛極多。他同時又是一個貪官,問題不論大小,只要交納金銀,就一概不予追究。所以,他所到之處,金銀價格暴漲。時人譏諷其為“金牛御史”。
“白兔御史”。唐朝時,御史王弘義曾向瓜農(nóng)要瓜吃,遭到拒絕。王弘義便稱瓜園中有白兔,叫縣吏派人捕捉,于是瓜秧盡被踩爛。百姓憤而呼其“白兔御史”。
“三旨相公”。宋神宗時,宰相王圭在位16年,尸位素餐,從無建樹,上殿面君,曰“取圣旨”;聽取皇帝指示后,曰“領(lǐng)圣旨”;回到衙門后,對秉事者曰“已得圣旨”。時人謂其“三旨相公”,以譏諷其失職。
“六如給事”。北宋欽宗時,金兵包圍汴梁。李鄴出使金軍大營,回城后盛贊金兵:“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入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彼话傩樟R為“六如給事”。
“帶汁諸葛亮”。南宋寧宗開禧年間,宋軍北伐失敗,金軍反攻,揚州守將郭倪棄城而逃。此人自負多謀,一向以“諸葛亮”自居,曾造木牛流馬以效諸葛。兵敗后,他傷心流淚。時人嘲笑他為“帶汁諸葛亮”(“汁”指眼淚)。
“李草鞋”。南宋寧宗時,李汝翼任九江元帥,貪欲十足,連營中最窮的士兵也不放過,規(guī)定他們每天交一雙草鞋。士兵們私下稱其為“李草鞋”。
“浪子宰相”。宋徽宗時,宰相李邦彥“游縱無檢”,行為放蕩,好作淫詞艷曲,位居宰輔而不理政事,只知享樂,自稱“賞盡天下花,踢盡天下球,做盡天下官”。時人呼其“浪子宰相”。
“四姓奴”。明代李魯生、李蕃見風(fēng)使舵,不斷改換門庭,先后投靠當(dāng)權(quán)的魏廣微、馮銓、崔呈秀、魏忠賢,為一個個新主子奔走呼號,對老主子落井下石,時號兩人“四姓奴”。
“鳥巡撫”。明末崇禎時,右僉都御史、湖廣巡撫宋一鶴善于討好上官。到任后照例要持名帖參見上司,他得知上司楊嗣昌的父親大名為鶴,便在名帖上把自己的署名改做“一鳥”,以示避諱、尊重。時人稱其“鳥巡撫”。
“老慶記公司”。清末慶親王奕是一個賣官鬻爵的典型,他所賣的官不可勝數(shù),人們稱其“老慶記公司”。